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英文)
根据临安市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经济承载3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2005~2012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数据,预测规划期末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从2005到2012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趋势基本上呈可持续状态,其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升对提高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最大;2子系统间发展不均衡。其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最快,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以规划目标数据为依据推算的规划期末(2020年)综合承载力水平,表明了临安市土地资源利用基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加强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经济发展以及规划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根据临安市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经济承载3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2005~2012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数据,预测规划期末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在2005~2012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趋势基本上呈可持续状态,其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升对提高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最大;②子系统间发展不均衡,其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最快,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③以规划目标数据为依据推算的规划期末(2020年)综合承载力水平,表明临安市土地资源利用基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加强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经济发展以及规划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眉山市彭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本文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为研究对象,以粮食保障能力、生活空间承载能力、经济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为4个准则层,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标准化法、均方差决策法、多因素综合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出眉山市彭山区各乡镇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分值,以期为今后眉山市彭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眉山市彭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本文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为研究对象,以粮食保障能力、生活空间承载能力、经济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为4个准则层,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标准化法、均方差决策法、多因素综合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出眉山市彭山区各乡镇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分值,以期为今后眉山市彭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青岛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在土地资源的研究中用承载能力代替土地资源的支撑能力。青岛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用来反映青岛市土地资源对经济的综合支撑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着力于上述几个方面,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并赋权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青岛市的土地综合承载能力。
青岛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在土地资源的研究中用承载能力代替土地资源的支撑能力。青岛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用来反映青岛市土地资源对经济的综合支撑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着力于上述几个方面,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并赋权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青岛市的土地综合承载能力。
沈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地区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沈阳市为例,对沈阳市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权重,应用累加求和的方法计算出2011年~2016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分值,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承载力协同发展视角下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全面客观认识土地综合承载状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升。文章基于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结论,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的优势与短板;进而依据区域间子承载力发展相对不均衡状况,着重探讨了经济承载、建设承载、资源环境承载等承载子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分析京津冀土地综合承载差异的致因;最后从协调各区域承载力的角度探索推进京津冀承载力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承载力整体提升的对策思路。
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利用评价
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从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三方面构建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西安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2001~2012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低开高走的上升趋势,2012年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根据预测,至2025年西安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最终将达到2.5830,而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则较为缓慢.
泉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在对泉州市土地承载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口压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经济支撑以及区际交流支撑等系统指标.用均方差决策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和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评价值,对该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指出土地承载状况差异的原因.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60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6.1概述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即在一 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 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 之比。 1、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 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被承载人口的生活水平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 因此: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pscl)的因素为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土地面积和平均人口的基本 粮食需求。 pscl=[p(e)×a]/n p(e)—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 a—土地面积; n—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2、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的必要前提: ①土地能够而且也只有土地才能够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 ②土地具有生物生产
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要素。构建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显示:2007~2013年,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数变化呈先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力指数与分项承载力指数在年份之间的增幅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预测,2014~2025年,土地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社会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从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提高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水平。
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从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南宁市区6个城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南宁市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依据2014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可将南宁市6个城区划分为高、中、低潜力承载区,其中,青秀区、良庆区属高潜力承载区,江南区、邕宁区属中潜力承载区,兴宁区、西乡塘区属低潜力承载区.
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作为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公路修建、电站建设等工程用地,雅安市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随着人口增多,且畜牧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加大,雅安市粮食生产压力较大。以粮食为依据,研究分析了雅安市各县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并且根据1957~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等信息,运用粮食指数的计算方法,预测2020年土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全市有一半的县区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处于危险状态,虽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减少带来的矛盾,但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耕地的递减,雅安市需要切实保护好耕地,严格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力。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v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需求量大,而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则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珠海市土地总面积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和gis技术方法,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和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四大角度出发,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来,珠海市土地资源各子系统承载力不断提高,相互协调,促使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从2011年的0.2381提升到2015年的0.8396,增幅为0.6015,提升较明显.上述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完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ⅴ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本研究以中国31个省际城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及土地生态承载力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均方差权值法的综合确权法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对2014—2016年中国31个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6年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15—2016年上升趋势较快,2016年达到顶峰,81%的省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呈较高水平。(2)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整体来看,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直辖市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强于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中东部城市,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等西部边缘型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3)综合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生态因素、人口因素与社会因素均起到一定作用,地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土地综合承载力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
为了解决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问题,将土地生产、土地人口规模、土地建设规模、土地经济规模、土地基础生活设施五个方面的指标视为产出,将土地资源、土地环境两个方面的指标视为投入,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能够对不同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有效与无效评价的方法步骤.
基于生态足迹的北京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北京市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的需求远超过北京市生态系统承受能力,北京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尽可能减小对周围和其它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必须建立起资源高效型、消费生态型、观念环保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生态足迹的延吉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1993—2010年延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利用灰色系统对其2011—2014年土地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延吉市处于生态超载、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至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1.522hm2/人。因此,需提出优化措施,以期适应延龙图一体化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延吉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主要围绕耕地—食物—人口而展开,已不能有效反映现代城市发展与区域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战略环境评价要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生态和环境因素能充分融入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回顾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实践中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心演变和存在不足,并以天津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为例,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索了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思路,提出了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丰富了我国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涵。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长期以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科学评价,成为科学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运用\"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wsr)系统方法论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耦合协调-灰色关联\"等系统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系统内部的关联程度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无论是综合水平还是有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
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
将主成分分析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首先,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视角构建了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其次,提出主成分topsis法的研究思路和评价方法;最后以广东省龙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县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程度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同时经济承载能力是其首要影响因素。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主任建筑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