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EF理论的梯级引水式电站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估
文章采用改进的EF理论对辽宁东部农村梯级引水式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EF理论计算的区域农村梯级引水式电站各级属性的EF均值为20.2hm2,各梯级引水式电站区域生态承载力均值为154.1hm2,采用改进EF理论后,各梯级引水式电站的EF值减少-29.7%,生态承载力均值提高37.9%,表明采用改进的EF理论后,区域生态承载力可比性得到增强,区域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表征变化。研究成果对于农村引水式梯级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张家河梯级水电站建设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探析
张家河梯级水电站坐落在河栏镇张家村,位于青凤寺张家沟河上,电站利用引兰入汤工程的引水流量发电,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水能资源。张家河梯级水电站的建设提高了兰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缓解了地方电网的矛盾,提高了地方电网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技术角度分析,水电站的建设利大弊小;从环境角度看,水电站的修建是可行的。
梯级引水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监管对策研究
以隧洞引水式梯级电站为对象,重点调查了长江支流源头水舟曲和迭部县水电开发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立法保证下泄基本生态流量和建立河流第二生态系统等有效措施,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可操作的监管技术。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
以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基础,阐述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绵阳段)为例,计算高速公路修建前后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变化,并预测评价该段公路建设对其周边各土地类型改变的影响程度.
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河流梯级开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河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河川流量、泥沙输移、水环境以及水生物等几个方面,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并探讨了今后重点研究的几个方面:①如何应用可持续理念指导水资源开发与调度;②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水沙变化影响的量化研究;③失衡生态系统的自适应和自恢复机理研究;④水体富营养化最小临界流速研究;⑤如何通过水库联合调度,解决河流水电开发造成的环境胁迫问题的研究。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估会召开
2005年6月29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就溪洛渡水电站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组织专家和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
长坊二级水电站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神农架长坊二级电站库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4种,中国特有鱼类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鱼类1种,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阐述神农架长坊二级电站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和电站建设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长坊二级水库电站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小,采取一定治理措施后可减免,能够达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
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
采用iso14000中的生命周期评估法(lca-lifecycleassessment),并依据公路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与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公路生命周期分为建材加工、施工建设、维护与修补和拆除重建等阶段。根据各阶段的能源排放因数,分别量化能量消耗,定量评估相应的环境负荷及影响。结果表明:建材加工阶段的能耗最大,对环境影响也最严重。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公路建设施工期、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根据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标准、内容,正确评价其对野生动植物生息地、水土流失、农作物、水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使其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对我省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电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的探析
我国水电开发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疏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程施工对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使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陆生、水生动物栖息地逐渐减少。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水电站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讨论
随着我国水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水电站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水电站工程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具有范围广,问题复杂的特点,对水电站影响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陆域生态环境与水环境方面的分析。本文对水电站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环境评估报告-7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1.1区域生态特征 7.1.1.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南部东侧,地表为黄土半掩盖区。纵观井田,为西高东低的剥蚀 地貌,以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一般呈“v”字型,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 部山顶上,高程为1688.6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角的碾沟沟底,高程为1250m, 相对高差达438.6m,属中山区侵蚀地貌。 7.1.1.2地表水系 蒲县县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以昕水河为主导河系,为黄 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黑龙关镇的火石凹村和太林乡的杏儿岭。其它主要有河流南川 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乔家湾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 来水量9085万m3/a。其中,清水量1157.8万m3
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土地资源是宝贵而又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权属和土地结构、布局、用途以及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主要是农地整理。
水面光伏电站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
水面光伏发电作为光伏发电的新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作业产生的水体扰动及光伏组件对水面面积的占用,对水域生态环境将产生影响,包括:施工扰动导致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生存,光伏组件的遮光效应对局部水域的浮游生物群落、鱼类种群、沉水植物、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能量转化效率、水质以及水体自净能力产生影响等。本文根据水面光伏电站的特点,分析了工程实施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为水面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黄河水量调度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为维持黄河河流生态环境,1999年黄委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本文根据黄河水量调度10年来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结合黄河干流开展的相关生态研究成果,从水环境质量、
水电站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坡度图制作
作者阐明了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6.2)数字高程模型子系统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作坡度图的方式,即把栅格数据扫描并转变为矢量数据后转为grd格网数据生成坡度图和把外部高程数据直接转为mapgis明码格式.det数据而生成坡度图的制作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昌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沈大军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措施
水利工程属于社会公益设施,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水体、水文、地质、土壤、人文、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认为水利工程应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着手,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以降低,从而实现人水和谐,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以燕山水库为例,选取能够反映水库生态环境的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水土流失等7个显著影响因子,综合分析水库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燕山水库生态环境影响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这不仅对维护库区周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水库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结果表明,燕山水库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小的正面影响,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会伴随着工程周边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本文以水库建设中典型的生态因子变化为例,着重分析了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借助综合分析法对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总结了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影响控制提了几点建议,望能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与指导。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水库的主要功能有蓄水防洪和供水发电等,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但在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的同时,人们带着无所顾及的思维大兴水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极大的存在。轻视河流、湖泊的其他功能,以河湖为中心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它们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必然造成它们周边的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对兴建水库的利和弊进行了有力的评价和分析,希望借此提醒我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以白龙江流域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二级分类数据为数据源,辅助以2007年实地调查gps地面点和其他数据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的遥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图进行...
梨园河梯级电站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梨园河流域的卫星图像和土地利用图进行解译,同时对流域的植被样方和生物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利用gis软件对其进行了有效地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区的生态景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破碎度、景观边界密度、景观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和人为干扰强度相应增加,而生物量则明显减少;研究区内戈壁荒漠景观仍居主导地位,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48.28%,景观均匀性指数为56.04%,景观优势度为37.48%,景观破碎度为49.43%,多样性指数为2.38.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水利工程出现的目的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它是人类的主动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就处在对立面。人和自然应该是共生关系。水利工程应该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环境。但是,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我们必须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影响弄清楚,让生态环境更好地为水利工程服务。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水利工程建设是调节我国水资源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周边自然环境,如何将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协调是发展建设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进行评价,并且介绍评价的意义与特点,通过评价分析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帮助我国完善可持续发展型水利工程建设。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城乡规划及地理信息人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