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浦水库组合结构型式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浙江省鄞州区三溪浦水库为一座中型水库,溢洪道采用开敞式布置,溢流堰由正堰和侧堰组成,进口结构型式及水流条件复杂,理论计算较难把握。为验证维修加固工程溢洪道水力计算的合理性,按SL 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要求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工况下过流能力、水流流态、压力分布、流速分布、水流空化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率定出了较为翔实可靠的流量系数、泄槽边墙高度、明渠底坡等设计参数,为优化调整设计和今后水库科学调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蒿枝坝水库工程溢洪道侧堰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蒿枝坝水库工程溢洪道侧堰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合蒿枝坝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侧堰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侧堰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堰面压力、水流流态、水面线等水力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比较了加大侧槽底坡与堰后加斜坡试验方案和加大侧槽底坡与侧槽左、...
玉滩水库工程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溢洪道的泄流能力,不同工况下溢洪道闸前、闸后和泄水槽的水力要素以及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并对消力池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确保溢洪道的安全运行。
博斯坦水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博斯坦水库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按重力相似准则进行设计.根据试验任务要求,水工试验模型为正态模型.通过试验,改进原设计方案的表孔溢洪洞设计,取消隔墙,加长收缩距离,减小收缩角度,将斜井坡度调整变缓,将反弧半径适当加大,降低消力池底板高程.
博斯坦水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博斯坦水库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按重力相似准则进行设计。根据试验任务要求,水工试验模型为正态模型。通过试验,改进原设计方案的表孔溢洪洞设计,取消隔墙,加长收缩距离,减小收缩角度,将斜井坡度调整变缓,将反弧半径适当加大,降低消力池底板高程。
钦寸水利枢纽溢洪道优化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建立钦寸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工物理模型,对原设计方案下工程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优化了溢洪道进水口左侧护岸、右侧导墙的结构形式和跳流鼻坎位置,从而使泄流流态更平顺,水库调度运行更合理,减少了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中咀坡水电工程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针对中咀坡水电工程的初设方案,探究工程在其洪水期运行阶段是否满足泄洪要求,泄洪隧洞底部是否会产生空蚀,破坏建筑物安全以及闸门调度等问题,建立水工物理模型。通过试验对工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泄水隧洞底部受压情况进行验证和计算;为保证电站正常运行,对于上游来水量较小的枯水期,拟定闸门调度方案。
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消能防冲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建立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洪道进水渠左导墙、控制段中墩和挑流鼻坎尺寸进行优化,使泄洪流态更平顺,水库调度运行更合理。在此基础上对溢洪道的消能和防冲效果进行研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挑流鼻坎的工程量,降低溢洪道的工程造价。
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优化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建立大隆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工物理模型,对溢洪道运行的水力特性和体形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优化了进水渠左导墙布置、控制段中墩形式和挑流鼻坎尺寸,使泄洪流态更平顺,水库调度运行更合理,满足消能防冲要求,减少溢洪道工程的工程量和造价.
新疆某水电站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分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为全面验证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对某泄水陡坡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原设计体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增设掺气槽、悬栅、修改模型尺寸,对泄水陡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泄水陡坡过流能力满足要求,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合理,满足冬季排冰需求。
新疆某水电站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分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为全面验证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对某泄水陡坡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原设计体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增设掺气槽、悬栅、修改模型尺寸,对泄水陡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泄水陡坡过流能力满足要求,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合理,满足冬季排冰需求。
燕山水库溢洪道和泄洪洞联合运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着重阐述了燕山水库溢洪道、泄洪洞同时泄洪时两泄水建筑物之间泄流与消能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三道湾水电站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模型试验对三道湾水电站泄洪洞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计算,从设计和校核两种工况分析得出:该泄洪洞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能够满足要求;泄洪洞底板上各测点的空化数都大于0.3,且各测点均无负压,故无空蚀危害。下游冲涮试验得出,冲坑对左岸坡脚有一定的冲刷淘空作用,建议对左岸山坡采取防冲措施。
坎尔其水库坝面溢洪道模型试验
坎尔其水库坝面溢洪道模型试验——对坎尔其水库坝面溢洪道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测得在陡槽段0+058桩号附近有局部负压出现,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在陡槽段0+058桩号处设置了掺气槽,减小局部负压,设置掺气槽后堰上游和陡槽段流态平稳,水面无大的波动,可以满足泄...
