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以COD、TN、TP为例 ,讨论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洞庭湖水环境容量的变化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三峡工程的运行增加了洞庭湖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 ,而在丰水期有小范围的降低。总体来看 ,在全年的大部分月份中三峡工程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 ,对洞庭湖水体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从水环境的角度分析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淤沙变化、化学特征、生态环境变化,提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①枯水期增泄流量及洪水期减泄流量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②水库拦蓄泥沙对淤积的影响;③对水质的影响。
三峡运行后对洞庭湖洪水水位的影响
文章运用水力学模型和水文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洞庭湖和长江的水力模拟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了三峡运行后对洞庭湖洪水位的影响,对洞庭湖的防洪规划、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水电站建设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
水电站建设影响河道水环境容量。为研究水电站建设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本文以汉阳水电站为例,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计算相应河段建库前后水环境容量,并分析了降解系数的取值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库后水流流速减缓,污染物降解时间增加,从而增大水环境容量;而水流流速减缓,降解系数减小,从而减小水环境容量。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汉阳水电站建库前后水环境容量变化不大。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思考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由于其对上游洪水的控制作用,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洞庭湖的防洪形势将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造成枯水位大幅降低,对洞庭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和工程运行产生了其他影响。对洞庭湖的治理,应充分考虑三峡水库的影响,在深入研究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坚持人水和谐、江湖两利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陵矶控制水位和洞庭湖调蓄容量,提高防洪能力、稳定长江河道,加强水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
水电站发电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分析
清理水库(水电站)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对实施排污权交易、环境补偿和保护水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根据常用的零维、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水电站修建前后对河流水环境容量影响的定量判别关系式,并以广东省东江干流的12个梯级水电站和3座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水库、水电站发电对东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龙潭、枕头寨和柳城3个梯级水电站外,其余9个水库、水电站均增加了东江流域水环境容量。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改变河流下游自然的水文过程,下游河流及通江湖泊的各种变化与上游水沙过程的改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峡工程运行后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产生何种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阅读了近百篇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洞庭湖对三峡水库建设的响应,从三峡运行以来对洞庭湖水情和淤积的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以及城陵矶水位流量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期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
为进一步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所发生的变化与遇到的问题,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湖南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了“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活动”。厅科技委、省水利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省水电设计院、水电职院、省水科院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厅科技外事处、水资源处、水文局、
日调节水电站运行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存规律,也反映在特定功能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水电工程兴建对河道径流的调节,使水库库区及坝址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受影响河段的工农业用水、水生态系统乃至河流沿岸的社会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长期性影响。以某具有日调节性能的水电站为例,研究探讨了水电站运行对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北方某大型水库营养状态及水环境容量研究
北方某大型水库营养状态及水环境容量研究 米莎,洪雷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北方某大型水库的营养状态,包括水库营养状态的区域分布、年度变 化及其月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库水体在5月份整体呈现中营养状态,6~8月是水库藻类过度生长的高发时期, 5~8月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高于8~10月份;利用dillion等模型计算水库codcr、nh3-n、tn、tp的水环境容量,结 果表明,在丰水年和枯水年,水库的bod5、nh3-n的水环境容量均有剩余,tn、tp的污染物入库量超过其水环境容 量,而平水年,除tn的污染物入库量超过其水环境容量,其它三项指标的水环境容量均有剩余。提出通过生物生 态、物理机械、化学等措施防治水库富营养化以及水华的发生。 [关键词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
采用原型资料分析、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和预测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水沙与冲淤影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出口水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湖区防洪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30a末,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和分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43%和73%,三口分流道的河床相应发生冲淤变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受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少影响,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显著减少,对增强洞庭湖区调蓄功能、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受三峡水库调度运用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影响,洞庭湖出口水位以下降为主,汛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防洪有利,而枯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典型洪水的防洪作用分析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和城陵矶地区补偿的调度方式,采用大湖演算模型对1996、1998、1999年洞庭湖区3种不同来水组合的典型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不同的实时调度方案,其作用相差大,且对于不同的来水组合类型的洪水,不同的调度方式其作用大小不一样,对于历时不长,长江干流洪水与湖南省"四水"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作用较大;对于湖南省"四水"来水为主的典型洪水和长江干流与"四水"长历时复峰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其作用较小。
