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通道盾构穿越历史建筑群施工保护技术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采用ф14 270mm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沿途浅覆土,近距离穿越浦江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等设施,盾构推进对历史建筑群影响巨大。在试验和监测基础上,针对建筑群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群现状,提出了不同的施工保护方法:盾构穿越浦江饭店时,采用FECE隔离桩;穿越上海大厦和万国建筑群时,采用注浆加固法,同时对盾构推进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盾构推进结束后沿线历史建筑物最大沉降仅5.3mm。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施工中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控制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与联谊大厦(二期)工程的同时施工对紧邻的亚细亚大楼、东风饭店等历史风貌建筑将产生共同作用,影响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介绍外滩通道工程采取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深基坑分区施工、围护体系优选以及分层分块开挖,保证了沿线历史风貌建筑的安全。
上海外滩通道长大深基坑工程对紧邻风貌建筑群的保护技术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明挖区段紧邻风貌建筑群,其长大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风貌建筑群的使用和安全。外滩通道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用封堵墙和加固墙将长大基坑化长为短,提高地下连续墙插入比,槽壁两侧土体采用三轴搅拌桩预加固,坑内加固结合降水措施等,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减少地面沉降和周边建筑变形。通过对保护建筑的专业检测、评估,确定基坑施工的保护标准;坚持信息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的监测及数据分析,为制定和实施深基坑周边风貌建筑群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外滩源历史建筑修缮的投资控制与分析
阐述目前世界各国对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利用的状况。上海外滩源历史建筑修缮加固管理的特点。修缮加固过程中的投资管理和在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对其保护与利用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分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从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体制法制化;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保护,利用数字化进行遗产管理;拓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外延,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内涵;加强与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用现代传播媒介,加强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宣传力度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 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 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 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 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 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 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
上海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中群坑施工的综合组织策划与环境保护
上海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由于地处城市核心区复杂环境条件下,施工伊始,详细研究了如何减少群坑中各个基坑之间的相互施工影响,以及如何使工程施工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并能有效保护环境的技术措施。在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后,既满足了工期要求,又保护了环境,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南北段成功对接
2009-08—18,上海外滩通道工程建设实现重大进展,世界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外滩通泰号”进入福州路工作井,成功地与工程南段对接,自此外滩通道盾构推进画上了圆满句号。
外滩12号大楼 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建筑代表
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包括43个街坊,总用地面积为100.8公顷,多处繁华的市级商业中心在此集聚。保护区西靠南京路市级商业街,南接豫园商城,北邻四川北路市级商业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外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心城优秀近代建筑最集中、历史风貌特征最为显著、风貌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
上海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上海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因其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被誉为"心脏搭桥"。为此,针对外滩改造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历史建筑群保护、延安东路隧道保护、"亚洲第一弯"拆除等重大技术难点,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详细介绍了其相关关键施工技术,并通过施工技术创新,顺利完成了上海外滩的"心脏搭桥"任务。
上海外滩通道工程南北段成功对接
2009no.9于德湖等: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某超长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107 分湿润,然后在混凝土界面上涂刷素水泥浆。 4)墙、柱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混凝土的自落高度 和厚度,防止离析、漏振。梁、板浇筑时应及时换管,在 2~3m范围内水平移动投料,并及时用振捣棒振捣,不 得在同一处连续集中投料,避免因荷载集中危及模板 支撑系统。 5)加强混凝土振捣,振捣时间10—30s,直到混凝 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 准。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nlin,应快插慢拔,振捣 过程中不得出现漏振、过振和欠振现象。流淌坡脚必 须振捣密实,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钢筋密集区域,应 注意下料情况,并且在浇筑过程中随时敲打下部模板, 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要加强柱根部四角混凝土 的振捣,防止漏振造成根部结合不良。楼板混凝土浇 筑时,混凝土表
上海外滩通道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
