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超高压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根据超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应用难点,分析了该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SPA SAT监控系统强大、灵活的软硬件资源,论述了SAT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特点;根据分层分散的原则分别介绍了系统的间隔层和站控层系统;通过SAT AK1703丰富、灵活的扩展接口实现了同电网调度系统、保护装置、直流系统等第三方系统的通信。
超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分析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有星型网结构、环网结构和总线型结构.星型网结构的可靠性低,当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时会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总线型结构适合分层布置,可靠性高,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便于扩建;环网结构采用较多的令牌传递方式,网络中各节点平等,没有信息冲突问题,但与星型网和总线型比较,在新增节点时需要中断环路中的信息传输.根据上述不同网络结构的特点,目前,变电站建设中大多采用总线型的网络结构,即由数据采集处理及控制输出、数据传输和后台监控三部分组成.总线型网络结构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一般有三种形式———两层设备单层结构、两层设备两层结构和三层设备两层结构.对于超高压变电站,主要采用三层设备两层结构监控系统.文章以秦山核电站配套工程为例,具体分析了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配置方案、系统结构和网络特点,并根据实际运行的情况,提出了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以期通过对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整个变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
电力通信监控系统在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
随着超高压电网在电路组网中的广泛布局与应用,变电站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因超高压电变电站的覆盖面较广、站内的设备种类较多、站与站间隔较远等一些特点都使得检测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对电力通信监控系统在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超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优化研究
西宁750kv变电站是目前同等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变电站,全站按照无人值班模式设计,是典型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ns2000(unix平台)系统。文章结合青海电网内已运行的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通过对西宁75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该系统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研究了超高压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随着微机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监控系统和微机保护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变电站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当前输变电建设和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正在逐渐采用监控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保护与仪器仪表及测量控制、当地监控及远动等各自分离的功能,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化、小型化和基本免维护,大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应用做简要分析。
脉冲电子围栏在超高压变电站的应用
2011年至2015年,我国智能电网产业为全面建设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电网系统的安全和维护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发电厂、变电站.供电所直到用户,各种相关资源遍布每个角落,实现相关重要设施的安全运行,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我们作为安防人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DCS公路隧道监控系统
介绍了隧道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阐述了工业以太网、区域控制器、隧道通风子系统、隧道照明子系统的特点。
基于超高压变电站运行思路下的电气改造探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要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长,超高压变电站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局部供电不足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与新时期对供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要求是不相符的,在现有基础上,开展超高压变电站运行思路下的电气改造显得非常的必要,本文就对其电气改造方案进行简单探讨。
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探究
通信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决定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用性。本篇论文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构成、通信过程、工业以太网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DCS公路隧道监控系统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dcs公路隧道监控系统 摘要:介绍了隧道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阐述了工业以太网、区域控制 器、隧道通风子系统、隧道照明子系统的特点。 关键词:隧道监控系统;工业以太网;区域控制器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新路网的 实施,一批长、特长隧道相继建成。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 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我国将用3o年,投资2万亿元,形成8.5 万kra国家高速公路网。根据交通部最新公布,我国2004年公路隧道统 计资料(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全国共有公路 隧道2495座,累计长度约124.56万m;其中特长隧道33座,计12.63 万m;长隧道299座,计49.33万m。 公路隧道不同于铁路隧道,需要安全、人性化的照明、通风设施,更 需要一整套合理、周密的紧急事件救助
电力通信监控系统在500kV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
随着500kv电网在我国国内电路组网中的布局更加广泛,500kv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500kv变电站有着覆盖范围广、站内设备种类繁多、站与站之间间隔远等特点,因此具备着传输速度快、对变电站实时状况监控更加准确、可以对变电站实现无人/少人值守的电力通信监控系统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监控系统的自身结构组成与特点进行介绍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它在我国500kv变电站的应用前景。
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在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
