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缺水区棉花苦咸水利用与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根据在石羊河流域下游进行的棉花苦咸水高效利用试验资料 ,分析了咸水灌溉、土壤盐分与棉花产量的关系 ,研究了不同灌溉水质对棉花品质、产量的影响 ,提出了棉花超早熟区苦咸水灌溉高产条件下 ,土壤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苦咸水高效利用的综合技术。为充分利用苦咸水 ,促使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 ,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天津盐渍化农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通过对天津农田土壤含盐量及盐分组成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农田盐分的组成状况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与蓟县背景对照土壤相比,东丽、津南和汉沽三区盐渍化农田的盐分组成均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非盐渍化农田盐分呈表层累积特征,含盐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盐渍化农田表层呈强烈的洗盐、脱盐现象,底层则呈明显的积盐现象;非盐渍化和盐渍化农田盐分的阴离子组成均以hco3-为主,而阳离子组成则由无盐渍化农田的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盐渍化农田的以na+为主;盐渍化农田剖面盐分的空间变异性较强,na+、cl-与so42-均为表层低深层高,且ph、残余碳酸钠(rsc)、钠吸附比(sar)及碱化度(esp)也均比非盐渍化农田高,并呈现出盐化和碱化同步发生的特征。
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提高降水利用率的措施
多年对各种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认为:可以根据土壤水日消耗量将土壤水变化大致分成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变动系数,可将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分为3级.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水补给,不取决于处于雨季当中的土壤水高耗时期,而取决于秋季蓄水,为提高降水利用率,应提倡等高种植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施行压青式休闲地,尽早耕翻农田地块接纳秋雨.
地下水水位变动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规律研究
通过对室内均质土柱试验,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在80cm、60cm、40cm的情况下,土壤盐分运移的变化及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土壤剖面的盐分分布影响显著。不同地下水埋深土柱积盐规律相似。随着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大,积盐的时间依次延长。当地下水埋深达到80cm时,在试验条件下以毛管水形式上升的地下水已经无法快速到达土柱表面,在该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积盐强度不大。灌水后,土壤表层盐分随水分向下运动。
沙漠绿洲灌区棉花苦咸水利用节水高效技术及效应
根据多年试验资料,针对民勤干旱缺水,无霜期短,苦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的实际.研究提出了超早熟区苦咸水灌溉棉花节水高效生产技术,即低拱棚种植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足墒播种技术、矮杆密植技术和控水灌溉技术等。试验证明:苦咸水区发展地膜棉花节水高效,籽棉产量达4300~4800kg/hm2,净效益19560元/hm2,水效益达4.74元/m3,是春小麦的4.56倍,春小麦-玉米“带田”的4.69倍,瓜类的2.14倍。发展低拱棚地膜棉花是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其籽棉产量达6000~7500kg/hm,净效益可达26505元/hm2,是春小麦的4.6倍,“带田”的2.86倍,瓜类的2.93倍;水效益662元/m3,分别是春小麦、“带田”、瓜类的6.37倍、6.55倍、3.15倍。发展低拱棚及地膜棉花是苦咸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干旱缺水区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湘北红壤丘岗区旱地土壤水分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研究
棉花苦咸水利用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及展望
民勤沙漠绿洲灌区干旱缺水,无霜期短,是棉花超早熟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足墒播种技术、矮杆密植技术和控水灌溉技术等,是苦咸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地膜棉花节水高效,籽棉产量4300.5~4800.0kg/hm2,净效益达1304元/hm2,是春小麦、“带田”、“瓜类”的2.10~3.33倍,水效益达4.74元/m3,是其它作物的2.14~4.69倍。发展地膜棉花,既节水又高效,是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也是干旱缺水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水量零增长或负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研究——文章针对天津市某工程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土壤的热惰性有助于不同季节的热交换,本地区埋管换热器的作用半径大于2.5m,而且会波及到5m远处,但影响较小。
浅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山丘区雨水利用技术
干旱半干旱山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3%,既是干旱缺水区,又是贫困区。雨水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总结、探讨雨水集蓄利用的工程技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塑料暗管排降条件下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模拟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对塑料暗管排水条件下分层土壤的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分分布结果和田间实测的土壤剖面水分数据一致,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出试验区在一定外界气象条件下不同地下水降落速度时农田的受渍情况
浅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山丘区雨水利用技术
干旱半干旱山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3%,既是干旱缺水区,又是贫困区。雨水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总结、探讨雨水集蓄利用的工程技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基于copula理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spei的联合分布,并结合未来气候模式数据,研究了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各时期干旱遭遇概率变化及其对工程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几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总体呈现变旱趋势;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同旱事件发生概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汛期遭遇同旱和非汛期遭遇同重旱的概率明显增大,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2.99%~6.1%和2.67%~3.63%。在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变化可能会对工程运行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相应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研究
