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相位延迟器延迟量的智能化测量
从琼斯矩阵理论出发,利用偏振镜、分束器和锁相放大器以及微处理器,搭建了测试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利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和高精度步进马达,对旋转角度进行了反馈控制,利用Si光电探测器,使用范围覆盖近紫外到近红外,创建的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经过对菲涅耳菱体型相位延迟器件的测试,测量误差小于0.3%。该系统也可以用来测量其他类型器件的相位延迟,在偏光测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90°反射式相位延迟器的设计
铜蒸气激光反射镜在非正入射的时候,两个不同的偏振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移。通过优化设计,在490~530nm之间p、s波获得了90°的相移,同时也使反射率在99998%以上。ag层的厚度对于相移不敏感,并且当其厚度大于一定值的时候,对反射率没有影响。根据误差分析,制备薄膜时其沉积速率精度控制在±1%以下,在光谱范围内能达到±1528°的相移误差,相移均在504nm处附近存在有一个收敛值。折射率的变化控制在±1%以下,在光谱范围内能达到±1277°的相移误差。最外一层厚度变化±1%,其相移变化达到±55°,2~5层和9~16层对相移的影响也在0.5°之上,其余各层对相移影响非常的小。使用时的入射角控制在±1°时,在光谱范围内能达到±2.86°的相移误差。在530nm附近的波段对入射角不敏感。
双菱体λ/4消色差相位延迟器的设计
根据菲涅尔全内反射相变理论,给出了双菱体λ/4消色差器的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和测量方法.由有效通光孔径和光线追迹设计出bk7玻璃在波长532nm时相位延迟λ/4的双菱体的结构,用作532nm至1064nm波长范围的标准λ/4相位延迟器.理论分析了入射角变化和波长变化对双菱体相位延迟的影响,当入射角变化限制在±4.3°以内时,其影响得到补偿;波长从532nm到1064nm产生的误差为-0.65°.采用椭偏法中的消光技术,分别实测了双菱体在532nm和1064nm波长下的相位延迟为:90.08±0.14°和88.99±0.1°,可知两不同波长产生的相位延迟误差为-1.09°.
宽角度反射式相位延迟器的设计
金属增强型反射镜在入射光非正入射的时候,两个不同的偏振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移。利用最优技术设计了一种相位延迟器,其工作波长在640-670nm之间,入射角在40-50°范围内时,反射率>99%且相移为90°±20°。波长在670nm附近时相移对入射角不敏感。膜层厚度误差对相移影响最大。
光纤光脉冲分路-延迟器及其优化研究
针对高速光脉冲测量系统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模拟脉冲信号复制的光纤光脉冲分路延迟器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光纤光脉冲分路延迟器相比,该结构具有损耗低、输出周期脉冲系列等幅性好的优点。同时,对该结构输出的脉冲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及优化分析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各2×2耦合器的均匀性并适当安排它们之间的连接顺序,可以增大最小输出脉冲的幅度及减小由于各耦合器的均匀性不为零而引起的输出脉冲幅度系数不等的程度,从而使该结构输出脉冲的参数得到优化。
单层介质膜全反射棱镜光学相位延迟器的设计
反射式光学相位延迟器件在光学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全反射和单层介质膜理论出发,研究了光学相位延迟随光线入射角和单层膜厚度的变化,可以看到通过适当的参数组合,几乎可以设计出各种实际需要的光学相位延迟器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相位延迟器件在实现其相位延迟时没有光能量损失,这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和重要。
基于双旋延迟器结构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的设计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不仅可以表示物体散射光辐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包含了丰富的偏振信息。与标量brdf相比,偏振brdf可以更加精确地、全面地表示物体表面的光散射情况。设计了基于双旋延迟器结构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通过同步旋转波片调制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偏振态,得到一系列变化的光强值,再由光强的fourier分解系数计算获得样品的偏振brdf值。