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对40个肩锁关节的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观测及测量,并对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和喙锁韧带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斜方韧带位于锁骨的中心,锥状韧带位于锁骨稍偏后侧,从锁骨的远端关节面中心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中心的距离分别为(20.8±0.8)mm和(39.7±0.9)mm。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较原始喙锁韧带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应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具有解剖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
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新鲜山羊颈椎标本24具,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后方项韧带、伸肌等伸颈结构,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基础上行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c组,在a组基础上行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行生物力学实验,测试项目包括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的位移、加载力,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伸试验中各拉伸负荷下与变直时的位移,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缩试验中,a、b、c三组间位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抗颈椎变直和前屈的应力方面,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间无明显差别,都最大限度保留了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
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5例,用3个薄型金属固定纽扣钢板,缩小并稳定喙锁间隙,其中2个固定纽扣钢板定位于锁骨,另1个翻转到喙骨的下表面。结果25例患者肩锁关节内固定稳固。结论三重固定纽扣钢板重建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三重固定纽扣钢板解剖重建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三重固定纽扣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对14例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行三重固定纽扣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男10例,女4例;年龄26~52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5例,砸伤2例。左侧9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75d,平均49d。肩锁关节有不同程度压痛,关节主、被动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示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按allman分型标准,均为ⅲ度完全性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1周1例患者发生复位部分丢失,x线片检查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未给予特殊处理,其余患者无再脱位或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标准,获(90.8±4.1)分,与术前的(65.3±4.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7,p=0.00);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7±3.9)分,与术前的(71.5±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p=0.00)。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问卷(sst)的肯定答案为7~12个,平均9.7个。结论三重固定纽扣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可有效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早期疗效满意。
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acdislocation),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约占肩部损伤的12%,占全身骨关节脱位的3.2%,选取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tossyⅲ型)28例,经过带袢钢板实施重建喙锁韧带手术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极为满意.
锁定钢板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锁定钢板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锁定钢板外置固定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根人体新鲜尸骨胫骨,制备成新鲜骨折标本,分成2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在距骨表面3cm的平面,观察2组标本在不同载荷下承受的轴向压缩值、扭转角度值和弯曲位移值。结果2组胫骨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100、200、300、400、500、600n外力载荷下的轴向压缩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施加载荷越大,压缩值差异越大。2组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5、7、9、11、13、15n·cm载荷下的轴向扭转角度值差异明显,且载荷越大,扭转角度值差异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80、120、160、200、240n载荷下的弯曲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载荷越大,弯曲位移值差异越大。结论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比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锁定钢板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锁定钢板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锁定钢板外置固定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0根人体新鲜尸骨胫骨,制备成新鲜骨折标本,分成2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外置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在距骨表面3cm的平面,观察2组标本在不同载荷下承受的轴向压缩值、扭转角度值和弯曲位移值。结果2组胫骨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100、200、300、400、500、600n外力载荷下的轴向压缩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施加载荷越大,压缩值差异越大。2组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5、7、9、11、13、15n·cm载荷下的轴向扭转角度值差异明显,且载荷越大,扭转角度值差异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标本在不同平面施加80、120、160、200、240n载荷下的弯曲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载荷越大,弯曲位移值差异越大。结论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比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固定胫骨端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在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胫骨端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常用的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4个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其中18个制作成acl断裂模型,随机分三组,分别采用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z组),一般栓桩螺钉(y组)和u型钉(u组)固定,6个正常膝关节作对照(d组)。测试各组固定装置力学变化、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及最大牵拉负荷,以测定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结果acl固定后力学变化中,z组基本保持原固定力没有丢失,且经过运动后骨隧道口几乎没有扩大;其他两组均有力的丢失和骨隧道口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测定负荷位移变化和韧带纤维的应变中,d、z组和y、u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最大牵拉负荷方面,z组固定强度和破坏负荷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胫骨端固定中,可调自锁式栓桩螺钉的断裂负荷和强度及其稳定性比一般栓桩螺钉和u型钉有明显优势,生物力学性能优越。
基于生物力学的踏板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了踏板设计参数对踏板操作时下肢肌肉疲劳的影响。定义了4个设计因子:座椅高度、踏板行程、踏板行程倾角和踏板高度,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应用生物力学软件anybody对25组试验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各设计因子的影响权重,并分析了每个因子对不同百分位人体最大肌肉活动度的影响,给出设计因子的推荐取值范围。该方法建立了踏板的工程设计与驾驶员踏板操作舒适性的联系,为汽车踏板的人机工程参数化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生物力学的踏板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了踏板设计参数对踏板操作时下肢肌肉疲劳的影响。定义了4个设计因子:座椅高度、踏板行程、踏板行程倾角和踏板高度,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应用生物力学软件anybody对25组试验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各设计因子的影响权重,并分析了每个因子对不同百分位人体最大肌肉活动度的影响,给出设计因子的推荐取值范围。该方法建立了踏板的工程设计与驾驶员踏板操作舒适性的联系,为汽车踏板的人机工程参数化设计提供依据。
单皮质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单侧和双侧皮质内固定的稳定性,对单皮质内固定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取12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缺损骨折模型,实验组6根行单皮质钢板内固定,对照组6根行双皮质钢板内固定,均行疲劳实验,分别对2组即时和疲劳后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即时及疲劳后的稳定性在行屈伸和侧弯运动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克服旋转运动时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皮质内固定能获得一定的稳定性,但不能完全代替双侧皮质固定。
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加载力,b组与a、c二组比较,b组明显小于a、c二组,(p0.05)。结论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预防后凸畸形。
什么是锁定钢板?从生物力学方面讲其与普通钢板有何区别?
