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到底有什么影响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
三峡工程后的长江中下游防洪策略变化
三峡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江湖关系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三峡工程完成后防洪策略调整思路提出如下建议:在防洪总体方略上,应由洪水防治向洪水管理过渡;在具体对策上,应由工程措施为主调整到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特别强调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使人与洪水能够共处。
长江中下游大旱,都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当这一梦想最终因为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而成为现实时,也就意味着一条横贯中国东西腹地的天然河流,由于大坝的阻隔,河流固有的规律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环境被人为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我们能够修复或者再造一个新的平衡吗?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运用后,改变了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坝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处于不饱和状态,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并可能引起河势的调整,进而可能对防洪产生一定影响。为此,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分析的手段进行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对防洪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大量冲刷,同流量水位降低。各河段冲刷量达到最大时,荆江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0~5.3m,槽蓄量约增加13亿m3,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河床平均冲深约2.5m,槽蓄量约增加8.5亿m3;由于干流河床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湖区淤积减缓,增加调蓄量约23.8亿m3;水沙过程改变、河床冲刷及局部河势调整对河道稳定及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会带来一定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峡水电站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 摘要:本文简述了三峡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特别是库区及中下游地区资源、生态与环境、 水质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三峡工程长江流域防洪发电社会环境生物多样性水质气候地质 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控制了从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水域,其间长约660km, 水域覆盖面积达到1040km2,已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控制枢纽。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世界超 级工程,也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 其有利影响主要是: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 力,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破坏;能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 改善枯水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利用水能资源发电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事关中下游防洪安全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近年来在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工程的作用下,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干流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冲刷,并引起局部河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防洪形势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长江洪水范围广,峰高量大,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此外,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导致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针对荆江河段、长江中下游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后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于荆江河段,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遭遇荆江不同频率洪水的防洪形势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对于长江中下游,通过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遇1954年洪水的模拟得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以提高,但仍存在约400亿m3的超额洪量需要妥善处理,部分地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因此,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仍需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数值模拟
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仍然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考虑三峡水库采用试验蓄水期优化调度方案,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遇不同频率洪水的超额洪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投入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河段防洪形势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若遇大洪水,仍存在大量的超额洪量需妥善安置。且三峡建库后的清水下泄,将使遇大洪水时的中下游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观测和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根据资料调差结果显示表明,三峡工程在建成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仍有超额的洪水量需要进行处理。所以,尽管三峡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防洪控制等措施。本文就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变化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调查和分析。
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覆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即0.11m2)的样框调查地表钉螺数并统计其死亡率。经统计分析得出:(1)疫区江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枫杨林下常见的9种植物中,益母草、葎草、紫苏、夹竹桃、篓蒿等与钉螺呈负相关,其中夹竹桃、益母草与钉螺显著负相关,化感作用明显;草、水芹、鸡矢藤和木贼呈正相关;(3)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最适宜于钉螺孳生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林底植被覆盖度为40%—70%;(4)室内对照实验显示,枫杨鲜叶0.5%浓度水浸液抑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42.7%钉螺死亡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防洪林群落结构,增强防洪林群落抑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控制性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影响与对策
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简要分析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过程变化特点,并通过调度模拟分析,定量确定了三峡工程运行调度对中下游干流水位流量的影响程度;继而结合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取用水特点,分析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对中下游干流及河口水资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工程运行发挥了巨大的蓄洪补枯作用,对中下游及河口水资源利用总体上是有利的,能有效提高中下游供水保障,缓解枯水季节干旱缺水矛盾。为减缓9~11月水库蓄水期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完善水库群综合调度目标,优化蓄水方案,另一方面需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水资源统一调配方案,同时加强中下游地区引调水工程取用水管理。
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运用mann-kendall法分析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变化特征,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动范围法(rva)综合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指标改变程度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2014年长江中下游年均流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宜昌水文站减少趋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和大通水文站整体水文改变度属于中度改变,其中宜昌站和汉口站的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61%和63%,接近于高度改变;三峡水库蓄水引起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
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
3 效果分析 3.1 降低坝基承压水头 在未设置减压井前,测压管出现翻砂、冒水、管 内水位偏高等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设置试验 井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两期设置减压井以后,测 压管水位观测表明,承压水头已大幅下降,如库水位 15m时,试验井设置后测压管水位由11m降至 6.19m,相应位势由57%降至6.8%,大坝稳定安全 系数相应增加。现在测压管水位基本稳定,即使库 水位变幅较大,如由6.25m升至17.17m,而测压管 水位都基本稳定在6~6.52m之间。这说明排水减 压井的设置不仅降低了坝基承压水头,而且稳定了 坝基渗透压力(表1)。 表1 库水位15m时第3期减压井实施前后坝 测压管水位及流量观测数据 状态 测压管水位/m减压井流量 坝轴下坝坡镇压层/ml·s-1 设
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后再遇’98大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分析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骨干。在回顾1998年长江大洪水、介绍三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三峡工程防洪调度方式后,分析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再遇’98大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将大为改善,但防洪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通江湖泊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作用
本文从云梦泽、洞庭湖与长江之间的演变过程,论述历史上江湖关系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江湖互通对于稳定河势和防洪的作用,然后讨论鄱阳湖和洞庭湖的防洪功能,初步分析了三峡工程对两湖防洪作用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防洪,天然湖泊与人工防洪工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历史和现实均表明,通江湖泊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提出未来江湖治理的思路及工作重点,尤其是强调江湖治理中非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的作用。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成效显著专访三峡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
“三峡在长江防洪体系里确实是关键一环,作用很大,但不同的气象、水文、洪水情况,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能认为有了三峡,长江就不会再遭洪水,
X型排在长江中下游护滩工程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x型系砼块软体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近期实施工程的改造措施。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始自1999年下半年,随着工程的进展,现已完成了大量的各专业工程测量工作,为堤防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时间跨度长、分布面广、组织与实施的单位较多,以及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综合勘测局对各项专业测量统一进行了技术设计,其技术设计报告(即质量策划文件)在经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所涉及的5个省市相关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审查通过后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的技术标准。对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的技术设计、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坐标系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综述。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根据资料调差结果显示表明,三峡工程在建成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仍有超额的洪水量需要进行处理。所以,尽管三峡工程已经建设完成,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防洪控制等措施。本文就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变化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调查和分析。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局面将大为改善,防洪效益十分显著。但由于长江河道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峰高量大的洪水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相对仍是不足的。随着三峡工程的投入,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逐步提高,应争取做到50~100一遇洪水基本不分洪,在出现更大的特大洪水时,才在可靠的分蓄洪运用配合下,安全渡汛。为此,应尽量加大上游支流水库的防洪库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使之成为防洪的可靠屏障;加强河道管理,保持并研究采用疏挖方式扩大泄量。此外,还应加强通讯、洪水预报、洪水保险等非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建成后和长江中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很大改善。由于长江河道的安全宣泄能力与长江高量大的洪水矛盾突出。防洪情势仍很严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可能加大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防加容高标准建设好一批分蓄洪区,根治长江堤防,加强河道管理,加强非记洪措施等,使长光防洪晚完善,防洪标准更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
模袋混凝土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98长江大水后,国家开展了大规模长江防洪工程建设。护岸工程作为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直接关系到已建堤防的安全,而且对控制长江多变的河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模袋混凝土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成功应用,为河道防护、路堤边坡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施工工法。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