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目的]揭示山白兰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行人工林碳汇造林项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亚热带地区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样方收获等方法对其生物量、碳含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58.21 t/hm2,其中乔木层占植被层碳储量的87.24%,灌木层占10.77%,草本层占0.18%,凋落物层占1.81%;土壤层中0~80 cm的碳储量为102.01 t/hm2,为植被层的1.82倍。山白兰人工林乔木层年净固碳量为3.50 t/(hm2.年)。[结论]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可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幼林生态系统碳吸存
为了解黄土高原生态林的固碳作用,以刺槐人工林幼林(8年生)和对照荒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凋落物和植物各部分的有机碳密度(ocd)和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变化.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林地土壤ocd比荒地减少0.26kg·m-2,其中0~10cm层土壤ocd显著提高,10~30cm土层降低,而在30~80cm层土壤中则变化不明显.与荒地相比,刺槐人工林林地凋落物、植物根系和植物地上部分的ocd分别增加了121.1%、202.0%和656.7%,每年总有机碳吸存率增加3.3%,说明黄土高原营造刺槐人工林具有明显的碳吸存效应.
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特征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也是中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树种。研究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re)及其分量土壤呼吸(rs)的时间动态格局以及强度特征,分析两者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和促进固碳减排等人工林经营管理中考虑的首要问题。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licor-815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以及小气候测定系统连续测定了位于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小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09年该生态系统的re年总量分别为946.68、863.58、817.30gcm-2a-1,其中rs年总量分别为642.11、629.29、609.05gcm-2a-1,rs年总量约占re年总量的70%;(2)re和rs月总量一般在7或者8月份达到最大值,rs的变化趋势与土壤5cm温度(ts5)相一致;(3)ts5是re和rs两者的显著影响因子,但re与空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最显著。此外,rs更容易受到ts5和0—20cm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vwc)两者耦合效应的限制。
基于GIS的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探究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arcmap10.1软件支持下,以陕西省的93个县为研究单元,采用地统计分析法和热点聚类法初步探索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陕西省整体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2)陕西省人口在关中地区呈同心圆式的分布.(3)陕西省人口在空间上呈不均衡分布.(4)陕西省人口热点区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分别是:中间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结论政府部门可以调控人口迁移数量,使人口在空间上合理均衡分布.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在诸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处理过程中,网格法往往会对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理论才形成。在以往的地质灾害样本数据分析中,地质专家得出d=0.4108是滑坡的分形分维值,崩塌的分形分维值d=0.3632,其分形特征从分析来看相对较为明显,自相似性也具有研究意义。从数据的分析来看,崩塌分形分维值明显低于滑坡的分形分维值,由此看出,从空间分布来讲,崩塌灾害的复杂程度不及滑坡。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文章依据分形理论,采用网格法研究滑坡、崩塌灾害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得出滑坡的分形分维值d=0.4108,崩塌的分形分维值d=0.3632,它们的分形特征较明显,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滑坡的分形分维值大于崩塌分形分维值,说明滑坡灾害要比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要复杂。
基于建筑物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综述了国内外在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设计了基于建筑物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以重庆市主城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得到了较细粒度的人口空间分布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受\"四山\"和\"两江\"的影响,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组团化和沿主要道路分布特征,且各组团有逐渐合并的趋势。对于城乡规划编制、城市空间政策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以及灾后损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省域建筑业产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建筑业产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经营成果,确定省域建筑业产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国家制订经济建设计划提供依据。针对建筑业总产值、建筑工程产值和安装工程产值,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以期把握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地区演变规律,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参考。
湘潭锰矿废弃地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积累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cu,除fe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外,其它元素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fe>zn>cu;栾树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树叶>树枝>细根>树皮>粗根>根头>大根>树干,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排序均表现为mn>fe>zn>cu,且地上部分总含量要远高于地下部分;栾树人工林微量元素总积累量为165837.14kg/hm2,空间分布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灌木层;乔木层和林下植被层微量元素积累量排序为mn>fe>zn>cu,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微量元素积累量排序为fe>mn>zn>cu;栾树对不同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mn和fe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最高,分别为0.08和0.05,zn和cu的分别为0.01和0.001,这表明栾树对mn和fe这2种元素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000株·hm-2(p1)、1300株·hm-2(p2)和1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及效应分析
工业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为了研究工业设计产业空间布局特点,推动设计产业发展,我们以上海市工业设计为例,调研了162家工业设计企业的地理位置,总结上海市工业设计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分布效益,以供更多城市设计产业发展参考。
不同林龄樟树林土壤碳氮贮量及分布特征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soc贮量差异不显著(p=0.083),n贮量差异性不显著(p=0.348)。
