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阳极氧化膜结构的影响
研究了挤压成型对LC4CS铝合金棒材表面阳极氧化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OM)技术、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了铝合金基体中合金相的种类和分布、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研究发现,试样表面阳极氧化膜的结构特征与基体组织特征具有一致性。基体中的阳极相和阴极相颗粒分别导致了氧化膜中孔洞和夹杂缺陷的产生,在挤压变形中形成的析出相带以及不完全再结晶组织是造成氧化膜中凹坑结构和复杂网纹结构的主要原因。
缺口对铝合金棒材拉伸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130mm的7a04的超硬铝合金棒材的两个方向光滑拉伸试样和不同缺口半径的缺口拉伸试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纵向试样缺口敏感性指标nsr>1,材料缺口敏感性较小,脆化倾向小;而对于横向试样nrs≈1,表示材料缺口敏感性较纵向大,脆化倾向大。
反向挤压铝合金棒材尾端中心粗晶的成因分析
通过偏光组织、高倍组织等方法对ld5合金反挤压棒材尾部的漏斗状缩尾和中心粗晶的形成作了分析探讨。根据反挤压时金属变形特点分析出中心粗晶的成因是挤压后端死区的存在及流动的金属受堵头的磨擦和冷却作用,使反挤压后期金属流动不均所致。
模具结构对减少铝合金棒材缩尾的研究
采用9种不同结构设计的模具,在同一种挤压工艺条件下对6063铝合金20mm棒材挤压缩尾进行了对比分析。
7A04铝合金棒材尾端金属夹杂缺陷分析
在7a04(lc4)铝合金反挤压φ230mm棒材低倍试片上,有近似圆棒状的金属夹杂物,经试验分析得知该夹杂物成分是纯铝,其存在状态属于机械镶嵌。
4032铝合金棒材热处理工艺研究
用金相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技术研究了4032铝合金挤压棒材的热处理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4032铝合金挤压棒材,经固溶处理520±2℃×3h、自然时效3h、人工时效170±2℃×200min处理后,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达378mpa,屈服强度达329mpa,断后伸长率达5.3%。
两种6020-T8铝合金棒材的组织与性能比较
采用光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对进口的与国产的6020-t8易切削合金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类似的力学性能;进口的6020合金含有较少的sn和mg,其形成的低熔点组织组成物含sn单质较多,mg2sn较少,从热差分析结果可看出,其成分更接近共晶组成;两种合金的组织为回复和少量再结晶组织。
大规格6082T6铝合金棒材力学性能控制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6082t6大规格棒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热处理工艺是影响6082t6大规格棒材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棒材力学性能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中加热保温时间不足够长所致。
6A02铝合金棒材粗晶环形成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6a02铝合金mn含量、挤压温度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分析了6a02铝合金挤压棒材粗晶环形成原因,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大规格B93铝合金棒材的淬透性研究
通过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有限元模拟以及tem微观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大规格b93铝合金棒材的淬透性。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后,越靠近棒材中心,晶内和晶界析出的平衡相(mgzn2)数量越多,尺寸越大,120℃/24h时效后的强化效果就越低;而棒材表面则处于完全固溶状态,组织均匀,时效后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η'沉淀相,合金的硬度最高。棒材的淬透层深度为30mm左右,临界淬火冷却速率为15℃/s。
植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
利用无铬阳极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表面生成了阳极氧化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技术对氧化膜进行了表面形貌、晶相组成和耐蚀性能的研究。讨论了在基本电解液里添加植酸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本电解液中加入植酸后获得的氧化膜表面形貌没有得到很大改善,仍然存在孔洞;当植酸的质量浓度达到10.0g/l时,可得到表面光滑亮白、耐蚀性最好的阳极氧化膜。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条件下所得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及电压对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影响较大;在温度15℃,电压18v,采用重铬酸盐填充的条件下,可获得均匀致密的阳极氧化膜,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 1.硬质氧化膜的特点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和普通氧化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氧化膜比 较厚(一般厚度不小于25um)、硬度比较高(大于350hv)、耐磨 性较好、空隙率较低、耐击穿电压较高,而表面平整性可能显得稍差 一点。 2.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特点 硬质阳极氧化和普通氧化的原理、设备、工艺和检测等各方面没 有本质的区别。硬质氧化设法降低氧化膜的溶解性,主要特点为: a.槽液温度较低(普通20度左右,硬质5度以下),一般情况 下温度低生成的氧化膜硬度高 b.槽液浓度低(普通硫酸浓度20%,硬质15%以下),浓度低对 膜溶解性小 c.槽液里添加有有机酸,硫酸里面加草酸或者酒石酸等 d.外加电压、电流较高(普通电流1.5a/dm2,电压18v以下,硬 质电流2~5a/dm2,电压25v以上。最高可达100v) e.外加电压宜采用逐步递增电压的方法。
铸铝合金本色阳极氧化
al-si合金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阳极氧化是铝合金铸件表面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探讨了影响铸铝阳极氧化的因素,研究了铸铝合金的表面预处理和阳极氧化工艺,讨论了铸铝合金的表面预处理和工艺条件对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据此优化工艺,获得了合适的表面预处理方法和本色阳极氧化最佳工艺条件。
热处理对大截面7A04铝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热处理对7a04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60mm的7a04铝合金棒材在200℃电流直接加热回归后再时效,从心部到表层的拉伸强度为620-640mpa,延伸率均匀一致;在3%nacl+0.5%h_2o_2水溶液介质中和375mpa应力下的应力腐蚀断裂时间大于30d,而辐射式加热回归的为575mpa,延伸率从心部至表层表现极不均匀,应力腐蚀断裂时间只有19d.电流直接加热实现了直径60mm7a04铝合金大截面棒材的快速均匀回归,再时效获得了最弥散的晶内析出粒子和尺寸及间距较大的晶界析出相,使合金在保持t6状态拉伸强度的同时,具有优良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性能研究
