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据媒体报道,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王元生研究员承担的"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近日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1)设计制备了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专家验收
近日,“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1)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频率上转换与量子剪裁氟氧化物透明玻璃陶瓷,其中er/yb2nayf4玻璃陶瓷实现强的可见一近红外上转换发光,对近红外光吸收宽度达到225nm;dy:cef3玻璃陶瓷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白光,能量传递效率迭83%;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专家验收
12月5日,福建物构所王元生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1)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频率上转换与量子剪裁氟氧化物透明玻璃陶瓷,其中er/yb:nayf玻璃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经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前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研发人员设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前通过省级验收。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前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
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前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研发人员设计制
中科院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不久前通过省级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
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发光材料:透明玻璃陶瓷
近年来,针对稀土掺杂的含氟化物纳米晶和含半导体量子点的系列透明玻璃陶瓷,开展了材料的制备技术、显微结构调控以及光谱性能研究。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探索晶化动力学,了解晶相形成机理,调控纳米复合结构;在结构-光谱特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善发光性能。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通过结构调控,获得了若干种具有优异上转换或下转换发光特性、应用前景广阔的透明玻璃陶瓷材料,如:1.制备的含tm/er:yf_3透明玻璃陶瓷可实现宽带红外发射,发光峰最大半高宽达175nm,可完全覆盖1.4~1.7μm光通讯窗口,可望开发为优良光纤放大器材料。2.通过改变稀土掺杂种类和溶度,含re:yf_3透明玻璃陶瓷可分别具有近紫外、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多色上转换发光。3.成功获得了含er:cds或eu:zno半导体量子点的透明玻璃陶瓷,通过量子点向稀土离子的能量转移,可以增强稀土发光。这为发展优良半导体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4.成功制备了含er:nayf_4纳米晶的透明玻璃陶瓷,该材料吸收红外光后通过上转换过程发射强的可见光,且通过改变稀土掺杂溶度可基本实现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比的全程调制。该材料在扩大硅太阳电池对阳光有效响应频谱范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总之,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透明玻璃陶瓷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新型发光材料,加强结构-性能关系和结构调控研究,是发展该材料的关键。
玻璃陶瓷抛光砖的研制
玻璃陶瓷抛光砖的研制
单向碳化硅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材料弯曲断裂行为的研究
制备了单向短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陶瓷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行为,以及相关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短碳化硅纤维可以有效提高玻璃陶瓷的断裂强度,纤维体积分数为30%时,沿纤维方向的平均弯曲断裂强度是基体材料的3倍;短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应力-挠度曲线、以及断裂行为具有与长纤维复合材料类似的特征,其断裂方式为非灾难性断裂。单向短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机制为纤维脱粘、纤维滑移、纤维桥接、纤维断裂与纤维拔出。
光功能透明玻璃陶瓷研究
透明玻璃陶瓷是由纳米晶与氧化物玻璃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当掺杂的发光中心(稀土或过渡族金属离子)进入纳米晶相时,该材料综合了纳米晶相优越的光学特性和氧化物玻璃基体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化学稳定性,在光通讯、光显示、光伏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主要介绍透明玻璃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材料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我们在这领域开展的一些工作和进展。
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先进陶瓷展2020年1月19日 no.1 先进陶瓷材料产业的背景需求及战略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研制与发展具有特殊性能的新一代陶瓷材料。这是因为 由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的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不具备的高模量、高硬度、耐磨损、 耐高温、耐腐蚀、抗侵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电学、光学、磁电、压电、热电等特性,从 而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机械化工、生物医疗、信息电子、核电与新能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 用,已成为国家某些重大工程和尖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国家战 略意义。 近二十年来,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尖端技术中对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例如航天工业火箭发射中液氢液氧涡轮泵用的氮化硅陶瓷轴承在低温极端条件下无滑状态下高速运 转,要求陶瓷抽承强度高、初性好、耐磨损、表
玻璃、玻璃陶瓷和陶瓷产品装饰用无毒熔块
