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下暗挖隧道近距离穿越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研究
为研究地铁隧道近距离穿越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基于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段某区间隧道下穿兴海大道立交桥工程,采用FEM方法对1#桥墩性状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同侧桥梁上部结构沉降规律相同,最大值对应右线隧道正上方; 2)到隧道开挖面距离越小,桥梁结构受影响程度越大; 3)当开挖面到桥桩距离L=7D(跨径)时,桥桩开始受到施工影响; 4)当L=3D时,桥桩沉降速率显著增大; 5)隧道上方桥桩竖向沉降变形最大,且沉降随埋深增大而增大; 6)桥桩上部水平位移方向指向隧道,桥桩下部水平位移方向相反,且横向位移极值随桥桩到隧道距离增大而减小。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隧道施工过程中桥梁变形控制标准,并对减小沉降变形措施提出建议。隧道顺利穿越城市立交桥,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对已运营隧道的扰动影响分析
基于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及构筑物的扰动影响机理,通过实测数据对盾构近距离穿越扰动影响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讨论了运营隧道对各盾构施工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盾构穿越对已建地铁隧道的扰动影响主要以隧道的竖向位移为主。随着盾构推进,隧道结构纵向上呈波浪状,其隆起峰值不断沿推进方向移动。盾尾后隧道段受盾构穿越的影响显著,但隆起峰值始终位于盾尾后。
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分析
随着城市地铁的持续建设,近接既有地下建筑进行施工的工程大量涌现。由于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限制,盾构推进难免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扰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病害。针对过黄浦江行人观光隧道从上部穿越刚刚建成的上海地铁2号线越江区间隧道,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由于盾构推进而引起的地层扰动变形的规律性,并对已建隧道产生的施工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技术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的掘进参数体系和控制难点,采用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对既有隧道进行变形和沉降监测,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
盾构隧道超近距离穿越对桩基影响的对比研究
盾构隧道超近距离穿越桩基会对既有桩基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工程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分析法,研究盾构隧道在桩侧穿越时对既有桩基的影响,得到桩身侧向位移及应力分布特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证明了所用方法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有助于对桩身安全性进行评价。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北段矿山法隧道的施工,重点论述了隧道在通过广汕公路、元岗特大桥的情况下,采用摆喷墙、三管旋喷桩、钢花管桩等超前支护以及特大桥桩基托换的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以保证隧道顺利安全地贯通。
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的工作面土压力研究
盾构近距离穿越已建地下构筑物位移场的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与常规施工有较大的不同。结合上海地铁四号线隧道超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工程实例发现当盾构接近上方近距离(净距为1.05m)地铁隧道时地层土压力发生较大变化,相应的盾构土舱管理压力需作相应调整。根据隧道受荷机理及弹性力学原理,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便推导了相关理论公式,并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了盾构土仓管理压力分步台阶控制方案,对盾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成功地将地铁位移控制在5mm之内。土压力实测结果与理论推算的数值大小及分布相当接近,说明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正确可靠的,在盾构超近距离穿越施工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盾构近距离穿越桥梁及河流的施工效应分析
北京地铁#10线国—双区间盾构段穿越国贸桥群桩、通惠河、京秦铁路及双井北天桥。隧道与国贸桥桥桩最近距离只有1.78m,通惠河底与隧道拱顶距离仅10.00m,隧道周边情况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控制地表沉降,并结合flac-3d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既有桩基桩顶沉降均小于允许值,施工得以安全有序地完成。
复杂环境下盾构近距离穿越地铁车站施工技术
为解决盾构工法近距离下穿运营既有地铁车站中盾构总沉降控制问题,通过采取盾构施工前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区间与车站之间土体的加固、盾构推进和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盾构机注浆系统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盾构在整个下穿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并使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沉降量控制在-1.7mm以内,达到了施工前评估报告要求的-3~+2mm的控制标准,为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的沉降控制积累了经验。
复杂条件下盾构穿越既有线设计与施工技术
在阐述盾构区间隧道沉降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给出了区间盾构在始发条件下以小半径、小交角成功穿越既有线的设计施工方法,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盾构近距离穿越相邻隧道施工的数值解析
近距离穿越施工时盾构对周围地层位移场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常规施工。结合上海地铁隧道近距离穿越工程实例,运用边界单元法模拟分析了掘进施工过程中盾构对已建建筑的影响,同时对施工参数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盾构壳体是影响周围地层的主要因素,而且其影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特性,在施工中需要超前控制。
复杂条件下隧道长距离无轨运输施工通风技术
施工通风是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特长隧道能否顺利建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以戴云山特长的施工通风为例,从施工方案的调整上、施工环境、风量计算、风机的选型、风量与风压的控制等系统的阐述隧道复杂条件下多工作面施工通风技术。
