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管和光管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对比研究
在高压试验台上进行了倾斜并联内螺纹管和光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两种管型下各种参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对比研究表明,发生压力降型脉动时,光管的界限热负荷小于内螺纹管;发生密度波型脉动时,内螺纹管的界限热负荷小于光管。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给出了两种管型内发生不稳定性的界限热负荷无因次方程。
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中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研究
针对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低质量流速水冷壁所采用的内螺纹管及锅炉设计参数,在高压汽水两相流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并联内螺纹管中两相流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并观测到了压力降和密度波两种形式的脉动.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上游可压缩容积、出口节流度和不对称加热对两相流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试验表明,在垂直并联内螺纹管中,压力降型脉动出现在干度较低的水动力曲线负斜率段,为两管整体脉动,而密度波型脉动出现在干度较高的正斜率区域,呈管间脉动.同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均相流模型得到了不稳定发生的界限关系式,为超临界锅炉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水冷壁的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低质量流速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在200~450kg/(m2.s)的低质量流速下,采用31.8mm×6mm的6头内螺纹管,在高压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随着进口压力和质量流速的增加,发生脉动的界限热负荷增加,垂直并联管的界限热负荷总是大于倾斜并联管,说明垂直并联内螺纹管的稳定性更好;过冷度对脉动发生的界限热负荷和脉动周期的影响出现不同的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给出了两种条件下发生不稳定性脉动的起始点无因次准则方程.
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试验
在高压汽-水两相流实验台上进行了低质量流速垂直并联内螺纹管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观察到了垂直并联内螺纹管气-液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一些主要特征。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就热负荷、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和不对称加热对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均相流模型得到了密度波型不稳定发生的界限关系式。
锅炉内螺纹管汽液两相流摩擦压降特性试验研究
在压力为8~10mpa、质量流速为350~600kg/(m2.s)、含汽率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直径为38.1mm、壁厚为7.5mm的六头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水平绝热布置。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很大,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临界压力附近趋近于1;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随含汽率增加而先增加,然后有减小的趋势;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也随质量流速增加而减小。并对用于计算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的试验关联式中的b系数进行了讨论。
倾斜并联内螺纹管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试验研究
在系统压力p=3~10mpa,质量流速g=300~600kg/s,进口过冷度δtsub=30~90℃,内壁热负荷q=0~190kw/m2的工况范围内,采用试验段长度与内径之比(l/d)大于600、倾角为19.5o的φ38.1×7.5mm6头内螺纹管,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以及两管热负荷不均匀对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加,系统稳定性增加;随质量流速增加,临界热负荷增加,而临界干度下降;进口过冷度对密度波脉动呈现单值性影响,随进口过冷度下降,临界热负荷降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并联管不对称加热时的临界热负荷较对称加热时的临界热负荷更高。
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特性研究
在压力为9~22mpa,质量流速为600~1200kg/(m2·s),含汽率为0~1的工况范围内,对φ38.1mm×7.5mm的6头内螺纹管中汽-液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段采用水平绝热布置。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很大,随压力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减小,在临界压力附近,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趋近于1;随含汽率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先增加,然后有减小的趋势;随质量流速增加,两相流摩擦压降倍率减小。用于计算单相水摩擦压降系数以及用于计算汽-液两相流体摩擦压降的试验关联式被提供。
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研究