本专利旨在生产玻璃、玻璃陶瓷和陶瓷产品装饰用无毒熔块。用该熔块生产的陶瓷餐具热膨胀系数为50~11010^-7/℃(20~300℃)。烧制的合适温度为650-775℃。产品玻璃稳定性好,光泽度高,抗酸碱性强,商用洗碗机的洗涤剂对其也不会造成任何腐蚀。该熔块组分及其含量如下(质量分数):sio2:29%-55%、b2o3:7%~31%、al2o3:2%~8%、zro2:5%~16%、na20:4%~20%、li20:0%~7%、na20+li20:6%~24%、f:0.75%~4%。
玻璃陶瓷Blumlein线的传输特性
研究了以不同电极宽度的玻璃陶瓷平板传输线所搭建的blumlein线传输特性。为获得高压快脉冲输出,实验采用了正失配负载以及通过激光二极管触发的高工作场强光导开关。在几种不同电极宽度的平板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中获得了具有平顶的脉宽9ns的高压脉冲,脉冲幅值可达20kv以上;由于开关偏置电压较低,导致开关内阻变大,输出效率变低。
陶瓷材料论文
透明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摘要:透明陶瓷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备受瞩目的功能材料。 综述了透明陶瓷的分类,探讨了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并展望了透明陶的应用前 景。 关键词:透明陶瓷透光性制备工艺应用 前言:自1962年r.l.coble首次报导成功地制备了透明氧化铝陶瓷材料以来, 为陶瓷材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且耐腐蚀, 能在高温高压下工作,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性质,如强度高、介电性能优 良、低电导率、高热导性等,所以逐渐在照明技术、光学、特种仪器制造、无线 电子技术及高温技术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1〕。近38年来,世界上许多国 家,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对透明陶瓷材料作了大量的研究 工作,先后开发出了al2o3、y2o3、mgo、cao、tio2、tho2、zro2
建筑陶瓷抛光废渣制备轻质陶瓷材料的研究
建筑陶瓷抛光废渣制备轻质陶瓷材料的研究
建筑陶瓷抛光废渣制备轻质陶瓷材料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陶瓷生产中产生的抛光渣的再生利用。针对抛光渣可塑性低、烧成温度偏高等问题,添加高可塑性的镁质粘土与熔剂性原料,采用可塑法成型或者压制法成型,烧成温度低于1200℃,烧成时间2小时左右,通过优化工艺制度与调整烧成制度,研制出了以闭口气孔为主,无渗透性的轻质陶瓷材料。其性能为:体积密度0.46~0.75g/cm3,抗压强度9.8~13.1mpa,抗折强度5.7~7.1mpa,耐酸性98.5~99.3%,耐碱性98.1~98.7%,导热系数0.121w/m·k,隔音量26~32db,热稳定性350℃至20℃水中3次不裂,抗冻性-15~15℃冻融循环20次。
岫岩玉废料制备透明玻璃陶瓷
以岫岩玉废料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化工原料,采用熔融-浇注-微晶化工艺,制备mgo-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采用dsc分析热处理制度的主要温度点,通过xrd分析析出晶体的晶相,利用sem观察透明玻璃陶瓷的晶体形貌.用快速升温和控制升温2种热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确定控制升温是最佳的热处理方法.分析表明,原料中引入氟硅酸钠和氟化铅很好地起到晶核剂的作用,析出晶相为单一的氟金云母.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偏磷酸钙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
文章采用二次烧结法,没有添加发泡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泡沫多孔玻璃陶瓷,主要考察了其多孔性能,分析了其成孔机制并作出成泡沫假设,验证其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多孔玻璃陶瓷的制备过程中没有采用发泡剂,但材料可以发泡成孔,材料的配方中,其钙磷物质的量比为0.47,烧结温度选择680℃。x射线衍射图谱证实所得多孔玻璃陶瓷主晶相为偏磷酸钙(β-ca(po3)2,cmp)。液体(水)静力称重法计算出其吸水率、显气孔率及体积密度分别为34.6%,43.6%和1.26g/cm3,与树脂成孔法结果类似。扫描电镜图显示,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孔隙丰富,大孔(100~300μm)和微孔(2~20μm)相互贯通。降解性能检测显示,偏磷酸钙块浸泡于37℃生理盐水28d,失重率9.2%;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形貌有较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细小条状物质,原因需进一步的分析。细胞实验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偏磷酸钙孔洞里大量生长,且与偏磷酸钙材料表面结合紧密。提示采用二次烧结工艺,无需添加发泡剂,利用其自身配方和性质即可以制备多孔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其发泡的主要原因为不定相偏磷酸钙的降解能力强。降解实验和生物相容实验表明所得偏磷酸钙玻璃陶瓷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先进制造领域“百万吨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科技部高新司组织的验收。
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示范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先进制造领域\"百万吨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科技部高新司组织的验收。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实施,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牵头,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项目研发了百万吨级
纳米陶瓷材料1
纳米陶瓷材料 一:前言 陶瓷材料作为材料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陶瓷又可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损、 耐腐蚀以及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功能陶瓷在力学、电学、热学、磁光学 和其它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使陶瓷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 。但陶瓷 存在脆性(裂纹)、均匀性差、韧性和强度较差等缺陷,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纳米陶瓷粉体是介于固体与 分子之间的具有纳米尺寸(1~100nm)的亚稳态中间物质。随着粉体的超细化, 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效应而 在纳米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晶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都处在纳米水平, 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 材料的力学、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软件项目管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