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松林分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引入阔叶树种对加勒比松Pinuscaribaea林进行林分改造,为科学经营加勒比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黎蒴Castanopsisfissa、大叶相思Acaciamangium、红桂木Artocarpusnitidusssp.Lingnanensis和油茶Camelliaoleifera(简称P1样地),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荷木Schima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和油茶(简称P2样地),同时,保留一块加勒比松林作为对照样地(CK)。在3个样地分别以五点取样法采集0~20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结果】3个样地0~20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P2样地>P1样地>CK样地,0~20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20~40cm土层土壤;3个样地0~20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全钾含量为CK样地>P1样地>P2样地;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磷酸酶活性与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林分改造明显提高了森林的土壤肥力,且P2样地的树种组合模式优于P1样地,具有较好的土壤改造效果,可用于林分改造。
加勒比松林分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引入阔叶树种对加勒比松pinuscaribaea林进行林分改造,为科学经营加勒比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黎蒴castanopsisfissa、大叶相思acaciamangium、红桂木artocarpusnitidusssp.lingnanensis和油茶camelliaoleifera(简称p1样地),在一部分加勒比松林的株间和行间插种荷木schima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和油茶(简称p2样地),同时,保留一块加勒比松林作为对照样地(ck)。在3个样地分别以五点取样法采集0~20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结果】3个样地0~20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为p2样地>p1样地>ck样地,0~20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大于20~40cm土层土壤;3个样地0~20cm土层的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全钾含量为ck样地>p1样地>p2样地;样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磷酸酶活性与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结论】林分改造明显提高了森林的土壤肥力,且p2样地的树种组合模式优于p1样地,具有较好的土壤改造效果,可用于林分改造。
不同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以辽宁北票地区的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林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可提高土壤质量。混交林在碱解氮和有效磷方面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加勒比松林林分改造树种的生长分析
对用于两块加勒比松林改造样地的8种阔叶树种(样地1:藜蒴castanopsisfissa、油茶camelliaoleifera、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红桂木artocarpusnitidus;样地2:荷木schimaargentea、光叶山矾symplocos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油茶)的生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1的树高排序为藜蒴>大叶相思>红桂木>油茶,胸径排序为藜蒴>油茶>红桂木>大叶相思,冠幅排序为藜蒴>红桂木>油茶>大叶相思,黎蒴的生长状况最好,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最大.样地2的树高排序为荷木>光叶山矾>竹节树>油茶,胸径排序为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冠幅排序为油茶>光叶山矾>荷木>竹节树,荷木长的最高,但油茶的在胸径和冠幅上生长更好.总体来看,藜蒴、大叶相思、荷木和油茶是加勒比松林改造的优良树种.
林分改造对湿地松和桉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为改善山美水库库周林地土质,提升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通过对库周湿地松和桉树人工林采用不同疏伐方式套种阔叶树,监测不同改造模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地松择伐套种阔叶树后,0~20cm土层,各模式土壤孔隙度、全氮、全磷、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纯林,且套种了闽粤栲的改造模式改善效果较好;20~40cm土层,除了套种闽粤栲和杨梅的改造模式对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改良效果较好,其他模式总体上差异不显著。(2)桉树林皆伐后,除了套种马占相思和枫香的改造模式林地各层土壤的孔隙度及n、p、k养分元素和有机质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外,其他模式差异总体上不显著。(3)桉树林择伐套种马占相思和枫香改造模式林地各层土壤的全p、有机质、水解n含量显著高于桉树林皆伐套种马占相思和枫香的改造模式。
施用石灰和磷酸石膏对甘蔗产量和酸性砂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施用石灰和磷酸石膏对甘蔗产量和酸性砂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分析咸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于衡水市开展连续多年的大田定位咸水灌溉试验。以2012年棉花生长季为例,研究采用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后,不同灌水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畦灌和沟畦轮灌均造成土壤积盐,其中沟畦轮灌处理在沟灌时的脱盐效果比畦灌处理好。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0-20cm土层的土壤盐度、容重和ph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畦灌处理的土壤盐度和ph整体高于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但土壤容重较低。畦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初期和结束时分别比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高8.9%~16.0%和13.8%~19.4%。2种处理土壤转化酶的恢复能力表现最强,脲酶相对稳定;在相同的土壤盐度水平下,畦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整体高于沟畦轮灌处理。随土壤盐度的增加,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沟畦轮灌处理线性降低。当土壤盐度低于0.8ds/m时,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高于沟畦轮灌处理,反之则低。由以上分析可知,咸水灌溉导致土壤积盐、土壤酶活性受抑、ph和表层土壤容重增加;与畦灌相比,沟畦轮灌处理的土壤盐度水平更低,且具有更好的脱盐效果,但是因种植方式差异导致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降低,籽棉产量低于畦灌处理。
