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河柏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节能效果实测
哈尔滨河柏小区是黑龙江省最早按照节能65%标准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示范项目.本文对其改造前后的建筑概况、改造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基于热流计法和红外热像仪对改造后保温墙体传热系数、结构缺陷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改造后整体能耗水平进行实测.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为0.39W/(m2·K),达到设计要求;该建筑在整个供暖期的单位面积耗热量为15W/m2,相比改造前降低了47.2%,节能效果显著,且供暖期住户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平均温度22℃以上,保证了室内热舒适.相关成果为“十三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宜居改造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哈尔滨河柏小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节能效果实测
哈尔滨河柏小区是黑龙江省最早按照节能65%标准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示范项目。本文对其改造前后的建筑概况、改造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基于热流计法和红外热像仪对改造后保温墙体传热系数、结构缺陷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改造后整体能耗水平进行实测。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为0.39w/(m~2·k),达到设计要求;该建筑在整个供暖期的单位面积耗热量为15w/m~2,相比改造前降低了47.2%,节能效果显著,且供暖期住户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平均温度22℃以上,保证了室内热舒适。相关成果为\"十三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宜居改造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合理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
何春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何春凯在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介绍了深圳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标准制订情况。他说,深圳市很早就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的探索。但是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推广比较缓慢。深圳市199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存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的问题,屋顶隔热、防水防渗效果不佳,老式窗隔声隔热性能不好,适老设计几乎没有,小区停车困难。为此,在国家开展\"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的研究的基础
深圳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标准与案例
一、当前深圳既有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深圳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建设的城市,当时的建设标准在全国也处于前列,但是毕竟由于在当时那个时代,存在建设、施工上材料短缺、管理不到位等很多问题。一是安全性。深圳早期的建筑没有考虑抗震设防,90年代以后才开始考虑抗震设防,所以当时的建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二是地处沿海城市,存在很多海沙、耐久性锈蚀方面的问题。
基于灰色欧几里德理论的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价
为在改造前准确确定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潜力大小,采用灰色欧几里德理论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价体系,将模型运用于西安市某住宅楼,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成本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存在的老旧既有居住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居住条件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也制约着现代化智慧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对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研究,旨在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为此类项目的成本测算提供参考。
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增量成本及效益研究
当前社会对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的成本投入与回报认识并不清晰,改造工作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衍生出的资金问题阻碍了改造的顺利进行。文章主要对改造过程中的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如何科学的衡量绿色化改造的增量成本与效益,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和计算方法。
基于DeST-h软件的严寒、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能耗分析
城镇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是实现我国能耗总量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严寒、寒冷地区气候子区典型城镇,并根据典型城镇历年人口、人均住宅面积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等建立各气候子区典型城镇居住建筑模型;同时,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模拟分析了严寒、寒冷地区历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的能耗情况,从而得到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对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对同类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增量成本研究
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具有强烈的外部效应,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特点使得市场化资本并不愿意参与到绿色化改造中来,当前由政府主导绿色化改造,问题的关键在于绿色化改造的成本投入并不明晰.文章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准确衡量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增量成本,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成本分析构建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和计算方法.
社区参与视角下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PPP模式创新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量大面广,普遍能耗水平高,环境影响大,居住功能急剧退化,迫切需要进行绿色改造。但巨大的改造资金缺口和产权分散状态下改造需求和方案决策协调难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推进。本文在对国内外绿色改造相关文献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论述绿色改造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社区参与理论为指引,基于专家访谈语录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构建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绿色改造三方合作伙伴模式组织架构,并阐述其基本运作流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采用ppp模式的建议。基于社区参与的ppp模式是对现有ppp应用的拓展和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绿色改造的快速发展。
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成本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存在的老旧既有居住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居住条件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也制约着现代化智慧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对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研究,旨在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为此类项目的成本测算提供参考.
哈尔滨地区居住建筑综合修正系数的研究
解决建筑物中不利位置热用户与中间用户的热量表计量的数据差别过大的问题是保证热计量收费公平合理的关键.以位于哈尔滨的15栋住宅楼为对象,分析了综合修正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有使用价值的结论.
