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地面工程装饰混凝土施工工艺
表!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发生问题 路面色差 路面泛霜 路面不平 产 生 原 因 涂保护剂前! 未彻底清除路面表层水泥浆 膜! 水泥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使混凝土表面变成灰黄色!从而产生色差 混凝土中的某些 盐 类 及 碱 类 被 水 溶 解 饱和后析出的白色晶体造成路面泛霜 多由基层施工不当造成! 为此混凝土基层 施工应严格按现行规范施工! 避免产生蜂 窝麻面及孔洞! 混凝土基层表面平整度应 符合规范要求 防 治 措 施 涂保护剂前喷砂或用弱酸彻 底清除水泥膜 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 用水量" 浇筑基层混凝土时应振捣密 实! 或掺入能与白霜起化学反应的火 山灰性混合材料! 均能取得减轻或消 除路面泛霜的效果 施工时可用通长尺杆反复刮 平!并加强班组自检 广场地面工程装饰混凝土施工工艺 朱 庆 #河南省测绘局!!"###$$ 关键词%地面工程"装饰混凝土"表面
广场地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广场工程 建筑地面工程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建筑地面工程监理细则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地面工程的基层处理、面层施工 及验收的监督管理。 2.编制依据 2.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2.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4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3.职责 工程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分项工程监理细则的编制,项目总监理 工程师负责审核批准,工程监理项目部负责实施,土建监理工程师具体执行并对 其负有相应的责任。 4.内容 4.1基层工程 基层工程是指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 等。 4.1.1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本专业工程的特点: 4.1.2监理工作的流程
混凝土施工工艺
二、素砼施工 1、施工准备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安装的模 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在槽帮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广场大 面积浇筑的素砼垫层每隔3m左右钉上埋在垫层中的暖卫、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 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方面验收。组织商品供应和现场泵送设施架设。如零星部 位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并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 土试模。 工艺流程:基底或模板内清理→商品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2、素砼垫层浇筑 清理:在地基或砂石垫层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 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 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商品混凝土的组织供应应及时和连续,确 保浇捣顺利进行。零星部位现场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
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工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1、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过期、受潮及混 合水泥; 2、黄砂:中砂含泥量小于5%; 3、石子:粒径5-31.5mm; 4、配合比:见配合比通知单。 二、砼搅拌: 1、装料顺序:石子→水泥→黄砂,每盘装料量不得超过搅拌 筒标准容量的10%; 2、搅拌时间:搅拌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尽,使搅 拌筒充分湿润,搅拌第一盘时,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 砼搅拌时间不得低于90秒,搅拌好的砼要做好基本卸尽,在全 部砼卸出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准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在搅拌过程中,严格
站场广场地面维修协议
-1- 站前广场地面维修协议 甲方: 乙方: 甲方因站前广场地面损坏需维修,经与乙方协商,甲方将维修项 目承包给乙方施工。为了明确双方责任,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特签订本 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工程名称:站前广场地面维修 二、工程内容及造价: 对站前广场地面进行维修,清理破碎的大理石路面,使用混泥土 重新铺设,预算维修费用共计4545元。 三、乙方包工包料,完工后按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 四、本协议签订后2天内乙方必须进场施工,最长工期为5天。 五、工程质量要求 乙方必须做到材料质量达标,维修完成后达到地面平整干净,整 体美观,坚固耐用。同时乙方需将工程废料清理干净,保持站前广场 干净整洁。 六、工程完工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由乙方提供税务发票后,甲方 一次性付清工程全款。 七、甲方、乙方责任范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与工艺
技术交底书签证表 工程名称玉皇庙隧道交底编号 交底里程交底项目喷射混凝土施工 交底内容:玉皇庙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 1.1喷射混凝土施工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在洞外拌和站集 中拌和,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采用湿喷机喷射作业。在隧道开 挖完成后,先喷射4c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然后打设锚杆、架立钢架、挂 钢筋网,对初喷岩面进行清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施工工艺见图1。 1.1.1喷射前准备 ⑴喷射前应对受喷岩面进行处理。一般岩面可用高压水冲洗受喷岩面 的浮尘、岩屑,当岩面遇水容易潮解、泥化时,宜采用高压风吹净岩面。 若为泥、砂质岩面时应挂设细钢筋网(网格宜不大于20×20mm、线径宜小 于3mm),用环向钢筋和锚钉或钢架固定,使其密贴受喷面,以提高喷射混 凝土的附着力。喷射混凝土前,宜先喷一层水泥砂浆,待终凝后再
