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口水利枢纽设计方案研究
亭子口水利枢纽设计方案研究——亭子口水利枢纽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综合效益,是嘉陵江干流开发唯一的控制性工程。工程等别为I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前期设计阶段经深入综合比较,枢纽选定李家咀坝址。工程布置设计...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机组轴线的安装与调整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轴线安装与调整,依据推力轴承、机组的结构特点,根据厂家的作业指导进行机组定中心、轴系对中心、轴线摆度的测定和调整,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机组轴线处理的新思路。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500kV线路及其保护特点
根据亭子口水电站角形主接线形式,提出了500kv线路保护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亭子口水电站500kv线路保护的配置,并分析了保护配置的主要特点,该保护装置能迅速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有效地保护亭子口水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水电站4台机组运行正常,证明了其500kv的线路保护配置稳定、可靠。
亭子口水利枢纽防洪作用分析
亭子口水利枢纽防洪作用分析——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嘉陵江干流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确定的完善长江防洪体系近期建设的防洪丁程之一。根据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结合防洪控制站洪水组合特性及防护对象分布特点,介绍...
亭子口水利枢纽施工总布置综述
亭子口水利枢纽施工工期紧,坝址两岸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导流程序复杂。根据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场地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枢纽施工总布置原则,对场内外交通、料场开采及运输、渣场、施工场地、施工设施和防洪排水进行了规划设计。施工总体布置格局较好地体现了当前的施工管理模式和生产力水平。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分瓣座环安装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分瓣式座环单瓣最大质量36t,超出单台缆机的吊装能力,施工难度大。通过对吊装方案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从施工准备、放样、吊装调整、焊接等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实践表明,座环安装质量良好,2号机组还创下同种规模机型座环、蜗壳施工工期的佳绩。
亭子口水利枢纽进水口门机安装方案优化
本文介绍了亭子口水利枢纽进水口门机吊装的优化方案,着重比较了进水口门机在投标阶段的安装方案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方案,突出了该门机安装方案经优化后在工期控制及质量控制上的先进性。
RTK技术在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工程测量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参与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测量项目为工程背景,探讨了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全文基于具体实例详细论述了rtk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的具体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能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也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500kV变压器安装技术
结合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500kv变压器布置设计,采用人工卸车、内检引线规定"全等效露空时间"、变频法长时感应电压试验等措施,确保了变压器安装技术满足工程需要,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大园包崩滑体对亭子口水利枢纽坝线选择的影响
大园包崩滑体位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左岸,崩滑体上需布置左岸挡水坝等水工建筑,因而大圆包崩滑体对坝线选择构成重要影响。选择相距200~320m的上、下两条坝线,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挡水坝段采用混凝土坝体和以崩滑体作为挡水坝坝体的两条坝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挡水坝段采用混凝土坝的上坝线,其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远小于下坝线,故以上坝线作为推荐坝线。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气体灭火系统的选择与应用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中控室、辅助盘室、计算机室及电缆夹层采用气体消防系统,经过技术、经济和环保比较,最终选择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介绍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依据、条件和参数,对系统用气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以及操作方式。
大唐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再获中央水利补助资金
sichuanwaterpower 171 得的机遇,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官地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替代同等规模的燃煤火 电厂,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529万吨,每年减 少二氧化硫排放约8万吨、二氧化碳846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170万吨,减少废渣排放42万吨, 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煤炭资源,而且可减少燃煤污 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 减轻北煤南运的交通压力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 用。 官地水电站工程2004年10月开始筹建以 来,广大建设者围绕“建优质工程,创优秀团队” 的建设目标,紧锣密鼓地铺开了前期准备工程,较 好地实现了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保、进度、投 资各项目标,为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截至2010年9月底,共新建道路55.3公 里,改建道路16.6公里。其中
亭子口水利枢纽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实践
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嘉陵江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建设征地区以农村为主。针对农村移民安置规划中普遍存在实物指标调查不够全面、准确,安置方式较为单一,规划成果与实施效果差别较大等问题,制订了做好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有关措施。在对安置区环境容量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为主,自谋职业、养老保障等多元化安置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综合设代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农村移民安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工作经验可为其他工程的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提供参考。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机组主设备配置及其特性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共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275mw的水轮发电机组,电站的机电设备选型经过了技术、经济的比较后,采用了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机电设备。本文阐述和分析了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配置情况及其特性,经过4台机组运行实践,说明机组设备各方面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环保水保综合监理在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期的应用