基于GIS的广西溪河洪水型山洪沟空间分布特征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dem、水系、山洪灾害隐患点等地理信息为基础数据,依据流域划分原理与方法,提取广西溪河洪水山洪沟边界,根据山洪沟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河床比降等流域属性特征,划分溪河洪水山洪沟类型,基于行政区域、地形地貌类型、已发生灾害次数,分析广西溪河洪水型山洪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按地域,广西溪河洪水型山洪沟主要分布在桂西北的百色市、桂北的河池市、桂东北的桂林市;按地形,广西溪河洪水型山洪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中山、喀斯特石山分布较少。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是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幅度变化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1988—2008年2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正由温和型向加速变化型转变;②在各类土地类型转换中,耕地是参与转换比率最小的类型,主要原因就是耕地为河南的主要利用类型,占据了总面积的65%左右;③未利用地类型虽然面积及其比例均最小,但却是变化最为激烈的土地利用类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基于地理信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以中巴资源卫星02c影像为数据源,选取2008年5·12地震重灾区作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与遥感相结合的手段,根据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能力,总结研究区内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四大类因子,并逐级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方法。
基于GIS的南昌城市意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采用gis的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对南昌市城市意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南昌城市意象构成要素空间分布明显具有以下特征;(1)要素类型以历史遗迹以及古建筑为主;(2)交通节点、通道也占据重要的地位;(3)部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上明显具有集中、组团的特征。基于gis的南昌城市意象调查研究的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相比较为接近,而且gis方法的研究结果也更为精确和细致。
我国实木地板材色的色空间分布特征
采用分光测色计对我国100种实木地板树种的表面材色参数进行测量,研究这些参数的色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项材色参数频率分布基本上接近正态分布规律。在cie(1976)l*a*b*色空间中,主要分布范围是米制明度l*=41.01~69.14,米制色度指数a*=6.04~17.05,米制色度指数b*=14.15~28.98,色饱和度c*=16.24~35.24,色调角ag*=48.83~74.34;在孟塞尔系统中,主要分布范围是明度v=2.95~5.77,色饱和度c=6.04~14.24范围内,色相h在0yr~2.5y,大多数都在yr色域之内。
台湾桤木林草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特征
【目的】了解不同台湾桤木林草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特征,探讨林草复合模式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丹棱县退耕还林地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compressa)、台湾桤木+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和台湾桤木+自然草(林下自然生长的杂草)3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土层采集各模式下土样,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结果】不同林草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3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明:台湾桤木+牛鞭草>台湾桤木+黑麦草>台湾桤木+自然草,全氮含量差异显著(p台湾桤木+自然草>台湾桤木+黑麦草,各模式间c/n差异显著(p<0.05)。【结论】林草复合模式能较好地改善土壤肥力,这为区域退耕还林林草模式水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健康是对生态系统状态特征的一种系统诊断方式。目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尚处于方法论探索阶段,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均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外关于生态健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一般包括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两类方法。指示物种法简便易行,但由于指示物种的筛选标准及其对生态系统健康指示作用的强弱不明确,且未考虑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因素,难以全面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指标体系法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服务功能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是目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对具体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和优缺点进行评述。
基于网络开放数据的武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城市住宅价格直接影响城市土地价值,间接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关联,但一直以来都缺乏合适的渠道去获取详细的相关数据。租价比一直以来被认为可以真实地反映房价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房产网站获取了大量带有空间信息的房产价格信息及出租信息,进而依托gis平台对武汉市住宅价格及价值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城市住宅价格及价值状况,可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2017年landsat8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和现场实地调查,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县石质荒漠化进行人机交互解译,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提取了淅川县石质荒漠化信息,对石质荒漠化土地分布图与高程、坡向、坡度和岩性4个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淅川县石质荒漠化空间分布特征:石质荒漠化面积达745.5393km2,占淅川县总面积的26.44%;石质荒漠化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鹳河及丹江两岸人口稠密区和丹江口水库库区附近;石质荒漠化发生率在低海拔、南向缓坡地区和碳酸盐岩分布区域较高。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及价值估算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及价值估算方法
桂林市乡村园林景观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桂林乡村园林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效益和美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桂林乡村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桂林市乡村园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区域的乡村园林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园林景观评价体系中,美学效果的权重值要高于生态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植被覆盖率的权重值最大;在美学效果方面,景观类型丰富度的权重值最大。漓江山水生态型乡村景观分布区的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远郊村镇景观型乡村景观分布区>市郊园林社区型乡村景观分布区。[结论]桂林市乡村园林景观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漓江山水生态型乡村景观分布区的乡村园林生态效益发挥最好、景观美学功能的实现最突出,是桂林乡村园林景观发展的代表区域,极具发展潜力。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机械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