基于copula理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spei的联合分布,并结合未来气候模式数据,研究了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各时期干旱遭遇概率变化及其对工程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几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总体呈现变旱趋势;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同旱事件发生概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汛期遭遇同旱和非汛期遭遇同重旱的概率明显增大,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2.99%-6.1%和2.67%-3.63%.在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变化可能会对工程运行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相应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黄淮缺水干旱地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及研究
连云港市是严重缺水地区,且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为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促进农业用水的高效节约使用,有必要对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测定。同时,也可为江苏省制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今后连云港市水市场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本项目以期为其他黄淮地区类似土壤条件地区提供必要的参考。
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利用模式探讨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的利用模式,在内蒙河套灌区的典型盐渍化试验区开展了微咸水灌溉试验,并针对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变异性,以试验实测数据及swa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盐渍化土壤上进行咸水灌溉,生育期土壤呈积盐状态,但其未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较大威胁;基于区域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系统进行了不同微咸水利用方案的数值试验,结果显示,生育期各方案都有所积盐,但经过秋浇灌溉后,土壤积盐大幅度减少,研究区整体处于脱盐状态,并得出盐渍化土壤条件下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生育期咸淡水轮灌优化方案,即1水90mm(淡水)、2水75mm(淡水)、3水115.5mm(3.84g/l微咸水)、4水115.5mm(3.84g/l微咸水)的"淡咸咸"灌溉模式。
引嫩工程扩建区土壤水盐动态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
引嫩工程扩建区是在现有北部引嫩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区域,是苏打盐碱化土集中分布的季节性冻土区。扩建工程建成后增加的水量主要用于发展灌溉与生态用水(少量)的需要。本文概述了区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的成果,为引嫩工程扩建发展灌溉防治土壤盐渍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措施。
引嫩工程扩建区土壤水盐动态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
引嫩工程扩建区是在现有北部引嫩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区域,是苏打盐碱化土集中分布的季节性冻土区。扩建工程建成后增加的水量主要用于发展灌溉与生态用水(少量)的需要。本文概述了区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的成果,为引嫩工程扩建发展灌溉防治土壤盐渍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措施。
引嫩工程扩建区土壤水盐动态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
引嫩工程扩建区是在现有北部引嫩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区域,是苏打盐碱化土集中分布的季节性冻土区。扩建工程建成后增加的水量主要用于发展灌溉与生态用水(少量)的需要。本文概述了区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的成果,为引嫩工程扩建发展灌溉防治土壤盐渍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措施。
干旱和盐分交互胁迫对紫荆、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和盐分交互胁迫对紫荆、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农田深层土壤水利用现状与研究趋势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节水农业是华北平原的研究热点。笔者就农田深层土壤水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农田深层土壤水的研究趋势。在华北平原,应进行亏缺灌溉条件下周年农田深层土壤水利用效率的研究。
北方建筑小区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与处理利用研究
以阜新北方花园小区雨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强度降雨时,小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取样监测,得到雨水径流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特性,探讨了北方缺水型城市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小区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弃流井的弃流量分析和混凝实验研究,为北方缺水型城市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灌溉水利用效率随尺度变化规律分布式模拟
为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状况并揭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尺度变化规律,应用改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拟了漳河灌区三干渠灌域的水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以子流域嵌套方式将研究区划分为9个尺度来计算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并分析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分生产率受降雨、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较大,而且随尺度增大明显,其尺度关系可以近似应用幂函数描述,函数的形式和参数与分形思想接近。排水率在中等尺度上的数值最大,但随尺度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一定精度条件下,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转换模式可以尝试应用幂函数形式。漳河灌区在中等尺度上的节水潜力最大。
与干旱拦中崛起的甘肃水利
·国庆专栏· 甘肃水利 打开祖回版图+在黄河上赫黄 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私青藏高原的 交汇处,有一片地形虢长的国土从 东南到西北皖蜒1655公里,面积 45.4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占全目土 地面积4.72,位居全国第七位的 甘肃省。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它雄浑、苣凉、饱经忧患,辽阔、富 饶、充满生机。 据历史记载,远在20万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旅的先民们就 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繁衍、生息,距 今六七千年前+这里已经产生了发 达的彩陶文化,距夸3000年前,周 朝的祖先在今甘肃境内的径河和渭 河流域开拓疆土、渔措稼穑,创造了 中国埽早的农业汪唐以后,甘肃作 为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叉是我国历 史上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 然而,大自拣对道片土地是苛
黄土台塬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利利用效率研究
对黄土台塬乾县试区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按降水量多少分为丰水、平水和干旱3种降水年型,干旱少雨是这一研究时段的主要特点;夏闲期是该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恢复阶段,降水多少与下渗深浅密切相关;小麦生育期是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的损耗阶段,时至收获2m土层内土壤水分降到全年最低值;小麦产量与耗水系数呈负相关,与田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岩土高级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