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50周年美术作作品展”在京展出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迎来了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她的前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学家粱思成先生创办的营建系,后几经变化,于1988年扩展为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藏清样式雷档案述略
样式房雷氏,世掌清代皇家营造之业,历时二百余年,举凡宫殿、苑囿、陵寝、城门、王府,大小工程,多出自雷氏之手,堪称名匠世家。雷氏所营工程,多制有图样与烫样,即今日所谓之“样式雷”档案,其种类浩繁,巨细不一,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不替之宝。清季丧乱,样式房衰落,雷氏亦渐趋式微,“样式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原暖通空调)专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9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原暖通空调)专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副校长姜胜耀、学校老领导倪维斗院士,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潘秋生,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长徐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
永久的脉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0年庆典随想
刚拿到编辑部的约稿函时,正处于几介方案临近交标的紧张时刻,第一反应是没时间,准备推却。但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0年庆典的主题,不由让我又再次凝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工作室简介
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是清华大组成的专业设计研究团队。工作室主要设计及研究方向为衔开创,由多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大类,包含设计、咨询和研究三方面的工作。工作室以建筑方案设计和项目顾问咨询为主要工作模式。其中,方案设计为工作室的核心业务,顾问咨询以项目全部流程为对象,包含从前期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的咨询,以及后期施工图设计核查、相关资源对接整合等工作。
身处其中 心处其外——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张悦
他是一位教师,视教书、著书立作为人生快事;他是一位乡村建设研究者,主张设计师的\"无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工作室简介
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是清华大组成的专业设计研究团队。工作室主要设计及研究方向为衔开创,由多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大类,包含设计、咨询和研究三方面的工作。工作室以建筑方案设计和项目顾问咨询为主要工作模式。其中,方案设计为工作室的核心业务,顾问咨询以项目全部流程为对象,包含从前期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的咨询,以及后期施工图设计核查、相关资源对接整合等工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威尼斯第五届国际建筑展览
今年9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赵炳时教授等一行7人,应邀参加了威尼斯第五届国际建筑展览中的建筑教育展览。这次展览包括28个国家的建筑成就展,31国42所建筑院校建筑教育展,威尼斯之门和lido电影宫国际设计竞赛揭晓展等。威尼斯双年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从建筑的安全谈开来——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
今年春天、由央视新址的火灾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关于设计与安全的问题突然显得重要起来,《装饰》杂志这一期的特别策划也由此产生。借此机会,我们特别走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秦佑国教授,请他从建筑的角度为我们讲述建筑与生命的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障。
发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居住建筑研究概况
发出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居住建筑研究概况
求索绿色建筑中国之路——对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镔
绿色建筑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里有建筑界和全社会的认识问题,还有许多具体的政策、技术和经济问题,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炒作”、“夸大宣传”,甚至“误导”都不足为奇。问题在于如何尽快规范绿色建筑的建设,把它引入健康的发展方向。
纪念性的人民化表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张利访谈
在当下活跃的小型事务所景观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尚属一支年轻的队伍。在2005年,上海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经历了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简盟工作室在去年的中国馆方案竞赛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设计团队中的一员,工作室一直以来的学术理想和实践哲学因此也得以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进行自我阐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研究生论文题目一览(续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研究生论文题目一览(续表)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工程(暖通空调)专业成立60周年
9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工程(暖通空调)专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其主楼后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副校长姜胜耀,学校老领导倪维斗院士,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潘秋生,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长徐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陆致成,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李国庆,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等校内外嘉宾、校友出席纪念大会。大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朱颖心主持。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 1/3'. 临沂大学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试验项目: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二班 实验分组:第一组 试验地点:试验三区106建筑材料试验室 试验时间: 指导教师: (说明:试验成绩=报告成绩×个人权重,个人权重平局值为1,试验成绩最大为90~100) . 2/3'. 砂的堆积密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筒容积约为5l, 三.测定步骤 ①称体积为5升的空桶的质量,记为m0 ②用小桶装满砂子,装满沙子要自然装满不要压,用铁条轻轻刮平,称取质量记 为m1 四.数据记录 . 3/3'. v0/lm0/gm1/g 5 砂的堆积密度ρl,s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2),即:ρl,s=0 01 v mm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
1历史1952年,供热、供燃气与通风工程,土木工程系:本专业在1952年成立于土木系,并于1953年成立暖通教研组,由王兆霖、吴增菲、车世光、刘同生、彦启森等七名教师组成,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每届60人。
城市设计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发展——访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先生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城市设计概念,又是什么渊源开始从事城市设计实践?答:年纪大了,事易忘记,我简单地说一下:首先还是为了教学,那时候我们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招收正规学生、研究生。过去梁先生很注重讲城市设计,1946-1947年他在美国讲学考察,回来就大力从事建筑专业的改革,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筑是什么?过去讲的巴黎美术学院那一套,但国际上的研究对象已经改变了。梁先生顺着这个潮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体形环境\"设计。\"体形环境\
城市设计在中国建筑教育中的发展——访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先生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城市设计概念,又是什么渊源开始从事城市设计实践?\n答:年纪大了,事易忘记,我简单地说一下:\n首先还是为了教学,那时候我们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招收正规学生、研究生.过去梁先生很注重讲城市设计,1946~1947年他在美国讲学考察,回来就大力从事建筑专业的改革,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筑是什么?过去讲的巴黎美术学院那一套,但国际上的研究对象已经改变了.梁先生顺着这个潮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体形环境”设计.“体形环境”,英文叫“physicalenvironment”即物质环境,梁先生把它翻译成“体形环境”,这两个词义上是一致的.梁先生把它解释为“有体有形”的环境,城市设计即城市的空间和围绕并形成空间的体形设计.所以梁先生回来后抓住了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最本质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体形环境设计,第二这个体形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体形和空间环境,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容.我们和复古主义、仿古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的环境有社会内容,有历史文化内涵.当时梁先生带回来一套体形环境设计的图版,简洁醒目,寓意深刻,图板上面还有一条醒目标语“住者有其房”,抓住了住房问题是城市的大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大问题.我们念书的时候,梁先生提出这套改革,抓住了变革最本质的内容.
参数化设计在中国的建筑创作与思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徐卫国教授、徐丰先生访谈
■受访嘉宾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xwg建筑工作室(x-w-g.net)主持建筑师。他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曾在日本留学,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工作于日本村野藤吾建筑事务所。徐丰,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英国建筑联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吕舟
我国是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今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就此,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迹遗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景观设计方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景观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 实现真正的创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
江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顾问团顾问,全国暖通空调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建筑物理委员会委员,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ashrae学会会员,英国cisb学报海外编委,《暖通空调》杂志编委,英国通风学报编委。
设计教育推动建筑研究——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葛明
葛明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先做一名好的教师,其次再做一名好的建筑师。这是因为在中国建筑问题的诸多可能性中,他认为,设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对于设计教育的问题,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建设构想
1历史沿革\n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建筑与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从初创发展至今,历经以下3个时期.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暖通设计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