文章编号: 1001-227x(2001)02-0035-04 铝及铝合金处理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性能研究 许旋1, 罗一帆1, 林国辉2 (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在硫酸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由羧酸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添加剂,制得铝合金阳 极氧化膜。研究了温度对所得氧化膜厚度和硬度和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氧 化膜的结构。结果表明,高温下形成的氧化膜结构松散,厚度和硬度低,而加入添加 剂后,氧化膜溶解减慢,在高温下所形成的氧化膜的厚度和硬度大大增加。 关键词:铝合金; 阳极氧化膜 中图分类号:tq15316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onthepropertiesofanodicoxidation
2A50铝合金棒材机加工零件上缺陷的分析
我公司为某用户生产的2a50铝合金棒材,用户认为有"夹杂"缺陷,我们对缺陷进行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得知其缺陷并不是"夹杂",而是机加工零件上破坏金属表面的腐蚀斑。
ISO7599-1983铝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铝的阳极氧化膜的一般规范
国际标准iso7599 铝和铝合金的阳极氧化铝的阳极氧化膜的一般规范 第一版—1983-09-15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国家标准机构(iso成员组织)的世界联盟。国际标 准的起草准备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任何对技术委员会所起草标准主题感 兴趣的组织成员,与iso有关的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性均有权利加入该技术委员会。 由技术委员会起草的国际标准草案在iso委员会接受其为国际标准前要分发给各成 员组织进行表决。 iso7599是由iso/tc79技术委员会起草准备。 轻金属和其合金,在1982年3月分发到各成员。 已被以下成员国家批准通过: 澳大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奥地利爱尔兰南非 中国日本西班牙 捷克斯洛伐克韩国瑞典 埃及墨西哥瑞士 法国挪威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匈牙利波兰美国 印度罗马尼亚苏联
固溶前退火温度对2519A铝合金棒材织构的影响
通过固溶前退火温度来调控2519a铝合金棒材固溶时的再结晶状态,以获得不同织构组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2519a铝合金棒材经150、200、300和350℃退火1h后再经535℃×2h固溶与直接经535℃×2h固溶4种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织构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519a铝合金棒材直接经535℃×2h固溶,挤压棒材强的〈13〉织构转变为〈110〉再结晶织构,而经上述4种温度退火和535℃×2h固溶,织构分别演变为〈113〉,〈605〉,〈5110〉和〈7214〉织构。退火后不固溶试样〈111〉织构和硬度值都保持不变。样品固溶发生再结晶的〈110〉织构与挤压〈13〉织构间可用40°〈111〉长大理论解释。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结构和耐蚀性能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结构和耐蚀性能
铝型材阳极氧化
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工艺过程及发展 综述了国内外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 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并对各种保护层的特点及其应用作了评述。同时对建 筑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应大力开发和推广的清洁环保、高效节能 技术。 0引言 铝合金建筑型材是当今门窗和幕墙主要的结构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1]。铝合金挤压型材 (未经表面处理)外观单一,并且在潮湿大气中容易腐蚀[2],因而很难满足建筑材料高装饰性和强耐侯 的要求。为了提高装饰效果、增强抗腐蚀性及延长使用寿命,铝型材一般都要进行表面处理。因此,表面 处理是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的一道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工序。 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因原理不同,其工艺也有较大区别。根据保护层的性质和工艺特点,铝型材表面
添加剂对AZ 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以50.0g/lnaoh+10.0g/lh3bo3+20.0g/lna2b4o7.10h2o为基础电解液,采用恒电位模式,研究了几种添加剂对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点滴实验和极化曲线分别对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0g/l,柠檬酸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7.5g/l,草酸钠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2g/l。硅酸钠增强了火花放电的剧烈程度,柠檬酸钠减缓了火花放电,而添加草酸钠后为无火花放电。
氨基乙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
在镁-锂合金阳极氧化中以氨基乙酸为添加剂制取氧化膜,并讨论氨基乙酸对氧化膜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无损涡流测厚仪、极化曲线(tafel)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分析了镁-锂合金基体和氧化膜的组成、表面形貌、厚度以及耐蚀性,并讨论其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主要由氧化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锂构成;随着氨基乙酸的质量浓度的增加,阳极氧化膜趋于平整、致密,孔洞均匀;添加氨基乙酸形成的阳极氧化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变小,当其质量浓度为6g/l时,氧化膜耐蚀性最优,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12×10-7a/cm2;但当氨基乙酸的质量浓度过高时,氧化膜耐蚀性反而下降。电化学阻抗谱对氧化膜耐蚀性变化规律的分析与极化曲线结果相一致。
热水封孔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在100g.l-1硼酸盐,50g.l-1铝酸盐,30g.l-1氢氧化物,恒压50v,阳极氧化时间10min的阳极氧化工艺中,制备ad9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研究热水封孔前后阳极氧化膜层的微观结构及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极化曲线分别研究了ad91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封孔温度在70℃,时间为10min时,氧化膜层均匀、致密,孔径明显减小;此时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也达到了最好。从极化曲线可以看出,腐蚀电位ecorr为-0.582v,腐蚀电流密度icorr为4.586μa.cm-2,极化电阻rp为12926.1ohm.cm-2。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园林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