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1合金片状组织球化规律的研究
采用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具有不同初始片层厚度(3μm和0.4μm)的TC11合金两相区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演化,其中压缩实验的变形温度为920℃~980℃,应变速率为0.1s-1~1s-1,变形量为30%~70%。金相分析表明具有片层组织的TC11合金两相区变形时微观组织演化主要为α片层的球化过程。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变形工艺参数下,细片层组织(片层厚度0.4μm)的球化程度高于粗片层组织(片层厚度3μm);两种初始片层厚度组织的球化程度均随应变的增加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提高;变形温度对两者球化程度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规律:粗片层组织的球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细片层组织的球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始片层厚度和应变是影响TC11合金片层组织球化的主要因素,在两相区变形之前可通过β热处理+快速冷却得到细片层和采用反复镦拔等大应变变形得到片层完全球化的细晶等轴态组织。
应用热加工图研究TC17合金片状组织球化规律
采用加工图理论分析了tc17(ti-5al-4mo-4cr-2sn-2zr)钛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片状α球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加工图理论分析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出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分析加工图发现:tc17合金在840℃~870℃,应变速率0.5s-1~3s-1之间变形是片状α组织球化的理想区域,此时对应的能量耗散效率值为45%左右;在850℃~910℃,较高应变速率(>5s-1)下对tc17合金加工易发生流变不稳定现象,形成绝热剪切带。
钛合金片层组织球化规律及模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钛合金片层组织的球化规律及模型方面的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热变形参数、原始晶粒大小、加工方式对钛合金片层组织球化规律的影响及几种主要的球化机制模型.
Bi-Mn合金片状初生MnBi相在强磁场中的凝固组织
进行了强磁场下bi-mn合金的全熔和半固态实验,研究了mnbi相在强磁场中的凝固行为.在10t强磁场下从全熔态和curie点以上半固态开始凝固的实验中,mnbi相在360℃左右逐渐形成片状相,其短轴为易磁化轴;加磁场后易磁化轴转向磁场方向,并沿磁场方向定向排列和聚合,最终形成条状组织;片状相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有分裂趋势.结合晶体的磁各向异性和生长各向异性的特点,从磁化理论和晶体学出发,分析了bi-mn合金初生mnbi相在磁场中的凝固行为.
TA15钛合金片层状组织的球化行为
对原始组织为不同粗细片层组织的ta15钛合金板材在两相区进行75%的热轧变形,并用金相法观察变形后组织的球化行为,并分析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晶内片层状α相随变形量增加发生球化,球化程度与片层状α相粗细有关,粗片层状组织发生扭曲和弯折,但等轴α晶粒较少;细片层状组织大部分发生球化,生成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这说明原始组织片层状越细则变形后球化程度越高,组织更均匀细小。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球化机制
采用tem、sem和ebsd等组织分析技术研究了β退火态片层组织tc11钛合金两相区热变形球化过程中组织的精细结构和晶界特征。结果表明,片层组织的球化过程包括α片内小角度晶界形变和回复亚结构的形成、β相沿亚晶界扩散和晶界滑动作用下片层的解体以及晶界扩散和滑动驱动下α晶粒的球化和组织的均匀化。ebsd测试结果揭示了片层组织两相区热变形的球化机制为α相的连续动态再结晶和β相的动态回复或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过程。
TC17钛合金片层组织动态球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具有初始片层组织的tc1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为780~860℃、应变速率为0.001~10s~(-1)、变形量为15%~75%范围内的组织演变,定量分析热变形参数对片层组织动态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结合贝叶斯归一化算法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tc17钛合金片层组织动态球化演变的预测模型,误差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较好。
TC21两相钛合金片层组织的静态球化行为