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进行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能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上下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36.57%和13.50%,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28.2%和7.2%,从而增强土壤抗干旱能力,总孔隙度较单纯茶园高,容重较纯茶园低。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分布表现为0~20cm的人工生态群落茶园>纯茶园的,而20~40cm纯茶园>人工生态群落茶园,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营养元素有向上富集的趋势,对表层土的肥力水平有提高作用。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水热平衡作用,土壤生物信息等特征。
海南乐东3种不同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乐东县木麻黄纯林、大叶相思林和桉树林3个不同森林样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变化。[方法]以海南乐东县3个不同森林类型土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层化学性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森林类型土壤ph为5.17~6.99,森林有机质含量为0.64~10.69g/kg,全氮含量为0.03~0.70g/kg,全磷含量为0.01~0.03g/kg,全钾含量为0.88~4.29g/kg,有效磷含量为1.29~12.38mg/kg,速效钾含量为2.17~32.79mg/kg,硝态氮含量为0.18~6.82mg/kg,铵态氮含量为0.91~8.56mg/kg。[结论]该研究为乐东县人工林经营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5种农药对大棚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种农药对大棚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5种农药(百菌清、多菌灵、多菌灵-百菌清混剂、吡虫啉、氯氰菊酯)对长春市郊大棚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及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大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菌清、百菌清-多菌灵混剂、氯氰菊酯在实验...
低磷胁迫对香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对不同磷素胁迫下香樟土壤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香樟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正常供磷情况下明显增强,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上升;香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则较正常供磷明显下降,与胁迫程度呈负相关。
加勒比松林改造祥地植物叶片荧光特性的研究
在加勒比松纯林地建立两个改造样地,一个样地是以藜蒴、大叶相思、油茶和红桂木4种阔叶树种进行改造的k1样地;另一个以荷木、竹节树、光叶山訊和油茶4种阔叶树种进行改造的k2样地。对这两个改造样地所用阔叶树种的叶片荧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外,k1样地树木的最大荧光值(fm)、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化学泮灭系数(npq)表现均为油茶>藜蒴>红桂木>大叶相思;k2样地则是油茶>光叶山訊>荷木>竹节树。总的来看,油茶可考虑作为加勒比松林改造优先考虑树种。
镀锌厂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小型镀锌厂由于缺乏环保设施,2000年以后陆续被关闭,但生产中排放的酸、重金属离子给水对土壤环境将带来长期影响.该文调查和采集了南京市浦口区2010年关停的某小型电镀锌厂厂内和厂外土壤各4个样本,分析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镀锌厂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厂外土壤,厂内土壤中重金属zn、cr、cu、pb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3.0,属于重度污染水平,厂外土壤除了锌和铬为轻度污染,其他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限或清洁水平.镀锌厂外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厂内土壤,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循环已造成一定影响.
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过研究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滩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化学性质,提出合理的定向培育技术及进一步综合利用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枫杨木材的ph值均小于6.5,属于酸性木材,第一、二组木材的ph值分别为5.41和5.00,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除碱性缓冲容量外,第二组木材的酸性缓冲容量、总缓冲容量以及每降低1ph值消耗的hc1量均比第一组高.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纤素含量几乎无影响,其值均为45.2%左右;但第一、二组的半纤维素分别为14.04%和19.50%,增加了38.9%;第一、二组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9.9%和20.6%,增加了3.5%.
