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合成研究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和丙烯酸(AA)酯化合成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的酯化工艺,以该酯化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并分析酯化率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得到最佳酯化工艺条件:原料最佳摩尔比为:n(AA)︰n(PEG)=3︰1,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0℃,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加入量为总质量10%,最佳反应时间为5 h。酯化率为50%时,水泥的净浆流动度最大。
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合成研究
讨论了聚羧酸类减水剂的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pea)的合成。通过对聚乙二醇与丙烯酸在不同摩尔比、不同溶剂、不同时间等试验条件下的研究,确定了酸醇最佳摩尔比为11∶.2;使用有机溶剂时,反应温度与共沸点有关。用环己烷作溶剂相同的反应时间酯化率要高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乙酯。不使用有机溶剂真空抽吸合成单酯、酯化率略低于环己烷作溶剂,无溶剂最佳反应温度为115℃,但合成条件清洁环保。
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大分子单体合成路线讨论
本文对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大分子单体的合成路线进行了讨论,分析比较了甲基丙烯酸直接酯化法、甲基丙烯酸甲酯酯交换法、马来酸酐酯化法、直接醇化法、烯醇与环氧乙烷聚合法5条路线在合成工艺方面的特点。
新型聚羧酸类混凝土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合成研究
讨论聚羧酸类减水剂的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pea)的合成。通过对聚乙二醇与丙烯酸在不同摩尔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试验条件的研究,确定了醇酸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85~90℃和丙烯酸全连续滴加的酯化工艺;采用自行合成的chj-1和chj-2催化剂,在用量为1%时,制得酯化率在95%左右的理想酯化产物pea。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表征
通过衣康酸与聚乙二醇的酯化反应,制备出了一种可用于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大分子单体。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n(衣康酸)∶n(聚乙二醇-1000)=1∶1.1,催化剂用量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的4%,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h,带水剂用量为聚乙二醇-1000质量的30%,阻聚剂用量为衣康酸质量的2%,在该条件下单酯化率可达到98.3%。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大分子单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以大分子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aampea)、2-丙烯酰胺-2-甲基丙基磺酸钠(amps)、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对其合成工艺、减水剂的水化热-电性能及水泥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n(maampea400)∶n(maa)=1∶3、amps的摩尔分数为1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7%、反应温度为80℃时,合成的共聚物减水剂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能有效抑制水泥水化放热作用,延缓浆体结构形成,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接近。
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机理与分子设计
介绍了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和应用现状,通过介绍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减水机理,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设计原则和合成制备研究方向,并提出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研究问题。
混凝土减水剂BFR的合成研究
以固体古马隆树脂为原合成混凝土减水剂,并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试验参数。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合成方法探讨
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该方法以原材料本身作为合成反应的介质,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具有工艺简单、无污染的特点。同时,通过试验研究了由此方法合成的减水剂(代号:nky)的性能。
混凝土减水剂
减水剂是指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变,能显著减少其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减水剂具有多种功能,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外加剂。一、减水剂机理减水剂多是表面活性剂,因此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所谓表面活性剂就是分子中具有亲水和憎水两个集团的有机化合物,加入水溶液后,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水汽相)和界面张力(水-固相)起表面活性作用。从物理化学意义上来说,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液以后能使表层的溶液浓度大于本溶液浓度而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由溶于油而难溶于水的亲油部分(称憎水基,它是长链烷基为代表的基团—r)和难溶于油的亲水部分(称亲水基,以羟基—oh、
水泥与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适应性实验研究
针对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进行了不同配比生产的水泥与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熟料c3a含量低于8.0%以下时,其进一步降低对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适应性影响较小;在生产1.0‰掺量的水泥助磨剂时,醇胺类有机物制得的水泥助磨剂,均具有明显的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的作用;工业盐加入助磨剂后对水泥与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影响不明显;水泥中立磨粉磨的矿粉掺加量为70.0%时水泥与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急剧变差;掺加石灰石、炉渣、粉煤灰后水泥与聚羧酸型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会随着掺加量的增加逐渐变差。
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发和推广是混凝土材料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推动混凝土材料向高强、高性能化不断发展。结合国内外资料综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合成方法,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复配技术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采用在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中掺入消泡剂、引气剂和缓凝剂的复配技术,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调节,并通过研究不同消泡剂、引气剂和缓凝剂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保坍性以及凝结时间的影响,最终解决聚羧酸减水剂中各种掺合料的掺量问题。
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了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影响因素。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发展方向。
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试验研究
通过测定自行合成的pcm-23减水剂的吸附量、ξ电位、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性能等,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高分散能力、高保坍性等特点,掺量为1.2%时减水率可达30%,1小时坍落度几乎不损失,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新型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研制
从经济与环保性的角度出发,用聚醚作为羧酸单体聚合反应的介质,采用一步法,用正交设计优化配方,合成了一种环保型聚羧酸系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并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减水剂的种类、适用范围,并对常用高效减水剂在减水率、掺量、抗压强度等方面的性能作了比较,指出减水剂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工程中减水剂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减水剂是混凝土的一种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本文对国内外减水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目前综合效能最好的减水剂是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我国的减水剂合成技术和复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混凝土减水剂最新研究进展
减水剂是混凝土最常用的外加剂之一,其主要类型有:木质素磺酸盐类、三聚氰胺类、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类、聚羧酸盐类和聚苯乙烯类。本文概述了混凝土减水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国内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性能和研究进展,介绍了高性能减水剂的种类与组成,重点讨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水泥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等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提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发展趋势。
混凝土减水剂研究现状和进展
混凝土减水剂能吸附、分散水泥颗粒,释放水泥凝聚体中所包含的水分,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混凝土减水剂研究现状,阐述了以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聚羧酸盐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的合成技术与性能特点,认为开发减水率更高、性能更优异、经济性更好的新产品是今后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混凝土减水剂复配工艺研究
针对萘系减水剂(n减水剂)和氨基磺酸盐减水剂(a减水剂)的优缺点,采用复配工艺将两者进行复合,旨在使之优势互补。研究了n减水剂和a减水剂在不同复配比条件下的净浆流动度、流动度损失、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将n减水剂和a减水剂进行复配,可克服n减水剂保坍性不好和a减水剂易泌水的缺点;n减水剂与a减水剂复配比在8∶2 ̄5∶5范围内,其初始净浆流动度及坍落度都比较理想,且经时损失也比较小。
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和应用
介绍了减水剂的定义、分类及其对新拌混凝土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理。阐述了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对于普通减水剂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最后指出了减水剂的发展趋势。
第三代混凝土减水剂_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第三代混凝土减水剂_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市政专业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