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工艺模拟与改造
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工艺模拟与改造——文章应用Aspen Plus软件,采用改进的PSRK物性方法,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实际工况的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解决方案。
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工艺模拟与改造
某厂双级氨水吸收制冷装置两个蒸发温度的设计值分别为-55℃、-38℃,而实际运行过程中蒸发温度均为-48℃。应用aspenplus软件,采用改进的psrk物性方法,对该装置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实际工况的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解决方案。
工业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工业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应用aspenplus模拟软件,采用改进的psrk物性方法,完成了某厂双级氨水吸收制冷系统的模拟。分析了影响系统制冷系数的因素,确定了装置的最佳分流比,得出了高低压吸收系统出口氨水浓度与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几种强化吸...
节能的氨吸收制冷工艺
节能的氨吸收制冷工艺——简述了氨吸收制冷工艺及其特点,介绍了该工艺节能的技术特征,并对工艺进行了节能计算,通过氨吸收制冷工艺理论上可节省0.5mpa低压蒸汽53.4t/h,省却了冷却煤气余热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新型吸收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新型吸收制冷系统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型吸收制冷系统,该系统采用r32+r134a非共沸混合物为制冷剂,dmf为吸收剂,可用于-20至-40℃温区的深度冷冻。
氨吸收制冷装置精馏塔盘改造
氨吸收制冷装置精馏塔塔盘由原来的泡罩和圆型浮阀改为t型导向浮阀,提高了氨吸收制冷装置供25%的生产负荷,为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氨吸收制冷工艺与压缩制冷工艺的比较
氨吸收制冷工艺与压缩制冷工艺的比较——介绍了氨吸收制冷工艺和压缩制冷工艺,并进行了两种工艺的比较,大型煤气化和液化生产企业中采用氨吸收制冷工艺,既回收了余热,叉节省了电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无泵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无泵吸收制冷系统气泡泵的性能分析——文章根据两相流流型转换理论,推导出了气泡泵从弹状流向泡状流转变和从弹状流向块状流转变时液体流量、气体流量与管径的关系式;根据空气提升理论、能量平衡、质量平衡推导出了气泡泵的性能关系式。根据上述关系式,具体分...
用工业蒸汽驱动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组在各种蒸发温度下效益比较
用工业蒸汽驱动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组 各种蒸发温度下效益比较 用工业余热驱动氨水吸收制冷机组代替传统的制冷压缩机组,是 一个很好的选择。制冷压缩机随着制冷温度的降低,制冷系数cop 会迅速降低。一般的讲,蒸发温度每升高一度,制冷系数增加3%左 右。但蒸发温度升高就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氨水吸收制冷机组对蒸 发温度的敏感性小于压缩式制冷,这样在-25度左右制冷,氨水吸收 制冷机会发挥优势。下面就不同蒸发温度下,对氨水吸收制冷机组经 济性进行比较。 计算依据: 1、一吨0.3mpa-0.8mpa的蒸汽,驱动氨水吸收制冷机组,机组 制冷量为23万大卡。制冷功率大约为270kw。 2、氨水吸收机组中溶液循环泵的耗电量为压缩机的5%-10%。 3、压缩机在-35度(对应-30度冷媒水)、-25度(对应-20度冷 媒水)、-15度(对应-10度冷媒水)、-10度
氨吸收制冷工艺的节能效应
氨吸收制冷工艺的节能效应——本文简述了哈尔滨气化厂氨吸收制冷工艺及其特点,介绍了该工艺通过两级精馏的节能的技术特征,通过氨吸收制冷工艺可节省低压蒸气和高压蒸气并回收了工业余热,省却了冷却粗煤气余热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节能降耗的氨吸收制冷工艺
节能降耗的氨吸收制冷工艺——粗煤气净化采用氨吸收制冷工艺为低温甲醇洗提供冷量,两级精馏,三级吸收。粗煤气的余热代替蒸汽为精馏系统提供热源。粗煤气热量转移给氨蒸发过程所需的热量,既节省氨蒸发加热用蒸汽量,又节省冷却介质。降低了投资费用和运行费...