系统内设计了一对正交反射镜,用以减小系统中器件后向散射光的影响。通过铝板偏振brdf的测量,说明了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菱体型消色差延迟器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菱体型延迟器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改善其消色差性。根据光在介质表面全反射时发生相变这一原理,分析了一个具有3个全内反射面的菱体型延迟器件,得出了相位延迟δ与全内反射角θ和相位延迟δ与介质折射率n的关系。通过对δ与θ和δ与n的关系分析,显示了扩大材料选择范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较大的全内反射角的选择有利于改善延迟器件的消色差性。
对入射角不敏感的90°转向相位延迟器件设计
为了提高90°转向相位延迟器件对入射角的不敏感度,采用合适的光学材料和器件全内反射角,设计了一种对入射角不敏感的90°转向相位延迟器件。该器件的两个全反射角变化相反,当入射光的入射角变化不大时,由两个内反射角引起的相位延迟的变化可以互相补偿。从而克服了延迟量对入射角的灵敏性,并实现了90°转向。结果表明,入射角在±3°之间变化时,相位延迟偏差仅为0.08,°延迟量的稳定性很好。
AD-2型消色差延迟器的优化设计
为了提高ad-2型λ/4延迟器的消色差性能,通过分析相位延迟δ与全内反射角θ的关系,得出了对应于同一折射率n0一般有两个全内反射角。分别按两个全内反射角对器件进行设计,得出了较大的全内反射角的选择有利于改善延迟器的消色差性能。
一种大动态范围高分辨率的脉冲延迟器设计
采用数字方法和模拟方法,设计一种大动态范围、高分辨率的脉冲延迟器,可以实现连续变化的脉冲延迟控制。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某型雷达回波模拟器中,也适合于其它需要对输入脉冲延迟的场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采用白光干涉色色调信息测量零级波片延迟量的方法
介绍了一种基于白光干涉色的色调值计算零级波片延迟量的方法,在白光正交偏振系统中,利用hsv色度系统分析白光干涉色,得到干涉色图像的色调值,并使用soleil-babinet补偿器标定不同延迟量和其对应的白光干涉色的色调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了根据白光干涉色的色调值计算延迟量的目的。在补偿器丝杆步进位移0.02mm的情况下,延迟量标定精度为0.95nm。实验测量了一块565nm的零级全波片,所得结果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的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光源光强不稳定及波片光轴方位角的变化对延迟量测量影响很小。
五位RFMEMS开关延迟线移相器
文章编号:1005-6122(2011)02-0084-04 五位rfmems开关延迟线移相器 * 金铃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13) 摘要:设计并研制了一种6~11ghz、超宽带5位rfmems开关延迟线移相器,器件实现了5位延迟:λ、 2λ、4λ、8λ、16λ。该器件采用微带混合介质多层板技术,分4层制作,尺寸为45mm×20mm。整个器件包括20个rf mems悬臂梁开关,用60~75v的静电压驱动。6~11ghz频带内,对32个相移态的测试结果表明:一般回波损耗 s11<-10db,各状态平均插入损耗为-8~-10db;中心频率处,器件可实现的最大延迟位时延为1680ps,总时延为 3255ps。 关键词:开关延迟线移相器,微机电系统(mems),悬臂梁开关,微波混合介质多层
工期报告(工期延迟申请)
关于xxx工程 工期报告 致:广东省xxx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清远市xxx局(建设单位) 由我司承建的xxx工程项目,于2017年10月10日完工,总体验收于 2018年02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 本工程合同投资建设总工期540日历天。关键节点工期要求在2017年8 月31日前完成。 我司于2016年3月1日开始进场施工至2017年5月1日接到停工通知 并对已完成工程量进行计量。 年月签订施工合同补充协议1:合同工期为天,从 年月日至年月日。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该项目于年月 日竣工完成,实际工期为天,累计延长工期天。关键节点实际完成 日期为:年月日,延迟工期天。 现对影响关键节点工期的情况做以下说明: 一、不可预知因素。 由于施工期间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袭击,这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又因本 工程就在北江边上,当时许
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触发延迟及其抖动特性
