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与河流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
为优化水工建筑物与河流工程结构设计,提高原型性能,对世界上几座低水头电站进行了水工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这些物理模型试验,指出了这类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电水利工程水流空化模型试验规程》正式发布
参考文献: [1] 牛争鸣,安丰勇,谢小平,等.旋流式内消能泄洪洞的研 究与展望[c]∥中国水力学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武 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14-221. [2] 夏维洪.苏联的旋转水流消能[j].河海科技进展, 1991,11(3):29-40. [3] 牛争鸣,孙 静,章晋雄.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 水道泄量特性[j].水利学报,2003,(1):72-77. [4] 牛争鸣,孙 静,张鸣远.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 水道环流空腔直径的变化规律[j].水利学报,2003, (2):31-37. [5] 牛争鸣,孙 静,张鸣远.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 水道的壁面压力分布规律[j].水力发电学报,2002, (4):71-80.
CDIO模式下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项目实践教学研究
对水电类学科进行全面特征分析,介绍了水利工程模型试验内容和过程,提出了基于cdio模式下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项目实践教学思路,对水电类专业cdio项目设计--实现经验教学及工程实践场所设计进行了初步设计和探索,使学生能在学校亲历项目构想、设计、实施到运作的全过程,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水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
介绍了最新研制成功的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重点介绍了该测量系统在传感器、接口电路和计算机测量控制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研究与改进。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
将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应用于水利工程模型试验,设计应用先进的电容式波高传感器、高集成运算放大器、控制接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计算机波高测量系统提高了模型试验测量与控制的精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模型试验周期,有利于水利工程研究成果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基于温排水物理模型相似关键条件,并研制了一套先进的加热温控系统和温度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电厂温排水对受纳水体-汉江的温升影响。通过电厂不同排水情况下排水口附近汉江水体表面温升、横断面温升分布和排水口轴线方向的温升分布的对比分析,推荐最优取排水口位置、布置型式等关键工程参数。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综述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口整体物理模型是交通部1974年批准和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个大型河口模型。在“八五”攻关研究中,运用定床和动床试验方法,为整治工程方案的确定提出了科学论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开工以来,继续运用整体模型、局部模型和正态系列模型对工程的分期实施、建筑物附近的冲刷、施工顺序和工程方案动态调整等进行研究。工程实践证明,多数研究成果都达到了定性基本准确、定量相对合理的结果,是工程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之一。
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取排水河段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襄樊电厂一、二期工程均以汉江为水源,采用直流供水方式,排水入汉江。本文建立了电厂取、排水口河段动床实体模型,考虑了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和拟建的崔家营航电工程对该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水流泥沙运动影响,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取、排水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及河道冲淤演变趋势、取水口附近底沙运动情况、取水安全可靠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稳定取、排水口附近河岸及保证取水可靠的建议性措施。
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喷头物理模型试验
结合二期工程需要,通过喷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流量、喷口射流角度和喷口孔数等因素对喷头局部阻力系数的影响。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探讨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是流体、机械、电气、甚至结构相互耦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现有的将水、机、电分开研究的方法及成果无法满足大型长输水道地下式水电站设计和运行的需要,所以需要开展水电站过渡过程整体性物理模拟。本文作为初步的探讨,着重介绍模型比尺、水机电整体模拟、控制测试以及大波动、小波动和水力干扰等过渡过程的试验结果,并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对比
水泵站进水池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为评估某海水取水泵站的布置设计,对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建模时,需要合理选择模型比尺,使模型与原型符合动力相似,几何相似和运动相似,并正确重现泵吸进口的涡流作用。为了促进系统良好的运行,采取措施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设施内的水位,来自每个泵位置的流量,来流类型与水流分布,泵吸处的流速情况,泵室内部的涡流作用。次测试来流分布较差,出现了预旋和旋涡。通过对旋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不同的改良措施,有效消除了这些不良现象,保证了泵站取水安全。