对锻态tc21合金在两相区内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其片状组织的静态球化行为。结果表明:两相区内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α相球化率增加的同时其体积含量迅速减少,固溶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组织的均匀化,但对提高球化率的作用不大;固溶后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α相的球化率增加,tc21合金经925℃保温2h慢冷后α相的球化率达到95%以上。对α相静态球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晶界α相自身的形成特点是其球化的根本原因,其与晶内初生α片交接处的存在对晶界α相的球化有一定贡献;晶内α片的球化是一个片状组织粗化的过程,依靠片层界面缺陷处的溶质原子迁移进行。
Mo-Cu合金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mo-cu合金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和低的热膨胀系数,被广泛用作热沉材料和电子封装材料。本文对mo-30cu合金片的轧制工艺进行了探索,用该工艺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mo-30cu合金片。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球化动力学过程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c11钛合金退火态片层组织在两相区980℃,950℃,850℃,应变速率0.001s-1,0.01s-1条件下,变形程度30%~70%范围内的热变形过程。分析了热变形参数对变形行为和片层组织球化过程的影响,并根据片层组织球化分数演变特征,建立了修正的avrami片层组织球化动力学方程,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TiAl合金片层组织的形成与细化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等仪器表征了tial合金的片层组织及结构特征,研究了ti-48alat%合金片层组织的形成机制和片层组织细化工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ti-48al合金单级热处理能够得到全片层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150μm,片层间距约1.30μm。其形成过程是:γ相在α相晶内(0001)面上通过全位错分解成核,通过不全位错滑移、层错区扩展而长大。循环热处理和双温热处理均能将片层晶粒尺寸细化到30μm,片层间距0.90μm,前者的细化机理为相变重结晶细化了α相晶粒,后者细化片层组织的关键在于低温段(α2+γ)两相区热处理形成细小的双态组织。
钛合金片层α相在热加工过程中演变规律的定量研究(英文)
对具有片层α相的ti-17合金圆饼在两相区进行5种变形程度的等温锻造及固溶时效处理,用定量金相学方法研究了片层α相在热加工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α相的厚度随着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变形程度及圆饼的变形区域对α相形态的变化有很大影响。随变形程度的增大,α相的形态参数feretratio(feretmax/feretmin)的分布曲线在feretratio介于1.5~2.5区间出现单峰,且峰值不断增大,大feretratio的α相比例逐渐减小。圆饼中心位置的feretratio分布曲线具有较大的峰值。大变形使片层α相的等轴化程度提高,改善了圆饼的组织均匀性。等效应变对组织中不同形态α相分布的影响曲线表明:球化α相比例随着等效应变的增大呈单调增大,增大速率表现为慢—快—极慢的分阶段特征;近等轴状的α相比例先快速增长后不断减少;片层状和大片层状α相比例随着等效应变增大呈单调减少。片层α相的临界球化与完全球化的等效应变分别约为0.4与1.0。
中子监督合金片的定量分析与活性分离
一、引言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压力壳钢材中子通量监督,不能采用纯金属片,而要用铝基的合金探测片。现有fe-al,ni-al,ti-al,ca-al和co-al等五种合金,10种含量规格。为了测定中子通量能谱分布,要求确定每一个
TC21合金片层组织特征对其断裂韧性的影响
研究tc21合金经β相区固溶并慢速冷却后的片层组织特征(晶界α层厚度、α片层宽度、α集束尺寸)及断裂韧度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片层组织特征与断裂韧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tc21合金α片层集束、α片层厚度及晶界α层宽度均减小。在本文实验测试尺度范围内,α片层宽度、α片层集束尺寸及晶界α层厚度的增大均可提高合金的断裂韧性。
片层组织TA15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球化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片层组织ta15钛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研究其在两相区860~970℃和应变速率0.01~1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球化过程。结果表明:片层组织ta15合金两相区变形应力对温度和应变速率很敏感,应力峰值高于等轴组织合金变形时的峰值,而且其前后应力的硬化率和软化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应变对片层组织球化的影响最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片层组织开始球化的临界应变为0.34~0.59,完全球化需要的应变为3.4~6.8。ta15片层组织两相区变形应力的软化主要原因是片层组织球化和弯折。
铁镍合金片的真空热处理