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施工参数研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埋深的既有隧道下方土压力分布规律可知:既有隧道对其下方土压力的横向和深度影响范围均为隧道外直径的1.5倍,且沿横向分为3个区域,即接近既有隧道的逐步降低段、穿越时保持最低位和穿出的逐步增加段;既有隧道下方最小土压力与上覆土厚度呈负指数关系,与距离隧道底的间距呈对数关系。根据既有隧道下方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提出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盾构施工参数设定应分为3个区,并给出各区长度和施工参数建议设定值的计算公式。结合某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中的既有隧道工程可知,施工参数的实测值与建议设定值吻合较好,且将既有隧道的竖向变形控制在5mm内。
近距离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
近距离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
隧道预留超近距离地铁盾构穿越条件研究
结合上海市迎宾三路隧道需预留超近距离地铁盾构穿越工程实例,对该穿越节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选,采用了超短地下连续墙与长smw工法桩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在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既预留了盾构顺利下穿条件,同时确保了隧道基坑施工及后期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明挖隧道施工对近距离建筑影响分析
某明挖隧道基坑北侧的16层高层建筑,建成年代久远且地层条件复杂,该建筑经评估对倾斜及沉降的要求极高。为了确保明挖基坑施工中建筑的安全,首先应用数值计算分析,按照施工开挖步骤详细计算了明挖隧道对近距离高层建筑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必须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后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
2DFEA2009盾构隧道超近距离穿越对桩基影响的对比研究
2DFEA2009盾构隧道超近距离穿越对桩基影响的对比研究
近距离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
近距离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日渐完善,地下隧道交叉建设的情况越来越多。在保证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新的隧道已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基坑卸载坑底土体的回弹变形规律,以及隧道衬砌结构在近距离卸载...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施工扰动机制研究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垂直上穿、垂直下穿和上、下夹穿3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根据盾构隧道近距离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施工中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并通过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动态模型,与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上穿施工中,地表沉降较大,既有隧道均呈现上浮趋势;下穿施工时,地表沉降较小,既有隧道均呈现下沉趋势;先下后上穿越施工在各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均匀,最终地表沉降量相对较小;先上后下穿越施工时既有隧道变形曲线曲率大,既有隧道变形呈现反复震荡变化.成果可为类似多线叠交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对已运营隧道的影响分析
盾构近距离上穿越对已运营隧道的影响分析
复杂条件下城市桥梁方案综合分析
城市桥梁受各种因素影响多,社会关注度高,牵扯到的第三方权益单位也较多,如何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制约条件下选择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达到\"众口皆调\"的效果是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以桃花岛大桥为例,浅谈在多重限制的复杂条件下,打破思维定势,综合分析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的方法。
复杂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的影响及加固设计
根据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应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和基坑支护方案,同时,对周边建构筑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补偿加固的应急措施,保证地铁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复杂条件下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
以兰州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的支护结构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基坑采用咬合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考虑土体与围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基坑支护结构周围环境的监测数据基础上结合adina三维有限元分析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沉降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建筑物的最大变形位置不随基坑开挖施工工况的变化而变化,建筑物最大变形位置等于支护桩后0.5~0.7倍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开挖导致锚索轴力逐层增加,同一剖面不同标高的锚索施工对其他锚索轴力的影响较大;由于有限元建模是一个整体过程,考虑施工时间较短并且考虑环境及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少,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基坑施工及岩土环境等因素导致在数值模拟中靠近基坑处出现了地表隆起而在实际工程中没有出现。
复杂条件下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复杂条件下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作者:周艳丽 作者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52 刊名:中外公路 英文刊名:journalofchina&foreignhighway 年,卷(期):2010,30(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条) 1.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198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杨国清.周应新.彭越.刘向南云南蒙新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概述[期刊论文]-公路2009(4) 2.殷涛.易共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期刊论文]-公路与汽运2008(6) 3.谢海红.王颖道路互通式立交方案综合评价实用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2002,15(4) 4.谷海娇.符
复杂条件下盾构改造竖井的设计与施工
针对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型盾构被困的施工现状,探索在盾构前方开挖异形竖井进行解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工程,详细阐述了该竖井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盾构脱困后的推进方法及竖井回填施工工艺,该项施工技术为大型盾构的脱困提供了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