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灾区电梯对重架脱落原因分析
2008年“5.12”汶川地震距今已有9年了。地震发生后,笔者随浙江省技术监督局抗震救灾技术服务队于5月17日赶赴四川省广元市,对广元地区的电梯进行了排查。广元地区有电梯200多台,大部分是由非著名品牌厂家和本省企业生产的。此次地震的重灾区青川是广元地区的一个县,那里只有3台电梯,其中一台是自动扶梯,由于房屋倒塌已被毁。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对“5•l2”汶川大地震所调查的房屋按房屋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灾区实际列举了其受损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出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不同结构房屋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抗震房屋设计积累经验。
汶川地震灾区受损房屋结构调查
对\"5.12\"汶川大地震所调查的房屋按房屋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灾区实际列举了其受损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出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不同结构房屋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抗震房屋设计积累经验。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
基于汶川地震什邡震区建筑应急评估工作,重点介绍什邡市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这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为震后相应建筑物的修复、加固、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供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参考.
汶川地震灾区部分房屋的施工质量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破坏,房屋破坏严重。本文针对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房屋的建筑震害,分析了在施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从本文可以看出,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抗震能力影响很大。通过本项研究,对今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砖混建筑震害分析——基于汶川地震什邡震区建筑应急评估工作,重点介绍什邡市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这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为震后相应建筑物的修复、加固、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
汶川地震灾区公路隧道震害调查及初步分析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震区隧道结构受损严重,严重影响了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为了统计震区隧道震害资料的方便,对隧道震害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无破坏(a)、轻度破坏(b)、中度破坏(c)和严重破坏(d)四种。首先进行了震区隧道震害调查总体评价,再按照洞口段、洞身段和断层破碎带段进行分段统计、评价。在已经调查的40座隧道中,地震后可抢通通行的39座,占所调查隧道道总数的97.5%,这说明隧道工程是一种抗震性能比较好的交通建筑形式,对于保障震后生命线的畅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一方面保存了震区隧道震害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研究高烈度地震区隧道震害机理、抗震及减震技术都有着长远和现实的意义。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是完整的系统工程
汶川地震灾区处于我国大西南和大西北的结合部,自然环境差异悬殊、社会文化差别巨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所以灾区重建应因地制宜,分区实施,突出区域特色。同时,灾区重建是一个完善的大系统,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协调,整体推进。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 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 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 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 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 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置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 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 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 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带给灾民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研报告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 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和灾区人民的艰苦奋 斗,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灾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实现灾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社会主 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科学规划是灾后科学重建、科学发 展的基础。四川省在灾后重建中,将悲痛化为机遇,结合灾后实际, 及时调整全省城镇布局,对地震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进行重组 和重新布局,适度调整重灾区城镇规模,科学确定重点重建、适度重 建和限制重建的区域,打破常规加快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一、房屋重建 (一)农房重建—体现民族风格,发展旅游产业 汶川县震前共有农村居民18377户。“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全 县农房倒塌13700余户,3800多户遭到严重损毁,农房重建是该县 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在农房重建的过
电梯对重安装
对重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 引驱动电梯的对重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设备、材料要求: 2.1.1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2.1.2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2.1.3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2.2主要机具: 倒链、钢丝绳扣、木方。 2.3作业条件: 2.3.1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能进 入井道就位为准。 2.3.2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吊装前的 准备工作 →对重框架 吊装就位 →对重导靴安 装、调整 →对重块安 装及固定
5_12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分析
5_12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分析
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
