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苦土面层
本工程地面采用菱苦土面层。 (1) 菱苦土面层是用菱苦土、锯木屑和氯化镁溶液等拌合铺设而成。 为使菱苦土面层表面美观、耐磨、光滑,可在面层的上层拌合料中掺入适量的矿物质颜 色、砂 (石屑 )和滑石粉。 菱苦土拌合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2) 菱苦土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应少于 75% ,其粒径大于 0.08mm 的不应超过 25% , 大于 0.3mm 的不应超过 5%。 菱苦土的比重一般为 3.1 ~3.4 。 氯化镁溶液一般应用工业氯化镁。 (工业氯化镁中氯化镁含量不应少于 45% ,并易溶解 于水,沉淀物应予清除。 ) 锯木屑应为针叶类木材的产品,含水率不应大于 20% ,其粒径用于双层面层的下层, 不应大于 5mm ;用于双层面层的上层和单层面层,不应大于 2mm 。不得使用腐朽的锯木 屑。 面层着色应用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矿物质颜料,其掺入量为菱苦土和填充料总体积
021菱苦土面层
本工程地面采用菱苦土面层。 (1)菱苦土面层是用菱苦土、锯木屑和氯化镁溶液等拌合铺设而成。 为使菱苦土面层表面美观、耐磨、光滑,可在面层的上层拌合料中掺入适量的矿物质颜色、砂(石屑)和滑石粉。 菱苦土拌合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2)菱苦土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应少于75%,其粒径大于0.08mm的不应超过25%,大于0.3mm的不应超过5%。 菱苦土的比重一般为3.1~3.4。 氯化镁溶液一般应用工业氯化镁。(工业氯化镁中氯化镁含量不应少于45%,并易溶解于水,沉淀物应予清除。) 锯木屑应为针叶类木材的产品,含水率不应大于20%,其粒径用于双层面层的下层,不应大于5mm;用于双层面层的上层和单层面层,不应大于2mm。不得使用腐朽的锯木屑。 面层着色应用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矿物质颜料,其掺入量为菱苦土
地面菱苦土面层施工方法
地面菱苦土面层施工方法 本工程地面采用菱苦土面层。 (1)菱苦土面层是用菱苦土、锯木屑和氯化镁溶液等拌合铺设而 成。 为使菱苦土面层表面美观、耐磨、光滑,可在面层的上层拌合料 中掺入适量的矿物质颜色、砂(石屑)和滑石粉。 菱苦土拌合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2)菱苦土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应少于75%,其粒径大于0.08mm的 不应超过25%,大于0.3mm的不应超过5%。 菱苦土的比重一般为3.1~3.4。 氯化镁溶液一般应用工业氯化镁。(工业氯化镁中氯化镁含量不 应少于45%,并易溶解于水,沉淀物应予清除。) 锯木屑应为针叶类木材的产品,含水率不应大于20%,其粒径用 于双层面层的下层,不应大于5mm;用于双层面层的上层和单层面层, 不应大于2mm。不得使用腐朽的锯木屑。 面层着色应用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矿物质颜料,其掺入量为菱 苦土和填充料总体积的
菱苦土地面面层
地面采用菱苦土面层 本工程地面采用菱苦土面层。 (1)菱苦土面层是用菱苦土、锯木屑和氯化镁溶液等拌合铺设 而成。 为使菱苦土面层表面美观、耐磨、光滑,可在面层的上层拌合 料中掺入适量的矿物质颜色、砂(石屑)和滑石粉。 菱苦土拌合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2)菱苦土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应少于75%,其粒径大于0.08mm 的不应超过25%,大于0.3mm的不应超过5%。 菱苦土的比重一般为3.1~3.4。 氯化镁溶液一般应用工业氯化镁。(工业氯化镁中氯化镁含量不 应少于45%,并易溶解于水,沉淀物应予清除。) 锯木屑应为针叶类木材的产品,含水率不应大于20%,其粒径 用于双层面层的下层,不应大于5mm;用于双层面层的上层和单层 面层,不应大于2mm。不得使用腐朽的锯木屑。 面层着色应用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矿物质颜料,其掺入量为 菱苦土和填充料总体积的3~5
轻质菱苦土木丝板吸湿性改善研究
在了解轻质菱苦土木丝板吸湿性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常用改善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最佳原料摩尔比、添加剂和养护方式3种途径来改善蒸压轻质菱苦土木丝板的吸湿性现象.研究结果表明:mgo/mgcl2摩尔比为5,采用复合型添加剂(铁矾+铝粉+nh4h2po4),且初期养护采用恒温恒湿处理,对轻质菱苦土木丝板的吸湿性改善效果最好.
