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土壤盐渍化空间特征分析
在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84个,进行了土壤盐分、有机质、pH值和电导率等指标进行实验和统计学分析,探索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示范区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盐渍化程度主要为轻度、中度盐渍化。示范区西部,盐渍化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东部受洪积扇微地形起伏变化的影响,盐土呈现点片相间分布的格局。中部在垄状隆起区域盐渍化程度较重,两边洼陷部分盐渍化程度较轻。示范区土壤盐渍化过程受地下水、原始地形起伏、原生盐分和人工灌溉等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平整土地、灌排结合、林草间作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土壤盐渍化高光谱特征分析与建模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的检测优势,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探讨利用反射光谱来预测土壤含盐量的可行性。利用野外采集的土壤样本,在实验室内测得了土壤含盐量及原始光谱反射率。利用光谱分析技术计算高光谱指数,与土壤样本含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土壤含盐量的光谱特征波段,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土壤盐分动态监测模型。通过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以对数二阶微分光谱特征波段所构建的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最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最高。利用反射光谱来预测土壤含盐量可实现区域尺度上的土壤盐渍化实时监测和评价。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盐渍化动态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天津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通过对天津农田土壤含盐量及盐分组成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农田盐分的组成状况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与蓟县背景对照土壤相比,东丽、津南和汉沽三区盐渍化农田的盐分组成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非盐渍化农田盐分呈表层累积特征,含盐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盐渍化农田表层呈强烈的洗盐、脱盐现象,底层则呈明显的积盐现象;非盐渍化和盐渍化农田盐分的阴离子组成均以hco3-为主,而阳离子组成则由无盐渍化农田的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盐渍化农田的以na+为主;盐渍化农田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强,na+、cl-与so42-均为表层低深层高,且ph、残余碳酸钠(rsc)、钠吸附比(sar)及碱化度(esp)也均比非盐渍化农田高,并呈现出盐化和碱化同步发生的特征。
天津盐渍化土壤水溶性氮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对天津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n=4)和荒地(n=4)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和水溶性氮素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荒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分别为26.1~46.4mg/kg和19.6~77.8mg/kg,由表层向下呈现出降低-升高-稳定的变化趋势。农田土壤具有较高溶解性总氮(tsn)、硝氮(no-3—n)和水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别是荒地土壤的0.8~5.9、0.8~10.5和0.9~8.7倍。no-3—n和son是tsn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农田土壤tsn的38%~72%和26%~60%,荒地土壤的32%~75%和16%~58%。no-3—n、son在农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而在荒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且在农田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淋溶风险。
新疆南部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分布及性质特征
新疆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严重,如何改良和利用盐渍土壤是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新疆南部地区盐渍土的分类、分布规律、分布状况以及盐渍土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论述,分析盐渍化土壤对南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盐渍土改良和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整治工程施工进度的研究
为加快东营市利津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筑项目施工进度,课题组开展qc小组创建活动,科学确认要因,通过渠道衬砌模具改造、暗管铺设机械设备改良、施工方案改进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了工程如期完工。
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启动
3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白志杰宣布伊犁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建设工程启动。一个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新高潮正在伊犁河两岸蓬勃兴起。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区涵盖察布查尔、巩留、新源三个县,规划总面积7.3万公顷(110万亩),规划建设期限为4年。2012年首批启动建设0.7万公顷(10万亩)。实施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林工程,对于改善伊犁乃至新疆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对于促进林业、旅游业发展,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吉林省大安市盐渍化土壤特征及现状研究_张晓平
吉林省大安市盐渍化土壤特征及现状研究_张晓平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与光谱关系研究
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冲积洪积扇、冲积平原和干三角洲3种主要地貌类型为研究区域,利用便携式光谱仪测量土壤光谱反射率,结合土壤盐分因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现状特征及其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在少数光谱波段,3种地貌类型的含盐量及占优势的盐离子均与光谱反射率呈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玛纳斯河流域地物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及土壤盐渍化的遥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创建国家级伊犁河谷生态建设示范区可行性分析
本文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新疆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提出了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创建中国西部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的设想和可行性分析。重点研究了创建中国西部国家级伊犁河谷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区划范围与功能区设计;政策理论依据和发展战略;前景预测和效益分析;思路对策和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创建国家级伊犁河谷生态建设示范区可行性分析
一、创建国家级伊犁河谷生态建设示范区的范围与功能区设计范围包括:伊犁州直辖的伊犁河谷地区所在的“八县一市”,区域内兵团农四师及所属21个农牧团场。共有土地面积55272.64平方公里,整个区域东西长350余公里,南北平均宽180公里,最宽处达280公里。
