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江都三站进水流道改造施工关键技术
针对江都三站进水流道改造施工,研究C25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组合装配技术以及保证混凝土浇筑到位、防止产生裂缝、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黏结强度等技术措施,并将上述技术成果集成创新与组合,应用于江都三站进水流道改造。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密实性、新老混凝土黏结以及流道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流线等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为类似工程改造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江都三站进水流道加固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1工程慨况江都抽水站工程地处江苏省江都市境内,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始建于1961年,至1977年建成。工程集泄洪、灌溉、排涝、引水、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三站是江都四座抽水站中的一座,位于第二抽水站东侧250m处。
南水北调江都三站改造技术与运行评价
南水北调江都三站工程改造中,在水泵装置选型、进水流道改造、站下引河整流、水导轴承润滑方式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结合工程观测、运行分析及流量测试数据表明:①在水泵选型研究中综合运行工况、水文数据等条件,方案合理,改造后的轴流泵机组效率由改造前的59%提升到75%.②采用在原流道结构基础上对dn值优化及进水流道中隔墩在出口处缩短2m的研究方案使机组汽蚀振动减小,效果明显.③在泵站t型进水前池增加y型导流墩及底坎,整流效果好,泵站边缘机组运行稳定.④针对含沙量较大的水质,塑料水导轴承采用清水润滑可提高轴承使用寿命.运行结果认证了工程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大型泵站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江都三站出水流道底板灌浆加固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江都水利枢纽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程,共有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其中,第三抽水站建于1969年10月,装有10台机组,每台设计抽水流量13.5m3/s。站身为堤后式,出水流道采用虹吸式,由站身段、中间段和驼峰段三部分组成,中间出水流道(基本尺寸:长×宽×高为13.0m×3.5m×1.5m)直接搁置在主、副厂
南水北调江都三站水泵装置更新改造三维流动数值模拟及优化计算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保证率的要求,江都三站更新改造工程对水位组合重新进行了核算。根据水位组合,采用cfd的方法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内部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进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计算,并对江都三站水泵装置最优方案的水力性能进行了模型试验验证。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江都三站的进水流道经过优化,不仅消除了流道内的涡带,而且进水流态均匀,可使水泵装置的能量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江都三站水泵装置技术改造研究
本文分析了江都三站水泵装置的存在问题,并就主泵、进水流道、进水前池及出水流道的改造提出了建议,可供工程单位参考
模袋混凝土技术在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模袋混凝土技术在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模袋混凝土是我国2o世纪8o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浇混凝土新技术,2005年应用于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工程中。介绍了模袋混凝土的参数设计及施工方法,对驳船滑道法和水下铺灌法两种施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简述...
大型泵站进水流道改造施工技术
1前言江都三站建于1969年,是江都水利枢纽四座泵站之一,安装10台套立式轴流泵,装机总容量16000kw,单机流量13.5m3/s。江都三站建设期间为减少站身开挖深度,采用堤后式泵房,在国内泵站中首次采用平面蜗壳钟型进水流道、虹吸式出水流道,水泵叶轮中
南水北调淮阴三站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10月26—27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淮阴三站设计单元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省水利厅厅长、南水北调办主任吕振霖现场查看工程情况,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劲松出席验收会议并讲话。工程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工程总批复投资24778万元。工程建成后,使淮阴一、二、三站抽水规模达到300立方米每秒。
南水北调东线江都站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
介绍了江都站改造工程的特点和难点,重点研究了改造工程施工对运行管理的影响及工程实施情况,并对该改造工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都站改造工程的施工与运行
一、工程概况江都站改造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重要项目,工程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尾闾与新通扬运河交汇处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内。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规划,江都水利枢纽的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睢宁二站进出水流道优化设计
睢宁二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省境内第五个梯级提水泵站,属于大型ⅰ等、中高扬程、扬程和特征参数变幅较大的泵站,运行工况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文结合工程特点,通过进水流道流动模拟及优化水力计算,最终选定泵站的进出水流道模型。
淮水北调固镇站肘型进水流道施工方法
固镇站为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上的二级翻水站工程,站址设于浍河左侧固镇闸下刘园干沟涵以下约200m处的左岸堤后。该站工程等别为ⅲ等,主泵房安装4台1950hlq13.2-12.8立式全调节混流泵,配备4台tl2200-28/3250立式同步电机。固镇站进水流道为肘形结构,共4处,中间设有导流墩,流道断面由6.5m×3.5m(宽×高)矩形渐变到直径2.1m
淮水北调固镇站肘型进水流道施工方法
固镇站为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上的二级翻水站工程,站址设于浍河左侧固镇闸下刘园干沟涵以下约200m处的左岸堤后.该站工程等别为ⅲ等,主泵房安装4台1950hlq13.2-12.8立式全调节混流泵,配备4台tl2200-28/3250立式同步电机.固镇站进水流道为肘形结构,共4处,中间设有导流墩,流道断面由6.5m×3.5m(宽×高)矩形渐变到直径2.1m圆形.该工程肘型进水流道结构复杂,断面变化大,属大体积异型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温控措施要求严格.