苛性白云石与菱苦土复合的胶凝材料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用白云石为原料煅烧加工成苛性白云石镁质胶凝材料进行了半工业试验.试验证明在苛性白云石镁质胶凝材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菱苦土所构成的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其标准稠度的净浆抗折、抗压强度等可达到和超过原国家物资局对镁质胶凝材料的有关标准要求.用这种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生产某些建筑型材等是可行的.为开发利用丰富的白云石矿产资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轻质菱苦土木丝板蒸压机理的研究
轻质菱苦土木丝板是一种具有环保、装饰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传统的冷压法和热压法压制的木丝板的各项性能均不理想。本文采用蒸压法来制备轻质菱苦土木丝板,并借助xrd、sem微观手段来研究分析其蒸压机理。结果表明:通过蒸压方法制备的木丝板表面结构稳定,吸湿性和木丝板的力学性能较好。
苛性白云石和菱苦土复合镁质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对以白云石为原料煅烧加工成的苛性白云石镁质胶凝材料进行了半工业试验。试验证明在苛性白云石镁质材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菱苦土制成的复合镁质胶凝材料,其标准稠度的净浆抗折、抗压强度等均可达到镁质胶凝材料的有关标准要求。用这种复合镁质胶凝材料生产屋面瓦、内隔墙等建筑型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开发利用丰富的白云石矿产资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苛性白云石与菱苦土复合制备砂轮结合剂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苛性白云石制备氯氧镁水泥,其适宜的煅烧温度为750℃~850℃,煅烧时间为3~6h。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试验,表明苛性白云石、菱苦土制备的氯氧镁水泥,二者在强度上相差无几,且前者早期强度更高;若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氯氧镁水泥,由于活性mgo含量的增加和弥散分布的活性caco3粒子的增强作用,物理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苛性白云石中添加菱苦土最佳比例是40-70%。将苛性白云石与菱苦土复合制备氯氧镁水泥作砂轮结合剂,其磨削效率、磨削比、工件表面质量均优于纯菱苦土作结合剂的砂轮。
混泥土面层质量标准
一、混泥土面层质量标准 1、混凝土振捣密实,压抹平顺。压纹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均匀一致,不得有空 鼓、脱皮、石子外漏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2、胀缝填缝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填塞应饱满,不污染面层混凝土。 3、面层允许偏差 项 次 检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高速公路一般公路 1板厚度 (mm) 代表值-5按附录h检查,每200米每车道 2处 3 合格值-10 2 平 整 度 σ(mm)1.22.0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检测连续 检测,每100m计算σ、iri 2 iri(m/km)2.03.2 最大间隙 h(mm) —5 3米直尺;半幅车道板带每200m 测2处
混凝土面层
3.3水泥混凝土面层 3.3.1混凝土混合料 3.3.l.1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l.现象 (1)混合料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结构物表面粗糙。 (2)混合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筑比较困难。 (3)混合料中水泥砂浆量过少,石子间空隙充填不良混凝土不密实。 (4)混合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2.原因分析 (1)水泥用量选用不当。当水泥用量过少,水泥浆量不足,混合料松散;当水泥用量过多,水泥浆量富裕太多,易成团,难浇筑。 (2)砂率选择不当。砂率过大,混合料粘聚性不够,过小则不易振捣密实。 (3)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均匀度难以保证,出现分层离析。 (4)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玻璃体含量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
01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01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工序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武汉凌云金湖家园小学运动场部位名称:跑道水泥混凝土面层工序名称:混凝土工程 工程数量混凝土跑道面层;c25混凝土平方米 序号检查项目外观质量标准质量实况 1模板模板必须支立牢固.不得倾斜、漏浆。符合施工会烦的规定 2板面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3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符合设计要求 3伸缩缝伸缩缝必须平整缝内不得有杂物。伸缩缝必须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伸缩缝留置正确,符合规范要求。 4切缝切缝直线段应线直,曲线段应弯顺,不得有杂缝,灌缝不得漏缝。符合规范要求 序号实测项目允许偏差(mm) 各实测点偏差值检验频率应检 点数 实检 点数 合格 点 合格率 (%) 检查方法 123456789101
沥青溷凝土面层施工工法