介绍地源热泵空调技术与分类,土壤源热泵技术的特点、组成和原理,分析土壤源热泵空调技术在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通过该技术与传统分体式空调技术经济效益与环保比较,说明在变电站中应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具有绿色节能环保,运行维护简单等特点。
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的应用探讨
电力监控技术发展之初,工作人员一直是冒着恶劣的天气,携带笨重仪器直接到户外高压危险的现场进行实际设备的测量控制;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可以在室内进行测量,但对重要设备的控制仍然要进行现场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远程控制功能应用使得对设备的管理更加方便、安全。最终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强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人们并不满足于对模拟图形界面的设备感官满足,要真实的看到设备的实际操作状态,就象在实际设备现场看到的一样。因此在现有四遥(遥控、遥测、遥信、遥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系统,简称为"遥视"。通俗来讲就是实施电力远程图像监管,通过变电站的前端设备把图片与视频进行采集,然后编码,接着再把编码后的数据传递给监控中心来解码,恢复初始的图像数据,从而实现对变电站远程图像管理。
变电站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人脸识别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区域特征分析算法,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被测者的人的面像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给出一个相似值,通过这个值即可确定是否为同一人。
变电站监控系统毕业论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士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35kv变电站自动监视系统 的设计。变电站监视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监视系统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该变 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是基于组态王6.53软件平台实现 的。本系统实现对某工厂供电系统运行的监测显示等功 能。设计的思想是以“设计任务指导书”为主线,采用 模块化设计的思路来完成变电站监视系统的设计。首先 本文介绍了使用“组态王”软件来设计变电站监视系
变电站监控系统共37页文档
变电站监控系统共37页文档
基于超高压变电站运行思路探讨电气改造
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用电量正不断升高,对供电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前,超高压变电站在运行中还是会发生局部供电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为此,有必要对电气改造进行探讨,从而提升供电网络稳定性。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超高压变电站如何有效进行运行管理已经成为整个电力系统都在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过去我国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工作人员值班的形式,虽然从更普遍的层面来看,超高压变电站的管理都是人员值班形式,但是人工进行管理很容易出现硫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理清对超高压变电站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的意义,探讨如何改进具体工作.
基于PLC和工业以太网的离子交换监控系统设计
为了提高明胶生产过程中离子交换工序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工业原料,根据工艺要求对该工序进行了自动化方案设计,采用wincc和plc进行监控,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三级网络控制。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实现了节约工业原料的目的,同时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怎样才能使电力公司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且不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想要促进电力公司的发展,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创新先进技术,二是要变革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超高压变电站的改革也要从这两方面着手,超高压变电站要实行\"无人化\"管理模式,设置集控中心全面管理,这样对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都有重要意义。1超高压变电站存在的问题超高压变电站的现行运行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
工业以太网在盐通高速公路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盐通高速公路是连盐通高速公路的盐城一南通段,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路网中“纵一”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通高速公路起于连盐高速公路终点k151+523.834,经盐城、大丰、东台、南海海安、如皋、通州,止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南通北互通,与南通-启东高速公路相连,全长166.016公里,是江苏省第一条实现全程电力监控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是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收费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当今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地完成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运行监视、变压器分接头和无功设备的调节。
工业以太网在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现状和技术选择近年来,随着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由平原区向山岭重丘区延伸,隧道在山区高速公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重要。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全长258.65公里,穿越秦岭山脉,沿线地形复杂、山势险峻,大部分路段桥隧相连,全线共有隧道151座,单洞总长97.41公里。长隧道和特长隧道有20座,总长63.53公里,其中长度大于6公里的就有3座。隧道虽然能够改变高速公路平纵指标,但也给运营管理带来难度。如隧道内汽车尾气排放困难,能见度低,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发生火灾救援困难等。
基于工业以太网通讯的抽水蓄能电厂监控系统改造
介绍了广州蓄能水电厂基于西门子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上位机系统的国产化改造,该项目主要针对西门子s5plc和s7plc之间的通讯方式、通讯原理进行设计、开发,并成功实现了基于通用tcp/ip协议的上位机系统与基于西门子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下位机系统间的可靠通讯.
工业以太网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以上海轨道交通某线的电力监控系统控制中心调度系统和变电站层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例,详细阐述工业以太网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以此工程为例,分析了此系统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案。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强电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