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川流域暴雨洪水特性与河道演变分析
根据清水川流域水文气象地质概况及水利工程现状,以清水川水文站为河道特征分析参证站,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曲线法,对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和不同频率的洪峰进行探讨,且对河道冲淤变化、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的规律基本上是大水冲、小水淤,河床冲淤变化周期为2年~3年,河段多年的冲淤情况趋于平衡,提出清水川河道特性意见及保护意见,为流域开发建设及河道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北洛河上游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北洛河上游地区是北洛河主要暴雨区域,同时也是北洛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刘家河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占北洛河流域总面积的27.2%,而年输沙量占北洛河年输沙总量的72.6%;北洛河历年洪峰流量几乎均由上游形成,通过对交口河站1959~2004年间流量大于600m3/s的44场洪水统计,交口河所发生的洪水均由刘家河涨水形成,洪峰由刘家河到交口河均成递减型;北洛河流域径流主要来自中游区域,刘家河站至壮头站之间径流量占北洛河总径流的68.5%;通过对北洛河上游地区降雨、径流、泥沙、暴雨及大洪水的分析,提出了大洪水的季节性规律、防汛的重点及防洪减灾的对策。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的遥感影像和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草地面积减少,覆被度降低、牧草产量下降、种群退化和种类减少的趋势明显,并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退耕还草,改革草场管理体制、改良建设草地、优化畜群品种结构、加大草地投入是加强草地资源建设,是实现流域生态重建的有效措施。
浑河流域水利工程对洪水极值的影响
采用趋势变异识别分析法,分析浑河流域内水利工程对洪水极值系列的影响,分析出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洪水极值系列变化规律,对浑河流域科学防洪以及制定水资源长期规划和保护流域水资源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河流域洪水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利用1950~1985年大样本洪水资料,研究了黄河流域洪水过程中三黑小所控制的流域水沙条件与入海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的关系,分析了泥沙通量与流域水量、沙量和平均流量的关系。在三黑小沙量与入海泥沙通量的关系中,从量上看,黄河下游河道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从比例上看,具有“多来多淤”的特性。不同来源区洪水对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具有不同的影响,平均每场洪水泥沙通量按大小排序依次是:多沙粗沙区、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和多沙细沙区。通量系数按大小排序依次是: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多沙细沙区和多沙粗沙区。
天津市海河干流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以海河干流近20年的城市雨洪资料为依据,分析市区暴雨特性,利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不同时段暴雨频率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为提高海河干流及外围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城市雨洪灾害致灾度,应加高海河干流堤防,加大行洪\"瓶颈\"河段的清淤力度的结论。
86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
1 塔里木河流域演变环境演变及其对策 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和广度的不断扩展,其对地球系统所施加的影响已经打破了地 球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并成为导致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ipcc第4次评估报 告指出,人类活动是近150年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在这种背景 下,要科学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减缓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 及政治决策,就必须更加深入理解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不同时空尺度下生 态系统碳、氮,和水循环的耦合机理,明晰气候系统、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生态系统过程机理模型为认识和回答这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研究 工具和手段[3]。自第一个陆地生物圈模型开始[4],生态模型已经从较为简单的、静态的经 验统计模型展到今天基于生态系统基本原理进行时空外推、能够动态耦合多个系统、多个
修河流域防洪工程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对修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实施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认为防洪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减免,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从环境方面分析,防洪工程的实施是可行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
河北省\"7·19\"暴雨洪水的减灾效益分析
通过分析河北省大、中型水库工程在防御2016年\"7·19\"暴雨洪水中拦蓄洪水的相关指标,阐明水库工程在滞蓄洪水、消减洪峰和错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甘肃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及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通过列举甘肃省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暴雨洪水,分析了暴雨发生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洪水过程、洪水特性、造成的灾害损失,提出了该地区洪水防治措施。
2010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初步分析
分析2010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有利于更全面认识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可为今后更好开展长江流域防汛水情保障工程。从主汛期长江流域暴雨及气候特征、干支流主要洪水过程及洪水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2010年长江主汛期洪水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局部地区洪水量级大,通过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几次大的历史洪水分析对比,初步认为,2010年长江流域主汛期出现的洪水为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 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 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 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 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
海河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送审稿) 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gef海河项目办公室 2003年10月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 pip报告附件9-a 目录 1.执行摘要............................................................................................................................................1 2.概述......................................................................................................................................................2
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及历史暴雨洪水重现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进步,但无节制地建设水利工程严重影响了区域水文条件,致使区域洪水预报的准确性较差。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问题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论文简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与洪水重现模型,并以实例对水利工程影响下的历史暴雨重现进行分析。
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及历史暴雨洪水重现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进步,但无节制地建设水利工程严重影响了区域水文条件,致使区域洪水预报的准确性较差.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问题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论文简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洪水预报与洪水重现模型,并以实例对水利工程影响下的历史暴雨重现进行分析.
旬河流域出口断面洪水预报方案研究
旬河作为安康水库~蜀河坝址之间汉江最大一级支流,占区间流域面积的48.93%。旬河流域山高林密、植被良好,雨量充沛,近年来洪水频繁,且峰高量大,研究其出口断面洪水预报方案,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对保障蜀河水电站防洪度汛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熊岳河流域设计洪水推求方法
对熊岳河流域的熊岳水文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典型放大法计算出熊岳河流域干流控制点的设计洪水。
尼日尔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研发及应用
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在欧洲的支持下开发了一个水文模拟系统,可用于改进洪水预报、水力发电量预测以及大坝群优化调度。介绍了尼日尔河的水文特性,已建及在建的大坝工程,以及该模型应用于库利科罗河下游洪水预报的具体情况。指出该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应用需要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9个成员国对气候监测系统的改进与维护,以及国家水文行业的积极参与。
岚漪河流域防洪水文分析计算
介绍了岚漪河流域的概况和几何特征,分析了岚漪河流域的暴雨洪水特征,对用于防洪水文分析计算的暴雨洪水特征和洪水基本资料进行了审查分析和还原修正。
水利水保措施对渭河流域洪水的影响研究
由于渭河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具有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多元性、降雨时空分布有一定的不均匀性,所以渭河流域洪水形成与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困难。渭河流域是黄河中游洪水的重要来源,是泥沙的重要来源区,分析渭河流域的洪水成果,能够了解到渭河流域的治理规模,从而加强对黄河中下游防洪的有效规划。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水利水保措施对于渭河流域洪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基于模糊模型的北三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分析
针对北三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布局和水资源配置的实际状况,应用两阶段模糊数学规划模型对其洪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最佳配置方案,可使该流域不同年份的缺水量和缺水深度得到缓解。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5年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autoregression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1957~2004年)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年度和春、夏、秋、冬4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暖干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11℃,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6℃;季节变化中,冬季增温最显著(p<0.01)。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下降了119.6mm,在1985~1997年间,降水量呈现显著波动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45.2mm;而季节变化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在未来10年,流域内气温将持续增加,年平均气温将增加0.13℃,降水量将逐年减少,年平均降水量将减少7.8%。金水河流域过去近50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一定程度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大通河流域调水后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文章在阐明大通河流域近中期水平年(2030年)与远景年(2050年)需水量(或耗水量)预测以及规划外调水量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大通河流域调水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
浅议旬河流域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详细介绍旬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该流域水电站的建设必将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暖通专业审图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