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6-27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869KB

页数:6P

人气 :86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4.4

研究了人工抚育 6年后油松林的生长状况、群落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不同人工抚育措施的油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采取抚育措施的两个样地间的油松胸径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的胸径 (7 8± 0 2 9cm)、树高 (5 5± 0 0 9m)和平均冠幅(2 4 9± 7 2 4cm)最大 ,未打枝和间伐的油松林最小 ;随着人工抚育措施加强 ,单株油松的平均新叶、老叶和枝的生物量逐渐增加 ,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 ;在不同抚育措施下 ,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大 (44 0t·hm-2 )、未打枝和间伐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小 (14 9t·hm-2 ) ;油松新叶和老叶长度的差异性显著 ;油松的比叶面积在生长初期 (5月和 6月 )和末期 (9月 )差异性显著 ;人工抚育措施增加了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和盖度 .

油松林近自然化经营改造技术初探 油松林近自然化经营改造技术初探 油松林近自然化经营改造技术初探

油松林近自然化经营改造技术初探

格式:pdf

大小:100KB

页数:未知

油松林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最为常见的人工林,其是华北地区的代表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与耐寒性优势,然而,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大规模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升油松林的种植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造林施工偏差对幼龄林生长及抚育的影响

造林施工偏差对幼龄林生长及抚育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90KB

页数:2P

本文通过开展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调查不同林分因子,得出造林施工偏差对幼龄林林分结构、林木冠形、根系生长、胸径生长及抚育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

编辑推荐下载

北京松山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素 北京松山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素 北京松山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素

北京松山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素

格式:pdf

大小:151KB

页数:未知

北京松山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素 4.6

森林地表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研究森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因子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地形、林分和地被物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方差分解计算3类影响因子对可燃物负荷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与草本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地表活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和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郁闭度、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用海拔、郁闭度和灌木盖度3个因子可较好地估算地表活可燃物负荷量;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可用海拔和郁闭度2个因子进行较好估算。(3)对地表活可燃物负荷量的解释力中,地被物因子>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地被物因子与地形因子的交互作用贡献率最显著,与林分因子的交互作用贡献率次之。对地表死可燃物负荷量的解释力中,林分因子>地形因子>地被物因子,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交互贡献率显著,与地被物因子的交互贡献率次之。不同类别地表可燃物的影响因子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森林防火和林分调控的过程中需有针对性。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天然油松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山西省天然油松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山西省天然油松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山西省天然油松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格式:pdf

大小:177KB

页数:未知

山西省天然油松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4.6

通过采集山西省天然油松林的根径、胸径样本数据,依据《根径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的技术要求,利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关系建立天然油松林根径—胸径数学模型,同时进行数学模型检验,最后建立根径材积表,以达到支持生产的目的。

立即下载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99905 立即查看>>
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与抚育

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与抚育

格式:pdf

大小:129KB

页数:2P

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与抚育 4.5

红松为抚顺山区重要的用材林、观赏林、水土保持林及经济林树种。在抚顺山区作为用材林和果材兼用林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红松人工林综合经济效益,尤其提高木材和红松籽的产量问题,引起林业广泛重视。文章从人工红松林改造成果材兼用林的密度和抚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立即下载
加勒比松林林分改造树种的生长分析

加勒比松林林分改造树种的生长分析

格式:pdf

大小:227KB

页数:3P

加勒比松林林分改造树种的生长分析 4.7

对用于两块加勒比松林改造样地的8种阔叶树种(样地1:藜蒴castanopsisfissa、油茶camelliaoleifera、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红桂木artocarpusnitidus;样地2:荷木schimaargentea、光叶山矾symplocos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油茶)的生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1的树高排序为藜蒴>大叶相思>红桂木>油茶,胸径排序为藜蒴>油茶>红桂木>大叶相思,冠幅排序为藜蒴>红桂木>油茶>大叶相思,黎蒴的生长状况最好,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最大.样地2的树高排序为荷木>光叶山矾>竹节树>油茶,胸径排序为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冠幅排序为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荷木长的最高,但油茶的在胸径和冠幅上生长更好.总体来看,藜蒴、大叶相思、荷木和油茶是加勒比松林改造的优良树种.