本文针对亭子口水利工程建设期(2009~2015年)对枢纽工程施工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植被景观、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及其防护、监测等工作,重点论述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多项目、多区域统一综合监理的模式创新、规章制度、主要工作、监理方略、监理成效和经验建议等。环保和水保工作同为一家专业单位监理,可综合考虑和解决环保和水保工作在建设期存在的系统问题。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二期截流阶段通过验收
第3期 吴 迪,等: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海河流域的初步应用 分析资料空间分辨率较粗所致。通过与主要气象站的 月降水总量比较发现,不同地区(地形条件)、不同月 份模拟的月降水总量各不相同。总体来看,8月模拟 效果好于7月,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山地等地形复杂地 区模拟效果没有平原区模拟效果好,可能原因是模式 的物理参数化过程还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现实情况。 (3)为了提高模式模拟精度,还需要进一步对模 式进行敏感性验证,包括:不同初始和侧边界条件、不 同分辨率、不同降水参数化方案、不同区域(空间上)、 不同时间尺度(季、年、多年代际时间尺度)等模拟效 果进行研究,以寻求最优方案集。 总体而言,regcm3能够较好地再现海河流域的 温度和降水特征,但在模拟精度上还需要作进一步的 研究,模式的各种参数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区域 的实际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针对嘉陵江亭子口水电站的主接线方式及发电机变压器组的电气参数,介绍了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配置方案和设计特点,包括发变组继电保护系统、500kvgis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录波系统等。
亭子口水利枢纽电站尾水肘管制造质量控制
尾水肘管制造是一个综合性的制造工程,在技术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加强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整个尾水肘管产品质量的关键。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尾水肘管制造着重从钢板进厂、下料、卷板、组装、焊接及防腐等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目前,已基本制造完成,质量满足工程要求,质量控制效果较好。
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岸供水系统工程自控设计
亭子口水电站施工的左岸供水系统,为实现给水厂各环节合理高效运行,由传统的运行管理转向数字化管理,建立一套先进成熟的自动化系统,达到了"以分散控制为主,集中管理为辅"的系统要求,大大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供水成本,提高了水质。
亭子口水利枢纽施工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针对亭子口水利枢纽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和河网特征,科学布设水情站网,在满足施工期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见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系统规模,降低投资。亭子口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用卫星为主、gsm为辅的组网方式,自报式工作体制,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在施工期防洪度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亭子口水利枢纽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简述
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嘉陵江干流水电开发中的控制性工程,由于建坝蓄水有较大数量的移民搬迁。为了使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建设单位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科学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加强移民安置管理和移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可供同业人员参考。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2号机组并网发电
8月29日15时51分,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2号机组72小时试运成功,进入商业化运营。新机组的投产,再次刷新国内同类型机组启动最快纪录,将有效缓解持续高温用电紧张局面,为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环保能源。亭子口电站装机容量11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32亿千瓦时,建成后,配合嘉陵江下游各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
2013年6月18日上午,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这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为电站首台机组发电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大唐嘉陵江亭子口水电开发公司、广元市、苍溪县相关领导、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代表莅临下闸蓄水仪式现场。二滩国际党总支书记黄翮代表公司出席仪式并发表了讲话。
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特征及形成机制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园包崩滑体处于产状平缓的红层地区,顺河向长1160m,体积560万m3,位于亭子口水利枢纽李家咀坝址左坝肩,直接影响到坝线的选择及水工建筑物的布置。研究崩滑体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利于分析研究崩滑体的稳定性和制定治理措施。通过对大园包崩滑体周边地质环境、物质组成、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崩滑体崩塌、滑移、堆积的形成机制。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亭子口水利枢纽地处产状平缓的红层地区,库坝区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等软硬相间岩体不等厚组成。存在水库区库岸稳定、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左坝肩大园包滑坡稳定、坝肩绕坝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围绕这些地质问题,亭子口水利枢纽经过多年的勘察研究,从规划选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至初步设计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勘察成果。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环保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