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换热器传热过程强化实验系统的研制
多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清洗、维修方便,易实现加工制作,提出多套管式换热器对套管换热器进行传热强化。在设定条件下编写程序,对多套管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计算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多套管式换热器与单套管换热器相比传热系数有较大的提高。系统中设置回热器,有效节约能源。该系统在有余热、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套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仿真及实验研究
在换热器性能评估平台优化设计的研究中,为了描述套管换热器在热流体动态输入温度下的换热行为,研究其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在综合考虑了流体沿流动方向的导热扩散特性、中间墙体的金属蓄热以及流体沿径向导热对出口温度瞬态响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墙体侧蓄热量为突破点的动态相变仿真交叉迭代简化模型,得到了在热流体动态输入温度下的换热器温度响应曲线以及换热系数的分布曲线,最后设计了换热器动态仿真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墙体侧温度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数据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在9%范围内,其仿真模型符合换热器的换热特性,说明上述简化模型对套管换热器相变换热的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内置转子套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实验
概述了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的强化传热和自清洁原理,通过实验研究了内置螺旋叶片转子及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条件下,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管内的nusselt数高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阻力系数低于内置叶片间断型转子换热管,同时pec值明显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的pec值,说明内置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综合性能优于叶片间断型转子。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_2_传热过程的完全数学描述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_2_传热过程的完全数学描述——建立了管内流体换热和土壤换热的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地面热泵模型耦合的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包括:流体与管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地面的表...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赵晓曦 邓先和 陈 颖 王杨君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摘要:壳程的传热强化是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的发展。从流 场和温度场协同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研讨高效强化传热管的发展途径。指出壳程结构的优化必然同强化管束的优化组合相 联系,且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壳侧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强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管;壳程结构;计算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tk124;tq02113;tq05115 文献标识码:a heattransferenhancementinshellsideofshell2and2tubeheatexchanger zhaoxiao2xi,d
深埋地下建筑岩壁耦合传热过程的动态计算
准确计算空调负荷是进行地下建筑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空气和岩壁的对流换热属于第四类边界条件,传统编程计算十分复杂。本文使用fluent软件对洞室岩壁的非稳态传热进行了计算。根据实例计算得出:间歇通风条件下岩壁热流通量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约为1个月,并比较了不同风速和不同岩体材料时,洞室壁温和室温随时间的变化状况,为深埋地下洞室岩壁的热负荷计算提供了参考。
空调器中管翅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设计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的结构从多方面进行了强化传热设计。介绍了如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几个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多套管换热器内穿法安装施工工艺
在某多套管换热器改造施工过程中,结合设备特点和施工环境状况,通过对不同施工工艺的比较分析,选择了一种劳动强度低、施工效率高的内穿法施工工艺。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燃气辐射采暖系统传热过程分析
燃气辐射采暖系统传热过程分析——对燃气辐射采暖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热平衡方程。分析了辐射管发射率对辐射换热的影响,进行了辐射供暖系统能耗与对流采暖系统能耗对比,讨论了辐射采暖房间人体辐射能的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技术研究 欧阳惕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顺德 528313) 黄德斌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方面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强化传热技术 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 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b 引 言 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冶金、制冷、原子能、 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40年来,国内 外对管内强化传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已有的强化传热管技术不下百余种。相比之下,壳程强 化传热方面的研究远远没有管程研究的广泛和深入。直到 20世纪70年代,壳程强化传热技术才开始受到重视
螺纹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分析
本文分析了螺纹管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的机理,论述了螺纹管换热器的准则方程,并提出了螺纹的最佳导程、槽深等结构参数。
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以深度为60m的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和热电阻测温系统为实验平台,对土壤温度、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换热器对周围土壤的热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南宁市地下5~60m的土壤温度为23.2~23.7℃;φ80和φ65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合理流量分别为1500l/h和1200l/h,对应的单位井深换热量分别为107.5w/m和81.4w/m;不同内管导热系数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很小;内进外出流动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优于外进内出模式;间歇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
土壤源热泵U型垂直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研究
土壤源热泵u型垂直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研究——文章针对土壤源热泵地下u型垂直埋管,建立了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通过对夏季制冷工况的模拟,研究了管内流量和回填材料对出水温度的影响,还研究了埋管间距和热作用半径对...
多钻孔竖直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以地源热泵地下u型埋管四钻孔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编制程序,模拟分析了系统运行时间及钻孔顺序排列和交叉排列时钻孔间距和布置形式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热干扰现象越强烈,热干扰主要发生在钻孔之间,在两钻孔中间影响最大;从土壤能源利用均衡性角度来讲钻孔交叉排列的形式优于顺序排列的形式。
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蓄热特性研究
通过焓法建立了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对三套管蓄能换热器蓄热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变层厚度,流体流量以及流体入口温度对其蓄热特性的影响,为蓄能装置及集成系统的开发与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空调冰球蓄冷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根据传热学中球体传热理论,对空调冰蓄冷系统中的冰球蓄冷进行传热分析:根据冰球的几何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假设简化,并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性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冰球蓄冷传热结论。
呼吸式玻璃幕墙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基于界面能量平衡的辐射原理,建立了可呼吸式玻璃幕墙三维数学模型,耦合求解了黏性不可压缩流体和固体内热传导及部件间热辐射传热过程。在华北地区典型气象条件下,对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夏季隔热和冬季的保温防结露及通风换气特性给予了分析。所得结论将有利于推进现代生态型美学建筑的发展。
重叠式多套管换热器结构与管头密封设计
多套管换热器具有不易堵塞、拆洗更换内管简单方便等特点,可满足高粘易堵介质换热的使用要求。其内管与管板可拆式非焊接密封连接是影响设备整体密封可靠性的关键。介绍了一种多套管换热器及内管可拆卸的密封结构,其密封采用螺纹球面内管接头加填料函密封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满意的密封效果。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应用的多样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客观上提高了换热器的设计水平需求,包括强化换热过程、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等。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等优势,目前在我国化工、石油、冶金、航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以下结合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强化传热技术的必要性,从管程、壳程、管束等方面分析强化传热的特征,并提出管壳式换热器发展趋势。
4.2K低温调节阀传热过程分析
根据低温调节阀的实际运行工况,分析其各漏热途径。针对其漏热情况,提出了多种减小漏热量的措施。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分析了低温调节阀及改进后的低温调节阀在设计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及其漏热量,并对比分析。模拟分析显示,低温调节阀的内管采用g-10cr材料后,其漏热量降低了32%;低温调节阀的外管焊接热沉后,其漏热量降低了43%。
波纹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的教研启示
对波纹管管束的管程和壳程压降、流阻、努塞尔特数及综合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且给出实验结论,并由此提出了通常的实验研究与实验教学思路。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量相同条件下,波纹管的压降、流阻、努塞尔特数均高于光管,但综合性能指标显著高于光管,说明波纹管是一种高效强化传热元件。
地板辐射采暖电加热管传热过程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电加热地板辐射采暖传热过程,建立电加热管传热模型,进行方程离散和数值模拟,并分析电加热地板辐射的发热电缆间距、地板面材料等因素对电加热管传热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室内热环境条件相同时,地板面热流密度按从大到小依次是大理石、瓷砖、软木板;随着发热电缆间距的增大,地板面温度分布开始出现波动,热流密度逐渐降低,地板面温度下降。
热泵换热器的强化换热
人类正在面临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枯竭及环境恶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能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以污水作为热源的热泵系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使污水中的废热得以循环利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强电消防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