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04-18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

格式:pdf

大小:207KB

页数:7P

人气 :54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 4.6

晋西北是我国北方旱作农田沙化土地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期为该区沙化土地类型和程度评价及其防治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农田、人工林地(乔木)和荒地的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样进行粒度和有机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0.002~0.05mm)>极细砂(0.05~0.1mm)>细砂(0.1~0.25mm)>黏粒(0.5mm)含量极少,其中粉粒、极细砂和细砂为优势粒级组分,三者含量之和在90%以上。农田受翻耕影响,其表层和下层土壤机械组成差异不大;人工林地中林间表层受草本植被影响,其表层颗粒明显细于下层;荒地由于受冬春季风蚀影响,其表层则略粗于下层。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均表现出表层含量大于下层,总体上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农田>荒地>人工林地。不同地类的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关系,呈现出粉粒和黏粒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细砂和极细砂与有机质则呈负相关关系,在相关程度上,粉粒和细砂与有机质含量的正、负相关性最大,是研究区不同地类土壤有机质积累与否的关键粒级。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格式:pdf

大小:332KB

页数:4P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活性有机质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有机质的概念,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活性有机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及其活性有机质在反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今后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重点。

晋西北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晋西北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晋西北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晋西北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下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格式:pdf

大小:917KB

页数:10P

【目的】晋西北丘陵风沙区由于受风蚀影响,土壤沙化十分严重,生态恢复是缓解此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不同土地恢复管理措施旨在为提高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风沙区农田土壤质量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晋西北五寨县作为研究区,设置4种土地恢复措施:传统翻耕播种玉米(ctc)、免耕播种玉米(ntc)、免耕播种苜蓿(nta)、撂荒地(wl)。通过野外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0—50cm土层土壤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结果】1)晋西北地区土壤主要以砂粒和粉粒为主。撂荒地砂粒含量最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其它3种措施下的土壤表层砂粒含量均小于深层。不同土地恢复措施间粒度参数差异较大,翻耕分选较差,免耕玉米和免耕苜蓿属于分选中等到分选较好范围,表明翻耕地块土壤受到人为扰动较大,导致土壤偏细,其粉粒含量在0—50cm土层变化范围为6.5%~15.3%,而免耕苜蓿和免耕玉米土壤环境相对较好。2)4种土地恢复措施下表层0—40cm的土壤容重均低于深层土壤,翻耕、免耕播种玉米和免耕播种苜蓿的土壤容重范围在1.10~1.50g/cm~3之间,表现为wl>nta>ntc>ctc,撂荒地土壤容重与其它三种处理措施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其他三种措施间差异不显著,40—50cm土层四种土地恢复措施之间无显著差异;表层0—30cm的土壤孔隙度以翻耕总孔隙度最大。翻耕地块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恢复措施,其它三种恢复措施间无显著性差异,40—50cm土层四种土地恢复措施之间无显著差异。3)不同土地恢复措施之间土壤质量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存在较大差异,翻耕地块表层0—20cm土壤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恢复措施;免耕苜蓿和免耕玉米地块毛管持水量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高于撂荒地,20—30cm土层免耕苜蓿地块显著低于翻耕和撂荒地,30—40cm土层撂荒地与免耕玉米显著低于翻耕和免耕苜蓿,40—50cm土层四种土地恢复措施之间无显著差异。4)土壤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无显著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粘粒含量无显著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和–0.474;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和0.584。【结论】晋西北丘陵风沙区翻耕、免耕玉米和免耕苜蓿三种土地恢复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表层土壤砂粒含量,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的保水和供水能力,7年常规耕种和免耕种植作物都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因此,在晋西北地区不提倡土地撂荒。

编辑推荐下载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格式:pdf

大小:84KB

页数:未知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4.4

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肥力因素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用有机肥,严重影响了土壤对农作物的有效供给,粮食产量难以提高。因此,提升土壤有机质势在必行。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它既能熟化土壤,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又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不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

立即下载
基于全谱数据挖掘技术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研究 基于全谱数据挖掘技术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研究 基于全谱数据挖掘技术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研究

