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现象学的江南传统村镇聚落形态分析初探
本文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出发;回归图形建筑;从形态学、空间结构学、类型学对江南传统村镇聚落形态进行分析解读;探寻传统村镇聚落形态的图形意义;研究建筑作为事物是如何以其自身的物质形式来完成集聚的功能;以及如何获得人们的认同从而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反过来使世界以其自身的面貌出现;
运用建筑现象学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
从西方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分析诠释入手,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方法、传统建筑思想的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在比较与思考中得出一些启迪。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妹岛和世作品解读
建筑现象学自理论诞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建筑师的认可;这种以人的存在为立场的建筑思考方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尽管当代许多建筑大师没有旗帜鲜明的表明其建筑现象学立场;但是他们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建筑现象学的本质;我们常用轻盈、纤薄、"暧昧"等词形容妹岛作品的现代与前卫;而本文从另一种角度——建筑现象学出发来观察她的作品;同时也间接印证了建筑现象学在当今建筑学界的影响力与实际意义;
在建筑设计中借鉴现象学的探索与启发
强调了复杂、多义的建筑学与直观、洞察的现象学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建筑学借鉴现象学研究具有必然性。以作者的设计实践为例,具体阐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以现象学为指引,总结其中的启发和思考。
建筑现象学在宗祠建筑风貌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在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建筑现象学在宗祠建筑风貌研究中的可应用性,提出了宗祠建筑风貌内涵分类的问题,最后得出以建筑现象学理论为基础将宗祠建筑风貌组成可划分为五类,丰富的自然景观、传统祭祀的中心、传统文化的载体、社会风俗的核心和社会心理的发源,为诸如宗祠之类的传统建筑风貌研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新视角。
阿尔瓦_阿尔托建筑现象学思想评述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现象学思想评述 作者:张群,梁锐,陈静,zhangqun,liangrui,chenjing 作者单位:张群,陈静,zhangqun,chenjing(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梁锐,liang rui(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刊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年,卷(期):2008,27(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沈克宁建筑现象学初议:从胡塞尔和梅罗@庞蒂谈起1998(12) 2.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1996(06) 3.沈克宁建筑现象学2008 4.刘先觉阿尔瓦@阿
中国云南傣族乡土建筑与传统聚落初步研究
从云南傣族传统聚落的形态演变,分析傣族聚落的构成特点,概括傣族聚落的形态特征;从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云南傣族乡土建筑的特色。本文摘自作者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whc)资助研究项目“thematicstudyontheethnictraditionalsettlementandvernaculararchitectureofdaipeopleinyunnanprovinceofchinaaswellasthatinvietnam,thailandandlaos”,项目编号4500014241。
静电现象学年论文(精)
静电现象 摘要:(仿宋,小五号 关键词:静电,尖端放电,静电屏蔽 一:静电的简介 静电: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 子中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 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 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 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 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部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 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 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二静电现象的发现过程 静电现象是由点电荷彼此相互作用的静电力产生的。 发现过程 在对电现象
天水传统聚落的砖雕艺术特征研究
砖雕艺术是建筑装饰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传统表现形式,在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天水地区,砖雕艺术随着传统聚落的发展而延续到现在,留下众多珍贵艺术作品.文章通过对天水具有代表性砖雕作品及其艺术特征进行总结,以甘谷、清水和武山三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强调天水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为地域文化保护与延续提出合理性建议.
江南镇坚朗希望小学竣工落成
2007年12月17日,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的孩子们穿戴整齐,脸上洋溢着笑容,正准备迎接他们的新学校——江南镇坚朗希望小学的竣工典礼。彩旗、奏乐,坚朗公司派出的13位优秀员工代表同当地政府领导一起参加了简朴隆重的揭牌仪式。这是坚朗公司继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建筑可读性的表达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可读性的表达一般包含两个方面;感性方面的触感以及语义信息的传达;因此;一般的表达任务又分支为两种具体的任务;现象学表现和符号学表现;这两种方向共同指导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本文通过对符号学和现象学在形式与细节等方面的表达;得出其相互的共同点与差异;
现象学方法引入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以当今国内建筑现状为背景,通过对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历史回顾,以及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分析,结合案例论证了将现象学理论引入我国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可行性。
水患变水利——江汉平原湖泊湿地型村镇聚落模式研究
湖北省湖泊众多,江汉交织。文章在研究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农村聚落特点,社会生活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低湖平原地区农村聚落如何适应洪涝灾害的影响,并变水患为水利,从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经济、旅游的发展,为华中湖泊湿地型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模式。
典型江南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分析方法
以江南典型宋元木构建筑(宁波保国寺大殿)和江南典型明清木构建筑(甘熙故居津逮楼)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改变后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开发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通过对保国寺大殿和津逮楼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重要性排序,并指出这两个典型构架体系的江南传统木构建筑的关键构件.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江南传统木构建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分析.
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
从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
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形态的建筑图像学研究
中国传统院落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意识的重要体现。运用图像学的原理,通过寻找院落形式之中的共性形态,分析其构成元素及空间构成原理,进一步在文化、社会和历史情境中探索出传统院落的空间形态所潜在的观念和思想。
江南审美意识观照下的古桥建筑形态设计研究
江南古桥作为一种江南古代地域性建筑形式,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均深受江南式审美观的影响、暗示和观照,无论是其外在的形态造型,还是其内在的形态底蕴,都完美地展现出江南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意识情趣。
29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江南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审美 作者:陈抒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 刊名:江南论坛 英文刊名:jiangnanforum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nlt200812025.aspx 授权使用:青岛理工大学(qdlgdx),授权号:f75840a5-25d9-4f00-91ec-9df1010b1832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4日
6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论文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南传统建筑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张丹 班级:建筑0911 学号:0920101121 日期:2013年6月 读缪朴《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的理解 摘要: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结合缪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十三 个特点对“传统”进行了思考。结合具体江南传统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字:建筑特点观点分析区别与比较案例 正文: 读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思考很多,受益匪浅。这种感受来自于原文的精彩和精 辟,它引发思考,教会观察。更多观点能让人产生共鸣。这篇读后感中,大部分是我理解的 作者的观点,我把它们整理简化出来,并加上自己的感言。 缪朴先生的《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 部分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认为,只有认清传统建筑的真面目,才有可能讨论要不要
天·地·人——诸葛八卦村传统民居聚落的景观构成分析
以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索传统民居聚落中天、地、人的和谐共生关系,阐述了风水文化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对于中国人居环境理想构建的深刻意义。
广府民系聚落与居住建筑的防御性分析
广府民系聚落与建筑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其中防御性措施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方面。无论在建筑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构造方面都有着成熟的防御技术,但是目前正处于极度衰落之中,且相应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紧迫而必要。该文试图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挖掘、整理,从而归纳出广府民系聚落与建筑的防御体系。
浙江现象公众认同的现象与实质
浙江现象公众认同的现象与实质——浙江现象公众认同的现象与实质
知觉体验——基于现象学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教学研究
以知觉建筑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将知觉体验作为建筑学学习的出发点,通过优秀的建筑案例分析,论述建筑体验的重要性,并讨论建筑设计教学的方向。
场所精神——基于现象学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教学研究
以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哲学思想基础,试图运用场所精神的概念,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作品,尝试探索建筑学的设计理论及其教学方法。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土建项目经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