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335-P92钢管采用感应加热焊接热处理工艺试验
在宁海电厂二期工程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建设中,采用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了相应的焊接热处理工艺试验,解决了SA335-P92钢管的焊接预热及焊后热处理存在的内、外壁温差问题,提高了SA335-P92钢管的焊接热处理质量。该试验方法可为国内其他超超临界机组焊接预热及焊后热处理提供借鉴。
提高连板强度及B3钢热处理工艺试验:低碳马氏体应用
提高连板强度及B3钢热处理工艺试验:低碳马氏体应用
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16.1总则 1)本工艺适用于汽机范围内管道、容器、承重构架及结构部件的焊接及热处理工作。 2)本工艺适用于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耐热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铸铁 等材料的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氩弧焊和o2c2h2气焊。 3)有关安全方面,应遵守安全防火等规程的有关规定。 4)焊缝检查和焊工考核及质量验收应遵照有关射线超声检验等规定及焊工考试的规则执行。 5)对焊工及热处理工的要求,见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16.2焊接工艺 16.2.1焊接材料 16.2.1.1焊条、电丝的选择,具体按工程一览表选择 1)对同种类钢,机械性能及化学性能,化学成分与母材相近,焊条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应略高 于母材,ar弧焊焊则要求与母材相同,化学类有钢要求抗蚀性同母材相同。 2)对焊接质量要求高,裂纹倾向大的材料和结构,应选用
球罐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守则
accordingtoofficepartyofmasslineeducationpracticeactivitiesledgroupofunifiedarrangements,unitsmainledtoforcadresworkersshangatimespartylecture,duetohimselflevellimited,onlyputthisstageconcentratedlearningofexperiencetodayandeveryonecommonwithlearningexchange,purposeisletwefurtherdeepunderstandingmasslineofconnotation,i
弹簧钢丝感应加热超细晶粒化热处理
弹簧钢丝采用快速感应加热淬火和回火处理是弹簧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也是热处理中的新技术,经过感应加热超细晶粒化热处理的弹簧钢丝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高韧性,卷制后弹簧是有高抗拉强度,高抗减弹性和高疲劳寿命。
耐热钢(T23钢)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工法
通过具体实例,对新型耐热钢焊接性能及热处理工艺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说明焊接在安装生产中的重要性。
电站锅炉用S30432无缝钢管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及焊接技术协作网第三次论坛大会论文集 电站锅炉用s30432无缝钢管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王华迁1杨华春2谭舒平3卢正欣 4 (1.常熟华新特殊钢公司,江苏常熟,215519;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自贡,643001; 3.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46;4.西安理工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本文对电站锅炉用s30432奥氏体耐热钢管在常规固溶处理、软化处理、软化处理+冷轧+固溶处理三种热处理 状态的显微特征进行对比性研究,并对量产无缝钢管进行金相组织、室温力学性能、高温短时力学性能和650℃高温持 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软化处理+冷轧+固溶处理热处理制度组合,生产的s30432无缝钢管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 技术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
物探气动冲击钻头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物探气动冲击钻头本体失效的主要形式有:冲击端面的疲劳破坏;花键的塑性变形、压溃剥落;钻头本体的磨损。钻头本体失效,一方面导致能量传递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导致钻头牙齿的脱落,危害很大。选择低碳超高强度钢22simnni2crmoa作为新型钻头本体材料,经试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锻造毛坯、均匀化处理及退火、890℃淬火、300℃回火。最佳淬硬层深度范围为:1.8~2.0mm。经过热处理后,其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接近或高于国外钻头,且明显高于国内钻头。
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
zd-3.03-2005 1 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 1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工程的碳素钢及合金钢管道工程焊后热处 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文件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02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管道焊后热处理的一般规定 3.1进行焊后热处理应根据钢材的淬硬性、焊件厚度、结构刚性、焊接方法及使用条件等因素综合 确定。 3.2对有应力腐蚀的焊缝,应进行焊
热电偶温度套管管座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根据大坝电厂4号机汽机侧主蒸汽管热电偶管座焊缝的特点和要求,介绍了主要蒸汽管热电偶管座对接焊缝焊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措施,为以后解决将原焊缝切割后重新安装新热电及如何保证焊缝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 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 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 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 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 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
热处理工艺规范
浙江欧维克阀门有限公司技术规范文件编号:ovk-js26-2014 第0次修订标题:热处理工艺规范 修订日期:实施日期:2014.01.15版号:a页数:1/1 1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本厂外委的钢制阀杆类材料热处理工序工艺参数的制定。 2外委前的准备工作 2.1技术部负责编制和批准相关材料的热处理的工艺卡片。 2.2质检部负责检查零件的材料、尺寸是否符合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规定。 2.3生产部负责填写热处理委托单 3工艺规范 3.1通用钢材热处理处理规范见表1。 表1 钢号淬火回火 调质后硬度 温度℃冷却介质温度℃冷却介质 f6aclass2正火990~1000空气675~700炉冷→空气回火后hb167~229 20cr13/420981
数据线接口的电磁感应加热焊接模型仿真研究
针对电磁感应加热在数据线端口焊接中的应用,针对该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了在交变磁场中金属导线上的磁场分布、涡流分布和功率损耗。结果表明,在该尺寸模型中所产生均匀分布的交变磁场,能使得实例中的19根数据端口导线上涡流损耗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焊接工作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合金钢管道焊接热处理
合金钢管道焊接热处理
高频感应加热紫铜钎焊接头组织特征
高频感应加热紫铜钎焊接头组织特征
重载铁路道岔用槽型护轨的感应热处理工艺
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两种新型加热感应器,对重载铁路道岔用槽型护轨进行感应热处理工艺试验。测量了热处理后槽型护轨的畸变量,并取样检测了其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硬度及硬化层深度。结果表明,槽型护轨硬化层深度大于25mm,表面硬度在345~370hb范围,断面硬度34~39hrc,显微组织为索氏体,均满足tb/t3110—2005《33kg/m护轨用槽型钢》标准要求。新设计的感应器结构更加合理,热处理后槽型护轨畸变较小,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不锈钢管光亮固溶热处理工艺
不锈钢管光亮固溶热处理工艺
炉管焊接热处理方案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 方案审批表编号: 方案名称加热炉炉管焊接方案编制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 公司宁夏项目部 审 核 意 见 审核意见: 总承包商hse工程师:年月日 审核意见: 总承包商qa/qc工程师::年月日 审核意见: 总承包商专业工程师:年月日 批 准 意 见 审批意见: 总承包商总工程师:年月日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 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 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 加热炉炉管 焊接热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宁夏项目部 2011年02月 中国石油工程
金属工件感应加热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金属工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加热频率、电流密度(功率)和加热时间对形成硬化层的温度有决定性影响,传统的对加热频率、电流密度和加热时间这三个参数的选择和设计采用逐一试验法来获得最优组合,其过程复杂繁琐。为了快速方便得到三个参数的最优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ga)的相结合的感应加热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获取了以加热频率、电流密度、加热时间的三个输入参数的基本组合,运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感应加热有限元模型,并获取以感应加热参数和输出温度的待预测和优化数据,其次利用加热参数和输出温度的数据创建人工神经网络训练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以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为适应度目标函数对感应加热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的感应加热参数组合。通过数据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中频感应加热工艺在火电施工中的应用
中频感应加热工艺在火电施工中的应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