基于全谱数据挖掘技术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研究

格式:pdf

大小:464KB

页数:未知

基于全谱数据挖掘技术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建模研究 4.7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技术与建模方法是当前土壤近地传感器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可应用于土壤养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农田作物的精确施肥管理。以浙江省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以非线性模型为核心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原始光谱与有机质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比较的1∶1,3∶1和全部样本建模并全部验证的三种样本模式划分对建模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相较于目前常用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模方法而言,非线性模型rf和svm也取得了较好的建模精度,三种模式下其rdp值均大于1.4。特别是采用svm建模方法所得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模式二下其rdp值达到2.16。同时引入ann方法改进建立的plsr-ann方法显著提高了plsr的模型预测能力。

立即下载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294478 立即查看>>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82KB

页数:2P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4.7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规模的不断增加,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2种主要土地整治工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期引起土地科技工作者对于土地整治工程固碳意义的重视,为改善区域环境提供借鉴。

立即下载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3MB

页数:2P

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4.6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随着近年来土地整治规模的不断增加,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有机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2种主要土地整治工程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期引起土地科技工作者对于土地整治工程固碳意义的重视,为改善区域环境提供借鉴.

立即下载
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格式:pdf

大小:368KB

页数:5P

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笔者首先回顾前人对生态安全概念的不同阐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询与梳理,提出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次以晋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3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列举当前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立即下载
中低产田土改造及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中低产田土改造及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格式:pdf

大小:333KB

页数:1P

中低产田土改造及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4.8

1技术概述本技术针对四川省中低产田存在的“冷、烂、毒、串、渍、板、瘦”等障碍因子,中低产土存在的“陡、薄、瘦、蚀、旱”等障碍因子,通过工程措施、农耕农艺措施,建立田间排灌网络,完善田间生产道路,调整田(地)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培肥地力,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20cm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耕地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t/hm^2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可大幅提高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立即下载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789KB

页数:6P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4.8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求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措施:(1)ck(不施肥);(2)npk(氮磷钾);(3)npks(化肥+稻草还田);(4)1.5npks(1.5倍化肥+稻草还田);(5)npkm(化肥+猪粪)下0~20,20~40和40~60cm土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dom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dom的含量,在0~20cm耕层土层dom含量比化肥npk处理分别提高39.1和12.1mg·kg~(-1)。相比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明显降低0~20和20~40cm土层溶解性有机质碳与有机氮的比值,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没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20和20~40cm土层,相对于不施肥和氮磷钾处理,npkm,npks和1.5npks处理能提高土壤dom的共轭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在40~60cm土层,提升效果不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能增加0~20cm土层的紫外光谱吸收值(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和吸收系数α(355),降低吸光度比值(a_(250)/a_(365)),表明0~20cm土层dom的芳香度、疏水性、分子量和cdom含量增加,在20~40和40~60cm表现不明显。不同土层的a_(300)/a_(400)值均大于3.5,表明土壤中主要以富里酸为主。综上,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或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0~20和20~40cm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降低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增加0~20cm土壤dom共轭结构、腐殖化程度、芳香度、疏水部分比例和平均分子量。长期施肥对40~60cm土层dom含量和结构影响较小。

立即下载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294478 立即查看>>
不同改良材料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改良材料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改良材料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改良材料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及产量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156KB

页数:未知

不同改良材料对复垦土壤有机质及产量的影响 4.4

针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及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土壤有机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fc>tf>tsf>tc>tsc>ts>t0,添加有机肥+粉煤灰有机质增加幅度最高;沿土层深度方向,土壤有机质分布呈现出\"s\"形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个耕作层不同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种植第1年和第2年,小麦产量均表现为tfc>tf>tsf>tc>tsc>ts>t0,有机肥和粉煤灰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经相关性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小麦产量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p<0.05)正相关,即增加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能提高作物产量。

立即下载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格式:pdf

大小:68KB

页数:3P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4.5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青海地区泥炭和普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目视比色法、光度比色法、灼烧法、容量法(外加热法)、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结果]通过对这几种测定方法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光度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氧化法较好;同时通过测定可知,青海地区的泥炭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结论]这些方法为泥炭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立即下载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格式:pdf

大小:148KB

页数:7P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4.7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初,民主政府组织农民农业劳动收效甚微。从1943年始,民主政府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将农民传统的规模小、内容单一、无领导、无纪律的劳动互助组织逐渐改造为规模较大、内容丰富、有领导、有纪律的新式组织。在改造传统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在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变迁;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传统观念的固存,革命在思想层面尚未真正展开。因此,革命与传统呈现出交相互动的历史图景。

