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用耐候钢的静态再结晶模型
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采用双道次压缩法,研究了桥梁用耐候钢在奥氏体区变形后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软化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与间隔时间对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采用应力补偿法计算了静态再结晶百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道次变形之后的5~10 s就发生了静态再结晶,变形温度、道次间隔时间对耐候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影响显著,变形温度越高,静态再结晶进行得越迅速.确定了耐候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190.57 kJ/mol,同时建立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数学模型.
Q345B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研究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q345b钢单道次压缩变形实验,得到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合加工硬化率曲线,确定了q345b钢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和稳态应变εs。根据实验结果得到zener-hollomon方程和动态再结晶状态图,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法得到再结晶体积分数实际值,采用3种不同的再结晶体积分数预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再结晶体积分数实测值和预报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psilon-s/epsilon-c模型精度最高,epsilon-s模型精度次之,epsilon-p模型精度最差。
核电用304不锈钢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的建立
采用gleeble-1500d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变形量为50%,变形速率分别为0.005s-1、0.01s-1、0.05s-1和0.1s-1热变形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动运学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增大、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减小,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趋势增大,现象越明显;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及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为304不锈钢大锻件进一步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低碳冲压钢板静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对spcd冷轧钢板缓慢升温退火工艺下的再结晶取向特征、织构的形成规律及与形变织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与快速加热退火工艺下的if钢再结晶取向特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宏观织构显示冷轧态下{111}〈112〉形变织构稳定存在,随后的再结晶过程中γ线上存在{111}〈112〉与{111}〈110〉织构的竞争,其中再结晶初期{111}〈112〉织构占主导,后期{111}〈110〉吞食{112}〈110〉和{001}〈110〉织构进而取代{111}〈112〉作为γ线织构的主导取向;不同取向新晶粒具有不同的再结晶形核地点:{111}〈110〉新晶粒主要在{112}〈110〉和{111}〈112〉形变晶粒的晶界处形核;{111}〈112〉新晶粒主要在相同取向的形变晶粒内形核;而{110}〈001〉新晶粒主要在{111}〈112〉形变晶粒的形变带内形核。
桥梁用结构钢及耐候钢技术规范
桥梁用结构钢 1.牌号的表示方法 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强度的汉语拼音字母、规定最小屈服强度值、桥字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质量等级符号等几个部分组成。 示例:q420qd。其中: q:桥梁用钢屈服强度的“屈”字的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 420:规定最小屈服强度数值,单位mpa; q:桥梁用钢的“桥”字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 d:质量等级为d级。 当以热机械轧制状态交货的d级钢板,且具有耐候性能级厚度方向性能时,则在上述规定 的牌号后分别加上耐候(nh)及厚度方向(z向)性能级别的代号。 示例:q420qdnhz15. 2.牌号及化学成分 不同交货状态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表5的规定。耐大气腐蚀钢、 调质钢的合金元素含量,可根据供需双方协议进行调整。 表1各牌号及质量等级钢磷、硫、硼、氢成分要求 质量等级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psba,b
桥梁用高强度耐候钢板的研制
本文介绍了济钢研制开发桥梁用高强度耐候钢板sma490aw、sma490bw的生产工艺和结果,该钢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具有低的屈强比、优良的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能,满足了桥梁钢结构的需要。
热轧钢板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尺寸的预测模型
基于钢板的控轧控冷生产过程,建立了奥氏体再结晶过程中晶粒尺寸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这为随后的相变行为提供了较准确的初始条件。
低合金钢Q345B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低合金钢q345b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为900~1100℃和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低合金钢q345b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动态再结晶现象,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临界应变越小,动态再结晶越易发生。根据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相关性,得到了动态再结晶激活能。通过对热模拟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建立了峰值应变模型,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对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证明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最后,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变形条件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验证了实验所得出的在高温、低应变速率下更有利于动态再结晶发生的规律。
