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磁化率结构的变化分析
以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M5.5地震为对象,研究地震孕震过程中地下介质的磁化率变化,分析其发震前的显著变化特征,为地震预测寻找磁学的短期预测指标.应用ModelVision软件,反演了2011-2013年6期滇西地磁场总强度测网中4条测线的地下磁化率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维西—乔后与无量山断裂之间,磁化率在深度10~15 km和15 ~20 km同时减小,之后仅在深度15 ~ 20 km转为增大,之后发生洱源地震.
城镇化过程中郑州市郊区农业景观变化分析
以郑州市广武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郑州市郊区农业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广武镇农业景观特征显著,景观类型主要为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50.64%、15.64%和13.51%.2005—2015年,广武镇5个村庄合村并镇,南水北调干渠、郑云高速及其生态廊道建成,农业景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道路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6.92%和32.55%,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5%和0.42%.
舰船上层建筑模型的等效磁化率研究
研究了感应磁场计算中的等效磁化率的概念,1个有规则的内部有纵隔和横隔的多面钢上层建筑模型可以用1个同一几何形状的实心钢体来替代,只是其磁化率需换代等效成磁论率,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等效替代所得的计算误差较小,这个概念能应用于实际舰船感应磁场的计算机分析的建模,以减少计算单元与缩短计算时间。
台风形成过程中三维结构变化的初步分析
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格点分析资料,选取2000年0008号台风jelawat和0010号台风bilis两个登陆台风个例,计算了这两个台风形成过程中切向平均风廓线、垂直速度场和位涡场,讨论了这2个台风形成过程中三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台风的形成过程中,最大风速增加,最大风速半径减小,垂直运动的范围从对流层中部向上向下扩张,垂直运动的强度增大;正的位涡在台风中心上空聚集;各物理量在对流层850hpa、500hpa的变化最为明显,在300hpa相对较弱。
荸荠在加工和保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
本文对荸荠在焯烫、冷藏、冷冻、罐藏等不同加工条件下的细胞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荸荠的微观结构变化的程度与加热时间呈正相关,烹饪过程中需注意不同的菜肴质地形成与加热时间长短的关系;冷藏对荸荠的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为最好的保藏方法之一;冷冻则会造成薄壁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实际运用中需注意冷冻的时间和温度。
海东隧洞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
以海东隧洞萂村段为例,从隧址区地质概况入手,在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规律宏观掌握的基础上,运用visualmodflow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隧址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隧洞施工的推进,隧址区天然渗流场逐渐受到干扰,水位逐渐降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达7.52m。部分区域会发生地下水疏干现象,从而对周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基于电阻率法的膨胀土吸水膨胀过程中结构变化定量研究
基于电阻率法的膨胀土吸水膨胀过程中结构变化定量研究——针对非饱和黏性土结构定量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现有的土的结构性研究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引入能同步反映土的微结构变化的电阻率方法,探讨土的电阻率方法在黏性土微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膨胀土击实...
地震过程中楼梯震害分析及对设计的建议
针对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中楼梯间和楼梯结构的震害进行分析,对其中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破坏形式进行介绍,以便于在以后的设计中完善楼梯间的抗震性能,加强楼梯和楼梯间结构的的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为了探讨荒漠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了解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选择河北坝上地区为调查区,按照荒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系统调查了轻度、中度、严重和极严重荒漠化土地表层(0~20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减少与荒漠化具有退化方向的一致性和退化过程同步性等特点。另外,针对土壤养分的这一变化特征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液化土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液化土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针对液化土受振后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并比较了液化土模型地基加固前后在地震波水平循环荷载下的振动特性。
白兰地精馏过程中3种高级醇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分析
介绍了在原白兰地壶式蒸馏过程中精馏阶段3种高级醇类物质含量变化的规律。同时对比了2种不同产区、2种不同工艺过程的原料酒经蒸馏后所得原白兰地中高级醇含量的区别。
龚嘴水电站机组开机过程中调速器参数变化分析研究
龚嘴水电站机组调速系统电气控制部分采用武汉能事达公司的三菱plc进行调节控制,曾经出现过机组开机过程中调速器参数发生变化导致调速器频繁抽动的现象。本文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希望能对使用类似设备的水电站检修维护人员有所启迪帮助。
石英砂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的对比及其意义
通过对凤阳石英砂和石英砂原料的磁化率、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测量及石英岩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石英砂中磁性矿物含量极低,磁化率极低;石英砂原料磁化率高,可能含有磁铁矿、赤铁矿、铁的氢氧化物(如纤铁矿)等磁性矿物。石英砂磁化率值的高低反映了石英砂中含铁杂质的含量,同时也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当石英砂磁化率越低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低,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好;当石英砂磁化率越高时,说明含铁杂质的含量高,反映生产过程中除铁效果较差。
地下结构地震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随着地下结构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下结构工程师不仅面临众多的地下结构静力设计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抗震设计问题.目前,利用大型商业软件对地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已开展较多,但其研究成果还较难应用于实际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之中.同时,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因此,建立一套便于工程应用的简化抗震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从地下结构拟静力解析解方面着手,采用弹性解析解的方法探讨了自由场变形与地下结构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自由场与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下结构简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基于子结构法分别对反应位移法、静力有限元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及方法改进;最后,介绍了地下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对地下结构拟静力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渣油加氢转化过程中沥青质的结构变化
