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倡 山东省 自然科 学基 金项目 (Y2004E05)资助 收稿日 期 :2005唱05唱14 改 回日期 :2005唱10唱11 山 东 省 枣庄 市 中 区 土 地资 源 生 态 安 全评 价 倡 韩 美 高桂芹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 ·资源与环境学院 济南 250014) 摘 要 研究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 、特性及 量化方 法 ,并 选取 24个指 标 ,利 用生态 安全模 型对枣 庄市中区 2年现状年 (1998年和 2003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1998年的生 态安全 值属于 第一类 “恶 劣类 ”,2003年属第二类 “较差类 ”,说明该区 2003年较 1998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有明显改善 。 关键词 枣庄市中区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从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动态性3个方面阐述了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的涵义。在土地资源承载力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量、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承载力3个因素与矿区土地资源安全状态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针对煤矿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区域土地资源安全、持续利用中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矛盾和挑战。本研究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针对水土流失建立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压力指标包括降雨压力、可蚀性压力、地形压力、土地压力、人口压力、收入压力等指标;状态指标包括侵蚀状态、肥力状态、格局状态等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利用响应和政策响应。采用层次分析、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三峡重庆库区土地资源安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2.53分,为临界生态安全。压力指标得分最低为2.25分,状态指标得分为2.58分,响应得分为3分。人为干扰是引起区域土地安全状况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紫色土广布和地形坡度大等自然地理状况是土地生态安全低下的第二大原因。为资源安全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25卷第5期 2006年9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ingeography vol.25,no.5 sept.,2006 收稿日期:2006-05;修订日期:2006-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3034),973项目(2002cb111507). 作者简介:张虹波(1979-),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安全、土地可持续利用。 email:zhanghongbocau@163.cm 通讯作者:刘黎明,男,博导。e-mail:liulm@cau.edu.cn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虹波,刘黎明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摘要: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投影寻踪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针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众多,数据量较大,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高维、非线性的特点。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应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投影方向,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上,根据优化出的一维投影值计算评价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度及主要影响要素。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全面开发和石油化工等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新兴石油化工城市生活物资的急需,而进行的大规模农业垦殖,给大庆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土地污染、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耕作土壤肥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大庆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因此,开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对大庆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为大庆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求取指标权重,构建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常州市2005~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11年间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由2005年的0.3819上升至2015年的0.6276,安全值变化幅度较大,安全等级由ⅳ级\"较不安全\"上升至ⅲ级\"临界安全\"。尽管土地生态压力略有上升,但是在土地生态响应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土地生态状态仍然逐渐转好。未来常州市应深入实施和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继续加大土地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发展方式和结构,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不断提升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考核标准(试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考核标准(试行) 考核要点考核内容分值 一、 风险 分析 1、评价初访 (1)应建立初访管理制度,风险分析前应进行现场初访。10分 (2)初访应有专职安全评价师参加。10分 (3)初访应有影像记录。记录应能体现初访时间、双方人员、被 评价单位的主要建筑设施、项目周边环境等。 20分 (4)初访应有纸质记录。记录应描述被评价单位基本概况(如地 理位置、周边环境、土地使用情况、法人性质等),项目技术状况(如 技术来源、成熟程度、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产业政策),装置设施 的安全状况(如安全距离、生产现状、有无重大安全隐患),安全机 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状况,评价目的等,初访人员及日期。 20分 2、风险分析 (1)应建立风险分析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风险分析
《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考核标准(试行)》和《山东省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考核标准(试行)》
附件: 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考核标准(试行)和 山东省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考核标准(试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使用说明 一、《山东省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考核标准(试行)》的配套文 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考核评分表》,主要用于对安全评价机构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考核评分。《山东省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考核 标准(试行)》的配套文件《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考核评分表》,主 要用于对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质量的考核评分。具 体使用方法请参阅各考核评分表的使用说明。 二、省、市安监部门在建设项目评审、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 时,应在《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考核评分表》中,根据评审项目类 别选择对应的考核评分表,对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进行考核。参加 评审的专家要对评价报告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具体意见。评审 或许可证审查工作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将《安全评价报告质量 考核评分表》交同级安全评
2006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山东省枣庄市
**资讯http://www.***.***
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大庆市一座因石油而兴起的大城市,石油开采工作的进行,给国家提供了优质的石油资源,进行石油销售也提高了大庆的经济水平,石油经济是大庆市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石油的开发给大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土地的生态安全问题,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做到经济发展和土地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是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基于GIS与景观生态原理的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评价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而现代农业是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主要标志。农业规模化首先依赖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大小。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是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两个核心指标。本文探讨了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作为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评价的方法,结合dtm提取的地形坡度因子,以地形起伏较大的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为例,应用gis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地形区包括喀斯特河谷区和喀斯特峰林峰丛山区耕地资源规模化潜力指数和规模化成本。结果表明,地势平坦的喀斯特河谷区的耕地规模化潜力综合指数为0.91,地形复杂的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28,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而后者的耕地规模化机械成本消耗是前者的8.8倍。说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和规模化成本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严重制约,且严格受控于土地资源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组合形态,不同的地形区域之间差异巨大,将对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枣庄市市中区城市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企业信息报告-天眼查
枣庄市市中区城市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企业信息报告-天眼查
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定量评价
以包气带厚度、降水入渗系数、水力坡度、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资源量、距地表水距离、植被覆盖率这7项指标,建立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参数及标准,运用灰色优势分析方法定量刻划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质量,对该研究区有其适应性、适用性,并探讨了该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基于PCA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基于PCA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e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为进一步明确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借助于n-e-s模式建立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熵权物元模型对甘肃省2011~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5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11年到2014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2012年甘肃省岷县受\"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4年受伏旱、霜冻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3年有小幅度下降;2015年处于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熵权物元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甘肃省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贵州省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该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为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把评价的标准分解为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6个状态层,18项具体指标,构建出评价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铜仁市2010年和2013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85和0.703。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3年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均处于安全水平,且生态安全状况较2010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陕西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引言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热点内容。以陕西铜川市为研究区,拟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其土地生态安全程度,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建设对策,为该区土地生态
山东省枣庄市促进水泥产业结构的优化
水泥是山东省枣庄市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枣庄市水泥产品在产量和质量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长期以来,企业生产脏、乱、散,立窑机生产污染严重、质量水平不稳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枣庄市水泥产业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行
国土地资源生态化开发与利用机制建设
土地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基础,唯有战略规划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开发与利用,保证经济发展、耕地红线、生态环境齐头并进。针对传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资源战略决策整改,从生态化原则角度出发,编制符合土地资源利用需求的新方式。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阐述土地资源“生态化”开发的核心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本研究以中国31个省际城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及土地生态承载力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均方差权值法的综合确权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对2014—2016年中国31个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6年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6年上升趋势较快,2016年达到顶峰,81%的省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较高水平。(2)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整体来看,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直辖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强于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城市,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西部边缘型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3)综合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生态因素、人口因素与社会因素均起到一定作用,地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交通造价主任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