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主体基坑冬季监测变形规律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主体基坑绝大多数采用明挖法施工,进入冬季后仍需进行监测工作来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呼和浩特的冬季比较寒冷,一般能达到零下-20℃,为掌握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主体基坑冬季监测变形规律,监测单位采用建筑物、管线、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桩(墙)体水平位移、桩(墙)顶沉降、地下水位等监测手段结合现场巡查工作,通过采集监测数据及分析,发现呼市冬季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的影响较大,支撑轴力随着温度升高,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增大轴力变化趋势与当地大气温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此外,地表、管线沉降出现明显的\"冻涨\"情况,一般能上浮10mm,甚至20mm,但冬季低温对其余测项的影响较小.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首批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2018年12月28日上午,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雁园路站、定西路站浇筑完成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施工。这也是2号线一期工程首批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据了解,雁园路站由中铁六局负责施工,位于雁园路与雁滩路的\"t\"字路口,沿雁园路南北向敷设。车站主体结构为3层3跨岛式结构形式,总长182.4m,标准段宽23.3m,结构底板埋深约24.4m。定西路站由中铁二十一局负责施工,位于城关区瑞德大道与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辆选型和编组分析研究
介绍呼和浩特市城市(以下简称“呼市”)轨道交通2号线车辆选型和编组的研究过程,主要以现行规范、标准为依据,以客流预测为基础,以运能储备、网络资源共享和车辆购置费等角度为评价标准。简化了以往车辆选型过多纠结车辆内部技术参数的问题,方法简单清晰。
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二环北路站进入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阶段
2019年2月23日,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二环北路站正式开始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二环北路站位于越城区二环北路和解放大道路口,沿解放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为地下两层,长217m、宽19.7m、深17.4~18.4m,设置4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出入口分别位于十字路口四个角落,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该站于2018年1月份正式开工,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克服绿化迁移繁琐、管线迁改工作量大、交通组织复杂和连绵阴雨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配线设置方案研究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内蒙古自治区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于该线敷设方式、客流特征、后续项目建设时序等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因而其配线设置存在诸多难点。以1号线为例,对轨道交通项目配线设置需统筹考虑的重点问题和设置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影响1号线配线设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选择出了运营效果好、工程实施条件良好、经济合理的配线设置方案,并对配线设置的合理性及运营效果进行了分析。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有16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截至2017年7月17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20座车站已有16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17个盾构区间已有15个实现双线贯通.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策划及施工管理
结合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从策划编制、前置条件、经验指标、施工计划管理及采取的相关技术手段方面,对总工期策划管理模式和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详细阐述了策划管理及施工计划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科学合理地指导工程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协调参建各方和各专业之间的利益矛盾,解决各类工程风险和问题,实现政府对线路开通的目标。
某市轨道交通某车站深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以某市轨道交通某车站基坑工程为例,对于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基坑监测指标动态数据如:墙顶沉降、立柱沉降、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坑外水位及坑外地表沉降等进行分析,掌握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状态,确保车站基坑施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主体常见质量问题控制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在车站主体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其中车站主体出现的渗漏水属于土建工程中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城市交通的安全、正常运营是非常不利的,也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不便,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城战主体工程建设中需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车站主体的质量水平。
合肥轨道交通地下二层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分析研究
合肥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围护结构型式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针对地下二层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型式,采用资料调研、数值模拟等方法,在研究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组合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车站情况对围护结构桩径及间距进行了分析研究。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重点车站方案研究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城市东西向骨架线,贯穿整个城区。文章着重研究合肥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及重点换乘枢纽方案,研究2号线与全网络的关系,探讨2号线的合理布局。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车站典型换乘形式分析
通过对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的概述,根据规划建设及运营情况,对平行站换乘、立体t形换乘、通道换乘及十字交叉换乘四种方案作了分析,以实现乘客\"空间无缝\"\"经济无缝\"及\"时间无缝\"换乘。
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特色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肩负着代表城市形象的重任.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特色车站为例,根据车站所处的周边环境,将车站分为三种类别,分析其周边限制条件对车站设计的影响.总结了特色车站的不同设计方案及设计手法,并提出系统性建议,为后续线路特色车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基坑设计若干关键问题
宁波软土沉积深厚、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对宁波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场地土层情况,从基坑主体围护结构、支撑体系纵横向布置、基坑降水和地基处理等方面,对该工程的车站基坑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针对车站基坑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指导宁波地区后续线路的建设,并可供其它类似场地工程建设借鉴。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七路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工程分析
本文针对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七路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工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与措施。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102号车车体研制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102号车车体结构形式、主要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根据din6700的相关要求,全面进行了工艺验证,并对该车体进行有限元计算和静强度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停车精度分析
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以来多次发生列车停车对标不准的情况,文章阐述了列车精确停车原理,对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列车停车精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及高架线设计
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建筑、结构设计。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采用高架线的问题表述了意见。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
本刊讯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苏州成为中国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
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苏州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25.739km,共设24个车站,配备24辆列车,为4节编组,全部为地下车站。
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车体顶盖设计
介绍了在b型车平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沙1号线车体顶盖结构,该项目车体顶盖在确保顶盖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进行了系统的减重,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优化,并根据车间生产试制反馈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良。最终达到满足生产标准的轻量化顶盖。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车体设计研究
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列车车体的设计方案,建立了catia三维数学模型,给出了结构强度分析与模态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指出了优化方向。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车站换乘方式研究
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为例,论述了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线路与六号线之间所涉及的各种换乘关系,并分析了各换乘车站的优缺点.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西村车站结构设计
结合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西村车站的工程环境及地质条件,对西村车站结构方案进行选择,详细介绍了西村车站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尺寸拟定、结构计算模式及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的构件尺寸是合理、经济的,受力和变形均满足要求,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铁路工程标准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