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建设实践
!"#$ !""# $%& !"#$% &%’() )(*+,)!(* %&’()*+,-./01- .23405-.67894:*;?@ !"! A401-.BCDE F #$ G %&4 H!IJK-. ’"() G %&L MNOPQR=5SK4TU VWXY ’*(*!G %&4 Z[%&\* ]^_‘abc4defg:hijkl m!nopqrs*t u0o *wU4> 0 w lt >0o ¡¢^ ’£tK¤ ¥ ))+# ¥t¦§ ++ £¨tl©ª « #($Gt >0o¥¬ +,,, P ’’(!$-®¯¢° ’"(*’-L>0o ±²³´4µ¶y·¸ _¹ºl¨»¼½3_¶¾l¨¿ ÀÁ¿tÃÄ
汝城县开展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建设
湖南省汝城县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工程,是全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县。自该项目启动实施以来,该县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和工作目标责任措施,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代燃料电价测算方法分析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是水利部和广西水利厅的亮点工程,代燃料供电电价能否既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又能使工程有较好的自我维持能力,是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过程中代燃料供电电价测算存在的问题,按国家有关的评价规程,结合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特点,进行电价测算方法的探讨。
从汝城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看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项战略措施。湖南省已经在凤凰、汝城、道县、安化、桃源、新晃、永顺7个县的7个项目区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汝城县通过在项目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有效地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试从汝城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试点后,谈谈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
宽城骆驼厂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与生态保护
帮要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国家实现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具有开发建设中小水电站的优越条件。实施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将为调整该县农村能源结构,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从而全面发挥绿色能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所具有的显著优势。
米兰垦区小水电代燃料与生态保护
针对米兰垦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提出充分利用米兰河流域水能资源,实现农村小水电代燃料,恢复自然植被,从而改善垦区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垦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表1个。
安图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安图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北麓,幅员面积74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64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7%。全县辖7镇、2乡、204个行政村、314个自然屯,共22万人。境内河流密布,水能理论蕴藏量28.6万千瓦,特别是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上游段及其支流坡陡、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三峡库区秀美山川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高速推进,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云阳县位于渝东山区、三峡库区中心地带,面积3649平方公里,辖65个乡镇,总人口127万.长期以来,农村生活燃料一直以薪柴为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广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研究
!"#$!%&’%(’#$%)* !""#$%%(总第&&期) 广西电业 +%广西生态环境现状 %$%基本情况 +,+,+植被广西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地带性植被主要 类型有:季雨林,为桂南热带北缘代表性植被,一般分布在海 拔-..米以下;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分布于桂中、桂北+/.. 米以上范围;中山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桂中、桂北地区;次生 季雨林,是季节性雨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亚热带针叶林, 是常绿阔叶林及季节性雨林破坏后演变而来。此外,还有灌 木丛是森林遭到反复砍伐后形成,也有草丛演变而来的,草 丛是森林破坏后长期反复火烧形成。 +,+,0水文广西地表河流分属四大流域和五大水系。 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北江两水系,其主干流为南盘江—红 水河—黔江—浔江—西江,主要支流有郁江(含左、右江)、 柳江、桂江、北流河和贺江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工程,水土保持效益突出。本文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分为两类:一是保护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二是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并分别探讨了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及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效益量化计算方法,以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的实例计算。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构思
福建省大田县共有18个乡镇、9.2万户、36.6万人,是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天然林保护区.至今,绝大部分村民生活用燃料主要靠木柴和煤,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有不断加剧恶化的趋势.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构思
福建省大田县共有18个乡镇、9.2万户、36.6万人,是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天然林保护区.至今,绝大部分村民生活用燃料主要靠木柴和煤,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有不断加剧恶化的趋势.
小水电代燃料的生态效益研究
依据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分析燃料和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小水电代燃料的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和生态两方面对小水电代燃料的生态效益货币化,计算示范区小水电代燃料的生态效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可行的。图1幅,表3个。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 规划科学全面 试点项目启动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退 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支撑 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 举措;是实践我国对保护和改善全球 环境向全世界所作承诺的具体体现; 是加快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 致富步伐,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以农村水电为 龙头的山区水利,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的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水利部党组把实施小水 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作为!""#年三 个亮点工程之一,给予高度重视,抓规 划、抓实施。目前,该项工程已从规划 转入试点实施阶段。 一、科学严谨的规划为指导和 统领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规划是项目科学实施的基础。为 做好规划,水利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调查 研究,组织$"个调研组深入湖南、四 川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
涉县小水电代燃料与生态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针对目前西部山区农村以柴草为燃料,破坏植被的现状,提出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规划,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三项新“亮点”工程之一—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
·16·地方电力管理 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将由市场竞 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将由政 府核定,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实 行联动。 五大发电集团约有505个 发电企业,其中全资和内部核算 的发电企业约有160余个,控股 和参股的发电企业约有340余 个。在厂网分开后,全资和内部 核算的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将 要核定其临时上网电价。控股和 参股的发电企业由于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曾经实行过“还本付息 电价”,核批过一厂一价或一机 一价,并在2001年国家计委701 号文件以“经营期电价”取代“还 本付息电价”重新核定。尽管如 此,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 法和高度集中的电价管理体制 仍没有彻底改变,还不能适应电 力市场变化的要求,其弊端逐渐 成为电力工业健康的、可持续发 展的障碍。因此,国家价格主管 部门已下决心要积极推
卢氏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经验及成效
卢氏县以国家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为契机,经过5年不懈努力,建设了中里坪和火炎2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使汤河全乡3574户,12805人用上了代燃料电,成为全省第一个小水电带燃料示范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布尔津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效益分析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可从根本上遏制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节约木材,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工程建设对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拉动消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的一些问题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水利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明确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工程规模与布局和保障措施。确保代燃料工程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解决其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任务和目标是小水电代燃料的重点,电价是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的关键,体制是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难点。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2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强调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时,应当考虑退耕农民长期的生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农村能源建设,解决退耕还林者对能源的需求.200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3号)要求加大对农村水电的投资规模,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水利部把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作为今年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
甘肃省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优势
为了彻底解决甘肃省农民的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改革,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甘肃省必须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详细介绍了甘肃省实施该工程的七大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群体优势、“三大效益”相统一优势、人才和技术优势。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是国家重大生态建设成果,大力解决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活烧柴问题,是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据水利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国森林消耗量中,农村居民生活烧柴占40%,有的地区占50%-70%。国务批准全国“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23亿m^3,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m^3,而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实际消耗薪柴2.28亿m^3,不仅大大超过了农民烧柴限额,
以小水电代燃料,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水电代燃料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效益分析以及有关这方面的建议。
促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文章结合延庆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实例,分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优势,指出实施工程中存在的关键与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探索生态建设新路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辖23个乡镇322个村,面积2401平方公里,人口36.23万人.境内矿产、林木、水力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9.81万千瓦.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我县立足水电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的发展思路,积极落实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项目建筑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