立即下载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格式:pdf

大小:148KB

页数:1P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4.3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立即下载
油松人工低产低效林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油松人工低产低效林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格式:pdf

大小:27KB

页数:2P

油松人工低产低效林改造典型案例分析 4.7

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海眼寺林场的林分大多数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工林,由于未抚育、抚育不及时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退,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相同林分平均水平。其主要表现是:稳定性差,病虫害严重,抵御风折、雪压等气候灾害能力弱;群落结构单一,在生物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上多样性低;人工林质量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为31.65m3/hm2,生产力水平低。

立即下载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格式:pdf

大小:37KB

页数:未知

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 4.7

通过对准格尔旗砒砂岩、黄土、风沙土坡地油松林土壤水分研究,为当地小流域治理草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99905 立即查看>>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95KB

页数:未知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的影响 4.6

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pinus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木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间伐林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大于未间伐林;间伐林木材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和局部抗压强度小于未间伐林。其中管胞直径、生长轮宽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间伐能显著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采用综合坐标法,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材质的综合性能和纸浆材性能未间伐林好于间伐林,建筑材性能间伐林好于未间伐林

立即下载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评价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评价

格式:pdf

大小:320KB

页数:3P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评价 4.5

为了促使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向发挥多功能目标的森林结构转变,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指导下对西山地区51年生的油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并于2005年调查和设计,2006年初完成近自然森林改造的第1次作业。对固定观测样地的调查结果表明:经过近自然化改造,样地的shannon-wienner指数分别从0.1217、0.9404提高到0.9174、1.4921。油松林的林下更新层物种变化较大。大叶白蜡、栾树、构树等树种的天然更新,再通过播种补入栓皮栎,提高了林下更新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于未进行近自然化改造的林分,改造过的油松林,林木年生长量较高,林分结构得到了改善。

立即下载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07KB

页数:未知

地理位置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4.7

对不同地理位置(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凉水实验林场和方正林业局)的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和管胞直径的平均值排序为老山>凉水>方正,纤丝角和壁腔比为方正>凉水>老山.长宽比为凉水>老山>方正.胞壁率为方正>老山>凉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生长速率平均值排序为凉水>方正>老山、差异不明显;生长轮宽度和硬度平均值排序为方正>凉水>老山.差异显著。利用综合坐标法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进行平定,其优劣顺序为凉水、老山和方正。地理位置不同。木材材质各异.这为人工红松林定向培育提拱了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82KB

页数:未知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4.4

对修枝与未修枝的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都是修枝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其中只有晚材率差异显著;主要力学指标中除顺纹抗压强度,均是修枝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其中只有抗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

立即下载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00KB

页数:6P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4.7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000株·hm-2(p1)、1300株·hm-2(p2)和1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立即下载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599905 立即查看>>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混交改造技术研究综述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混交改造技术研究综述

格式:pdf

大小:935KB

页数:6P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混交改造技术研究综述 4.4

为了促进辽西地区近成熟、成熟油松公益林混交改造技术发展,解决油松公益林现存的诸多问题,保障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从混交改造的方式、树种、效果评价等3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资料中油松人工纯林、中幼龄林期的混交改造技术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在现有文献资料中,混交改造方式的研究缺少对油松带状或块状砍伐形状、面积大小的界定,未能依据具体的立地类型及微环境差异确定适宜的混交树种及详细的配置方法;混交改造树种的研究缺乏针对现地适生情况及后续生长表现方面的长期、系统的监测,应该把实验室抗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外业样地试栽试验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油松混交树种的选择范围;在混交改造效果评价方面,应注重种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不同林龄阶段混交林抚育调整技术,建立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现有的改造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生产实践。

立即下载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296KB

页数:6P

油松和侧柏人工林适宜灌溉定额的研究 4.3

采用人工灌水的方法,研究20年生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确定其适宜的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的耗水量与其灌水水平呈正相关:平水年,15、10、05倍降水量的灌水水平和对照条件下,5—10月份,油松的耗水量分别为10358.5、8290.5、6455.5、43370m3·hm-2,侧柏为95475、79800、64710、41950m3·hm-2。灌水促进了树木的生长,油松在10倍灌水处理时,树高、胸径、材积增加最大,侧柏在10~15倍处理时,分别对树高和胸径影响最大,材积在15倍处理时效果最显著;油松在10倍处理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侧柏则在10~15倍处理为宜;生长季中,油松和侧柏的适宜灌溉定额分别为5250~6000m3·hm-2和5330~9330m3·hm-2,分3次进行灌溉。

立即下载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格式:pdf

大小:185KB

页数:7P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4.7

红松林木生长轮材质预测的研究

立即下载
天津地区第二海相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对工程建设影响

天津地区第二海相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对工程建设影响

格式:pdf

大小:100KB

页数:2P

天津地区第二海相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对工程建设影响 4.5

天津地区作为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的一部分,受海、河流作用强烈,发生多次海侵事件,地基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变化频繁。沉积相的差异直接决定土体的沉积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因此,在天津地区工作中对海相层的划分特别重视,而在这几次海侵层中,第二海侵层划分因不同单位认识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诸多不便,对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天津中心城市第二海相层沉积层沉积特征和工程地质结构特征进行探讨。

