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爆破与空场采矿法对采场上盘围岩的控制
挤压爆破与空场采矿法对采场上盘围岩的控制——**山铅锌矿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和浅孔留矿法,分段空场法适用于厚度大于5米的矿体,约占总采矿量的90%。在使用分段空场法的矿区东部和西部采场中,由于矿体形态和围岩稳固性的不同,造成贫化、损失的主要原...
挤压爆破与空场采矿法对采场上盘围岩的控制
挤压爆破与空场采矿法对采场上盘围岩的控制——项目概况 锡铁山铅锌矿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法和浅孔留矿法,分段空场法适用于厚度大于5米的矿体,约占总采矿量的90%。在使用分段空场法的矿区东部和西部采场中,由于矿体形态和围岩稳固性的不同,造成贫...
采矿爆破振动对巷道围岩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flac3d3.0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围岩在自然应力状态下和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巷道的围岩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区的状况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了采矿巷道的应力场和变形场,根据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深孔爆破振动荷载对巷道围岩的影响及其特点。
隧道软弱围岩控制爆破设计与施工
隧道软弱围岩控制爆破设计与施工 摘要:以减小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减轻对软弱围岩的扰动为出发点,介绍软弱围岩的爆破 设计方法与爆破参数的选定。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爆破 0引言
鲁南矿业公司上河采场上盘边坡滑坡治理方案
鲁南矿业公司上河采场上盘边坡滑坡治理方案——通过对上河采场上盘边坡滑坡的研究,拽出了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案。
分段空场嗣后块石胶结充填采矿法在老厂锡矿的应用
在云锡老厂14-5#矿体下部进行了分段空场嗣后块石胶结充填采矿法的生产实践。介绍该方法的采场结构、回采工艺,充填工艺及地压管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联合拉槽法在大冶铁矿铁门坎南采区分段空场采矿中的应用
在大冶铁矿铁门坎南采区用分段空场法开采缓倾斜挂帮矿时,采用切割天井与出矿进路进行联合拉槽,即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在出矿进路中,打与切割天井平行的扇形炮孔,按矿岩实际边界,逐排爆破崩落矿石,形成切割槽。根据矿山的实际开采条件,选择切割槽的合适位置,合理布置炮眼,应用一炮成井技术,与“v”型切割拉槽相比,其切割工程量减少60%,切割成本降低50%
地下矿山空场法采空区的治理
研究采空区处理是普遍存在的采矿技术难题的关键,空场法是地下矿山常用的采矿方法,因此在我国的地下矿山中存在着大量由空场法形成的采空区。本文以某地下矿山空场法形成的3个采区为例,分别进行正对性的治理,有效控制地压,避免大规模的地压活动,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井下作业安全生产。
对矿山充填采矿法的研究
对矿山充填采矿法的研究
强挤压围岩隧道应采用先支后挖法施工
本文在接收了世界上四座强挤压围岩隧道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了先支后挖法。文中以家竹箐隧道为实例,既总结了先挖后支的教训,又阐述了如何采用先支后挖以制约塑性区开展的新构想,并列举了超前支护的设计梗概。再次强调了顶压区与侧压区应分别考虑,并进一步说明了以卡斯特纳公式原理应分别考虑的理由。
充填采矿法
1 cm101-s16w-400-n2、3浅孔采场 设计说明书 2 cm101-s16w-400-n2、3浅孔采场设计说明书 一、采场地质及矿体描述 1采场位置 采场位于cm101竖井s16w北沿脉,400中段至450中段的54线至58+15线,该矿块上部由450中段沿脉工程控制,底部有400中段沿脉工程,矿块中部有 tj56沿脉天井控制。 2矿化蚀变带与围岩关系 s16w的矿化蚀变带的明显特征,蚀变带内靠近下盘有0.4米至0.8米的强硅化带,在硅化层顶板有0.6米至1.2米的铅锌矿化、铬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带, 矿体赋存严格受构造控制。虽然蚀变强弱不同而导致顶底板界限并不明显,但带内构造可直接表明蚀变带总体产状变化特征。在s16w矿化蚀变带的下盘为1.5 米至3米左右的弱矿化蚀变岩,蚀变程度轻而质地较硬,对矿房回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充填采矿法
第十二章充填采矿法 §1充填采矿法概述 一、充填采矿法特点: 凡是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方法叫做充填采矿 法。 充填采矿法也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两步骤回采,先采矿房,后采矿柱。 矿柱回采可用填法,也可以考虑用其他方法。 矿房的回采是采一分层,把矿石运出,随后充填这一层,然后再采一层,再 充填一层。依此循环,直到到全矿房采完为上。一采一充或两采一充。 二、充填采矿法的发展情况 充填采矿法在国内外金属矿山应用的历史悠久,古代就用采掘的废石留在采 空区的办法来采矿,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的充填采矿法。 (1)国内情况 充填采矿法在金属的矿山应用情况也是变化的,有起有落,开始应用的比较 多,后来减少了,现在又兴盛起来。目前仍然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全国约有20 多个冶金山采用了充填法,不是今年的统计数字。 [参考资料]①我国的红透山铜矿、凤凰山铜矿、铜录山铜矿
留矿采矿法
留矿采矿法 留矿法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1971年有色金属矿山统计,留矿法占总产量的 40%,其中浅孔留矿法占36%,占据各类采矿方法的首位。 一、浅孔留矿法概述 (一)浅孔留矿法特点 (1)它是空场法的一种,具有空场法的共同特点。它也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两步 骤回采。先采矿房,后采矿柱。 (2)这种采矿方法工人可以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面下工作。 (3)浅孔留矿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矿房,使用浅孔崩薄矿石。 主要特点: (4)每次采下的矿石,靠矿石自重从漏斗放出1/3左右,留下2/3矿石作为下次凿岩爆 破工作的临时工作台。当矿房全部采空后,再将留下的2/3的矿石全部放出(这叫大量放 矿)。暂留下的矿石并不能作为地压管理的主要手段。 (5)凿岩工人是站在留矿堆上进行作业的。 (二)浅孔留矿目前使用情况 (1)有些书中将留矿法不列为空场采矿法的一种,而是专门列为
复合顶板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研究
为研究复合顶板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基于该类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得到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复合顶板沿空巷道围岩特性、支护强度低、变形不协调和没有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揭示了复合顶板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研究了合理的围岩控制技术:1)优化临时支护工艺,减少复合顶板空顶时间,2)喷浆封闭围岩,防止复合顶板风化,3)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底角锚杆、二次支护增加复合顶板层间结合力,提高两帮承载能力并控制底鼓,4)向采空区倾斜锚索增强基本顶关键块稳定性,保护内承载结构.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围岩表面位移和复合顶板离层得到有效控制,基本顶很快稳定.
