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7.3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
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境内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损失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用材和施工特点等,分析了各种地震破坏形态和破坏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有闪斩建议。
台湾九·二一地震建筑倒塌原因探析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建筑破坏实例,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建筑物震害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警惕。
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
从国内外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经验出发,根据长隧道及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论述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采用铁路隧道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面积及洞门形式建议方案;提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选择施工方案要点;介绍了国内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情况;重申审核工程修建好坏的理念,及修建过江、过海隧道比桥梁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修建海底水下隧道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
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多道抗震防线、防震缝、楼梯间、强柱弱梁、填充墙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古浪—新堡6.2级地震建筑场地震害规律
古浪—新堡6.2级地震建筑场地震害规律
古浪—新堡6.2级地震建筑场地震害规律
古浪—新堡6.2级地震建筑场地震害规律
从土耳其、台湾地震谈建筑物的抗震问题
就土耳其、台湾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若干建筑物遭破坏的原因,并从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角度指出地震区建筑物结构在设计方法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攀枝花里氏6.1级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发生里氏6.1级地震后,四川大学相关人员根据四川省的要求作为专家小组之一赴攀枝花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房屋应急评估工作。评估了攀枝花市及其下辖仁和区和盐边县房屋的受损情况,根据建筑不同结构类型和不同场地地震烈度进行了建筑的震害统计,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房屋建筑抗震的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6月28日、29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全国建筑结构及抗震领域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设计院、政府部门的18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6位院士与会,40位代表发言,就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及灾后重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提出10点建议。概要如下:
张北——尚义6.2级地震建筑工程震害调查
-.一 {,f \,,。 第8卷第2期 1998年5月disasterreductioninchinamay.1998 张北 静南式 尚义6.2级地震建筑工程震害调查 王彤陈晓东艾树生胡树森 ,,一一嗡口市抗震办公室 ㈡、, 一v 1998年1月10日,张家13地区张北、尚义两县交界区发生6.2级地震。我市抗震办震 后2o分钟即进入震时应急工作状态,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深入张北、尚义地 震灾区,进行建筑工程的震害调查、建筑工程抗震安全鉴定、宣传防震抗震知识等项工作,为 地震灾区人民排忧解难,园满地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 1地震概况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1.1度,东经114.3度,宏观震中在张北县大河乡米家沟村。震 源深度约12.3公里,震中区最高烈度8度,8度
评估预期地震时建筑物破坏的损失
要预测强烈地震时建筑物破坏的损失,就要寻求一些比较简单而可行的方法;当用货币来计算这种损失时,必须分析建筑物的新旧程度和建筑物的震害程度。这了在确定的物理状态范围内评估建筑的损失,研究了遭地震破坏的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加固和修复部题;分析了地震和长期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住宅楼的修复部题。给出了不同地震时损失金额与地震烈度的关系表。
玉树地震建筑震害启示
近年在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发生的大地震,无不说明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活跃期。中国处于太平洋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属于发生大地震频繁的区域。在汶川地震后,中国建筑抗震形势严峻。玉树地震再次凸显加强我国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集集地震看建筑物震害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
本文根据9.21台湾集集大地震中南投县、台中县、台北县和苗栗县的建筑物震害调查资料确定出这4个主要受害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然后又计算出这4个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谱加速度、峰值谱速度、峰值谱位移的平均值。将这些均值分别与平均震害指数进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发现峰值速度和震害指数有非常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接近1.0,而峰值加速度与震害指数相关性只有0.8,这说明地震动峰值速度能够体现地震动对脆性结构的破坏势,与以往将不同次地震的记录和资料混淆在一起研究而获得峰值加速度与震害有很好相关性形成了对比。
破坏性地震建筑物应急评估方法及对策研究
首先,针对城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方法及对策进行阐述和研究,认为: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结果应根据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和建筑应急危险等级综合判定,并制作不同颜色的安全警示牌张贴于受灾建筑上,同时规定限定人员进入的权限。震后建筑应急危险等级包括可以使用(绿色)、限制使用(黄色)和危险(红色)3个等级。随后,对建立震后建筑物的应急评估体系和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台湾海峡跨海铁路工程规划方案初探
在预测海峡两岸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对台湾海峡的通道位置方案进行了比选,结合通道工程建设条件,着重研究了台湾海峡北通道福州平潭至台湾新竹铁路桥梁及隧道工程建设方案,并对建设桥梁及隧道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跨海铁路运输组织的初步意见。
台湾的停车需求与建筑物附设空间的管理
台湾的停车需求与建筑物附设空间的管理
台湾的停车需求与建筑物附设空间的管理
台湾的停车需求与建筑物附设空间的管理
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概述及分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造成了震区房屋大量垮塌和破坏。文章对收集到的建筑震害进行概述,针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典型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房屋震害特点,思考了此次地震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统计与抗震设计思考
详细介绍了笔者于5月16日到达汶川地震灾区后,参与调查的27个县市、120多个乡镇的近2000栋受损建筑的破坏情况及建筑物震害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抗震设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总结震害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搞好抗震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于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抗震设防要求分析
汶川8.0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通过大量对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物破坏情况实地调查,并根据现行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多个环节,对汶川地震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讨破坏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经验与科学依据。
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预警方法研究进展
对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发展现状,分别从船舶系统事故与安全研究、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以及交通安全预警研究等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建设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上的不足;提出未来台湾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预警方法研究方向。
汶川地震主要建筑物震害调查及思考
汶川地震主要建筑物震害调查及思考——5•l2汶川大地震后,我院课题组成员去部分重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汶川大地震中各类主要建筑物的震害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别对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一砌体混合结构、钢结构、古建...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园建主办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