楠溪江供水工程拦河闸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楠溪江供水工程位于著名的楠溪江风景区入口,工程以供水为目的。工程拦河闸为2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拦河闸分为左侧的滩地自由溢流段、右侧深槽的挡水闸段、右岸调流闸门和鱼道组成。闸址位于楠溪江潮区界位置,闸下为感潮河段,闸上为山溪性河道,加上河道两侧存在大范围的滩林地,树林茂密、灌木丛生,常年行洪,水流条件非常复杂,常规理论水力计算非常困难。通过1∶100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闸轴线位置和大闸规模的合理性,优化工程布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福生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福生水电站采用底流式消力池消能。其特点是水头低、流量大,是典型的低佛氏数消能,加之自由溢流坝、翻板门泄水闸、冲沙闸联合泄洪,因此翻板门运行工况有无限制、泄流能力及消能效果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经过断面模型试验,优化了辅助消能工布置,改善了流态,缩短了池长,提出了翻板门小洪水工况下的不稳定流范围,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石漫滩水库复建工程不同设计阶段做过多次水工模型试验。试验成果涉及到溢流坝体型确定、泄流能力、消能防冲、施工导流、度汛方案验证等水力学问题。通过模型试验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检验并提出相应建议。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采用龙落尾式布置,由于水头高,水流在龙落尾后,流速可达到40~50m/s,属于水利工程的超高速水流问题,体型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极大的破坏。通过1∶45的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出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原设计体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反弧末端附近掺气浓度低和出口挑流水舌冲击河道对岸。通过增设掺气坎,修改挑坎体型和洞身曲线,对泄洪洞体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模型试验对优化体型进行了检验。
温泉水电站深孔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对温泉水电站深孔泄洪洞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完善优化了深孔泄洪洞的挑流消能段的设计方案,使洞内水流流态及出口挑射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状态均有所改善,试验成果对工程设计和其他模型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乌东德水电站泄洪消能特点及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乌东德水电站泄水拱坝下游水垫塘深达80~125m,岩石坚硬,抗冲能力强,是一个条件优越的天然水垫塘,所以考虑水垫塘不设混凝土保护,下游消能区300m内采用接地式护岸,300m后采用悬挂式护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该布置方案是可行的。
上程水电站工程大田水库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论述了上程水电站工程大田水库泄洪洞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测定了有压隧洞和无压隧洞两方案的泄流能力,对隧洞进出口及洞内水流流态进行了观测,对无压隧洞方案的布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优化,对有压隧洞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评价。
弯弯川水电站引水发电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弯弯川水电站原来是一条引水发电隧洞,水电站进行挖潜改造,需新修建一条引水隧洞与原来引水发电隧洞并联进行引水发电。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隧洞并联引水发电比旧洞单独引水发电减少水头损失1.914m,机组的有效工作水头为11.607m,满足设计11.50m工作水头的要求。通过验证试验计算得出旧引水隧洞的糙率n=0.033,新旧隧洞并联引水总流量105m3/s时,旧洞引水流量为66.85m3/s;新洞的引水流量为38.15m3/s。最后,对模型水流与原型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团山子水利枢纽溢流坝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根据该工程坝址下游特殊的地形条件,结合现场试验条件,通过建立1:60水工模型,对溢流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观测,验证溢流坝泄流能力,对溢流坝坝面、坝趾反弧段及消力池底板处压力分布进行研究,并通过消能试验优化消能建筑物结构尺寸。
平班水电站二期导截流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平班水电站二期导流采用底孔导流方式,其导流标准高,流量大,底孔出口下游要求水流不能把泥沙带进尾水渠,下游河床只允许轻微的冲刷,试验中通过设置导流墙、刺墙、护面等等工程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消能防冲效果。截流工程流量大,龙口地形复杂、落差大、单宽功率大,合龙处右侧为光滑的混凝土围堰,材料不易稳定。试验采取不同的进占抛投方式和变换流量等手段,使截流一气呵成,顺利合龙。
福生水电站冲沙闸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根据福生水电站冲沙闸佛氏数低消能效果差的特点,采用物理横型试验方法对冲沙闸的泄流能力、水面线、流态、消能效果及对下游河道冲刷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消耗建筑物型式和结构尺寸,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驻场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