在亚临界压力条件下,针对φ28.6mm×5.8mm的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进行水平绝热条件下的摩擦阻力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度和系统压力对内螺纹管内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影响显著。干度增大,则两相摩擦倍率增大;压力增大,两相摩擦倍率减小;当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两相摩擦倍率接近于1。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在相同工况下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小于普通内螺纹管。当其应用于垂直管屏换热设备时,压力损失中摩擦压降所占比例将会减小,从而加大重位压降的影响程度,使得换热设备在特定工况下具有自补偿特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研究
在亚临界压力条件下,针对ф28.6mm×5.8mm的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内汽-水两相流进行水平绝热条件下的摩擦阻力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度和系统压力对内螺纹管内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影响显著。干度增大,则两相摩擦倍率增大;压力增大,两相摩擦倍率减小;当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两相摩擦倍率接近于1。优化四头内螺纹管在相同工况下的两相流摩擦压降小于普通内螺纹管。当其应用于垂直管屏换热设备时,压力损失中摩擦压降所占比例将会减小,从而加大重位压降的影响程度,使得换热设备在特定工况下具有自补偿特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内螺纹管资料
内螺纹铜管又称非平滑管,英文名称innergroovedcoppertube(igt),是指 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内螺纹tp2紫铜管。 由于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积的增加,所以它的导热性能要比光管提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内螺纹铜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山型齿内螺纹管; (2)梯型槽内螺纹管; (3)顶角型内螺纹管; (4)细高齿型内螺纹管。(又称瘦高齿内螺纹铜管) 目前,国外又陆续推出了高低齿齿型、齿顶开槽、双旋向等内螺纹管 传热性能: 按照国标gb/t20928-2007中的要求,内螺纹铜管产品按照产品名称、牌号、状态、 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螺纹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 示例1:tp2m2φ9.52×0.30+0.20-53-18/60gb/t20928-20072、(用tp2制造的, 供应状态为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气液两相流流型振荡诱发制冷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利用变制冷剂流量制冷循环的实验平台结合流动显示方法发现:1)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流型存在过热蒸汽流和雾状流两种型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转变过渡区域,此时,两种流型闪动交替出现,回气...
内螺纹管接头
碳钢管接头,内螺纹sch80,规格尺寸见图纸螺纹标准asmeb1.20. 尺寸数量单价 1/8"100 1/4"100 3/8"100 1/2"100 3/4"100 1"100 11/4"100 11/2"100 2"100 21/2"50 3"50 4"50 5"10 6"10 碳钢半管接头,内螺纹sch80,规格尺寸见图纸螺纹标准asmeb1.20. 尺寸数量单价 1/8"100 1/4"100 3/8"100 1/2"100 3/4"100 1"100 11/4"100 11/2"100 2"100 21/2"50 3"50 4"50 5"10 6"10 刘漫 2011*11*30
关于内螺纹管及光管冷凝器换热效果的实验分析
采用实验方法,对比分析采用7mm的内螺纹管和光管冷凝器对冷冻系统整机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内螺纹管的冷凝器,冷凝温度降低1k,压损增大30%,功率减小1.5%,换热量增大2.5%,能效比增加3.3%。
优化内螺纹管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通过对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冷壁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试验φ32mm×6.3mm四头12cr1movg优化内螺纹管(omlr)在亚临界、近临界、超临界区的流动传热特性。试验获得了不同工况(压力、热负荷、质量流速)下内螺纹管壁温分布和内壁换热系数随焓值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建立单相、两相换热系数计算关联式,同时进一步建立传热恶化发生时的临界条件及干涸后传热计算关联式,为锅炉垂直上升内螺纹管水冷壁设计和运行提供可靠数据。
内螺纹管内部缺陷分析
电厂在对管屏用测厚仪测厚时发现内螺纹管局部壁厚不足,取样解剖,通过着色发现在管子横断面上有很细的长条缺陷,现场判断为分层。实际是,电厂测厚的结果大部分是由于测厚仪与管子间偶合的不好,个别点是由于内螺纹管内部有小缺陷导致测厚减薄。经金相试验,结果表明缺陷是夹杂物。
内螺纹管水压工装结构优化
本文针对原有内螺纹管水压工装的原理、结构及使用后的效果,结合生产实情,对局部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内螺纹管内超临界水的流动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在压力22.5~28mpa,质量流速600~1000kg·m-2·s-1,工质比焓800~3100kj·kg-1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在四头内螺纹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内螺纹管流动阻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力、质量流速和工质比焓变化对内螺纹管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下质量流速对摩擦阻力压降有很大影响,但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很小;在拟临界区域摩擦阻力系数有阶跃式增长现象,且这种阶跃增长现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弱。整理试验数据得到超临界水的内螺纹管摩擦阻力系数经验关联式,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小于15%,为设计具有良好水动力特性的超临界锅炉提供可靠依据。
