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学法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影响
用水动力学方法,根据三峡建库前后不同的时空边界条件,模拟长江水情要素,并建立长江水位与洞庭湖水位的回归方程,从而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洲滩面积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影响研究
利用河流动力学saintvenant方程组,通过建立描述长江水情的数值模式,进行三峡工程对长江城陵矶站水位影响预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城陵矶站与洞庭湖各湖区水位代表站的水位相关关系,研究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会改变河流下游自然的水文过程,下游河流及通江湖泊的各种变化与上游水沙过程的改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峡工程运行后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产生何种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阅读了近百篇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洞庭湖对三峡水库建设的响应,从三峡运行以来对洞庭湖水情和淤积的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以及城陵矶水位流量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以期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三峡运行后对洞庭湖洪水水位的影响
文章运用水力学模型和水文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洞庭湖和长江的水力模拟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了三峡运行后对洞庭湖洪水位的影响,对洞庭湖的防洪规划、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典型洪水的防洪作用分析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和城陵矶地区补偿的调度方式,采用大湖演算模型对1996、1998、1999年洞庭湖区3种不同来水组合的典型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不同的实时调度方案,其作用相差大,且对于不同的来水组合类型的洪水,不同的调度方式其作用大小不一样,对于历时不长,长江干流洪水与湖南省"四水"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作用较大;对于湖南省"四水"来水为主的典型洪水和长江干流与"四水"长历时复峰恶劣遭遇的湖区洪水其作用较小。
浅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从水环境的角度分析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淤沙变化、化学特征、生态环境变化,提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①枯水期增泄流量及洪水期减泄流量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②水库拦蓄泥沙对淤积的影响;③对水质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运行对洞庭湖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以cod、tn、tp为例,讨论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洞庭湖水环境容量的变化,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增加了洞庭湖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而在丰水期有小范围的降低。总体来看,在全年的大部分月份中三峡工程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对洞庭湖水体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
为进一步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所发生的变化与遇到的问题,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湖南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了“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活动”。厅科技委、省水利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省水电设计院、水电职院、省水科院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厅科技外事处、水资源处、水文局、
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
为进一步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所发生的变化与遇到的问题,2016年11月28日至30日,湖南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组织开展了“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影响调研考察活动”。厅科技委、省水利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省水电设计院、水电职院、省水科院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厅科技外事处、水资源处、水文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思考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由于其对上游洪水的控制作用,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洞庭湖的防洪形势将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造成枯水位大幅降低,对洞庭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和工程运行产生了其他影响。对洞庭湖的治理,应充分考虑三峡水库的影响,在深入研究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坚持人水和谐、江湖两利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陵矶控制水位和洞庭湖调蓄容量,提高防洪能力、稳定长江河道,加强水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水沙情势变化及其影响初步分析
采用原型资料分析、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和预测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水沙与冲淤影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出口水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湖区防洪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30a末,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和分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43%和73%,三口分流道的河床相应发生冲淤变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受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少影响,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显著减少,对增强洞庭湖区调蓄功能、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受三峡水库调度运用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影响,洞庭湖出口水位以下降为主,汛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防洪有利,而枯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洞庭湖太平口分流分沙比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洞庭湖太平口分流分沙比发生改变。根据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太平口分流分沙比的年际、年内变化,用m-k检验分析了太平口分流比与分沙比的变化趋势,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运用对太平口分流分沙比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太平口分流比、分沙比年际变化稳定,均呈减小趋势;三峡工程运用后分流分沙比年内分布发生较大改变;三峡工程的运用与太平口年平均分流分沙比值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而沙市水位和太平口河道断面与太平口分流分沙比关系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太平口分流比值变化与沙市水位之间的关系公式。
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与测定,获取相关数据,运用货币方法分别估算三峡水库蓄水前(1996年)后(2010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6年的156.69×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177.11×108元;1996年湿地主要服务价值量排位为:调蓄洪水>蓄水供水>大气调节>科研教育,2010年湿地主要服务价值量排位变为旅游休闲>交通航运>大气调节>蓄水供水;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中,与水体关联的直接价值量由1996年的110.85×108元减少到2010年的27.47×108元,减少了75.2%;尽管物质产品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直接价值比重有所增加,但生态环境调节与维护、文化社会方面的间接价值却保持在总价值量的80%左右;除气候因素外,三峡水库蓄水、长江入湖水沙减少也是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症结所在.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对洞庭湖入流的影响研究