浅析氨吸收制冷工艺与压缩制冷工艺的比较
浅析氨吸收制冷工艺与压缩制冷工艺的比较——文章介绍了氨吸收制冷工艺和压缩制冷工艺,并进行了两种工艺的比较,大型煤气化和液化生产企业采用氨吸收制冷工艺,既回收了余热又节省了电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模拟与改造研究
应用proii软件,采用修正的srk热力学模型,完成了对原装置工艺流程的模拟,针对装置技改后出现的co2、h2s浓度变大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对改造方案进行了模拟。
太阳能驱动的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循环特性
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小型风冷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有效回收精馏热及吸收热,降低发生温度,实现机组风冷化以及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增加系统能效比。在建立组成系统各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循环特性进行计算,得出在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参数变化时,性能因数的变化规律,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利用工业余热的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制冷循环研究
利用工业余热的溶液冷却吸收式双级氨水制冷循环研究——液冷却吸收式氨水制冷循环利用吸收器出口经泵升压后的浓溶液来冷却吸收过程的前段,回收了部分吸收热,从而可使浓溶液在逆流式溶液热交换器中部分发生,减少了对外界热源蒸汽的需求量。该循环流程同样也...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渔船尾气中余热利用分析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渔船尾气中余热利用分析——渔船出海作业时.需携带冰块为渔产品保鲜.而100t以下的中小型渔船因经济性的限制,不宜安装压缩式制冷机。文中介绍了一种渔船利用自身动力柴油机的尾气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可提高循环效率...
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的计算模拟与验证
本文进一步完善了换热器和毛细管的数学模型,对毛细管模型采用温度步长法进行求解,既保证了程序的收敛性,又保证程序具有足够的精度;根据变质量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起变频空调器用滚动转子压缩机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缩机的排气阀数学模型,提高了压缩机模型的通用性和准确性;建立了储液器和连接管道的数学模型,使得系统模型更完整。本文根据毛细管节流并带有低压储液器的制冷系统的特点,首次提出了以制冷剂充灌量和储液器出口过热度相结合,作为系统模拟计算的最终封闭条件。在日本大西空调器试验台上对本文所研究的变频空调器进行了不同频率和不同充灌量下的试验研究,并以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的计算模拟与实验验证
简要介绍了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中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毛细管、压缩机、连接管道和储液器等设备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耦合求解。根据毛细管节流并带有低压储液器的制冷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以制冷剂充灌量和储液器出口过热度相结合,作为系统模拟计算的最终封闭条件。通过对变频空调器不同频率和不同充灌量下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文章编号:car204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高新华高云 (山东神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德州市支行,山东250200) 摘要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按采用的工质不同,可分为氨制冷系统、氟制冷系统。由于采用的工质不同,制冷系统的特性、 构造及应用范围亦不同。此文试图对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以利制冷系统的选择和决策。 关键词氨制冷系统氟制冷系统选择和决策 comparisonbetweenammoniarefrigeration systemandrefrigerationsystem gaoxinhuagaoyun abstractsteamcompressedrefrigerationsystemmaybedividedammoniarefrigerationsystem
多温级蓄能制冷系统动态特性模拟及分析
多温级蓄能制冷系统动态特性模拟及分析——文章通过对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内需要多个制冷温度等级的,以氨水为工质的多温级蓄能制冷方法和工作流程的介绍,以长江流域某一典型的两温级冷库作为算例,对该蓄能系统在全量蓄能策略下能量转换及储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新型精馏器设计
设计了小型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新型精馏器。为减小系统尺寸提高制冷效果,改良了精馏塔的结构,采用填料式及板式复合方式。从节约能源角度简要分析了采用改良后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经济性及应用前景。
制冷系统中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解析
制冷系统中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解析——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决定于冷却剂(或环境)的温度,而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取决于制冷要求。由于生产的发展,对制冷温度的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在很多制冷实际应用中,压缩机要在高压端压力(冷凝压力)对低压端压力...
双级制冷系统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
双级制冷系统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本文推荐了一个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带有中间冷却器的r一12翩冷系统的最佳中间压力。作者借助于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合于较宽运行工况范围内最佳中间压力pio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之问的函数关系,其偏差在.卜4以内。这些结果...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 ㈠制冷剂 氨和氟(针对r22)都是中温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相 差不大,但为提高制冷量,制冷剂在节流以前一般均需要过冷,实验表明,当冷 凝温度tk=30℃,蒸发温度to=-15℃时,每过冷1℃制冷系数r22增加0.85%,而 r717为0.46%. 氨对人体有毒,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一旦泄漏将污染空气、食 品,并刺激人的眼睛、呼吸器官。氨液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如果空气中氨 的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达到11~ 14%时即可点燃,当浓度达到16~25%会引起爆炸(系统中氨所分离的游离氢积 累到一定的程度,遇空气引起强烈爆炸),江浙和福建等地曾多次发生氨压缩机 或制冷系统爆炸事故,导致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的惨重损失。而且,我国已明确
灰铁轴承衬体铸造工艺模拟与优化
利用viewcast软件对灰铁轴承衬体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凝固过程金属分布模拟了缩孔(松)产生的位置。采用挂砂外冷铁配合冒口使用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消除了铸件中的缩孔(松)缺陷。再次模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合理可行,实现了平稳逐层充型和顺序凝固,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铸件质量。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全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