“CGM”灌浆混凝土施工工艺 (2)
“cgm”灌浆方法 一、灌浆准备工作 1、基础表面应基本平整。基础上表面与设备基础底座下表面之间的 最小距离以5~10cm为宜。 2、基础上表面与设备底座之间的最小距离5cm左右时,宜采用cgm 砂浆灌浆;最小距离5cm以上时,宜采用cgm混凝土灌浆。 3、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模板与基础表面的接缝用水泥净浆、粘胶 带等勾缝、粘贴严密,达到全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4、模板与设备基础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cm。最少应有设 备的一侧与模板的水平距离大于20cm。以便在灌浆过程中插入竹条 或钢带拉动导流。 5、模板顶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下表面5cm左右。 6、在灌浆一侧重音部位必须做灌浆用的斜溜槽。溜槽上口高度自基 础算起大于50cm。上口尺寸最小为40×40cm。溜槽必须坚固稳定。 7、基础表面和设备底座下表面不可有油污、泥土等附着物。基础表 面先用
建筑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_secret
第十节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一、前言 xx东客站工程地铁基础底板为c45s10抗渗混凝土,底板厚度为1200mm, 国铁底板为c40s8板厚600mm。 为保证成都东客站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规范施工过程,使成都东 客站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中的每个施工环节有据可依,依据《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建筑施工手册》编制《成都东客站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工 艺标准手册》,用来指导成都东客站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 二、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r水泥。 b.粗、细骨料:采用自然连续粒级的粗骨料配制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水洗中 砂,粗、细骨料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
1 施工准备 灌注平台安装,起吊设备布置 水下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生产 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 14.1.1工艺概述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有水环境下桩基混凝土灌注及围堰封底的施工。 二、工艺特点 水下混凝土施工是一项质量要求高、施工工序多,并须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完成的地下隐蔽工程。 因此,必须认真按程序进行施工,做好施工准备。水下混凝土的灌注一般采用直升导管法,混凝土拌 和物通过导管下口,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作为隔水层)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 面的水或泥浆上升。为使灌注作业顺利进行,应尽量缩短灌注时间,坚持连续作业,使灌注工作在首 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内完成。 14.1.2作业内容 水下混凝土配制、混凝土生产、水下混凝土灌注。 14.1.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1、材料及配合比 (1)材料要求 1)粗、细集料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粗、细集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粗、细集料的要求,粗集料颗粒性 状良好,具体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表4.8.2要求。细集料为机制砂,棱角性不小于30s,砂当量不小于60%(宜 控制在70%以上),具体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要求。 2)填料 填料为石灰岩质矿粉,必须保证干燥、清洁。 3)沥青 为提高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选择采用聚合物sbs改性沥青, 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作基质沥青。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 4)透层、封层及粘层
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 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 人工石材。 混凝土按施工工艺分主要有: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离心成 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按拌合料的流动度分有:干硬性 混凝土、半干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 自流平混凝土等。本章重介绍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等以水泥为主 的普通混凝土及部分特殊性能混凝土。 第一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一、水泥 1、常用水泥的种类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 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性能见 表4-1。 2、常用水泥的选用及各种水泥的适用范围见表4-2、表4-3。 3、水泥的验收与保管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
片石混凝土施工工艺
