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自由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思想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既有较强理论性又有较强工程实际意义的课程,开展自由研究型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文借助我校倡导的期末考试改革的重大举措,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自由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并以流体平衡问题为例详细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过程的实施办法,与同行分享.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学院本科教学现状,在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过程,对工科院校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设想,对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将工程流体力学的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引入教学过程中,以便能促进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加强,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过程,对工科院校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设想,对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将工程流体力学的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引入教学过程中,以便能促进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加强,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过程,对工科院校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设想,对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将工程流体力学的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流体力学(cfd)引入教学过程中,以便能促进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加强,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以坚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构建该课程\"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主线,建设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平台,最终实现学员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能力一起提升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提高流体力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合教学模式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首先论述了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其次探讨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和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解析教学模式、引导讲授教学模式、自学自测教学模式,最后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与评价。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根据《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特点,针对其教学现状,从优化、创新、互通的角度,就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根据《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特点,针对其教学现状,从优化、创新、互通的角度,就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结合教学实践及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现状,就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有益的改革尝试,提出了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措施。
《流体力学T》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流体力学t》是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文积极地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翻转课堂及引入数值模拟技术等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工程流体力学论文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bernoulli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 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著名的伯努 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数学家j.伯努利的次子,和他的父辈 一样,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他曾在海得尔贝格、斯 脱思堡和巴塞尔等大学学习哲学、论理学、医学。1721年取得医学 硕士学位。努利在25岁时(1725)就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 士。8年后回到瑞士的巴塞尔,先任解剖学教授,后任动力学教授, 1750年成为物理学教授。在1725~1749年间,伯努利曾十次荣获法 国科学院的年度奖。 丹尼尔受父兄影响,一直很喜欢数学。1724年,他在威尼斯旅途 中发表《数学练习》,引起学术界关注,并被邀请到圣彼得堡科学院 工作。同年,他还用变量分离法解决了微分方程中的里卡提方程。 在伯努利家族中
《工程流体力学》真题
《工程流体力学》 习题与真题 (内部学习资料) 《工程流体力学》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班级序号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粘性 。 2.流线 。 3.流量 。 4.速度环量 。 5.边界层 。 二.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简述定常不可压粘性流体有压管流中层流和紊流的基本规律。 流动特征hfv(r)va/vmaxτ 层流 紊流 2.画出无限空间自由淹没紊流射流结构图,并说明其几何、运动、动力特征。 三、选择与填空(30分) 1.两平板相距0.1mm,中间充满了粘度为μ=0.00114pa/s的流体,上平板相 对下平板的运动速度为3.5m/s,则平板表面的切应力为pa。(3分) 2.某点的计示压强是1.36米水柱,当地大气压是10米水柱,则该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应用化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探讨课程应用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效果、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工程流体力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模式无法满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文章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教学模式,从基于cdio的工程实例教学和借助cfd商业软件平台两个方面,对典型、抽象的流动现象进行重构,探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高职院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专业特点,结合工程流体力学的知识体系,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并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学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流体力学的教学效果。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与“学”的改革探讨
本文根据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特点,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在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面向国际化的工程流体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全英文课程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工程流体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文章从课程体系及内容、师资队伍、英文教材及课件讲义、国内外共建、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工程流体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以期为类似课程的全英文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6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名称 工程流体力学 二、课程英文名 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 三、课程编码 050915 四、课程类别 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30学时;1.5学分;第七学期 六、适用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七、编制者 武朝军,副教授 八、审核者 秦海丽,副教授 九、审定者 高俊,教授 十、编制日期 2002年9月 十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工程流体力学》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是一 门系统地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科学。本课程采用根据 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案指导组审定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以体现流体 力学学科体系,突出专业应用背景、适应教案规律为基本原则,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研究方法合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结合工程流体力学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实践,从不同角度对上海海洋大学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涵盖课程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出版、实验条件完善、创新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归根到底是提高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学生质量的衡量标准则是其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本文依据2007年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以《工程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根据专业具体培养方向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本文介绍了《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内容。
混合课堂模式下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沈阳工程学院以电力行业为背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鼓励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象,采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将整体的理论知识划分为精短知识点碎片,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用在线学习,注重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互补。从资源库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成绩考核等几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可以解决工程流体力学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更新较慢、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学风建设、教师身份转换以及考核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实施cdio工程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 第一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已知某种物质的密度ρ=2.94g/cm3,试求它的相对密度d。 【2.94】 1-2、当压强增量为50000pa时,某种液体的密度增长0.02%,试求该液体的体积模量。 【2.5×108pa】 1-3、绝对压强为3.923×105pa的空气的等温体积模量和等熵体积模量各等于多少? 【3.923×105pa,5.492×105pa】 1-4、充满石油的油槽内的压强为4.9033×105pa,今由槽中排出石油40kg,使槽内压强降到9.8067×104pa, 设石油的体积模量k=1.32×109pa。试求油槽的体积。√ 【153m3】 1-5、设水在60℃时的密度为ρ=983kg/m3。求该温度时水的运动粘度。 【0.447×10-6㎡∕s】 1-6、借恩氏粘度计测得石油的粘度为8.5oe,如石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和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结合我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现状,就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提出了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中级安全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