研究了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的触发延迟时间及其抖动与激光脉冲能量等实验参量的依赖关系,建立了零维数值模拟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表明:触发延迟时间及其抖动随激光脉冲能量、工作电压、气压上升呈下降趋势;随sf6n2混合气中sf6体积百分含量上升呈上升趋势。欠压比大于等于90%时200kv原理型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触发延迟时间抖动小于1ns。
单台地基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对流层斜延迟
针对传统差分gps技术和探空技术在监测对流层方面的局限性,如效率低、成本高、可移动性差等缺点,给出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实现单台地基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对流层斜延迟的方法。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以单台地基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为例进行处理,获取对流层斜延迟,并与基于探空数据由射线描迹方法获得的对流层斜延迟进行对比。对比显示单站地基gps接收机的测量结果与探空的结果大小相符,有很强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智能化变压器所用光纤测温
对光纤测温系统和温度计的功能进行了比较。
延迟片法测量光学玻璃电流传感头线性双折射
测量光学传感头内线性双折射的大小对于提高光学电流传感器的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一种测量光学玻璃电流传感头线性双折射的新方法,以琼斯矩阵为数学工具给出了对该方法的理论分析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并用实验方法给出了应用实例此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弥补了以前报告测量方法的不足,即无法唯一地确定光学玻璃电流传感头线性双折射的大小本方法采用的光路所用元件容易获得且测量结构简单实用
NI推出用于PXI Express的高带宽,低延迟光纤远程控制器
美国国家仪器(ni)近日推出了一款用于基于pxiexpress的自动化测试、测量和控制系统的高带宽光纤远程控制器,。该款新的mxi-express远程控制器引入一个x4pci
基于石英延迟器的高准确度紫外光谱辐射测量系统
为实现高准确度紫外光谱辐射测量与可见光望远观瞄单元的同轴共光路设计,采用四片石英延迟器叠拼组成光学退偏器和紫外/可见分束器,运用锁相放大技术对探测信号进行处理,并增加了相敏检波器的可调整功能.使仪器在200nm~380nm工作波段内的入射光残余偏振度最大值降低到3%,提高了探测准确度.仪器每次测量使用前使输出不大于10mv,保证了光谱辐射测量的稳定度优于1%.
光纤延迟线对激光器线宽测量的影响及修正
针对延迟线长度对拍频测量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找出了延迟线长度不同时测量线宽和激光本征线宽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自制的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纵模线宽进行了测量.使用消除延迟线长度对线宽测量的影响的数据修正方法,得到的激光器的本征线宽为5.74khz.之后将实测数据分别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功率谱线型和标准洛伦兹线型进行比较,证明这种修正方法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激光通过延迟线后的线型.
随机信号相关法测量多模光纤差分模延迟
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带随机信号测量多模光纤差分模延迟的方法。该方法将放大自发辐射(ase)光信号分成两路,分别作为参考光与探测光,参考光与经过多模光纤传输后的探测光进行互相关,根据相关曲线峰值的位置可成功测量多模光纤差分模延迟。实验测量了不同长度多模光纤的差分模延迟,并分析了测量信噪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限模注入下测得待测光纤的差分模延迟系数为0.61ps/m,具有较高的测量信噪比,当相关曲线峰值旁瓣水平为3.16db时,信号强度仅为噪声强度的5.3%。
L波段微波光纤延迟线光接收前端设计
针对l波段(1~2ghz)微波光纤延迟线的光电转换问题,利用ads器件库中的sp模型设计了光电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匹配网络,采用ads全局优化方法设计了平行耦合微带线结构带通滤波器。仿真测试表明:当信号中心频率为1.8ghz时,光接收前端电路功率增益为13.082db,噪声系数为2.224db,符合设计要求。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化工工程师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