通过1h-nmr、元素分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渣油在高压釜内加氢反应前后沥青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加氢反应后沥青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h/c原子比减小,芳碳分率增大,芳香环系周边氢取代率σ及芳香环系缩合度参数hau/ca减小,w(ha)增加,而w(hα)、w(hβ)、w(hγ)减少,沥青质的取代芳碳分率减少,质子芳碳分率增加,表明加氢反应后所得沥青质的缩合度增大,沥青质发生了明显的脱烷基侧链反应。加氢后沥青质的含硫质量分数降低,含氮质量分数增加。随原料中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加氢后沥青质的环烷环数和芳香环数均逐渐增加,尤其是芳香环数,甚至会大于原生沥青质。渣油加氢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是以单元薄片为基本单元参与反应的,沥青质的加氢反应,既有自由基反应,又有正碳离子反应。
城市化过程中开封市郊区农业景观变化过程分析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75-2004年城市化过程中开封市郊区农业景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75年,开封市郊区农业景观特征显著,为典型的农业景观,景观类型主要是旱地和稻田景观类型,其次为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其中旱地景观类型为优势景观类型,景观为农业、城市和自然植被组成的镶嵌体。2004年,西郊城市化特征明显,景观特征表现为密集的建筑物和道路,景观类型主要为灌溉用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类型,而北郊基本上还保持郊区农业景观特征。1975-2004年,各采样区内景观格局动态明显,其中旱地、稻田、灌丛和沙地景观类型面积减少,芦苇景观类型基本消失,而道路、鱼塘、河流、绿地、建设用地和灌溉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加。景观变化与城市化发展和引黄灌溉等因素密切相关,景观变化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轧制过程中H型钢轧制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 (2)
轧制过程中H型钢轧制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 (2)
轧制过程中H型钢轧制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
轧制过程中H型钢轧制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
黄金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利用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技术,分析了黄金梨0℃贮藏时果实芳香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金梨在贮藏过程中检测到6类139种芳香物质,其中,贮藏0天(采收)时,套袋果实中含48种芳香物质、对照74种;当0℃贮藏60天时,套袋果实中含41种、对照31种。贮藏过程中套袋处理与对照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套同种纸袋不同贮藏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也存在差异。
浅析地震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地震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探明地下油气含量及油气分布状况。地震处理资料成果,能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的横向信息优势,为判断地层砂体发育状况,判断剩余油分布,为油田开展地震时深转换方法与速度模型、层位标定方法、断层剖面识别方法、断层平面识别综合解释方法、断距确定方法与断层三维组合方法,实现断层与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预测,提供可靠依据,为制定合理开发调整方案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施工条件艰苦,野外作业时间长等原因,在地震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就物探地震野外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论述。
舰船上层建筑模型的等效磁化率研究
研究了感应磁场计算中的等效磁化率的概念,1个有规则的内部有纵隔和横隔的多面钢上层建筑模型可以用1个同一几何形状的实心钢体来替代,只是其磁化率需换代等效成磁论率,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等效替代所得的计算误差较小,这个概念能应用于实际舰船感应磁场的计算机分析的建模,以减少计算单元与缩短计算时间。
冻融循环过程中砂浆电阻率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混凝土或砂浆内部孔隙中液相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导电特性,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砂浆孔隙不仅液相离子浓度会变化,而且还会结冰,最终引起其电阻率变化,具体表现为:无论是降温段,还是升温段,电阻率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在低温区段,电阻率变化幅度较大,在高温区段,电阻率变化幅度很小,且在结冰温度范围内出现了突变现象;在每一个冻融循环内电阻率均出现滞回现象,且滞回环并不饱满,在-10℃~5℃温度(即结冰和融化温度)范围内曲线出现了转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电阻率呈现增大趋势,尤其是温度最低点时的电阻率增加幅度较大。
Al-C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针对c原子的扩散过程,研究了al-石墨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及计算机模拟观察,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的al-c混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球磨初期,石墨晶粒尺寸的减小及六角石墨转变为turbostratic结构,使石墨的x射线衍射峰迅速减弱,以至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增加,c原子逐渐扩散到al的点阵中形成固溶体.将al-c固溶体进行退火处理,便转变为al4c3.即使在球磨产物的xrd图中观察不到石墨的衍射峰后,继续球磨数十小时,拉曼光谱表明球磨样品中仍有未与al反应的单质石墨.
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砂岩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研究
三峡工程竣工后,库水每年将在145m和175m水位之间或缓慢或快速的升降,在库水位大幅度涨落的情况下,库岸边坡部分岩体处于"饱和-风干"的循环动态,水-岩循环作用将造成岩体性质劣化。据此,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变幅带的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饱和-风干"循环作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泡试验相比,水压力的升、降变化和"饱和-风干"循环作用对岩体的损伤有累积放大作用,浸泡时水压力变化越大,对离子浓度和次生孔隙的影响越大,而且,"饱和-风干"循环次数越多,岩体的损伤越严重。提出了基于离子浓度变化计算岩石中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的方法,与实测次生孔隙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现场监测中去,通过长期监测离子浓度的变化来推测岩体中水化学反应发生的程度,以及次生孔隙率的发育情况。分析成果为研究库岸边坡岩体在"饱和-风干"循环过程中的岩体性质劣化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横向地震波冲击下建筑结构稳定性变化分析
高层eps法分析横向地震波冲击下建筑结构稳定性变化时,未进行横向地震波随机过程数学模拟,获取的横向地震波与实测不符,提出一种新的横向地震波冲击下建筑结构稳定性变化分析方法,采用三角级数型非平稳随机过程模型函数,模拟横向地震波非平稳性特征,得到横向地震波模拟曲线,根据该曲线建立建筑结构稳定性动力运动方程,运用hilber-hughes-taylor递推格式求解该方程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越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越强。为研究建筑结构在横向地震波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状态,运用弹塑性损伤模型模拟建筑结构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得到用于分析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最大、最小特征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分析建筑结构稳定性变化,横向地震波冲击前5s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影响最大。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客户经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