低质量流速优化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在亚临界、近临界及超临界压力区,对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水冷壁中垂直上升低质量流速优化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运行工况下内螺纹管的壁温分布,分析了压力、外壁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流速优化内螺纹管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能够有效避免膜态沸腾;在亚临界压力区,压力与热流密度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干涸提前发生和干涸后的壁温飞升值增大。与亚临界压力区相比,内螺纹管在近临界压力区的传热特性变差,随着压力的增大,管壁温度显著升高,发生传热恶化时的临界干度减小。在超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在拟临界点附近出现了传热强化;压力越接近临界压力,传热强化越明显;压力与热流密度的增大以及质量流速的减小均会导致壁温增大。
锅炉用内螺纹管SAC内螺纹钢管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内螺纹铜管又称非平滑管,英文名称innergroovedcoppertube(igt),是指 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规则螺纹的内螺纹tp2紫铜管。 由于内螺纹铜管内表面积的增加,所以它的导热性能要比光管提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内螺纹铜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山型齿内螺纹管; (2)梯型槽内螺纹管; (3)顶角型内螺纹管; (4)细高齿型内螺纹管。(又称瘦高齿内螺纹铜管) 目前,国外又陆续推出了高低齿齿型、齿顶开槽、双旋向等内螺纹管 传热性能: 按照国标gb/t20928-2007中的要求,内螺纹铜管产品按照产品名称、牌号、状态、 外径、底壁厚、齿高加齿顶角、螺旋角、螺纹数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 示例1:tp2m2φ9.52×0.30+0.20-53-18/60gb/t20928-2007
荧光灯条纹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荧光灯条纹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低气压辉光放电中的条纹不稳定性现象最早于19世纪30年代由麦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 首先发现。此后,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一直处于比较热门的行列。1968年,佩克雷克(pekarek) 总结了前人对稀有气体中的条纹不稳定性的研究,给出了条纹不稳定性的色散关系曲线。随着研究的不断 深入,电子动力学在条纹不稳定性的研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岑丁(tsendin)利用非局域场近 似和“黑墙假设”,求得了电子的玻尔兹曼方程(boltzmannequation)的一个解析解,该解析解是空间 的周期函数。他提出,高能电子的非局域性是造成放电出现条纹不稳定性的原因。格鲁伯夫斯基 (golubovskii)深化了岑丁的研究,并通过理论以及实验手段,进一步对稀有气体中的条纹不稳定性的 成因进行了研究。 2006年
考虑污垢时内螺纹管冷凝器的经济性分析
为研究各种换热设备因污垢热阻的存在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实际运行过程.在考虑污垢的情况下,综合换热管的阻力特性,对比分析了分别选用内螺纹管和内壁光滑管的冷凝器的经济性,探讨其是否能够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性能从而降低系统能耗.结果表明,选用内螺纹管不一定能够提高冷凝器运行的经济性,冷凝器存在临界流速和临界时间.文中结果为冷凝器的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紫铜内螺纹管高速旋压成型装置
介绍了紫铜内螺纹管成型原理,成型装置的结构特点,设备性能
内螺纹管拉拔芯棒的设计方法
从理论上分析了芯棒倒锥角和芯棒长度对内螺旋凸筋形状畸变的抑制和消除作用,提出了采用倒锥形等螺距芯棒拉拔内螺纹管时芯棒几何参数的设计方法
内螺纹车削颤振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综合考虑振型耦合颤振效应、再生颤振效应和摩擦型颤振效应等3方面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这3个方面因素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与切削法方向夹角、摩擦角对颤振的影响规律,找到了能够避开大、小刚度主轴相近的内螺纹车削的刀杆截面。
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中的标量调制不稳定性
从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模方程出发,用偶奇超模对其进行重写,讨论了当输入条件使奇偶超模其中之一被单独激发时,在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中的调制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中在正常和反常色散区均存在调制不稳定性,并且调制不稳定性与三阶色散项无关、与四阶色散项有关,给出了增益谱在不同色散区随输入功率的变化关系;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在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中传播的准连续波可以分解成脉冲序列,由此可以分离和提取超短脉冲.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水电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