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2004年11月 第28卷第6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november2004 vol.28no.6 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纪 岚1,2,李 菁 2 ,汪家权 1 (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2.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 230031) 摘 要:根据南淝河的水文资料,选用一维稳态模型来模拟水质。以河段的功能分区情 况为基础,利用已建立一维稳态的模型,选择段首控制法,对南淝河主要污染物codcr,tp, nh3-n三项指标在不同水情保证率下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排放情况计算出削 减量。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的确定,
水动力学法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影响
用水动力学方法,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时空边界条件,模拟长江水情要素,并建立长江水位与洞庭湖水位的回归方程,从而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洲滩面积的影响。
丰满水电站对下游水环境容量的增益补偿效用分析
以丰满水电站坝下至九站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价其对下游吉林市区河段水环境质量的增益补偿作用,论证坝下江段工业发展空间,为从根本上解决坝址下游水环境治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丰满水电站重建后环境影响综合效应、累积效应及变化趋势研究打下基础。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
介绍了鄱阳湖水质现状,并通过鄱阳湖湖口水位、湖区水位、入湖五河来水及长江干流来水等,定量分析了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的2004~2007年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较快,湖内需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有小幅提高,但水质主要受入湖五河来水的影响,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不大。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再认识
世界科学2006.6 科学视野 今年5月20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时刻。在这一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提前五个月 全面完成。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三峡工程从论证、决策到实施,一直没有缺少过关注,也一直伴随着各种争 议。当我们为工程的进展欢呼雀跃的时候,请不要忽视那些真正善意的提醒。让我们关注三峡工程的每一次进 展,也关注工程可能带来的每一种负面效应,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使三峡工程真正能造福于人类。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再认识 陈国阶系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研究。他主持过“七? 五”国家科技攻关“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合作主持并完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 报告书》的编制。在本文中,陈国阶研究员再次对三峡工程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评述和认识, 希望
三峡工程建库后对洞庭湖水位、泥沙和水质的影响分析
长江与洞庭湖在地理和水文要素上联系紧密。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水位、含沙量和水质都将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洞庭湖径流的年内分配比原来更加均匀,湖内泥沙淤积放缓,水质有所改善,枯水期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峡水库的作用,改善江湖关系,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水环境容量预测研究
目的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目前现状,对水环境容量进行科学预测。方法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一维水质预测模型和水环境容量预测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汉、丹江流域陕西段水环境容量进行预测。结果预测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等各行业的发展,水源区汉、丹江流域陕西段的水环境容量在逐年减少。结论加强水污染治理、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在必行。
三峡工程建设对川东库区城镇环境的影响
本文从川东库区城镇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生物环境,水域环境,文物、旅游环境及社会环境,包括库区经济、库区城镇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影响研究
利用河流动力学saintvenant方程组,通过建立描述长江水情的数值模式,进行三峡工程对长江城陵矶站水位影响预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城陵矶站与洞庭湖各湖区水位代表站的水位相关关系,研究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
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
为进一步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所发生的变化与遇到的问题,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湖南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了“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活动”。厅科技委、省水利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省水电设计院、水电职院、省水科院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厅科技外事处、水资源处、水文局、
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隧道在实际的施工当中,自身产生的施工废水和隧道涌水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如造成水位下降、地面沉陷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隧道建设与施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影响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降低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升水环境系统的稳定性,仅供参考。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环境监测与分析
采用季节性肯德尔检验原理及水质评价综合指数法,分别就三峡工程截流江段总体水质状况和截流期间的水质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阐述了本江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
南四湖湖内浅槽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南四湖湖内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单项工程,工程区位于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挖泥船施工将对湖内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排泥场回水污染物、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三个方面阐述了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