基于模糊数学的桥梁健康评估模型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的科学方法,建立了桥梁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ahp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使桥梁健康评估既便捷又科学,提高了桥梁健康评估的可靠度。
1235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及氧化夹杂的影响
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建立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研究氧化夹杂对1235铝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经不同净化处理的1235铝合金在热变形条件下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相关系数r大于0.92),相关性高。在相同热变形条件下,含杂量越低,热压缩时动态再结晶的速度越慢,细小的夹杂物阻碍了动态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再结晶晶粒细小。
基于知识的桥梁普通钢筋模型建立
在桥梁设计中,桥梁普通钢筋的布置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建立了一种适合于桥梁普通钢筋布置的钢筋模型,以提高桥梁的设计效率。
基于云图法的规则桥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需要建立在概率理论的基础之上,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公路梁式桥中的规则桥梁,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8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则桥梁样本;选取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2390条国内外地震动记录,基于云图法对8座桥梁样本逐一进行了时程分析;以阻尼比为5%、与结构基本周期相对应的谱加速度s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墩顶位移漂移率jd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分析了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桥梁样本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工程需求参数之间的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规则桥梁与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弹性谱加速度量与墩顶漂移率d之间近似服从指数函数分布。利用分析结果,建立了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规则桥梁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地震需求参数之间统一的简化计算公式;算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简化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大大简化规则桥梁概率地震需求的计算。
基于设计层面的优化桥梁计算模型研究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于一座人行异形钢管混凝土拱桥分别建立仅考虑最大冲刷线以上墩柱结构的局部模型和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整体模型,该桥的设计计算采用的是局部模型,即未考虑桩土之间共同作用的影响。通过两种有限元计算模型内力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一些实用设计分析有益的结果;另外还通过选择不同钢管拱肋的壁厚和钢管直径,探讨分析了钢管壁厚、直径对拱肋的受力及桥梁基频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桥型的设计计算及概念设计提供参考。
桥梁三维模型图
볲횧t솺쪩릤맽돌횮튻ꆪꆪ훷솺뗄붽훾t솺쓚늿짨훃웕춨룖뷮ꎬ탎돉룖뷮맇볜ꎬ췪돉늿럖릹퓬릦쓜ꆣ솺쓚늿짨훃웕춨룖뷮ꎬ탎돉룖뷮맇볜ꎬ췪돉늿럖릹퓬릦쓜ꆣ 퓚t솺솽뛋ꎬ캪쫊펦쓚늿풤펦솦쫸뗄첧룟ꎬ튪붫십쳣첧룟ꆣ1/86 퓚t솺솽뛋ꎬ캪쫊펦쓚늿풤펦솦쫸뗄첧룟ꎬ튪붫십쳣첧룟ꆣ 뫳헅램풤펦솦t솺쪩릤ꎬ퓚훷솺붽훾췪뇏ꎬ뒩쫸췪돉뫳ꎬ튪뷸탐풤펦솦헅삭ꆣ쯹틔튪퓚헅삭뛋짨훃쎪춷릹볾풤쇴헅삭캻훃ꆣ쎪춷뿉짨훃퓚솺뛋ꆢ솺뚥뗈캻훃ꆣ2/86뫳헅램풤펦솦t솺쪩릤ꎬ퓚훷솺붽훾췪뇏ꎬ뒩쫸췪돉뫳ꎬ튪뷸탐풤펦솦헅삭ꆣ쯹틔튪퓚헅삭뛋짨훃쎪춷릹볾풤쇴헅삭캻훃ꆣ쎪춷뿉짨훃퓚솺뛋ꆢ솺뚥뗈캻훃ꆣ 뫳헅램풤펦솦t솺쪩릤ꎬ퓚훷솺붽훾췪뇏ꎬ뒩쫸췪돉뫳ꎬ튪뷸탐풤펦솦헅삭ꆣ쯹틔튪퓚헅삭뛋짨훃쎪춷릹볾풤쇴헅삭캻훃ꆣ쎪춷뿉짨훃퓚솺뛋ꆢ솺뚥뗈캻훃ꆣ3/86 뛠쫽t솺퓚솺쓚늿짨훃춨뎤뗄풤펦솦룖쫸ꆣ
BIM模型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倡导的共享、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建筑业的全生命周期(即: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及后期的维护等不同阶段)带来了巨大的效率和效益的革命,打通了建筑业不同环节之间的壁垒及各环节之间信息沟通的闭塞。但是bim技术在国家大型基础建设领域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各项标准和规范都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技术在基础建设领域的应用。结合具体的桥梁工程对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组合模型在桥梁墩台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线路修建过程中需要对线下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和沉降评估,由于高速铁路桥梁墩台沉降测量数据具有沉降量级较小,数值波动变化大的特性,所以单一预测模型不能很好的预测沉降量。文中结合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mmf模型的特点,应用加权几何平均法构造一个新的组合模型,使用该组合预测模型对桥梁墩台沉降进行预测,并对新模型进行精度评定。结合工程实例可得:组合预测模型拟合度高于前面三种模型,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模型预测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模型预测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针对钱江四桥实时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采用ar模型、arma模型以及灰色系统的gm(1,1)等随机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各模型进行了不同步长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参数后,预测和实际监测结果十分...