立即下载
分析加快次生林抚育改造不断提高林木生长量

分析加快次生林抚育改造不断提高林木生长量

格式:pdf

大小:2.6MB

页数:2P

分析加快次生林抚育改造不断提高林木生长量 4.6

次生林就是一些曾经是原始森林,在人类采伐以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之下,天然生长的森林.抚育改造是科学的造林方式,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林木的生长量.文章主要对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林区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综合实际状况分析了现阶段次生林的抚育改造状况,对次生林的抚育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提高林木生长量.

立即下载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为例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为例

格式:pdf

大小:901KB

页数:4P

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为例 4.5

[目的]探讨了华北土石山区油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森林经营模式提供指导建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1058、1444、1746株/hm~2)样地,采集27个土壤剖面数据,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粒径组成等。[结果]不同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粒径组成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低中高三个林分密度(1058、1444和1746株/hm~2)的土壤容重值分别为(1.044±0.374)、(1.08±0.114)和(1.184±0.226g/cm~3)。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土壤砂砾含量减小,而粉粒和黏粒含量均呈增大趋势,在1058和1444株/hm~2的样地上砂砾含量分别为44.13%、35.47%,粉粒含量分别为9.94%、10.52%,黏粒含量分别为45.93%、54.01%。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着植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三个密度对应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54.75%、57.27%和60.98%,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α<0.05),低中高三个密度对应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1.20%、53.72%和57.75%。除受植被影响外,非毛管孔隙度还受石砾含量、石砾大小、土壤厚度(表层距基岩深度)的影响,因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较复杂。[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人工林在植被密度为1444株/hm~2时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是值得推广的森林经营模式。

立即下载
辽西地区油松低产林改造新技术初探

辽西地区油松低产林改造新技术初探

格式:pdf

大小:160KB

页数:2P

辽西地区油松低产林改造新技术初探 4.5

朝阳市现有油松林达26.7万hm2,占朝阳市林地总面积的1/4,但油松生长缓慢、干形差,易形成"小老树"。红松具有生长迅速、主干通直、结实早、产量高,但是根系耐瘠薄能力弱,实生苗在朝阳地区难以成活和生长的特点。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利用油松和红松各自的优点总结出了油松嫁接红松果材兼用林的应用技术。

立即下载
黄淮地区巨厚松散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采矿对其水动态的影响 黄淮地区巨厚松散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采矿对其水动态的影响 黄淮地区巨厚松散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采矿对其水动态的影响

黄淮地区巨厚松散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采矿对其水动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54KB

页数:未知

黄淮地区巨厚松散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采矿对其水动态的影响 4.5

本文选择地处黄淮地区的淮南、淮北、大屯、兖州和邢台等矿区中典型矿井的巨厚松散层,分析了该地区巨厚松散层的岩性结构特征,从水体、地层和采矿波及类型等方面论述了采矿对松散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特征,解释和解决了某些实际工程问题。

立即下载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格式:pdf

大小:182KB

页数:未知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4.8

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2013年,在建平县青松岭林场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拧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2014年后效果显著,油松阔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下降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4.9%、22.9%。

立即下载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89KB

页数:6P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4.8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求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1)ck(不施肥);(2)npk(氮磷钾);(3)npks(化肥+稻草还田);(4)1.5npks(1.5倍化肥+稻草还田);(5)npkm(化肥+猪粪)下0~20,20~40和40~60cm土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dom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dom的含量,在0~20cm耕层土层dom含量比化肥npk处理分别提高39.1和12.1mg·kg~(-1)。相比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明显降低0~20和20~40cm土层溶解性有机质碳与有机氮的比值,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20和20~40cm土层,相对于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npkm,npks和1.5npks处理能提高土壤dom的共轭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在40~60cm土层,提升效果不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能增加0~20cm土层的紫外光谱吸收值(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和吸收系数α(355),降低吸光度比值(a_(250)/a_(365)),表明0~20cm土层dom的芳香度、疏水性、分子量和cdom含量增加,在20~40和40~60cm表现不明显。不同土层的a_(300)/a_(400)值均大于3.5,表明土壤中主要以富里酸为主。综上,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0~20和20~40cm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降低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增加0~20cm土壤dom共轭结构、腐殖化程度、芳香度、疏水部分比例和平均分子量。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结构影响较小。

立即下载
孙彦仲

职位:高级室内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文辑: 是孙彦仲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