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与AHP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以白龙江流域甘肃省境内部分为研究区,在收集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坡度、滑坡密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平均10 min降雨量、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研究区内外动力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AHP模型建立了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石流空间分布密度大、空间异质性明显,危险性呈现从西北至东南等级递增的趋势,并据此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分区。
基于GIS和AHP的白甫河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泥石流是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水造成的自然灾害,是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以贵州省白甫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收集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选取坡度、海拔、汇流累计量、子流域面积、地质岩性、人类活动和土地覆盖等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ahp模型,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建立泥石流的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并据此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结果显示白甫河流域泥石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危险性较高。较精准的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不仅可以减灾防灾,同时还能有效保障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GIS与AHP模型的小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以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基于gis和ahp模型对研究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区域范围内,基于ahp模型不仅能够体现出影响区域泥石流的综合特征,而且评价分区结果与泥石流实际分布情况非常吻合。由此可见,在大区域范围内,基于gis和ahp模型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区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实用性,在地质灾害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GIS的牛塘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牛塘沟系岷江上游寿江左岸一级支流,近年来,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泥石流形成条件,选取了工程岩组、地质构造、坡度、地震、人类工程活动、降雨6个评价指标.根据专家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牛塘沟泥石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将泥石流危险性分为4个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7%、25%、33%、25%.评价成果与现场调查情况吻合,可为牛塘沟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基于GIS的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三江并流区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带,是中国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岩性、断裂、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基于arcgis平台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各评价因子归一、分级和赋权处理,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三江并流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与实际灾情吻合,可为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灾措施,制定减灾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工程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近年来,在趋于增强的地震活动扰动下,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显著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异常活跃,重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扰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和威胁。白龙江流域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地区之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体陡峭,泥石流沟谷的沟床比降大,同时也是受到地震扰动的区域。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演示稿)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演示稿)——1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参见69号文) 2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内容及任务(p12、14) 3根据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基础资料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 和有关资料收集(p30、31) ...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及防治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本讲义针对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进行详细讲解。主要内容包括泥石流活动的识别、泥石流活动评估及危险性评估、泥石流地区危险程度评估及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共98页。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ppt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ppt——1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参见69号文) 2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内容及任务(p12、14) 3根据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基础资料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 和有关资料收集(p30、31) 4分别...
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探讨
清远某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1997年5月某日的一场泥石流冲击下,大部分庙宇群被冲毁,损失惨重。本文以该寺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根据广东省现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细则[1],搜集我院在清远水利枢纽工程[2]地质灾害调查的相关资料,对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探讨。
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为减轻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对公路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分析了公路泥石流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从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条件和植被条件5方面研究了公路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将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为无危险、低危险、一般危险和高危险4级。采用g108周至、佛坪和宁强3个路段的4处公路泥石流灾害点对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证明了本研究的合理性。
映卧公路干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干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受2010年8月13日强降雨影响,于次日爆发中型泥石流,堆积体冲入渔子溪,抬高河床十多米,直接威胁拟建公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此为依据,分析预测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研究表明,干沟泥石流属中等危险的泥石流沟,其危险度值为0.41。研究成果对省道303线公路的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
对某水电站坝址区7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别,并进一步采用危险性指数和危险度2种方法对7条泥石流沟危险性进行了判别.分析得出:骆驼沟、水卡子沟、呷拉沟和巴旺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邛山沟、木尔罗沟和燕耳岩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均为易发,其中以木尔罗沟为最易发,基于危险性指数评价得到的危险性与基于危险度评价得到的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略有不同,按危险度评判,骆驼沟和邛山沟泥石流危险性高,木尔罗沟、水卡子沟和燕耳岩沟泥石流危险性中等;呷拉沟和巴旺沟泥石流危险性低.
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已成为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基础技术。以都汶公路沿线的31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图像的解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获取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通过选取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每条沟的泥石流危险度值。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31条泥石流沟处于不同泥石流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23%,高危险占35%,中度危险占13%,轻度危险占29%;其中红椿沟、肖家沟、烧房沟等沟属于泥石流极高危险沟道,高家沟、牛圈沟等属于高度危险沟道,公路选线须采取避让或充分的防治对策。
西藏地区公路泥石流特征、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建议——以某公路泥石流为例
本文以西藏地区某公路项目区域内25处沟谷泥石流为样本,研究西藏地区沟谷泥石流的特征,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对25处泥石流做出危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地区泥石流灾害对公路的破坏方式,提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建议。对进一步了解和防治西藏地区公路泥石流灾害提供理论价值,对西藏地区公路建设乃至其他基础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且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世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4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滋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4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
某水电站坝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
五里沟与咱里沟是大渡河流域某拟建水电站坝区的泥石流沟,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触发下有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将对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今后运行的持续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日月,咱里沟属于低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而五里沟属于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与严重的危害。进一步分析,在施工期泥石流对拟建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与设备影响突出,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水库蓄水后,产生较大规模涌浪的可能性不大,泥石流对水电站正常的发电和安全运作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SCS模型在泥石流多发区降雨_径流模拟中的应用_以云南省蒋家沟流域为例
SCS模型在泥石流多发区降雨_径流模拟中的应用_以云南省蒋家沟流域为例
“5·12”地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
都汶公路地处"5.12"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沿线大多数沟谷都具备暴发泥石流的条件,震后10~20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尤其前5年泥石流异常活跃。通过野外考察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获得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了震后泥石流总量计算方程,并以泥石流总量和沟床比降作为参数,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对研究区29条泥石流沟的评价表明:泥石流沟大部分处于中度危险以上,中度危险、高度危险与极高度危险的沟谷占79.31%,其中极高度危险区占20.7%。危险性最大的沟谷为郭竹铺沟、马埝坪沟、野牛沟、一碗水沟和高店子沟,其次是新桥沟、千斤沟、粉丹沟和茨里沟。灾后重建应倍加重视,做好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基于GIS的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评价及综合整治研究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潜在脆弱、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结合流域脆弱性评估结果,探究其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综合整治建议.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主要在微度—中度脆弱之间,占流域总面积的75.46%,其中,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为29.11%;潜在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占比较小,分别为11.48%和13.06%;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空间分布与其地形高程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海拔高程越大,脆弱性有增大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广西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量化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基于AHP-FCE流域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目前,我国流域治理ppp项目存在治理边界不清晰,治理效果难以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流域治理项目的推进.为改善项目建设的效率与效果,有必要对流域治理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从项目决策、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结果、项目影响5个维度确定26个绩效评价指标,然后将模糊评价模型运用于流域治理ppp项目中,构建ahp-fce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实际运用于南宁市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旨在为后期进行流域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与评价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开展了堤防整修加固。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由堤防、部分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防洪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和流域防洪管理的建议。
基于GIS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应用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为案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建模技术,建立了基于gis的洪水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
平武县石坎河小流域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工程防治建议
平武县石坎河小流域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工程防治建议
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长江流域1553个水质监测站点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水化学特征、河流及湖库现状水质、湖库营养状态、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和地下水现状水质及污染等方面,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长江流域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区域趋向恶化;地下水现状水质总体较差,污染较为严重。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工程劳务员(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