本文从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的作用入手,简要分析了缓冲距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的三个因素,最后给出了缓冲距的标识方法。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与楼梯共同工作性能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与楼梯共同工作性能——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为对象,研究了框架与楼梯的共同工作性能,包括框架独立单元的静力抗侧刚度、整体框架的静力抗侧刚度、整体框架动力特性,并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以...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与楼梯共同工作性能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为对象,研究了框架与楼梯的共同工作性能,包括框架独立单元的静力抗侧刚度、整体框架的静力抗侧刚度、整体框架动力特性,并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以及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楼梯的存在对框架抗侧刚度、动力特性、规范地震反应谱下内力峰值、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构件内力及节点反应谱峰值均存在较大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灾区类似建筑的新建和修复加固提供必要参考。
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
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
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
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
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式与管理策略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龙门山脉的许多城镇建筑大面积损毁,由此产生的数千万吨建筑垃圾进一步威胁灾区的生态环境,灾区恢复重建当务之急就是科学有效地处理当地的建筑垃圾。基于龙门山灾区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制造业长期发展的必须条件的矛盾性,权衡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出了灾区适宜采取粗放型的建筑垃圾资源处理方式,同时还提出了政府应采取的扶持再生加工制造业和提倡建筑垃圾减量化的若干干预政策,以保障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于汶川地震灾区板房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管理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组织结构对于管理者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地震灾区板房区的管理部门对于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合理的管理在灾区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对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震害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灾区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建筑,根据文化遗产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特点。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的营造特点,分析了其传力机理和不同构件的抗震重要性,提出了文化遗产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建议。
汶川大地震灾区成兰铁路地质选线与工程对策
拟建铁路成兰线横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龙门山脉,并通过汶川大地震重灾核心区,工程地质与地震次生灾害问题控制线路方案。文中以跨越龙门山脉选择沿安县雎水河谷方案的事例,探讨近震源区余震频发条件下复杂山区的选线技术,可供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汶川地震灾区大中型水电工程大坝震损分析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灾区水电开发程度较高,掌握水电工程挡水建筑物震损情况对电站下游安全及电站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灾区大中型水电工程挡水建筑物震损情况的描述,初步分析了震损特点。分析表明:只要坝址选择恰当,按现代理论设计和施工管理建成的大坝,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性能;强震地区可以建高坝;地震问题不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高坝建设的制约因素。
最新整理电梯对重安装
电梯对重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 电梯的对重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设备、材料要求: 2.1.1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2.1.2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2.1.3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2.2主要机具: 倒链、钢丝绳扣、木方。 2.3作业条件: 2.3.1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能进 入井道就位为准。 2.3.2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对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导靴安装、调整→对重块安装及固定 3.2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3.2.1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以方便吊装
电梯对重加安全钳的说明
众所周知,在曳引式电梯中,对重是一个用来最大限度平衡轿厢重量的部件。虽然在井道中,对重与轿厢同时并 交替上下运行,而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每台电梯轿厢都必须装有安全钳,以防止其超速运行,对重则因其不载人,通 常不必安装安全钳,但也有例外。 一、什么时候对重也要加装安全钳呢。 1、国标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gb7588)第5条中有这样的规定: 位于轿厢与对重(或平衡重)下部空间的防护 如果轿厢与对重(或平衡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且: a)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或平衡重运行区域下面是)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 b)对重(或平衡重)上装设安全钳。 标准中没有说明什么情况下必须用b),一般来说是先选用a),但是有时延伸下来的实心桩墩正好是底坑下面空间 的出入口,所以在不能选a)而又
电梯对重导轨安装检测记录
电梯对重导轨安装检测记录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安装位 置编号 检查(测 试)日期 年月日 导轨型式:□t型/□空心/□□不设置安全钳/□设置式安全钳 导轨支架 导轨 顶面 间距 (mm) 导轨垂直度导轨接头 编号 竖向 间距 (mm) 水平 度 (%) 焊缝 质量 防腐 质量 井壁 固定 质量 压板 固定 质量 左右 编号 缝隙 (mm) 台 阶 (mm) 修平 长度 (mm) 侧面顶面侧面顶面 (mm/5m) 左左 右右 左左 右右 左左 右右 左左 右右 左左 右右 左左 右右 标准 要求 ≯ 2500 ≯ 1.5 连续 双面 焊牢 防锈 底漆 面漆 牢靠 牢靠 (防 松) +3 0 不设安全钳≯1.0≯1.0 ≯ 0.15 无要 求 高安全钳≯0.6局部≯0.5且 无连续缝隙 ≯ 0.05 >150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村庄规划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