1 高寒地区沥青砼路面面层施工工法 宋立立 中铁十三局第四工程处 一、前言 沥青砼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 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且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 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沥青路面的一种 已成为我国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型式。由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 处承建的301国道博克图至牙克石段a标段 k187+810.3~k218+000路面工程,全长30.799公里(含长链), 除越岭地段3.613公里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均为沥青混凝 土路面,通过此段公路的施
混凝土面层工序质量评定表
混凝土面层工序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部位名称:桩号位置: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外观检查项目质量情况 1第5-1-1条 2第5-1-2条 3第5-1-3条 4第5-1-4条 5第5-1-5条 序 号 量测项目 检查 频率 允许 偏差 各量测点偏差值应量测 点数 合格点 数 合格 率(%)12345678910 1支直顺度1点/50m5 2横高程1点/20m±5 3δ砼抗压强度1组/每台班 不低于设 计规定 4δ砼抗折强度1组/每台班 不低于设 计规定 5δ厚度2点/每块+20-5 6平整度1点/块5 7相邻板高差1点/缝3 8宽度1点/20m-20 9中缝高程1点/20m-20 10 横 坡 路宽<9m1点/20m ±10且 不大于 ±0.3% 9
混凝土面层技术交底 (2)
混凝土面层技术交底 一、基层控制 1、在混凝土路面开工前,对基层的平整度、高程、中线及横坡 进行质量检验合格,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板厚及摊铺的平整度。 2、在摊铺前,对基层进行清扫及洒水湿润。 3、基层已开裂的部位用油毡纸覆盖裂缝,基层已松散的部位要 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二、混凝土品质的控制 1、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a、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采用42.5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细度模数,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指标符合部颁标准。 b、碎石的技术要求。 项目岩性石料等级级配 针片状颗 粒含量 (%) 硫化物及 硫酸盐含 量(%) 泥土杂质 含量(%) 技术要求酸或碱 大于等于 3% 合理 小于等于 15% 小于等于 1% 小于等于 1% c、中砂的技术要求。 项目细度模数 泥土杂质 含量(%) 级配 有机物含 量(%) 硫化物及 硫酸盐含 量(%) 其它杂质
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致:********监理公司 我方已根据贵单位要求已编制完成了**************工程混凝土面层 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 混 凝 土 面 层 施 工 方 案 ************************ 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道路长为500m,宽为31m,主车道贡15m,慢车道宽为5m, 绿化带宽为3m,道路纵坡比为6‰,横坡为1.5%。道路结构采用大砂 垫层上铺
混凝土面层质量通病
中 国 工 程 预 算 网 ht tp :/ /w ww .y us ua n. co m 提 供 全 国 各 地 工 程 预 算 软 件 、 工 程 资 料 管 理 软 件 、 工 程 量 清 单 计 价 软 件 、 建 材 管 理 软 件 、 标 书 制 作 软 件 (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及 施 工 方 案 软 件 20 00 m素 材 库 ) 、 施 工 安 全 计 算 软 件 、 施 工 技 术 、 安 全 交 底 大 师 ( 上 千 万 字 施 工 工 艺 库 ) 施 工 平 面 图 制 作 及 施 工 图 集 系 统 免 费 下 载 咨 询 电 话 : 01 0- 51 66 56 51 3.3水泥混凝土面层 3.3.1混凝土混合料 3.3.l.1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l.现象 (1)混合料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结构物表面粗糙。 (2)混合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
沥青混凝土面层检验批
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单位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项目专业 技术负责人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各种原材料、混合料的 品种、规格 符合规范 和设计要求 2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度≥95% 3沥青混凝土面层弯沉值≥设计规定 4 允许偏差 (mm) 面层厚度-5,+20 5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符合设计 和规范要求 一 般 项 目 1表面质量 见本规范表 第11.4.3.6条 2沥青混凝土面层接茬 见本规范表 第11.4.3.7条 3 允 许 偏 差 mm 平整度5 宽度-20 中线高程±20 横坡 ±10 只不大于±0.3% 井框与路面高差5 施工单
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3)