山东国华寿光发电厂排水口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寿光发电厂原方案排水明渠出口的水流流速过大,对弥河河床和岸滩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危害。本文提出了两种修改方案来降低排水出口及弥河河道水流流速。其中暗涵排水方案将排水出口水流流速从5.9m/s减小到1.13m/s,可有效降低排水对弥河河床和堤防冲刷。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
采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应用于水利工程模型试验,设计应用先进的水流循环系统、电磁流量计、电子式电动调节阀、控制接口和软件组成计算机流量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系统通过实际使用运行,证明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模型试验测量与控制的精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模型试验周期,有利于水利工程研究成果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北帕斯电厂取排水口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电厂的温排水在潮汐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及其对海水水温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经多方案对比试验,推荐了较优的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
印尼百通电厂温排水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具有潮流影响的电厂温排水和工程海域泥沙冲淤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印尼百通电厂工程区域冷却水扩散规律及取排水口泥沙冲淤变化特征等,验证了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滑坡微型桩单桩加固工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滑坡微型桩单桩加固工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微型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微型桩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实验室内采用长3m,宽1.8m,高2.2m模型箱,模型箱中黄土分层填筑、夯实模拟滑床及滑体,圆弧状滑带采用双层塑料薄膜模拟,微...
中山港二期扩建工程航道比选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在分析伶仃洋水动力、泥沙运动及工程附近滩槽演变的基础上,采用已有的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对比研究中山港二期扩建工程2个比选方案在航道水流条件、航槽淤积方面的优缺点,提出相对较优的推荐方案,并对淇澳浅段泥沙淤强较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构皮滩工程大坝泄洪雾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1∶55的物理模型试验和工程类比分析,对构皮滩工程大坝泄洪雾化引起下游局部强降雨进行了研究,并对降雨强度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
滑坡微型桩单桩加固工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滑坡微型桩单桩加固工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物理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对于物理模型来说具有直观性,可以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准确的反映出与地下工程相关的天然岩体受力性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与其相关联的地下工程结构相互的影响,地下十分复杂的工程结构、地质构造、岩层组合关系等也能完全模拟出来。近年来新型地下工程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增加,很多内容也需要被研究,这样就使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研究显得异常重要。因此,本文将从物理模式基本情况入手,重点研究物理模型试验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某核电厂一期工程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根据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理论分析结合物理模型试验,针对某核电厂一期工程循环水泵房进水流道的水流特性,采用多种整流措施,优化各水工建筑物的体形尺寸,有效改善了吸水室内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实现吸水室均匀、平稳、无涡的水流流态,提出有利于循环水泵安全、高效运行、投资较省的泵房工程布置方案。
克孜加尔水利枢纽导流洞泄流能力模型试验
对克孜加尔水利枢纽导流(兼泄洪)洞泄流能力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导流洞进水口、洞身段、出口段、消力池等各段体形设计的合理性。试验测得洞身段流速为23.07~27.86m/s,有可能产生空蚀破坏,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过水表面的最大允许突起或跌落高度控制在10mm以下,对最大允许高度范围内所有的面平整体一律进行缓坡处理,并采用抗磨、耐久性强的混凝土衬砌。
团山子水利枢纽溢流坝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根据该工程坝址下游特殊的地形条件,结合现场试验条件,通过建立1:60水工模型,对溢流坝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观测,验证溢流坝泄流能力,对溢流坝坝面、坝趾反弧段及消力池底板处压力分布进行研究,并通过消能试验优化消能建筑物结构尺寸。
飞来峡水利枢纽导流模型试验研究技术问题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流量达15500m3/s,围堰修建在深厚软基上。围堰防冲安全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施工期泄洪和通航是技术难点。通过明渠导流和河床导流方案的定床及动床模型试验研究,选择了河床导流方案,并联合使用多种柔性防护措施,增设水平块石护面作为防冲设施的第一道防线,使围堰安全可靠。软基冲刷、度汛、施工通航。船模研究等均为该工程主要技术问题。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装饰装修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