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叶-活性污泥协同曝气吸附铀的热动力学
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及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20~50℃榕树叶-活性污泥协同曝气吸附铀的热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调节pH=3.0,吸附时间60min,榕树叶-活性污泥体系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的UO22+的吸附率超过99%,室温20℃下最大吸附量达到13.055mg/g。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来描述,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都大于0.98,体现了单层吸附与多层覆盖相结合的吸附模式;求得反应的ΔH=-45.2kJ/mol,ΔS=-46.2J/(mol.K),ΔG分别为-31.7(20℃),-31.2(30℃),-30.7(40℃),-30.3(50℃)kJ/mol。根据ΔG<0,ΔH<0及平均吸附能大小判断,榕树叶-活性污泥协同曝气体系吸附铀是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反应。
榕树叶-活性污泥协同曝气处理含铀废水
为提高含铀废水的处理效率,改善固液分离效果,采用具有强富集性的榕树叶和具有絮凝作用的城市活性污泥,联合处理含铀废水。探讨了溶液ph值、铀溶液初始浓度、曝气量对含铀废水中铀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榕树叶-活性污泥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并讨论了榕树叶-活性污泥的等温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榕树叶-活性污泥联合处理含铀废水时产生的协同作用对铀的去除率比单独体系的几何叠加去除率约高70%;当含铀废水的初始ph值为3.5时,去除率达最大,约为100%;ph值增加,去除率明显下降;曝气量在80~100l/h时,铀的最佳去除率达85%以上;榕树叶-活性污泥协同处理不同浓度铀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25和0.9998。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
浅谈好氧活性污泥法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口压力的逐步提高。我 国环境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峻。党和国家已经将环境保护 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目前,按照要素分类,环境污 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针对水体污染 的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水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较难直接分解污染物,残留量较 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成本较高,设备较为复杂。 而欠发达地区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利用自然水体的自身净化 能力对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这种方法对自然环境的破 坏较大,过多依赖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目标。而新兴的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因为其设备简单, 投资较低,污水净化效率高,二次污染少等优势,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与认可。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水体自净和活性污泥法 自然界中的水体是存在自我净化的能力的。当水体中存
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系统内有机物降解、污泥增 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 括: ①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涉及基质降解与基质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 ②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 因素的关系; ③还研究底物降解与生物量增长、底物降解与需氧、营养要求等的关系。 在建立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模型时,有以下假设: ①除特别说明外,都认为反应器内物料是完全混合的,对于推流式曝气池系统, 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 ②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条件绝对稳定; ③二次沉淀池内无微生物活动,也无污泥累积并且水与固体分离良好; ④进水基质均为溶解性的,并且浓度不变,也不含微生物; ⑤系统中不含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 一、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米—门公式与莫
小叶榕树叶总黄酮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目的:为改进小叶榕黄酮提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对不同比例醇沉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芦丁为对照,比色法500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50%~60%醇沉含量最高。结论:该结果对于生产工艺的改进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4-二硝基酚对活性污泥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2,4-二硝基酚对活性污泥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2,4-二硝基酚(dnp)对活性污泥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当2,4-二硝基酚浓度小于10mg/l时,污泥产率和相对比生长速率(m/m0)明显下降,但相对基质比降解速率(q/q0)并没有明显降低,抑制系数分析表明...
磁粉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反应动力学特征
磁粉活性污泥法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加入磁性粉末(fe3o4)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在最佳运行状况下,对磁粉活性污泥法基质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磁粉活性污泥法基质降解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利用monod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其动力学参数,半速率常数ks、有机底物的最大比降解速率vmax分别为10.39mg/l和0.804d-1。
干燥污泥与含水污泥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为初步探寻含水污泥的热解动力学机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仪对干燥污泥和含水污泥进行了热分析对比实验.根据coats-redfern法,采用11种常见机理函数对不同升温速率下干、湿污泥的热解主体阶段进行线性模拟,并结合malek法筛选出最为合理的机理方程,求解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干燥污泥的tg曲线有1个明显失重段,而含水污泥的tg曲线则出现2个失重区间;高升温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污泥有机质的转化率.
污泥干燥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使其急剧减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污泥干燥。干燥动力学的研究对污泥干燥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干燥动力学特性、传热传质及模型方程三方面对干燥动力学在污泥干燥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提出了展望。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1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 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 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 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 m/g。 1.2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 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及其饱和常数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 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 群,丝状菌属于a型;具有低的ks和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 率并占
血清HPLC指纹图谱法研究榕树叶药效部位
目的:研究榕树叶入血成分的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榕树叶体外指纹图谱以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对比体内外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显示出7个入血成分,大致确定其入血成分的极性部位主要在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也有5个入血成分。结论:榕树叶入血成分群极性部位的确定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的研究奠定基础。
活性污泥工艺曝气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曝气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的设计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的设计 参考资料:http://www.***.***/esite/detail10000633.htm 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不论是哪一 种,活性污泥都是由各种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胶体、悬浮物构成的结构复杂的肉眼可见 的绒絮状微生物共生体。这样的共生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很 多的污染物,可以达到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目的。 曝气池的型式与构造 1、曝气池的类型 ①根据混合液在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和循环混合式三种; ②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 ③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形、方形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④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式(即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2、曝气池的流态 ①
蛋白质在城市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研究了蛋白质在厌氧-缺氧-好氧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吸附和降解的特性,分别确定了蛋白质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建立了蛋白质在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下的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蛋白质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污泥上的吸附过程,牛血清白蛋白水解成氨基酸是其生物降解过程的控速步骤.序批式动力学降解试验还表明,厌氧降解速率系数k厌、缺氧降解速率系数k缺与好氧降解速率常数的比值分别为0.40和0.98,说明在同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厌氧和缺氧条件下,蛋白质也能被较好地降解.模型得到的各池混合液出水中蛋白质的浓度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一致(相对误差<10%).无论在厌氧、缺氧还是好氧环境中,酸溶蛋白质没有积累.