一、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 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 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 一致,误差不超过±2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 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1mm,木模板±2mm。 二、安设传为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 圆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 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 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 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板,板上按
水泥混凝土面层
7.2水泥混凝土面层 7.2.1基本要求 7.2.1.1基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应进行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 足设计要求。 7.2.1.2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7.2.1.3粗细集料、水、外掺剂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7.2.1.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强度进行计算,并经试验,选择采用 最佳配合比。 7.2.1.5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6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7.2.1.7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井盖顶面高程应高于周边路面1~ 3m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低5~8mm,路面边缘无积水现象。 7.2.1.8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7.2.2实测项目 见表7.2.2
菱苦土地面施工应注意的质量通病
菱苦土地面是耐火、富有弹性的暖性地面,轻纺工业车问、医院、学校、办公室、住宅等建筑的地面较多采用。但工业较复杂,操作要求较严,稍有小慎易发生质量事故。为了保证质量,在施工时应抓住几个主要问题:
菱苦土改性膨胀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
通过对南京地区膨胀土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石灰改性的系列分析,确定了膨胀土的等级、改性后土的胀缩性、强度与剂量的关系及掺入石灰的最佳配比,为膨胀土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大面积硬性双层菱苦土地面施工技术
大面积硬性双层菱苦土地面施工技术刘建福陕西许庄纺织厂3万纱绽纺织厂房,建筑面积33000m’,其中,织布、梳并、细纱、络筒车间为硬性双层菱苦土地面,其地面之和为8868m‘。菱苦土地面施工工艺比较复杂,稍有不慎易发生质量事故,1991年9月间所做的菱...
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设计
. . 一、安装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弯道等非标准部位以及小型工程也可采用木模板。模板 应无损伤,有足够的强度,内侧和顶、底面均应光洁、平整、顺直,局部变形不 得大于3mm,振捣时模板横向最大挠曲应小于4mm,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板厚度 一致,误差不超过±2mm,纵缝模板平缝的拉杆穿孔眼位应准确,企口缝则其企 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误差为钢模板±1mm,木模板±2mm。 二、安设传为杆 当侧模安装完毕后,即在需要安装传力杆位置上安装传为杆。 当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钢筋支架法安设传力杆。即在嵌缝板上预留 圆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按传力杆位置和间 距,在接缝模板下部做成倒u形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两端固定在支 架上,支架脚插入基层内。 当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法安设传为杆。即在端模板 外侧增加一块定位模
精品其他相关资料混凝土面层
3.3水泥混凝土面层 3.3.1混凝土混合料 3.3.l.1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l.现象 (1)混合料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结构物表面粗糙。 (2)混合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筑比较困难。 (3)混合料中水泥砂浆量过少,石子间空隙充填不良混凝土不密实。 (4)混合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2.原因分析 (1)水泥用量选用不当。当水泥用量过少,水泥浆量不足,混合料松散; 当水泥用量过多,水泥浆量富裕太多,易成团,难浇筑。 (2)砂率选择不当。砂率过大,混合料粘聚性不够,过小则不易振捣密实。 (3)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均匀度难以保证, 出现分层离析。 (4)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玻璃体含量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 水泥,较易造成泌水,离析。 (5)混合料配合比不准,计量不精确,搅拌时间不足,管理不严格都会对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安全评价师(二级)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