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改造节能效果分析
针对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过大的问题,在建筑围护结构满足节能要求的基础上实施热计量改造,以克拉玛依市某供热区域改造工程为例,通过采暖期能耗数据分析得出,既有节能居住建筑实行热计量改造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城市居住建筑绿色生态设计
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笔者依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研究的实践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参考。
我国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建造年代较早但仍有较长寿命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为数众多,绿色化改造亟待开展。依据建筑气候区划及其能源资源特点,改造技术地域性差别较大,不易形成共性技术体系。文章以该问题为出发点,对不同气候下改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研究,为规范绿色化改造技术体系铺垫基础。
河南某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案例
本文通过前期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及供暖系统的调查发现,现有建筑围护结构形式热工性能远远低于地方和国家节能标准的限值,完全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采暖系统流量恒定,不能与热负荷进行有效匹配;居民采暖仍按面积收费,导致用户节能意识较差,造成能源浪费;笔者进而提出了综合节能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的建筑节能效益进行计算分析,为本地区类似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借鉴。
某住宅小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计算及节能效果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保定某居住小区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后的节能量进行计算与分析,小区节能改造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可为拟进行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项目的节能效果分析提供借鉴。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发布
本刊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编制的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日前批准发布,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统筹考虑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先进性和地域适用性,着力构建区别于新建建筑、体现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特点的
《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出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和案例》一书,近日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已自2015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该书是此系列丛书之一。作为第一本介绍国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书籍,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方法研究
我国当前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左右,然而其中包含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绿色建筑面积仅占0.15%,既有建筑完全可通过改造成为绿色建筑。本文通过研究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数学方法来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做技术支撑。
绿色居住建筑
绿色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表 一、项目基本信息(设计单位填写) 工程名称 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片区城南城中村棚户区 改造项目 工程地点日照市成都路以东,迎宾路以北。 建筑信息 层数:2-22层建筑高度:8.60-79.70米 地下室层数:1-2 建设单位日照新东港城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住宅、网点、及地下车库 总用地面积:150105.9㎡ 总建筑面积:429733.5㎡ 设计单位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二、控制项 (1)节地与室外环境 审查内容技术要求 所属 专业 证明材料 设计单位 自评 图审机构 判定 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建筑, 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 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建筑 项目区位图、场地 地形图、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提供的 法定建筑文件或 出具的证明文件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场地安全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分论坛6: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论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论坛专家演讲——《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解读
协办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2016年12月2日,第十三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论坛在蛇口自贸区召开。论坛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姜益强主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清勤就《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编制概况作了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学院系主任姜益强就哈尔滨河柏小区既有居住小区绿色化综合改造案例进行了剖析。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分论坛专家演讲——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解读
2016年8月1号最新实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是一个国家标准.中国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发布,第一个标准发布之后,象征着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基本就建立起来了.\n我们知道在设计阶段有一本标准叫《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规范》,施工阶段有两本国家标准,一个是《绿色施工的施工评价标准》,还有一个是《绿色施工规范》,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阶段有《绿色建筑维护标准》,到评价阶段标准很多,而且基本都是国家标准,从评价标准到建筑本身有八本国家标准,都是建筑的评价标准.另外还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除了这本之外,另外的七本主要是针对新建建筑,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标准》,《绿色博览建筑标准》,《绿色医院建筑标准》,《绿色酒店建筑标准》,以及下面给大家简要介绍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哈尔滨即将发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规范
哈尔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近日通过市建委组织的专家审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指南》和《规程》提出的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和措施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可操作性强,符合技术标准编制要求,能够指导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果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东里某居民楼和上龙西里某居民楼进行节能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包括改造用保温材料和门窗的物理性能、冬季采暖时室内外温度、采暖耗热量及外立面红外热像检测等内容,根据测试结果,将改造前和改造后的采暖能耗进行对比得出,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措施可节省能源30%以上。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绿化主办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