建设大直径公路隧道成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的一种趋势。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对盾构本身提出了全新要求。上海外滩通道工程从天潼路至福州路段,为上下二层各三车道的圆形隧道,全长约为1098m,采用?14.27m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隧道结构外径13.95m,隧道的最小覆土厚度仅为8.52m,约为
上海外滩通道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
针对上海外滩通道圆隧道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难点,介绍了通过采取隔离桩、土体改良以及控制盾构正面土压力等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使直径14.27m土压平衡盾构顺利下穿外滩万国建筑群及外白渡桥、轨道交通2号线、南京东路人行地道和北京东路人行地道等建(构)筑物,为今后超大直径土压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上海外滩:从一片滩涂到“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一直在变。“不计其数的污水沟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以及竹子十泥搭成的茅屋,低矮肮脏。”这是1840年前后,一个法国人初到外滩时所看到的景象。170年后,上海的外滩因为繁华和昌盛,被公认为世界现存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档案建设探究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henanmedicalcollegeforstaffandworkers vol.22no.5oct.2010 由于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图书馆 的信息资源类型、载体形式、服务内容、方式与手段、 管理模式及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都在发生着深刻的 变化。图书馆也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 者,最终体现在服务方式上[3]。这就对图书馆员的 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馆员有很好的 敬业精神。所以,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影响图书馆信 息资源整合的直接因素,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过 程中,要不断地提高馆员的素质,加强文献信息资源 建设的人才培养,加强馆员队伍的建设。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顺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进 行整合,也是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发展趋势。各地方 高校图书馆,要以信息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手
上海外滩通道改建工程(南段)施工中的“难”与“新”
针对上海外滩通道改建工程(南段)的施工难点,采取了盖挖法、逆作法等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施工;同时确保了外滩交通,保护了外滩历史建筑和城市管线。
上海外滩通道(南段)主体结构基本建成
与扩建、深大基坑施工、盾构穿越建筑物、承压水处 理等涉及地基加固、基础托换等诸多的施工新技术 与防水方面的关系”、“盾构隧道密封垫的力学作用 机理、实验技术、材料加工”以及“叠合结构中水泥 用量控制和防水性能及节能环保”等议题进行了充 分的探讨。 经专家组评审,王振信、田巧焕、张勇等提交的 论文分别获得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 沈骏副市长视察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 开通筹备情况 11月24日,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市府副秘书长 尹弘,建交委副主任蒋曙杰、交通港口局副局长周淮 等领导乘坐调试列车,视察了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 开通筹备情况,沿线视察了耀华路、东安路、肇嘉浜 路、常熟路等车站以及新村路控制中心,听取了运营 开通准备情况,沈骏就试运营开通提出相关要求。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应名洪、俞光耀、钱 耀忠、白廷辉等陪同视察。 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近日宣布
上海外滩建筑的嬗变与文化传承的兼容
外滩建筑是上海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海派文化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滩又被分为了老外滩、新外滩、南外滩与北外滩。不管是新外滩还是老外滩,那些建筑都集中反映了海派文化包容性、实用性和多元性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开放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引力优势。如今,上海的北外滩正进入开发高峰期,它的规划建设应将历史、今天与未来有机融会贯通,在传承中扬弃、在改造中充实,决不可随意\"破旧立新\"予以重建,而应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谱写出更优美的具有海派风韵的凝固交响乐。
上海外滩通道(南段)主体结构基本建成
11月4日,外滩通道(南段)除福州路工作井、风道和风井结构以外,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据介绍,11月下旬延安路高架改建段地面道路也将按照规划断面建成并开放运行,逐步实现“还路于民”。通道(南段)工程仅余的福州路工作井、风道与风井结构施工,正按预定节点计划稳步推进。
上海外滩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
上海外滩集中了上海最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分析了外滩建筑文化三个时空段的不同特点。外滩建设文化就是在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下形成的海派建筑文化,包容性、实用性和多元性是其显著特点,对当前北外滩建筑风格提出了积极的设想。
上海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中特大基坑的分幅施工技术
在城市核心区进行群坑施工时,降水、临时封堵墙拆除等施工是关键,也是上海外滩地区综合改造工程中的难题。因此,针对"共墙"结构特点,采用了分幅施工技术,不权成功地解决了施工难题,又确保了施工中的安全与进度。
卸载平衡技术在上海外滩地下通道跨越另一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施工中常遇到地下隧道相互穿越的问题。对此,以上海外滩地下通道工程跨越既有延安路隧道的明开挖施工为例,介绍了其土方开挖中的卸载平衡技术。施工证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上海外滩滨水区改造景观效果分析探讨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的标志性城市景观。研究了外滩滨水区改造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新外滩滨水区总体设计理念和其中的典型景观。此次综合改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规划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打造了一个经典的滨水区和公共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历史文化建筑的风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市民公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
从上海外滩建筑改造更新看历史街区的生命力再造
文章从上海外滩建筑的更新改造着手,对历史街区和建筑的再利用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设计师,开发者以及政府的多角度的历史建筑改造策略。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二级建造师项目经理(市政专业)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