VCR采矿法(矿房爆破组织设计)
某矿-245m/-290m水平11r大孔 回 采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某矿-245m水平11r大孔爆破施工组织设计 1 公司审批意见 分管领导: 日期: 安环部长: 日期: 生技部长: 日期: 采矿主管: 日期: 某矿-245m水平11r大孔爆破施工组织设计 2 目录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爆破工程概况 2.2大孔爆破施工条件 3、采矿施工组织与爆破施工组织方案、进度控制 3.1三中段采矿施工组织 3.2爆破施工组织方案 3.3爆破施工进度控制(附爆破进度图) 4、劳动组织方案 4.1劳动组织安排 5、爆破安全措施与防范 5.1爆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2现场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的安全防护 5.3炸药的运输以及装药过程中注意事项 5.4爆破过程中的盲炮处理及爆破后的工作 5.5严格遵守
厚层泥岩顶板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厚层泥岩顶板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沿空掘巷围岩稳定的关键取决于巷道位置、留设窄煤柱宽度和支护技术措施。沿空掘巷后形成的围岩“小结构”要与上区段回采后形成的上覆岩体“大结构”相适应,才能确保沿空巷道“小结构”的稳定。借鉴沿空掘巷围岩控...
德兴铜矿露天采场境界调整后的采矿工程评价
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注意了解、探测矿体的分布状态及延伸方向,在境界调整前进行对比优化,确定最佳方案,可为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复合顶板煤巷围岩控制技术实践
宁夏发电集团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二矿115011工作面为首采面,回风顺槽布置在煤层中,其顶板为复合顶板,为避免回风顺槽发生冒顶事故,且保证其巷道围岩变形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分别制定了巷道临时和永久支护方案,实践证明此支护方案是合理的。
复合顶板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通过对复合顶板的岩性特征、变形破坏机理及冒顶事故特点分析,提出了复合顶板下巷道围岩的监测与控制方法,采用了锚梁网索的联合支护技术,有效的既改善了巷道围岩的支护状况。
固体充填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研究
分析了充填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和上覆岩层移动特征,确立顶板载荷估算方法,并通过充填开采实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充填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大,来压强度不明显;直接顶随着工作面推进逐渐冒落,垮落步距相比于普通综采工作面显著增大;基本顶以缓慢下沉形式发生弯曲变形,上覆岩层移动范围明显减小。支架高工作阻力可以控制顶板的下沉量,保证良好的充填效果,进而减小覆岩破坏高度,控制地表变形。
分层空场嗣后块石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应用
老厂锡矿14-5#矿体原设计为上向式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运用分层空场嗣后块石胶结充填采矿法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填法开采充填支架与围岩关系研究
通过建立力学简化模型,分析了充填法采煤方式下充填支架与围岩的关系。研究发现:充填采煤方式下,由于充填体起到支撑直接顶和基本顶的作用,直接顶的初次垮落步距增大,采场周期来压现象不明显,对地表的破坏程度降低。同时,通过对直接顶载荷的估算,为充填支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煤巷锚杆支护施工工艺与围岩控制
结合江西省重点煤矿推广煤巷锚杆支护的实践,分析了煤巷锚杆支护机理,施工工艺对锚杆锚固力和预紧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锚杆锚固力和预紧力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问题探究
隧道围岩大变形是目前公路、铁路隧道建设中遇到的重要科学问题。工程实践中,隧道围岩大变形主要是由于围岩遭受剪切破坏而产生了流变而导致的,部分隧道的围岩大变形是由于围岩成分中的亲水矿物遇水发生水化学反应而发生体积膨胀产生的,故隧道围岩大变形可以分为应力型、材料性和结构型3类。通过全面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将隧道围岩相对变形3%作为划分隧道内是否发生大变形的定量评价指标。而对于应力型围岩大变形,hoek提出的隧道围岩径向变形和掌子面变形预测公式较好地预测了施工现场的围岩变形量,其现实意义较为明显,但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条件调整原地应力的估算公式或者考虑围岩二次应力场的赋存状态。对于材料型和结构型围岩大变形的变形量预测,目前仍然是一块研究的空白区,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中级暖通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