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震作用简表(适用于版高规及抗规)(一式八份)
建筑地震作用简表 (适用于版高规及抗规) (一式八份) 项目名称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室面积(㎡) 房号 层 数 主体结构高 度() 基础埋深() 平面尺寸() 长宽 比 高宽 比 上部结构 类型 计算软件 名称上部 地下 长 宽 抗震设防基本情况 风载 烈度 组别 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特征周期 (秒) 基本加速度 地震影响系 数最大值 基本风压 (㎡) 体型系数 地面粗糙度 结构平面及竖向规则状况 复杂结构概况 平面形状 平面凹口 、开洞 竖向变化 主结构带裙房 转换层号 错层层号 竖向收进层号 连体 塔楼 数 计算嵌固点 是否进行下列地震作用 计算 全楼总质量 () 标准层质量 (㎡ ) 混凝土强度 等级 底层与地下室等效剪切 刚度之比 () 位置 藕联 双向 地震 偶然 偏心 地震作用角度 底部加强部位范围 结构抗震等级 墙柱轴压比 底部加强层 一般层 特殊构件 特殊构件 部
建筑地震作用简表(适用于版高规及抗规)(一式八份) (2)
建筑地震作用简表(适用于版高规及抗规)(一式八份) 项目名称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 房号 层数 主体结构高 度() 基础埋深() 平面尺寸()长宽 比 高宽 比 上部结构 类型 计算软件 名称上部地下长宽 抗震设防基本情况风载 烈度组别建筑 类别 场地 类别 特征周期 (秒) 基本加速度地震影响系 数最大值 基本风压 (㎡) 体型系数地面粗糙度 结构平面及竖向规则状况复杂结构概况 平面形状平面凹口、开洞竖向变化主结构带裙房转换层号错层层号竖向收进层号连体 塔楼 数 计算嵌固点 是否进行下列地震作用 计算 全楼总质量 () 标准层质量 (㎡) 混凝土强度 等级 底层与地下室等效剪切 刚度之比() 位置藕联双向 地震 偶然 偏心 地震作用角度 底部加强部位范围 结构抗震等级 墙柱轴压比 底部加强层一般层特殊构件 特殊构件 部
基于频率测量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损伤分析
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地震引起的高层建筑损伤识别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模型.该损伤模型考虑了高阶振型、振型参与系数、结构形式和结构自振频率测试方法等影响因素.利用所提出的损伤模型对2个高层混凝土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损伤模型与试验现象基本吻合.
地震作用组合
截面内力 重力荷载代表值(kn) 左地震作用(kn) 右地震作用(kn) 内力组合 数值 1.2*数值 数值 1.3*数值 数值 1.3*数值 ±mmax(kn·m) nmin (kn) a-a1柱 柱下端 m(a-a1)kn·m -0.48 -0.58 -44.97 -58.46 44.97 58.46 58.46 58.46 n(a-a1)kn -556.50 -667.80 55.89 72.66 -55.89 -72.66 72.66 -72.66 v(a-a1)kn -0.24 -0.28 17.90 23.27 -17.90 -23.27 23.27 -23.27 柱上端 m(a1-a)kn·m
风和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土-结构作用比较
根据考虑上部结构荷载相关性的近似频域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参数(如上部结构刚度、结构阻尼、土体刚度、土体阻尼等)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影响的异同.数值算例给出了带有群桩基础的实际高层结构的风、地震作用下的土-结构作用响应的比较.比较结果说明,风、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可能是不一致的,而这主要与风、地震作用于土体结构耦合系统的位置以及风、地震作用的卓越频率有关.
