对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震害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灾区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建筑,根据文化遗产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特点。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的营造特点,分析了其传力机理和不同构件的抗震重要性,提出了文化遗产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建议。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
基于汶川地震什邡震区建筑应急评估工作,重点介绍什邡市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这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为震后相应建筑物的修复、加固、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供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参考.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基于汶川地震什邡震区建筑应急评估工作,重点介绍什邡市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这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为震后相应建筑物的修复、加固、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
汶川地震灾区公路隧道震害调查及初步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震区隧道结构受损严重,严重影响了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为了统计震区隧道震害资料的方便,对隧道震害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无破坏(a)、轻度破坏(b)、中度破坏(c)和严重破坏(d)四种。首先进行了震区隧道震害调查总体评价,再按照洞口段、洞身段和断层破碎带段进行分段统计、评价。在已经调查的40座隧道中,地震后可抢通通行的39座,占所调查隧道道总数的97.5%,这说明隧道工程是一种抗震性能比较好的交通建筑形式,对于保障震后生命线的畅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一方面保存了震区隧道震害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研究高烈度地震区隧道震害机理、抗震及减震技术都有着长远和现实的意义。
汶川地震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思考
简要阐述了震后主要结构形式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并从建筑体型要求,强柱弱梁,竖向地震破坏,构造要求以及学校、医院与农村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对今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汶川地震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思考——简要阐述了震后主要结构形式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并从建筑体型要求,强柱弱梁,竖向地震破坏,构造要求以及学校、医院与农村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对今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建筑物毁坏极多,土木建筑工程结构问题引起了很多结构工程师的关注,试从中国地震活动概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方面谈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作者:夏念恩,谭正清,xianian-en,tanzheng-qing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刊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年,卷(期):2008,10(4) 参考文献(3条)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2.中国地震目录1983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gzyjsxyxb200804004.aspx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对“5•l2”汶川大地震所调查的房屋按房屋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灾区实际列举了其受损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出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不同结构房屋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抗震房屋设计积累经验。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
对\"5.12\"汶川大地震所调查的房屋按房屋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灾区实际列举了其受损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出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不同结构房屋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抗震房屋设计积累经验。
汶川大地震甘肃灾区房屋震害调查和震害分析
介绍\"5.12\"汶川8.0级大地震甘肃灾区建筑的破坏情况,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地震区建设工程抗震质量监管提出了意见。
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式与管理策略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龙门山脉的许多城镇建筑大面积损毁,由此产生的数千万吨建筑垃圾进一步威胁灾区的生态环境,灾区恢复重建当务之急就是科学有效地处理当地的建筑垃圾。基于龙门山灾区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制造业长期发展的必须条件的矛盾性,权衡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出了灾区适宜采取粗放型的建筑垃圾资源处理方式,同时还提出了政府应采取的扶持再生加工制造业和提倡建筑垃圾减量化的若干干预政策,以保障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的健康发展。
汶川地震灾区部分房屋的施工质量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破坏,房屋破坏严重。本文针对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房屋的建筑震害,分析了在施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从本文可以看出,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抗震能力影响很大。通过本项研究,对今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是完整的系统工程
汶川地震灾区处于我国大西南和大西北的结合部,自然环境差异悬殊、社会文化差别巨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所以灾区重建应因地制宜,分区实施,突出区域特色。同时,灾区重建是一个完善的大系统,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协调,整体推进。
基于汶川地震房屋建筑破坏特征的几点启示
随同《中外建筑》杂志记者对四川地震房屋建筑的破坏情况进行考察,对考察中所发现的城镇房屋选址、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以及农村民居的严重破坏状况等几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
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多道抗震防线、防震缝、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 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 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 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 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 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置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 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 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 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带给灾民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研报告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 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和灾区人民的艰苦奋 斗,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灾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实现灾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社会主 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科学规划是灾后科学重建、科学发 展的基础。四川省在灾后重建中,将悲痛化为机遇,结合灾后实际, 及时调整全省城镇布局,对地震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进行重组 和重新布局,适度调整重灾区城镇规模,科学确定重点重建、适度重 建和限制重建的区域,打破常规加快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一、房屋重建 (一)农房重建—体现民族风格,发展旅游产业 汶川县震前共有农村居民18377户。“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全 县农房倒塌13700余户,3800多户遭到严重损毁,农房重建是该县 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在农房重建的过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统计与抗震设计思考
详细介绍了笔者于5月16日到达汶川地震灾区后,参与调查的27个县市、120多个乡镇的近2000栋受损建筑的破坏情况及建筑物震害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抗震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总结震害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搞好抗震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北地震灾区节能建筑震害分析与防治
!"中国减灾杂志 专家观点 张北地震灾区 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 #$%系统规模大,内容全面。系统包含 了防汛防旱调度指挥需涉及的天气信息、 实时和历史水雨情信息、洪水预报、灾情 信息、各类防汛防旱预案、工程资料、法律 法规、地理信息、文档资料等各种信息,突 破了一般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的规模。 #&%运行平台起点高,具有友好的人 机界面。在中文’()*+’,-"、’()*+’,!... 环境下,采用了多窗口的编程技术,通过 窗口缩放、图形漫游、游标及信息框的使 用,可将不同时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 信息组织在一个屏幕中,实现了各种信息 的交叉查询,画面清晰美观、层次分明、操 作方便。 应用 !...年//月到!../年$月,淮安市 防汛防旱信息综合分析系统投入试运行, !../年&月起,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取得 了明显的使用效益。首先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对于扬州城市发展具有重 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扬州在继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面临诸 多困境,为此必须找到相应对策,走出困境。 关键词: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发扬 一、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扬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共有153项(第一批市级名录有104 项,第二批市级名录有49项),其中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 州清曲、广陵琴派、高邮民歌、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杖头木偶戏、 雕版印刷技艺、扬派盆景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 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1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傩舞(跳娘娘)、隋炀帝传说、露筋娘娘传说、 竹西谜语、扬州道情、扬州牙刻、江都漆画
汶川地震灾区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损毁,本文通过对汶川县城实地调研,对灾区的砖混结构房屋进行防震li生能研究,从设防水平、抗震布置、构造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为今后抗震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汶川大地震灾区成兰铁路地质选线与工程对策
拟建铁路成兰线横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龙门山脉,并通过汶川大地震重灾核心区,工程地质与地震次生灾害问题控制线路方案。文中以跨越龙门山脉选择沿安县雎水河谷方案的事例,探讨近震源区余震频发条件下复杂山区的选线技术,可供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1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关于古建筑匾额、楹联的保护方法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指导老师:xxx 姓名:xxx 2 关于古建筑匾额、楹联的保护方法 摘要:古建筑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而传统建筑中的匾额、楹联也是古 建筑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古 建筑中木质文物的保护方法,来阐述古建筑中匾额和楹联的保护措施,并结合次 来寻找更加适宜的方法。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遗产、匾额、楹联、修复、保护、损害 1.前言 1.1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及保护状况 我国的古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 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宝。我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 史,但保留下来上千年的古建筑寥寥无几,而西方国家两千年以上的建筑仍有不 少保存完好。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
汶川地震主要建筑物震害调查及思考
汶川地震主要建筑物震害调查及思考——5•l2汶川大地震后,我院课题组成员去部分重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汶川大地震中各类主要建筑物的震害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别对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一砌体混合结构、钢结构、古建...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土建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