毕业论文(桥梁模型设计)
湖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_09_级___专业学生__ 设计(论文)题目:桥梁模型设计 一、设计(论文)内容: 1、桥梁模型设计 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总体规划和设计,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经济合理—总造价、材料最少,综合考虑养护、维修、施工期等; 结构构造要求—桥梁结构在制造、运输、安装、使用过程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 性、耐久性; 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安全、技术; 美观—桥梁美学,与周围环境协调,尤其城市桥梁,挺拔、宏伟等。 2、基本要求: 设计方案合理(照片、模型cad图纸) 桥梁模型的制作过程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模型比例准确(cad比例缩放) 材料使用适当 信息传达清晰明了 三主要技术指标: 方案策划合理能表达桥梁征,模型能清晰地表达设计及其氛围。 四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无 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
桥梁技术状况退化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桥梁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在使用荷载和自然环境长期作用下;会引发结构的老化、损伤等耐久性问题;进而影响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对桥梁的结构性能退化趋势进行预控;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对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因此;首先分析了当前桥梁管理中所采用的退化预测方法;总结了基于统计数据的桥梁退化预测模型;然后讨论了桥梁技术状况退化模型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现阶段桥梁技术状况退化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认为;根据实际结构形式;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状况退化预测方法对退化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才能弥补单一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局限性;使结果更加接近桥梁真实的退化状态;且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预测方法与智能模型的结合将会是桥梁技术状况退化预测模型新的发展方向;
基于云图法的规则桥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需要建立在概率理论的基础之上,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公路梁式桥中的规则桥梁,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8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则桥梁样本;选取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2390条国内外地震动记录,基于云图法对8座桥梁样本逐一进行了时程分析;以阻尼比为5%、与结构基本周期相对应的谱加速度s_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墩顶位移漂移率d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分析了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桥梁样本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工程需求参数之间的概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规则桥梁与结构基本周期对应的弹性谱加速度s_a与墩顶漂移率d之间近似服从指数函数分布。利用分析结果,建立了三类不同场地条件下规则桥梁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地震需求参数之间统一的简化计算公式;算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简化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大大简化规则桥梁概率地震需求的计算。
稀土重轨钢RE-Ⅱ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稀土轨re-ⅱ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单道次高温压缩变形实验,研究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并回归其温度补偿应变速率因子z的数学模型,为预报和控制re-ⅱ稀土轨的组织及性能提供基本实验依据.
Cr对低碳高铌X80管线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cr含量的低碳高铌x80管线钢在相同变形工艺条件下的软化行为,采用补偿法计算了试验钢的静态再结晶百分率,分析了变形温度和道次间隔时间对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在900~980℃,cr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通过溶质拖曳作用显著降低奥氏体再结晶的进行;cr的加入还可以增加nbc的固溶度、减小其析出驱动力而延迟其析出时间。
数值模拟在桥梁用C型钢孔型开发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桥梁伸缩装置用c型异型钢轧制孔型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桥梁用c型异型钢轧制中变形分配的合理性、轧件在孔型中的稳定性及轧件各部分夹角对弯曲成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进行了孔型系统改进.
转炉炼钢综合智能型静态控制模型改进与应用
为了提高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的水平,将理论法、增量计算法和神经元法相结合开发出了炼钢转炉综合智能型静态控制模型。在实际运行中对转炉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对增量模型参数进行实际数据修正,增加参考炉炉数,采用理论与经验模型防止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偏离等改进措施,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模型在转炉自动化炼钢实际生产中获得了良好应用,满足了生产需要。
浅谈基于桥梁信息模型(BIM)的《桥梁施工》课程改革
随着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不断推进,迫使培养一线施工人员的高职院校对基于桥梁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施工》课程进行改革。针对《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bim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文章结合了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建模软件,具体介绍了桥梁信息模型在《桥梁施工》课程中的应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