黑龙江省土壤盐渍化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2002年盐渍化土壤面积达到7250.44km2,受盐渍化土壤影响,作物产量下降,生态失衡,因此研究盐渍化土壤的成因、危害、预测及防治措施,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利用模式探讨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的利用模式,在内蒙河套灌区的典型盐渍化试验区开展了微咸水灌溉试验,并针对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变异性,以试验实测数据及swa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土壤上进行咸水灌溉,生育期土壤呈积盐状态,但其未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较大威胁;基于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进行了不同微咸水利用方案的数值试验,结果显示,生育期各方案都有所积盐,但经过秋浇灌溉后,土壤积盐大幅度减少,研究区整体处于脱盐状态,并得出盐渍化土壤条件下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生育期咸淡水轮灌优化方案,即1水90mm(淡水)、2水75mm(淡水)、3水115.5mm(3.84g/l微咸水)、4水115.5mm(3.84g/l微咸水)的"淡咸咸"灌溉模式。
不同使用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改良措施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蔬菜大棚土壤调查发现,大棚栽培对土壤的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棚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并引起土壤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变化;通过与玉米轮作、适当施用腐熟厩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可明显改良土壤。
海子滩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分析了海子滩灌区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及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因素,提出了灌溉洗盐;优化耕作制度;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防治对策。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土壤盐渍化调查中的应用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同时也是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对于盐渍化土壤的调查是合理利用土壤的前提条件。文章应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对北方某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ca2+和mg2+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ca2+和mg2+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盐渍化土壤易溶盐分析方法研究
在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中常常要对规划和建筑场区范围内的盐渍化土壤进行易溶盐分析检测,以确定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对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可以同时测定土壤易溶盐中的钾、钠、钙、镁、硫酸盐。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测定范围宽,检测精度高、样品用量少,使用的化学试剂少、简单快速等优点,满足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需要,适用于土壤易溶盐分析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盐渍化砂土路基沉降规律数值分析
科学、合理的预测路基工后沉降是确保铁路长期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对青海北霍布逊盐湖区地方铁路含盐砂土路基实测沉降数据的分析探究,提出符合本地区运营条件的沉降预测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推算出不同模型下的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用指数函数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本地区盐土路基沉降规律,这一结论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盐湖区铁路砂土路基沉降问题.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河套灌区土壤耕作层处于脱盐状态,盐碱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该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但由于灌区内曾长期处于积盐状态,故仍然存在潜在的次生盐渍化威胁。
伊犁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对新疆农业发展,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布局,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边疆繁荣稳定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变化及其趋势作出详细的评价及分析。基于伊犁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发生特征,综合应用了广义归纳法、德尔菲法等系统工程方法及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流域土壤侵蚀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确保伊犁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评价依据。
基于GIS的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评价
论文以山东禹城市为例,进行了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评价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delphi法结合筛选参评因素,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建立了土壤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比较空间插值方法后,采用反距离加权(idw)空间插值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土壤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禹城市耕地土壤适宜性总体状况良好,ⅰ、ⅱ等级面积占27.24%;ⅲ、ⅳ等级面积占45.48%,ⅴ、ⅵ等级面积占27.28%。耕地土壤适宜性等级分布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由地势较高的河滩高地向地势较低的洼地过渡,土壤适宜性变差;土壤适宜性等级分布同时受引黄灌溉的影响,在引黄干渠的低洼处,土壤适宜性差。该研究探索了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的评价技术方法,对盐渍土改良区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土壤改良有积极意义。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在河西走廊的盐渍化土地上,建立明沟排水、井排和干排(植物)的排水系统,将深耕、客土等农艺措施与淡水洗盐结合,应用地表覆盖、免耕和沟植技术形成了盐渍化土地的工程治理系统。应用减产系数法计算工程治理的效益,治理区的减产系数下降了0.40个百分点,即土壤的总体质量提高了60%,其中粮食产量增加了69.13%,种植面积增加了49.4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盐渍土系统土壤水一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
盐渍土系统土壤水一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苏打盐渍土微域特征(32m长的横截面)及其水分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特征以及微地貌格局是制约土壤表层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了大汽降水一土壤水一地下水...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室内装饰安全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