立即下载
土壤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壤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壤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壤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格式:pdf

大小:41KB

页数:未知

土壤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6

通过《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6-2006)方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总结出了在分析化验过程中本人遇到的问题及一些注意事项,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分析人员在测定时参考,省时省力。

立即下载
基于地统计与GIS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湖南省主产烟区为例

基于地统计与GIS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湖南省主产烟区为例

格式:pdf

大小:383KB

页数:6P

基于地统计与GIS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湖南省主产烟区为例 4.6

以湖南烟区的耕层土壤(0~20cm)中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最适合模型的拟合,得出土壤有机质最好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在经过不同趋势阶数土壤有机质克立格(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结果表明趋势效应参数宜选取0阶。随后用普通克立格估值方法绘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图。土壤有机质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立即下载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1294478 立即查看>>
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 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 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

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

格式:pdf

大小:169KB

页数:未知

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 4.4

2013年对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机械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粒径0.05~0.02mm的土粒在整个森林绿地土壤中含量中的值最大,平均达到了30.94%,粒径2~0.25mm的土粒含量的值为9.58%,在整个粒级含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哈尔滨市森林绿地土壤主要以粒径0.02~0.002mm构建;从不同功能区分析,生产绿地土壤机械组成优于其他绿地。

立即下载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格式:pdf

大小:606KB

页数:7P

改造传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劳动互助 4.3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初,民主政府组织农民农业劳动收效甚微.从1943年始,民主政府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将农民传统的规模小、内容单一、无领导、无纪律的劳动互助组织逐渐改造为规模较大、内容丰富、有领导、有纪律的新式组织.在改造传统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在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变迁;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传统观念的固存,革命在思想层面尚未真正展开.因此,革命与传统呈现出交相互动的历史图景.

立即下载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格式:pdf

大小:112KB

页数:未知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4.6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机理,并且对植物修复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作出展望。

立即下载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格式:pdf

大小:112KB

页数:未知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4.8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机理,并且对植物修复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作出展望。

立即下载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的压缩试验与性状分析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的压缩试验与性状分析

格式:pdf

大小:233KB

页数:3P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的压缩试验与性状分析 3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的压缩试验与性状分析——通过重铬酸钾法测定了取自南京河西地区土样的有机质含量在5%-10%之间,判定其为有机质土。根据比较南京地区一般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发现有机质土的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都远大于南京地区一般粉质粘土,说明...

立即下载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7P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4.3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立即下载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525KB

页数:7P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4.6

通过对比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地、人工油松林地、退耕荒草地和农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差异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该流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均表现出表聚效应,且荒草地垂向降幅最大,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2)油松林地0—48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其他样地,刺槐林地0—48cm土层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4种土地利用类型在48—96cm土层和96—160cm土层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3)从蔡家川流域退耕土壤固碳和固氮效应整体而言,退耕林地具有显著的土壤碳氮固存效应,随着人工林地面积占比的增加,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储量相应增加。

立即下载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进展

格式:pdf

大小:96KB

页数:未知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进展 4.4

根据土壤粘粒级复合体的组成、对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土壤粘粒级复合体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评述。土壤粘粒级复合体是土壤的重要化学反应场所,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所需物质,是保证土壤有效肥力的重要基础,能消化和转移很多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根据粘粒级矿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述土壤粘粒级复合体的作用,探讨其组成的作用,以期评述土壤的实质。

立即下载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格式:pdf

大小:43KB

页数:7P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4.4

植物修复是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根际土壤酶促进降解和微生物对其的一系列降解。本文简述了植物修复的含义,系统综述了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并阐述了利用植物对农药、氯代化合物、多环芳烃和其它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立即下载
饱和、非饱和有机质粉土抗剪强度的对比

饱和、非饱和有机质粉土抗剪强度的对比

格式:pdf

大小:292KB

页数:4P

饱和、非饱和有机质粉土抗剪强度的对比 3

饱和、非饱和有机质粉土抗剪强度的对比——通过对饱和一非饱和淤泥土的抗剪强度和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以及利用swcc对非饱和淤泥土的抗剪强度预测,结果显示了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小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预测与实测的非饱和抗剪强度基本一致,并且非饱和抗剪...

立即下载
陈长庆

职位:节能环保工程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文辑: 是陈长庆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