什么是锁定钢板?从生物力学方面讲其与普通钢板有何区别?
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使用双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共9例。结果9例患者均取得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9例患者constant评分平均为(93±3.6)分,x射线片显示无再发脱位和半脱位。结论应用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技术行喙锁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
有限元技术在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1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有限元法,是将某一结构划分成许多个有限大小的子区域的集合,把每一个子区域称作为单元或元素,单元的端点称为节点,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将单元的集合称为网格。而实际的结构可以看成为这些单元在它们的节点上相互连接而组成的等效集合体。然后利用虚功原理和基本力学方程建立以点位移为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来求解,整个计算过程编成程序后,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骨质牙种植修复体生物力学的研究
目的:分析4种骨质中两后牙同时缺失时种植体两单冠与联冠修复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和最大位移值,为4种骨质中两后牙缺失时最佳种植修复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建立8个含双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第一、第二磨牙区各植入一枚种植体(直径4.0mm、长13mm光滑圆柱形及直径4.8mm、长10mm螺纹圆柱形种植体),采用垂直分散加载100n及颊舌向倾斜45°分散加载45n,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及最大位移值结果:同种骨质中不同修复方式时,最大von-mises应力值v_单>v_联。最大位移值d_单>d_联。结论:联冠修复方式优于两单冠修复方式。
五种通常使用的自攻螺钉固定系统力学和生物力学测试
五种通常使用的自攻螺钉固定系统力学和生物力学测试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尸体颈椎的生物力学影响
目的观察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4具,按照完整标本(a组)→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手术(b组)→切除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手术(c组)的顺序处理与测量标本。生物力学实验项目包括三点折弯实验、轴向拉伸实验和前方加压实验。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实验,在变直时加载力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拉伸实验,在10n拉力时c组位移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变直时加载力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加压实验,在前方加压10n时c组位移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两两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抗导致颈椎变直和前屈的应力方面,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的单开门标本明显优于破坏了其完整性的传统单开门标本。
两种骨水泥翻修动力髋螺钉固定失败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修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5例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标本,制成evansⅲ型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5例,一组为对照组(正常dhs固定),另两组再制成dhs内固定失败模型,分别应用cpc强化和pmma强化dhs固定修复,然后对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pmma组的轴向刚度、剪切刚度、抗扭转强度均比对照组大,其中轴向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刚度、抗扭转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两种骨水泥的生物力学特性角度看,采用pmma比cpc强化修复dhs松动失败更有一定的优势。
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有限元分析法是指对复杂形态物体的应力及应变进行分析,具有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客观、可重复性的特点。目前,有限元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损伤以及假体植入等人体复杂结构生物力学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的椎体、间盘、韧带及肌肉组织中的应用,结合其概念、原理、建模方法等,总结该方法在新型内固定物力学特性研究中的优势,探讨其对不同植骨内固定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然后用cpc重新固定12h后拔松的椎弓根螺钉并测得其fmax。结果:强化侧fmax和对照侧比较,15min后提高了55%,12h后提高了83%;重新固定后,两侧fmax较固定前分别提高了54.2%和63.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s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骨水泥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骨水泥能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随后的邻近椎体骨折可能归因于潜在的病因学(骨质疏松)而不是外科手术的干预。
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退变模型、髓核摘除模型和疤痕长入模型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即刻和术后中长期时的椎间盘;并比较其生物力学特征。结果(1)髓核摘除模型的刚度较退变模型减小,但较正常模型提高;(2)疤痕长入模型腰椎节段刚度大幅回升并超过退变模型(;3)髓核摘除后即刻小关节突接触力减小,而疤痕长入模型则表现为小关节突接触力增加。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对腰椎稳定性和后部结构应力影响较小,而髓核摘除中长期后则可有腰椎运动节段变硬和关节突的应力增加。
geneX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情况下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方法应用微量注射泵对30个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注射稀盐酸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60个椎弓根分为四组:genex骨水泥组,硫酸钙骨水泥(csc)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对照组。随机选择一侧注射2.5ml骨水泥,然后置入螺钉;另一侧行正常螺钉固定对照,应用材料试验机进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各组的轴向最大拔出力和能量吸收值并进行比较。结果genex组与csc组两组拔出力及能量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显著低于pmma组(p<0.05),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可显著提高椎弓根固定强度,genex骨水泥可用作椎弓根强化螺钉的填充材料。
颈椎损伤钢钉置入后的生物力学分析
背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损伤的许多问题都与力学密切相关。目的:总结运动员颈椎损伤置入螺钉后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颈椎损伤,置入钢钉,生物力学。英文检索关键词:cervicalspineinjury;implantedthenail;biomechanics。所有选用的文献均为相关性较强,并在此领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和报道颈椎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最终入选28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文章主要从颈椎内源性稳定、外源性稳定和功能锻炼的角度对运动员颈椎损伤置入螺钉后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运动员颈椎伤病的功能锻炼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其关键发病机制,恢复颈椎内源性、外源性的动力平衡是治疗关键,为认识和掌握脊柱伤患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施工安全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