c15片石混凝土施工工艺 1材料要求: 1.1水泥 1.1.1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符合《硅 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 1.1.2水泥标号不得低于p.o32.5#。 1.1.3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 进行检查验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2粗集料 用于混凝土中的碎石或砾石要求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颗粒应接近立方体,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之 要求。 1.3细集料 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或石屑。其质地要求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细集料的技 术要求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之要求。 1.4水 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要求清洁,宜采用饮用
谈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谈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摘要】以水冲口隧道湿式喷射混凝土施工为例,根据现场试验和施工阐述湿式喷射工艺。 【关键词】湿式:喷射;混凝土技术;喷射工艺 水冲口隧道是平乐至钟山公路主要的结构物,位于k137+860~k139+265,隧道穿越ii~iii类围岩,属于微风 化、局部弱风化砂岩,粉砂质泥岩及花岗岩,呈碎石状松散结构。采用湿式喷射,防水达到二级防水标准。下面 就水冲口隧道湿式喷射进行阐述。 1湿式喷射砼工艺的试验 1.1选择机具配套 ①工作台架:根据隧道断面大小现场加工制作台架长度5m(一个喷射作业循环长度)的工作台架。 ②上料平台:喷射机料斗高度1.5m,为减轻劳动强度,设置高度为0.7m上料平台。 ③混凝土喷射机:tk-961型湿喷混凝土机。其生产能力为3~5m3/h;输送距离水平方向为100m,垂直方 向30m。 ④混合料搅拌机:强制式混凝土
陶粒混凝土施工工艺
陶粒混凝土施工工艺 陶粒混凝土施工工艺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范围 陶粒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的陶粒混凝土垫 层。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陶粒 2.1.1.1页岩陶粒:粒径5~30mm,松散密度为500~700kg/m3,吸水 率3.5%~5%(干燥状态下30mm计),未熟化的片状物应小于10%~ 15%,粉末及粒径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 2.1.1.2粘土陶粒:粒径5~30mm,松散密度为580~680kg/m3,吸水 率8.3%~10%(干燥状态下1h计),粉末及粒径小于5mm的含量应小 于5%。 2.1.1.3粉煤灰陶粒:粒径5~15mm,密度为630~700kg/m3,吸水率 1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2)
. .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设计 1、目的 明确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 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作业。 2、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1喷射混凝土设计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设计厚度25、27cm,设计强度等级为 c25,拱部、边墙为早强喷射纤维混凝土,隧底为普通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满足: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2喷射混凝土施工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在洞外拌和 站集中拌和,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采用成都岩峰tk-500 (该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型砼湿喷机湿喷机喷射作业。在隧 道开挖完成后,先喷射4c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然后打设锚杆、架立 钢架、挂钢筋网,对初喷岩面进行清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施工工艺 见图1。 2.2.1喷射前准备 ⑴检查机具设备和风、水、电等管线路,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1工艺概述 在隧道钻爆法施工中,喷射混凝土普遍应用于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中。施工 中,应根据围岩特点、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厚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有干喷法、潮喷法和湿喷法。干喷法是把水泥、骨料按 比例拌匀,进入喷射机后用压缩空气将物料通过喷嘴形成料束,高速推送到受喷 工作面上,拌合水经喷头的水环加入;潮喷法是预先在混合料中加适量的水,在 进入喷射机时掺入速凝集、补充足量的水,用压缩空气将物料通过软管和喷嘴形 成的料束高速推送到受喷工作面上;湿喷法把按配合比加水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 料喷到受喷面上。湿喷法与干(潮)喷比较有明显的优点: ①干(潮)拌的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特别是水胶比带有随意性;湿喷的混 凝土按生产工艺生产后运至湿喷机进行喷射,其配合比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从而 保证了喷混凝土的质量。 ②干(潮)喷回弹量达40%~50%,而湿喷回弹量为15%
墩(台)身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工程概况 本桥分为左右幅共设16个墩柱,4个桥台其中,po1~p04\p06~p08桥 墩采用单排桩基基础,每座墩设2根φ1.5m钻孔桩,每座墩均设置承台,承台 长6.3m,宽2.5m,厚2m,制动墩p05设置承台,采用双排桩基础,设4根φ 1.2m钻孔桩,承台长5.3m,宽5.3m,厚2m。墩身采用花瓶式墩柱,桥墩板 厚除p05制动墩为1.8m外其余桥墩均为1.85m。 桥台为钢筋混凝土u型桥台,桥台基础均采用双排桩基础,每座桥台设6 根φ1.2m钻孔桩,承台长10.99m,宽5.3m,厚2.0m。 厦门杏林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是厦门市“一主四射三联”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也 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四条跨海公路通道。本项目起自杏林,北起杏前路(国道319线) k676+000附近,在现有高集海堤西侧跨越海域进入厦门岛,止于高崎,南端分别与规划 的高殿二