淮水北调固镇站肘型进水流道施工方法
固镇站为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上的二级翻水站工程,站址设于浍河左侧固镇闸下刘园干沟涵以下约200m处的左岸堤后。该站工程等别为$等,主泵房安装4台1950hlq13.2-12.8立式全调节混流泵,配备4台tl2200-28/3250立式同步电机。固镇站进水流道为肘形结构,共4处,中间设有导流墩,流道断面由6.5mx3.5m(宽4高)矩形渐变到直径2.1m圆形。该工程肘型进水流道结构复杂,断面变化大,属大体积异型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温控措施要求严格。肘形流道施工用模板有钢模及木模两种,该工程采用钢模,理由是:(1)成本低、制作精度高,成型的在尺寸有保证,表面光滑。
江苏江都三站更新改造技术探讨
位于江苏省境内的江都三站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的大型泵站之一,为满足设计规划调水运行的要求,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该站开展了较全面的更新改造。改造过程中,在水泵选型、进水流道改造、出水流道加固、站下引河整流等方面,完成了包括确定自密实混凝土最优配比在内的多项技术创新。通过改造,不仅恢复了原设计功能,而且改善了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南水北调工程江都抽水站变角经济运行研究
针对江都抽水站泵站扬程经常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已有的叶片全调节功能实现泵站变角经济运行的方式,即在满足泵站所需抽水流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扬程,以泵站装置效率最高为目标,确定水泵叶片角度和开机台数.江都抽水站实施变角经济运行后,泵装置效率提高最高可达6.84%.
南水北调江都四站水泵设备监造的实践与探讨
本文根据江都四站水泵设备监造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监造注意事项、方法和建议,为其它泵站的水泵设备监造提供详细的参考和有益的经验。
南水北调淮阴三站工程贯流泵机组技术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
南水北调淮阴三站工程贯流泵机组技术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
南水北调淮阴三站工程贯流泵机组技术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
南水北调淮阴三站工程贯流泵机组技术方案论证会在宁召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介绍了泵站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指出泵站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监控、视频监视及信息管理等子系统组成,分为现地级、站控级和管理级三个层次,按网络安全分区的原则给出了典型的系统结构,明确了各子系统所处的网络安全区。文章指出了泵站自动化系统人机接口设计应遵循完备、灵活、友好等基本原则,并对泵站现地控制单元两种设置方式(单元式和集中式)的优缺点、系统时钟同步及事件顺序记录(soe)功能的具体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重要性及事故停机流程设计的注意点等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最后也指出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将向整个工程系统的联合调度控制方向发展。
江都三站技术改造发电方案比较研究
江都第3抽水站为国内首座抽水、发电两用的可逆式泵站。总结了江都第3抽水站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加固改造过程中对低扬程反转发电运行方式的方案选择及技术探讨。对该站当前采用的变频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主电机、主水泵、励磁装置、微机保护装置、自动化监控系统、高压电气接线及泵站辅机在具备反转发电功能时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对机组改造前后的启动运行方式及泵站改造后的试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改造的成功经验可供同类泵站在设计、设备选型和发电功能技术改造时参考。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水资源配置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中和建成后所涉及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侧重于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运行管理中政府层面的水资源宏观配置,以及与水资源宏观配置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分别探讨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程序和调控机制、受水区多种水源合理配置的价格政策等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简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工程项目概况、工程条件、施工要求及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分析和提出了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了研究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与实施应当相互作用和推进的观点。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地层进行的分析,结合泥水加压盾构的特点,指出了穿黄隧洞工程盾构施工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并提出了应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对隧洞施工及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土建安全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