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环境、能源消耗及技术状况五个方面构建出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结合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该经济区近五年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经济区的低碳发展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经济区还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高低碳发展的水平。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社会、环境、能源消耗及技术状况五个方面构建出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结合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该经济区近五年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经济区的低碳发展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经济区还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高低碳发展的水平。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近期多发的雾霾天气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同时在理论上对建立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比较完备的评价体系。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低碳企业为支撑、低碳政策制度为保
广西北部湾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提出大力发展北部湾地区,力争将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我国新的一个经济增长极。2009年,北部湾经济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
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结构,将其分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创新等子系统,探析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动力学(sd)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结构分析,从经济规划、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口结构改善等方面,提出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
林业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现有绿色经济和林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林业经济增长的绿化度、林业社会效益、森林生态效益和林业社会服务体系共5个系统层,10个准则层,51个基础指标的林业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对我国2012年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1.17,比2009年增加了17%,说明我国林业绿色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进步。从基本构成看,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的综合评价得分较2009年减少了37.5%,林业经济增长的绿色度、林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等评价得分都高于2009年,其中林业经济增长的绿色度得分增加了52.5%,上升幅度最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相互作用研究
城市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工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房地产业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因此,一要发挥城市化、工业化对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房地产市场购买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房地产区位价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指导房地产合理布局。二要促进房地产业对城市化、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抑制房地产过度膨胀,提升城市竞争力;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保证城市产业结构合理;维持房地产市场良好秩序,完善城市制度建设;发挥房地产社会与自然效益,促进城市社会公平与生态保护。
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本文以省域为研究的地理单位,综合考虑了各个省份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指标设置的全面性,主要从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测度。为了避免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本文采用客观权重赋值法,即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权重设置完毕后,使用2014年30个省市地区的相关数据对各个省份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并且各个省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地路径依赖,即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AHP法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低碳经济内涵,以河北唐山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评价模型的选用建议。
促进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的构建与优化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实施,研究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域产业钴构及其优化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广西泛北部湾产业结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化化、提升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组成。其中,系统层由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湖北省低碳发展资料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生态系统处于高能耗高排放阶段,\"差\"的隶属度最高,为0.48,说明湖北的产业低碳化还有待提高,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较大,应该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尽量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湖北的自然绿化条件较好;人文生态系统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64,说明在城市还应加强各项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对低碳的认知度。综合评价湖北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从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3个准则层共计29个子指标来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指标的权重,简要分析了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的依据。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从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三个准则层共计28个子指标来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指标的权重,简要分析了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的依据.
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以工业为主,消费结构单一,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导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高碳经济\"特征十分突出。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惟有发展低碳经济,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从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划分的低碳区域、中碳区域、高碳区域中分别选取浙江(低碳区域)、山东(中碳区域)、河南(中碳区域)和山西(高碳区域)等4省,采用能耗效率、低碳效率、低碳环境和人民生活4方面的相关指标,评估比较了河北省和以上4个省份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揭示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北海市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
-1- 北海市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部门决算 目录 -2- 第一部分:北海市北部湾办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北海市北部湾办2014年部门决算报表 表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二:收入决算表 表三:支出决算表 表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表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表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表七: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表八: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北海市北部湾办2014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4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二、201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 三、2014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情况。 四、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北海市北部湾办概况 -3- 一、主要职能
广西北部湾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分析了北部湾生态屏障现存问题,提出对北部湾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建设,对生境退化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防风固沙区等进行人工生态系统建设,对北部湾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保障建设,以期构建一个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北部湾生态系统,并确保其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北部湾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绿色经济背景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现在人们都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绿色经济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提倡和推行低碳经济体制,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标准,这对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建立这种经济体制,才能建立一种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产业链,这样人类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河北省在2005—2009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但其整体的低碳环境发展水平却不令人满意,因此,应尽快发展适合河北省实际状况的能源技术和政策,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状况。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在林业体系中的构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了解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构建了林业体系中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供参考。
省域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本文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本原则,选取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环境三大子系统及影响低碳经济的12项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赋权,构建省域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东部沿海地区5省份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5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进度,并进行横向比较。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本文将主要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指标的解释和实证研究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广西北部湾填海造陆工程地基基础及施工方法
通过对北部湾大型填海造陆工程(工业基地)的施工方法和不同岩土组合特性形成的机理研究与分类,结合该地域多项不同类型工程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经验,总结和研究不同地基与基础类型"经济、高效、安全"的最佳施工与处理方法。
基于指标体系的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投入、资源循环再利用及资源环境安全等4个类指标共18个操作化指标。并对河北省1991~2005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农业产出水平提高的拉动;农业投入水平是最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多年徘徊不前;农业资源环境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
绿色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通过对低碳技术在公路建设过程当中的应用分析,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建立绿色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绿色低碳公路的评价核心指标用以评价公路建设的低碳水平,为绿色低碳公路的评价和发展提供参考。
国内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为了推动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近年国内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思考,发现存在当前指标体系未能很好地反映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一些指标设计缺乏清晰的数学逻辑、一些定量指标没有相应的权威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缺乏逻辑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和比较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铁路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