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以《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导向”的背景下,坚持成果导向(OBE)、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浅析课程教学应如何适应学生需求。分析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金属学与 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从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资源拓展、评价体系更新等方面探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下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中职院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教学质量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变化,也掀起中职教学改革的新热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作为机械专业、热能动力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专业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加大了学生学习与理解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大工程观”下《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工程观\"教育思想以\"整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日渐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要适应这一教育思想,必须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改革,通过构建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燃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燃烧学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本文指出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期末考核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促进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文章概述了\"金属材料学\"课程,分析了\"金属材料学\"课程教改现状,指出了\"金属材料学\"的教改创新实践与成效,即教学方式改革;课堂反向教学,发挥师生与生生角色互换的作用;形成性评价创新应用。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参考解
1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 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 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 体心立方2a4 3868% 面心立方4a4 21274% 密排六方6a2 11274% 晶格类型fcc(a1)bcc(a2)hcp(a3) 间隙类型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四面体扁八面体四面体正八面体 间隙个数84126126 原子半径raa4 2a 4 3 2 a 间隙半径rb4 23a 4 22a 4 35a 4 32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小结
1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 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 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 体心立方2a43868% 面心立方4a4 21274% 密排六方6a211274% 晶格类型fcc(a1)bcc(a2)hcp(a3) 间隙类型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四面体扁八面体四面体正八面体 间隙个数84126126 原子半径raa4 2a4 3 2 a 间隙半径rb4 23a 4 22 a 4 35a 4 32a
“应用”为导向的《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应用\"为目标,对铜陵学院《金属材料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索.在提炼学科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设立和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要点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相关理论知识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的结构,金属材料的性能 测试,铁碳合金组织,金属材料的常规热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热处理,金属材料的工程选用 等。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的性能、了解晶体结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掌握常用材料的牌号及 其用途,并能够合理选择热处理方法。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处理简单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力学性能测试和硬度性能测试 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钢 热处理知识,并应用钢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热处理能力,具有鉴别金属材料与的能力,具有选 择热处理方式的能力,具有选择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典型机械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最近几年金属材料和热加工基础课程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加的重视其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其社会价值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在机械工程教学的发展中,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其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很好的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套教学课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套教学课件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析水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理念。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析水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理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我校机械工程系专业特色,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
《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塑性成型》课程教学改革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材料成型原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该课程内容包含知识量大、理论性较强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性质,结合郑州大学该专业方向课时较少(只有约22学时或16小时)的特点,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力争提高该课程内容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测试等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多、实验设备有限等问题,在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测试等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多、实验设备有限等问题,在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
金属热处理试题
热处理试题参考 一、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1.不同类型相界面,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 2.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并且新相往往在旧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 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3.相变阻力大(新相于母相之间必然存在弹性应变和应力,系统额外增加一项弹 性应变能) 相界面上原子强制匹配引起的弹性应变能 共格>半共格>非共格 新、旧相比容差弹性应变能 4.易于形成过渡相 5.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 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起有显著影响 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驱动力:过冷度或过热度 二、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 1.奥氏体的形核 球状珠光体中:优先在f/fe3c界面形核 片状珠光体中:优先在珠光体团的界面形核,也在f/fe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车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和专业需求筛选课程教学内容,并构建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矩阵。建立多环节、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机制,把握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在此课程教学体系下,知识点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可直观反映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侧重点。根据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大等特点,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明确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细化考核环节、加强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思。通过实践证明,以上改革的实施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清晰的设计思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科技时代,而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只有不断对科技进行创新,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家竞争力,而教育是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肩负着培养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众多的技术课程中,热处理与金属材料课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缺陷,文中对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简单论述。
如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科技时代,而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好体现,只有不断对科技进行创新,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家竞争力,而教育是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肩负着培养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众多的技术课程中,热处理与金属材料课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教学缺陷,文中对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简单论述。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土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理念指导下,土力学课程教学应坚持\"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理念,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内饰结构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