荆江三口分流是洞庭湖入湖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规律影响江湖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与长江来流的减少以及干流径流过程的改变关系密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干流流量与三口分流的关系,对比了蓄水前后荆江干流中高流量的持续时间,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期径流过程改变对三口分流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三口分流量决定于干流中高流量的出现天数;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来流减少,且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减少了荆江干流中高流量的持续时间,故而三口分流量减少;三峡水库139m运行期,水库径流调整较小,对三口分流影响不大;三峡水库156m运行期典型年的年内过程中,水库蓄水对三口分流影响最大,其他时段影响较小,三口年分水总量减少7.7亿m^3;三峡水库175m运行期,汛期中小洪水拦蓄及蓄水期蓄水显著影响荆江中高流量持续时间,造成三口年分水总量减少83.1亿m^3。
三峡工程建库后对洞庭湖水位、泥沙和水质的影响分析
长江与洞庭湖在地理和水文要素上联系紧密。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水位、含沙量和水质都将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洞庭湖径流的年内分配比原来更加均匀,湖内泥沙淤积放缓,水质有所改善,枯水期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峡水库的作用,改善江湖关系,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
介绍了鄱阳湖水质现状,并通过鄱阳湖湖口水位、湖区水位、入湖五河来水及长江干流来水等,定量分析了在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的2004~2007年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湖口水位降低较快,湖内需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浓度有小幅提高,但水质主要受入湖五河来水的影响,而受三峡工程的影响不大。
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评价
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对生态建设效益的评价多为生态建设工程在经济、社会、生态上的影响效益评价,很少对生态建设前后的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评价,因而目前的生态建设效益评价对生态建设最终目的的达成效果衡量缺乏借鉴。本研究对退田还湖生态工程建设在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并将生态承载力理论引入洪涝灾害频发地区,构建了在洪涝灾害风险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拓宽了生态承载力理论的应用范围。最后在评价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今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寻求有效的替代产业,增强经济能力,以更高的生产力来获得更大的资源承载力。
三峡工程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影响 引言:三峡工程规模浩大.影响因子众多.其可能产生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受到国内 外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建设和运 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而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评价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基本 依据之一,也是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 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 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 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 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一.三峡工程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 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 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
三峡工程对宜昌市场物价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宜昌市场物价的影响宜昌市计委统计局物价局课题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1993年正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特别是1994年正式开工以来,给宜昌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1993年、1994年宜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4%和25.6...
三峡工程施工通航水力学研究
对有关科研成果和川江通航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施工河段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的河势变迁及其对相应通航水条件的影响,认为正确处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以及河势的复杂变迁与适航水流条件的矛盾是解决好施工通航问题的关键,为此,必须对天然和人工的水流边界,河滩进行整治,以达到流速纵,横向合理分布,降低流速和水面比降,消除局部碍航流态的目的,是形成适航水流条件和适航线路的重要举措,并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施工通航建筑
三峡工程对洪湖地区地下水动态和土壤潜育的影响
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对于长江水位变化的响应是通过地下水位变化间接实现的,因而直接研究三峡工程对土壤潜育化的影响比较困难。首先通过建立长江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阐述了长江月均水位每上升或下降0.5m、1m、1.5m、2m所导致的地下水月均水位的变化。引用地下水位相对变幅,建立其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计算得长江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有明显影响的距离为21km,影响最远可达27km。然后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洪湖地区地下水位与土壤潜育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对各土层的潜育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遥感影像,描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土壤潜沼化的演变及趋势,为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图3,表3,参12。
助磨剂对煤沥青磨矿动力学的影响
为制备煤沥青水浆清洁燃料,必须研究适合于煤沥青颗粒的湿法磨矿工艺。在试验室球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煤沥青在mc(萘系磺酸盐)、azmn(自制的改性α-甲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两种助磨剂作用下的磨矿动力学方程式。通过煤沥青在不同助磨剂条件下的粒级分布率比较,分析了煤沥青的研磨特性,确定了煤沥青水浆制备的磨矿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磨剂可以明显提高煤沥青颗粒的磨矿效果,合成的azmn对于煤沥青的助磨效果优于mc助磨剂。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武汉市防洪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成无疑会对武汉的防洪起到重大作用,但也会在河道冲淤、险段变化,以及城市排渍等方面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这些方面近几年在武汉已显端倪。该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也对三峡建成前后相关数据进行了量的比较,并提出相关对策。值得说明的是,这些现象虽然从定性上分析与三峡建成有必然联系,但由于三峡工程建成期较短,其天然来水等水文要素历时短而代表性不强,加之其它方面偶然因素,相关数据比较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加强对其长期观测和研究非常必要,以便将来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定量分析。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及其社会发展影响评价
自从“开发性移民”被确定为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后,人们逐渐把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作为解决移民问题的基本途径。经过近十年的调查、研究、论证、规划和试点工作,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进展。以区域经济开发来解决水库淹没损失补偿和移民安置的问题,确实是水库移民工作的一个重大突
三峡工程施工通航水力学研究
对有关科研成果和川江通航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施工河段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的河势变迁及其对相应通航水条件的影响,认为正确处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以及河势的复杂变迁与适航水流条件的矛盾是解决好施工通航问题的关键,为此,必须对天然和人工的水流边界,河滩进行整治,以达到流速纵,横向合理分布,降低流速和水面比降,消除局部碍航流态的目的,是形成适航水流条件和适航线路的重要举措,并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施工通航建筑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水利工程标准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