墩(台)身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工程概况 本桥分为左右幅共设16个墩柱,4个桥台其中,po1~p04\p06~p08桥墩采 用单排桩基基础,每座墩设2根φ1.5m钻孔桩,每座墩均设置承台,承台长 6.3m,宽2.5m,厚2m,制动墩p05设置承台,采用双排桩基础,设4根φ1.2m 钻孔桩,承台长5.3m,宽5.3m,厚2m。墩身采用花瓶式墩柱,桥墩板厚除p05 制动墩为1.8m外其余桥墩均为1.85m。 桥台为钢筋混凝土u型桥台,桥台基础均采用双排桩基础,每座桥台设6 根φ1.2m钻孔桩,承台长10.99m,宽5.3m,厚2.0m。 厦门杏林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是厦门市“一主四射三联”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 也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四条跨海公路通道。本项目起自杏林,北起杏前路(国道319线) k676+000附近,在现有高集海堤西侧跨越海域进入厦门岛,止于高崎,南端分别与规划的 高殿二号路
厂房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厂房工程在目前的建筑领域可谓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施工中混凝土的采用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化工程领域中一项极为关键的环节。由于厂房工程本身是一项占地面积广、施工条件复杂和基础环境繁琐的工程体系,因此在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选择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厂房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园林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探索
园林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由混凝土的质量好坏所决定。本文介绍了混凝土选择材料的关键,阐述了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
墩(台)身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工程概况 本桥分为左右幅共设16个墩柱,4个桥台其中,po1~p04\p06~p08桥 墩采用单排桩基基础,每座墩设2根φ1.5m钻孔桩,每座墩均设置承台,承台 长6.3m,宽2.5m,厚2m,制动墩p05设置承台,采用双排桩基础,设4根φ 1.2m钻孔桩,承台长5.3m,宽5.3m,厚2m。墩身采用花瓶式墩柱,桥墩板 厚除p05制动墩为1.8m外其余桥墩均为1.85m。 桥台为钢筋混凝土u型桥台,桥台基础均采用双排桩基础,每座桥台设6 根φ1.2m钻孔桩,承台长10.99m,宽5.3m,厚2.0m。 厦门杏林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是厦门市“一主四射三联”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也 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四条跨海公路通道。本项目起自杏林,北起杏前路(国道319线) k676+000附近,在现有高集海堤西侧跨越海域进入厦门岛,止于高崎,南端分别与规划 的高殿二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底板等超 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 说明:本工艺相关计算摘自江正荣第二版,计算时进行相关参数查阅)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的要求 2.1.1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 制在2%以内。 2.1.3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增加混凝 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为减少水泥用量,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 尽可能选用大粒径石子,施工条件(设计允许)具备时可采用毛石混凝土。 2.1.4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 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第十二节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艺要求及概况 1、概况 本工程质量目标要确保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因此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严格, 本工程所有外露部分的混凝土柱、梁、板一律按清水混凝土工艺施工。 2、工艺特点 清水混凝土具有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节约使用空间;减少装修抹灰层作业,降低成本, 缩短工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观感效果极佳等优点。 3、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清水混凝土既要满足结构内在质量,更要满足表面观感要求,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 对因目前没有清水混凝土国家标准,特制定清水混凝土企业标准: 1)故要求构件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 2)轴线通直、几何尺寸准确; 3)模板拼缝有规律、施工缝设置美观; 4)不允许出现普通混凝土的质量通病(蜂窝、麻面、夹渣等)。 根据我方施工经验,实现主体结构工程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效果,必须从测量放线、 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及成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成本造价总监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