活性污泥吸附絮凝中纤板废水的研究
利用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吸附絮凝预处理中纤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投加量为6~9g/l,废水ph值为6,吸附絮凝时间为30min,沉淀时间为30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对废水中ss,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24%和17%左右。该方法为含高悬浮物、高有机物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开辟了新途径。
活性污泥曝气池容积计算
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分析 时间:2009-03-2815:26来源:作者: 关键词:曝气 曝气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核心构筑物,其容积的大小不仅关系到整个处理系统的净化 效果,同时还关系到建造费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曝气池容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从 而得到较佳的设计取值。长期以来,曝气池容积的计算,采用较普遍的是按bod污泥负荷率 曝气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核心构筑物,其容积的大小不仅关系到整个处理系统 的净化效果,同时还关系到建造费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曝气池容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分 析,从而得到较佳的设计取值。长期以来,曝气池容积的计算,采用较普遍的是按bod—污 泥负荷率法,但近来也有人建议采用污泥龄法。那么,二者之间有何异同,是否有某种内在 的联系、可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本文就此进行如下的分析讨论。 1bod—污泥负荷率(ns)
炼化厂含油污泥的理化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泥性质差异很大,选取炼化厂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理化特性分析,得到该含油污泥三组分、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热值、重金属含量、油相组分、残渣组分等理化特性指标。在氮气气氛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重分析,得到含油污泥的热重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微分法对热重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该含油污泥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求得反应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
三种污泥水解酸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通过对絮凝吸附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水解过程的试验研究,得到其水解过程中scodcr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絮凝污泥水解效果最好,初沉污泥次之,剩余污泥最差。根据试验数据,利用经典的eastman模式对3种污泥水解酸化动力学模式进行研究,确定了水解反应的关键参数——水解速率常数kh的取值。3种污泥中颗粒性codcr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较好。由动力学分析亦可看出在水解反应初期的8h内kh已高于0.1d-1,而反应初期24h内也比总反应7d的kh高出4倍,说明水解反应在初期的6~8h已达到较高速率,而后期速率逐渐降低,这就为工程中设计水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提供参考。
活性污泥法简述
活性污泥法简述 【格林大讲堂】 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sbr法、 氧化沟法、a/a/o法、a/o法等,这几种处理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 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 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 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 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 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 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 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 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
大孔吸附树脂DM301分离小叶榕叶总黄酮的动力学研究
以广西小叶榕为原材料,采用dm3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小叶榕叶提取液中的总黄酮,研究了dm301树脂吸附分离总黄酮的动力学,对其速率控制步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m301树脂吸附小叶榕叶总黄酮的整个过程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1-3(1-x)2/3+2(1-x)对吸附时间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黄酮通过吸附层的扩散决定了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
地下水动力学(绪论)
地下水动力学(绪论)——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水力学(hydraulicsofgroundwater) 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 (dynamicsoffluidsinporousmedia) 研究对象 渗流-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动 流体-水、油、气 多孔介质-由骨架和空隙构成...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一、活性污泥的形态、组成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法工艺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 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图2-5-1)。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 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 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 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有机物,而后 才被代谢和利用。废水由此得到净化。净化后废水与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分离,上层出水排 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其余为剩余污 泥,由系统排出。 2.活性污泥的形态和组成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有时呈铁红色
活性污泥法工艺分类
活性污泥法主要工艺分类 类型具体工艺 普通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型 普通活性污泥法 硝化工艺 a/o脱氮工艺 a/o脱磷工艺 a2/o脱氮除磷工艺 ab法 氧化沟 卡鲁赛尔氧化沟 双沟式氧化沟 三沟式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 sbr工艺 传统sbr工艺 iceas cast dat-jat unitank 各种工艺的主要优缺点和最佳适用条件 工艺名称主要优缺点最佳适用条件 优点: 1、去除有机物效果好 2、硝化工艺可去除氨氮 3、技术成熟,十分安全可靠 普通活性污泥法及 硝化工艺 4、污泥经厌氧消化达到稳定 5、用于大型污水厂费用较低 6、沼气可回收利用 缺点: 1、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差 2、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3、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不要求脱氮除磷的大 型和较大型污水处理 厂 a/o除磷工艺 优点: 1、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可生物除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活性污泥法设计
activatedsludgeprocessdesignexample (withnitrification) 1.designinformation flowrateq=20,000m3/d(averageday) influentbod5s0=200mg/l(soluble) influentvssx0=0mg/l effluentbod5se=20mg/l effluentss=20mg/l effluentvssxe=13mg/l effluentbod5s=7.4mg/l(soluble) influentnh3-nsnh1=40mg/l effluentnh3-nsnh=0mg/l growthyieldyh=0.5 ya=0.22 decayr
活性污泥法课程设计
学号:2010122140 课程设计 题目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活性污泥法) 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张琼 指导教师谭雪梅 2012年12月7日 1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设计任务...........................................................4 1.1设计任务及要求....................................................4 1.1.1设计任务...............................................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硬景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