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成因分析及其更新改造技术
在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综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导致木麻黄低效林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低效林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自然衰老及灾害和病虫对木麻黄林的破坏;社会因素主要有造林树种的立地选择不当、造林材料的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总结提出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配套技术。
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树种的筛选试验
对滨海风口沙地、基干林带和林带后沿进行种植材料选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惠安_1号无性苗、澳c_(38)种源苗、海刀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成活率高、抗风性及耐盐力强是沙荒风口理想的种植材料;(2)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纹荚相思、马占相思、直干大叶相思、刚果12~#桉在郁闭度0.3以下的基干林带下套种适应性强、生长良好;(3)木麻黄粤_(701)、厚荚相思作为基干林带更新材料造林保存率高、生长快、抗风力强,木麻黄粤_(601)无性系、刚果12~#桉、湿地松在前沿林带弱风区更新生长较快,而在强风区枝叶易干枯、湿地松生长不良;(4)巨尾桉、火炬松、厚荚相思、马占相思、湿地松等树种在后沿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指标大,是林带后沿迹地更新适宜树种。
文昌市低效木麻黄林近自然改造效果
[目的]在文昌市岛东林场低效木麻黄纯林中开展近自然经营改造技术试验,对3种模式下的树种生长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方法]采用方差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树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生长情况进行整体比较。[结果]伊朗紫硬胶、非洲楝第1年和第2年均表现出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速度较快,相反檀香紫檀、琼崖海棠和黄槿生长速度较慢,其他树种表现不一,并将树种分为3类,第1类为速生树种,有非洲楝和伊朗紫硬胶;第2类为中生树种,有麻楝、花梨,山竹、大叶相思、母生;第3类为慢生树种,有琼崖海棠、黄槿、檀香紫檀。[结论]根据近自然化原则、树种生态特性和垂直结构理论,选择花梨、非洲楝和檀香紫檀混交模式作为低效木麻黄林下近自然改造的首选配置模式。
防护林木麻黄绿化造林施工合同范本
园林工程施工合同 发包人(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人(以下简称乙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 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双方就本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按交通运输局关于秀屿区沁峤路两侧木麻黄种植 工程发包公示的工程量(详见莆田市秀屿区发展服务 中心网站),工程量按实结算 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 二、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以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及答疑、施工图纸及说明 为准。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2012年5月23日 完工日期:2011年5月30日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8天(自开工之日至完工之日止,包含完 工验收不合格整改期限)。 竣工日期:竣工验收通过,送竣工验收报告的日期,若需补植 后才能达到竣工质
简述农田防护林的抚育间伐及更新改造
文章对农田防护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的规律、特点及操作规程有了新的认识。
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及更新改造研究
三北防护林工程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因素,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问题逐步显现。本文介绍目前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现状,分别对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现状、退化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树种的林分退化问题提出修复方案和一些改造措施。
大庙镇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及其效益评估
大庙镇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及其效益评估
江苏杨树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述评
针对江苏杨树农田防护林亟待更新改造的现状,对其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杨树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的树种选择、更新方式、更新年龄和结构配置等技术,提出了江苏杨树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的合理性建议。
农田防护林带更新改造的难点及办法
采伐更新本来是林业生产的常规性技术工作,无需多议。然而,对江南平原地区平原绿化工作而言,林地的更新改造却有些新的难点:一是平原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人口居住集中,劳力多土地少,耕地复种指数高,有"寸土寸金"之说。所以,现有林带不可能划出专用土地造林,而是利用路、渠、河、堤两侧的闲散地而营造起来的单行或多行林带,冠窄带狭,株行距均
长春市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初见成效
长春市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初见成效温朝义(长春市林业局营林处)近几年来,长春市加强了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已初见成效。更改的林木生长良好,有的已发挥了良好的防护效益。主要做法如下:1建立组织机构长春市林业局以营林处为主和市林业总站,成立了农防林更新改造服...