我厂自制的小型真空炉,处理铁镍合金片,消除加工和恢复大晶粒。炉底有轮,可在轨道上运行,炉膛可与装料管迅速脱离,达到急速冷却等特点。
TC11钛合金片层组织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具有初始β转变组织的tc11钛合金在两相区800~980℃和应变速率0.001~0.1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分析了该合金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动力学分析获得该合金在两相区变形的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分别为4.42和490.8kj.mol-1,说明变形主要是位错的滑移和攀移过程。分析变形组织认为,片层组织的球化和弯折是两相区变形应力软化的原因。温度和应变速率严重影响片层组织球化过程的进行,980℃,0.001s-1和0.01s-1,以及950℃,0.001s-1条件下变形有利于片层组织球化过程的充分进行。900~980℃,0.001~0.1s-1球化过程中,变形到稳态的等轴α直径与温度补偿应变速率参数z呈对数线性关系。
用成型司太立合金片处理末级动叶水蚀
一、末级动叶水蚀破坏情况我厂~#2机系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的51-50-3型高压凝汽式汽轮机,1971年10月投产,累计运行12500h。末级动叶有效长度665mm,全级112片,用拱型围带和松拉金整圈联结。从73年第一次大修开始,每隔两年大修一次,至79年,末级叶片进汽边曾采用电火花强化以防止水蚀。87年大修,发现电火花强化防水蚀层已严重损坏,其水蚀长度为
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2.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随针片状含量的增加而变差 泵送混凝土,为便于泵送与施工,坍落度一般控制在20cm左右,扩展度控制在50 cm左右,浆体量、粘聚性适中,不离析不泌水。为使混凝土达到这种好的泵送效果, 对粗骨料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①。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要合理,粒形要好,既要求碎石 扁圆、方圆状石头多,又要求针片状石头少,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扁圆、 方圆状石头是滚动的,摩擦阻力小,坍落度、扩展度大,便于泵送与施工;针片状石 头是滑动的,摩擦阻力大,致使坍落度、扩展度小,不利于泵送与施工。同样重量的 碎石,针片状碎石的表面积大于扁圆、方圆形碎石。针片状碎石表面积大,吸水量也 大,从而造成游离水相对少而使流动性不好。同时,由于针片状碎石表面积大,就需 要更多的砂浆去包裹它们;但在浆体量一定的情况下,针片状碎石含量多,却没有足 够多的浆体去包裹碎石。
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2)
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2.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随针片状含量的增加而变差 泵送混凝土,为便于泵送与施工,坍落度一般控制在20cm左右,扩展度控制在50 cm左右,浆体量、粘聚性适中,不离析不泌水。为使混凝土达到这种好的泵送效果, 对粗骨料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①。粗骨料的颗粒级配要合理,粒形要好,既要求碎石 扁圆、方圆状石头多,又要求针片状石头少,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扁圆、 方圆状石头是滚动的,摩擦阻力小,坍落度、扩展度大,便于泵送与施工;针片状石 头是滑动的,摩擦阻力大,致使坍落度、扩展度小,不利于泵送与施工。同样重量的 碎石,针片状碎石的表面积大于扁圆、方圆形碎石。针片状碎石表面积大,吸水量也 大,从而造成游离水相对少而使流动性不好。同时,由于针片状碎石表面积大,就需 要更多的砂浆去包裹它们;但在浆体量一定的情况下,针片状碎石含量多,却没有足 够多的浆体去包裹碎石。
Cr—Mo合金片状石墨铸铁氧化膜构造的研究
Cr—Mo合金片状石墨铸铁氧化膜构造的研究
汽轮机叶片镶置司太立合金片的工艺探讨
汽轮机叶片镶置司太立合金片的工艺探讨
一种片状模塑料的模压工艺研究
对一种低压片状模塑料的模压成型进行研究,工艺中包括模压温度、模压压力、模压保压时间等参数。探讨工艺参数对所得样品力学拉伸性能及外观状况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相对重要的模压参数。结果表明,随着保压时间的加长,样品的力学拉伸强度增高;成型压力:当成型压力为5mpa时,制品的拉伸强度最大;加压时机的影响:实验所得在加压时机取10秒时拉伸性能以及硬度都可以达到最大值;模压温度的影响:当模压温度165℃、lpmc片材放入模具后120s时加压,片材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鳞片状在环氧富锌底漆的研究
比较了鳞片状锌粉和普通球状锌粉的特点及应用原理;对比了以片状锌为诉环氧富锌底漆中状锌与其他片状颜料及防蚀颜料联合应用的效果。
硬质合金片齿复合钎具
近两年来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高效、低耗片齿复合钎头(中国专利号:96203053.8)和片齿复合整钎(中国专利号:96203054.6),开始批量投入市场使用,该系列钎具克服了片状和球齿钎具的缺陷,具有片状和球齿钎具的综合优势。本文介绍其研制背景、设计思路和使用效果。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桥梁工程标准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