西樵山森林改造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文章研究了西樵山森林改造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改造后,林地枯落物增多,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全n、有效n及有效k等养分指标普遍比对照样地高;且随着造林时间延长,效果越来越显著。但林地土壤ph值、全p、全k及有效p等养分指标规律性不明显,土壤微生物含量差异不大,这可能与造林整地引起暂时的局部水土流失及林木生长年限尚短有关。
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酯学案宋清冬 学习目标: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水解的基本规律。 温故知新:酯的定义。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内容: 一、酯 1、酯的一般通式:。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式 为,所以这种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通性 物理性质:酯溶于水,易溶于,密度比水,低 级酯有果香味。这种特殊的性质往往被用来鉴别酯类化合物。 3、酯的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 4、酯的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在条件下完全水解; 乙酸乙酯在条件下部分水解; 乙酸乙酯仅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水解或几乎不水解。 总之在有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酯类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rcoor`+h2o rcoor`+h2o rcooh+naoh→ 或合并为 二、酯化反应 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
开采沉陷对耕地土壤化学特性影响的空间变化规律
为了给煤矿沉陷耕地的复垦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山东省兖州矿区为例,对沉陷耕地不同下沉位置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揭示了开采沉陷对耕地土壤化学特性影响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沉陷显著影响耕地表层土壤的化学特性;沉陷耕地上中坡1.5m结合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下降的幅度最大,并在坡底积聚,同时坡底土壤有盐渍化趋势;在土壤化学特性中,受开采沉陷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盐分,其次是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再次是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而土壤酸碱性受其影响较小。
撒施氯盐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2009-2010年冬季北京市降雪非常集中且强度较大,融雪剂撒施量也创历史新高,对绿地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本文通过实地采样,调查了道路绿地土壤盐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撒施融雪剂对道路绿化带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壤全盐量范围为0.11%~2.79%,几乎全部超过了地方标准的允许上限,最高值出现在西城区金融街,达到了2.79%;表层土壤氯化物含量范围为222~19548mgkg-1,平均值为6596mgkg-1;表层土壤水溶性钠分别达到了对照的18~780倍,平均值达到了对照的296倍。从不同土层来看,0~10cm的表层土壤全盐量、氯化物、水溶性钠的含量远远高于10~20cm土层;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中心城区(崇文、宣武、西城、东城)表层土壤全盐量总体高于外围城区(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交通主干道高于次干道和交通支线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减缓氯盐融雪剂危害的建议措施。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的4种改造方式,即棉田、白蜡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棉花(农林间作),以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地作为对照,对改造5a后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容重、孔隙度、盐碱状况及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4种改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排序均为:混交林>白蜡林>农林间作>棉田;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改造方式下的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3.5,3.2,1.7,1.6倍。(2)改造林地的土壤容重、含盐量均表现降低趋势,其均值大小均表现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分别比对照下降14.5%,12.3%,9.0%,7.7%和35.3%,27.9%,13.2%,7.4%;总孔隙度表现为增大趋势,棉田、白蜡林改造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增碱负效应。(3)改造后土壤养分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总体表现为混交林改造方式下最高,农林间作高于白蜡林,棉田波动较大。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总体改善效果较好,建议作为重度退化刺槐林的主要改造方式进行推广。
不同土壤-南天竹系统的土壤酶活性分异
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离不开土壤基质的改善。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生长在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3种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南天竹土壤酶活性的情况。试验表明: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均表现出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黑色石灰土>黄壤,三者之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分析说明土壤ph和全磷(p)对土壤酶的活性影响不大,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全氮(n)和土壤含水率与部分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酶相关性表现各异。
氯离子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氯在植物中的主要营养和生理生化功能,我国主要土壤含氯状况,施氯对土壤性质、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作物的耐氯临界值,氯在作物中的含量及分配和施氯对其它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污水灌溉量(0,300,600,900,1200,1500m3(/hm2·week)),进行了生活污水杨树林地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水灌溉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生物量磷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尿酶、磷酸酶活性增强,在一定灌溉量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较低灌溉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灌溉量过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与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
高一化学金属化学性质5
高一化学金属化学性质5
加勒比松工程造林的做法与效果
1988年,玉林市为了制订和实施消灭荒山发展林业的规划,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学习广东的造林绿化经验,在推广国外松的过程中认真摆正了加勒比松的位置。当年自育加勒比松苗仅有20万株,便向广东河唇林场购买加勒比松苗木83万株,至1992年,累计种下加勒比松1000万株,折合面积0.33万公顷,所种加勒比松的品种全部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两者所占比例分别是95%和5%。
石灰粉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灰粉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状物质。 相对密度:2.24g/cm2 溶解性: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溶于酸、铵盐、甘油,微溶于水, 不溶于醇,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它的水溶液俗称 石灰水。 用途:最常见的是用于建筑行业,也就是工业用的碳酸钙;另外一种是食品级 碳酸钙,作为一种常见的补钙剂,被广泛应用。常用的补钙营养强化剂——碳酸 钙有两种:一种是重质碳酸钙,是石灰石经过石灰磨粉机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用做 食品添加剂;另一种是轻质碳酸钙,是石灰石经过煅烧制得。 健康危害:其粉尘或悬浮液滴对粘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程度上不如氢氧化钠重, 但也能引起喷嚏和咳嗽,和碱一样能使脂肪乳化,从皮肤吸收水分、溶解蛋白质、 刺激及腐蚀组织。 使用须知: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呼吸器官,穿戴用防尘纤维制的工作服、手套、 密闭防尘眼镜,并涂含油脂的软膏,以防止粉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给排水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