林业工作者建议: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要到位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烧锅镇林业站梁子文工程师根据多年基层工作实践,通过对当地实际情况和林业工作的调研、总结,以一名林业战线工作者的视角和热爱林业、关心林业的热情出发,对当地林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将来信摘录如下:
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及更新改造调研报告(一)
三北防护林是从1979年开始到2050年完成的,为期73年的我国北方地区重大的林业生态工程。目前已实施35年,完成了四期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起新疆乌孜别里山口,东至黑龙江宾县,东西长4480km,南北宽560~1460km,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陕西、宁夏、青海、辽宁、吉林等13个省市区,55个县旗,建设面积407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工程由西向东跨越了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包括了沙漠戈壁、黄土高原、干旱荒漠、山地盐碱地、及森林草原等生态类型区,全国有83%的荒漠化土地、85%的沙漠化地和67%水土流失区分布在这一区域,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工程难度大。依据三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在工程建设上采用了带、网、片,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作者在实地考察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详细介绍了目前三北防护林的概况和现状,分别对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现状、退化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各树种的林分退化问题提出修复方案,并详细介绍了今后防护林修复、更新所选用乔木树种特性、品种及修复方法。
农田防护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及管理
本文对农田防护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的规律、特点及操作规程有了新的认识。
双城市农田防护林现状及更新改造的对策
j懑盼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整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巾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问 题.直受到林业工作者的热切关注。 一 、双城市农田防护林的现状 双城市位f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是以农田 防护林为主的平原市(县),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起 步较早。1978年纳人网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没 以来.先后完成r一、二、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了造林 面积、森林覆盖率的同步增长。到2000年术累计完 成造林面积3696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l19%, 完成农fj防护林面积】0700公顷,形成林网8025 个=现在以农田林网为主框架,乔灌结台、村屯绿 化、路渠绿化、江河堤防绿化的生态型防护林体系已 基本形成,真正发挥了“天然屏障”、改善农田小气 候、护出增产的作用,累计增产粮
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更新改造技术浅析
通过对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农田防护林效益持续发挥为目标,确立了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最适林带结构,筛选出适于该地区更新的针、阔叶树种,更新年龄、更新方式方法,为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浅谈延庆县低效人工防护林的改造
近10年来北京市延庆县,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工程、农业生态工程、荒滩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全县有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在做好造林的同时,也比较注重营林工作,特别对低效人工林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延庆县人工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县城、村周边、近山区及旅游线路附近,以纯林为主,在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水土保持和景观效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情况初报
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是农防林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农防林体系结构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通过农防林的更新改造,将使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农防林呈现出的林相衰败、功能衰退、蓄积衰减、低效林较多和成、过熟林面积不断加大的现象得到根本的改变。
河西地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田防护林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以及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前期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树种结构单一,生态稳定性差,林木受损严重,林带残破
辽宁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现状及更新改造
文章介绍了辽宁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经验,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更新改造的具体措施,对我省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浅析同安县内厝镇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中的几个问题
内厝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中,应遵循“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体开发,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定时间、定地段、定树种、定株数和包整地、包造林、包套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林的承包管理责任制;采用木麻黄、柠檬桉为更新的主要树种,以湿地松、相思树进行混交;并做好整地套种、苗木选育、密植、幼林抚育等技术措施以及各项管护工作,实行集约经营。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防护林的改造
通过对柏木cupressusfunebris低效林采取间伐、林下种植黄荆vitexnegurdo和木豆cajanuscajan的低改措施,研究了林分改造后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及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林分生长量、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林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量和林分碳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采取株数间伐强度15.55%(保留密度4100株.hm-2)、44.44%(保留密度2400株.hm-2)和林下种植黄荆措施的林分,土壤侵蚀量较对照林分(密度4600株.hm-2)3年平均减少418.28和524.87mg.km-2;采取株数间伐强度约70%、林下补植黄荆(保留密度2200株.hm-2)、补播木豆(保留密度2300株.hm-2)和补植补播黄荆和木豆(保留密度2300株.hm-2)措施的林分,与对照林分(密度7400株.hm-2)相比,其灌草层的最大持水量增加0.18~0.47mm,枯落物层的有效持水量增加0.21~0.48mm,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16.39~39.03mm,林地土壤密度下降5.90%~8.21%,总孔隙度上升8.09%~19.28%;胸径增长量4年增加0.55~0.62cm,树高增长量4年增加0.34~0.39m;灌草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提高,生态优势度下降,灌木层增加了2~4种,草本层增加了4~7种;林分碳密度增加8.27~9.82mg.hm-2.
3代木麻黄林系统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特征
对海南岛滨海沙土上3代木麻黄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迁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滨海沙土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zn>pb>ni>as>cd,3代木麻黄植物各个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分布各异,总体木麻黄林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高于地下部分,3代木麻黄林中zn、cu和pb元素含量都位列前3位;(2)第1、2、3代木麻黄林对cd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cd元素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3.1269、7.0090和10.8176,远高于其他元素;(3)第1、2、3代木麻黄对zn元素的迁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别为2.0946、1.7105、3.9634和3.6745、1.9651、5.7165,木麻黄植株内zn元素远高于其他元素。
彭阳县退化防护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针对彭阳县退化防护林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其改造技术,并对改造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推动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麻黄洋金花不同配伍比例对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建立麻黄洋金花提取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麻黄洋金花不同配伍比例对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min:甲醇浓度为由7%递升至12%;15~28min:甲醇的浓度为12%;);流速为0.80ml.min-1,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4~0.528μg(r=0.9999),0.041~0.492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67%,96.03%,rsd分别为0.80%,1.43%。麻黄、洋金花不同配伍比例提取液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配伍比例从2∶1到3∶1时伪麻黄碱含量基本呈正比下降;洋金花、麻黄从1∶1到2∶1麻黄碱碱含量基本呈正比增加,从2∶1到3∶1麻黄碱碱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伪麻黄碱含量从1∶1到3∶1基本呈正比下降。两种不同配伍变化提取的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总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麻黄洋金花不同比例配伍后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变化不一致,但麻黄碱与伪麻黄碱总量没有明显变化。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公路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