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高阶振型影响的近似计算
介绍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探讨了需要考虑的振型数量及变形增大系数,指出通过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乘以一个增大系数来近似考虑更高阶振型影响的做法,具有计算简单、理论清晰且偏于安全的特点。
含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本文以威盛大厦为例,对含屈曲约束耗能支撑的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本工程的结构破坏模式为:x方向梁铰机制,y方向柱铰机制;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2)在小震作用下,屈曲约束耗能支撑处于弹性状态,为结构提供支撑刚度;中震作用下,部分屈曲约束耗能支撑达到屈服状态,为结构提供耗能能力。
超限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某高层建筑立面呈琵琶塔造型,结构形式为混凝土-钢结构混合结构,琵琶中线为混凝土剪力墙筒体,四周曲柱是截面为箱形的钢柱,其结构高宽比严重超限。使用ansys软件,采用时程分析法从两类动力稳定的角度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第一类稳定是基于lyapunov运动稳定性定义的弹性动力屈曲问题,通过时间冻结法即动态特征值方法进行研究;第二类稳定本质上是动力极值问题,采用逐步增大地震荷载幅值求解结构稳定临界荷载的方法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动力稳定性能较差,某些部位的杆件需要加强。该方法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供不规则复杂结构体系设计时参考。
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
在分析国内外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地震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文建议的方法考虑了地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等多种因素与结构动力特征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的结果比较接近,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由于轻质高教保诅材料为建筑节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增层建筑能节省用地、减少投资。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轻体增层建筑得到广泛发展。在旧有建筑物上采用轻钢结构作受力骨架,采用轻质高教保温材料作围护结构的增层建筑.使...
回字形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设计研究
本项目主楼平面尺寸为99mx79m,高度为60m,由四个刚度不同的塔楼组成的回字形结构。针对工程的特点、超限情况,基于性能化结构抗震设计,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稳定分析,对以上分析结果中的薄弱部位及关键部位采用相应构造措施,以保证抗震性能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是安全、可行的。
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取值问题初探
阐述不同设计基准期条件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取值变化情况计算和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取值问题初探
针对抗震设防的目的,分析介绍了几个有关建筑抗震设计的公式,并探讨了不同设计基准期条件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取值的变化情况,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罕遇地震的破坏作用比多遇地震的破坏作用大。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
多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文章首先建立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非对称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其次,结合上述内容构建了相应的动力方程;最后,选取双向偏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的位移速度反应,并分别考虑单向地震输入、双向地震输入以及扭转加双向地震输入下的结构位移响应,以得出结构多维输入对结构反应的影响,指出了进行多维地震反应分析的必要性.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变形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变形计算——本文基于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计算与控制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从单质点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平面多质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平面多质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等方面对水平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变形...
地震作用下建筑基础的动力响应分析
根据\"3+1\"的小样本方法,使用adina软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震地震记录波和人工波,对比分析桩基础、天然基础在地震作用下不同节点的应力、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桩基础的抗震性能优于天然基础,两种基础的宏观破坏形态均为表面下陷,其中天然基础会出现倾斜。经震后实地调查,该结果可作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施工的参考。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
轻钢增层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方法探讨
建筑结构空间整体的地震作用分析
建筑结构空间整体的地震作用分析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TMD控制研究与设计
根据导出的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高层建筑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利用数值迭代法给出了tmd最优参数设计表格,同时分析了tmd最优设计参数对振型参与系数的敏感性.给出了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tmd控制优化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仿真分析,以说明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及tmd对地震反应控制的有效性
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结构--土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结构一土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给出了等效体系的频率和阻尼比与基础固定结构与地基土的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式。由于新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一般要求阻尼比在0.01~o.2之间,考虑结构一土相...
建筑结构空间整体的地震作用分析
建筑结构空间整体的地震作用分析
地震作用下土的液化机理及其表现形式
地震作用下土的液化机理及其表现形式——阐述了地震液化的三种表现形式砂沸、流滑和循环活动性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和触发条件。着重以唯象的方法研究了在地震作用下砂沸发生的应力条件并对其应力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无论那种液化形式其最终状态都是...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强梁弱柱”分析
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强梁弱柱”分析——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一些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强梁弱柱”的破坏机制,柱发生剪切破坏,最终导致结构形成侧移机构。通过对“强梁弱柱”框架破坏过程分析,以及考虑随机多维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受力特性,并与中国规范进行对比,...
多向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响应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科学技术在实验的过程中,都取得较大成果。建筑本身能否达到抗震标准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建立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模型,充分利用有限软件进行分析多向地震力作用下的地下结构的响应力,是国家发展经济,提高建筑水平的必经之路。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工程劳务员(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